南唐後主李煜,做皇帝不行,詞卻寫得出神入化

2020-12-26 騰訊網

南唐後主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他不僅生日特別奇巧(他出生於七夕節),出生之後的相貌也與常人不同,史書稱之為「駢齒重瞳」,就是有兩層門牙和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他長大之後,英俊秀美,才氣逼人,他「精究六經,旁縱百氏」,善詩詞、精書畫、通音律,身邊簇擁著南唐文人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勳、徐鉉等。

李煜和他的詞作,在中國詩歌史上可謂是一個悽麗的傳奇。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後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天上地下的身世淪落以及內心那種「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巨大沉痛,決非常人所能體味點滴。如果以亡國為分界線,比照李煜前後期詞作,是否可以這樣說,亡國的代價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

李煜的詞充滿了一股強烈感人的藝術魅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A、「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借尼採的話對李煜詞的高度評價。李煜後期詞,多折射出詞人內心巨大的亡國之痛,把傳統詩歌裡的那種個體間的離愁別恨升華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明月下,東風裡,不禁遙想起在故國家園欣賞春花秋月的自由美好歲月。然而,春花秋月已隨風而逝,此時的明月也非故國家園的明月,叫人怎堪回首!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破陣子》)一國之君,竟然全不懂政治軍事,喜好填詞、書畫、音律還嚮往隱士生活;不僅號鍾隱,還要在華麗的宮廷「作煙蘿」,如此怎能不亡國呢?叫人慨嘆的同時又心生同情。按李煜之性情,生在君王家真是上天安排的人間悲劇。

再諸如「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裡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明月樓。」(《望江南》)等等,無一不是泣盡以血的詞句。

B、李煜善用比喻寫「愁」

李煜詞動人的魅力,除了那種沉重的亡國之痛,還在於他的詞流入出的是真情實感。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廣取形象、博採比喻的抒發愁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清平樂》)

把無形的對故國家園的離愁別恨,視覺比作向東流去的「一江春水」、漫無邊際的「春草」、愈理愈亂的絲麻,極言「愁情」奔湧沉重、無邊滋生、紛亂難言。

詞家中不乏「寫愁」高手,如寇準言「愁情不斷如春水」 (《夜度娘》);秦觀言「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江城子》);李清照言「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等等,竊以為他們或不夠「鮮活」,或不夠「含蓄、深邃」,「愁」裡意境不及後主詞。

C、「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李煜詞洗盡脂粉

如果說,王國維的「以血書者」太過感性,我的「善用比喻寫愁」太過技術化,那麼,李煜詞還不乏動人的另一面「神秀」。

清代著名詞學評論家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溫庭筠),嚴妝也;端己(韋莊),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

仔細審視這段話,可領會周濟對後主詞的盛讚,當在溫、韋之上。洗盡脂粉、純用白描、直抒胸臆,正是李煜詞最「神秀」之特色。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清平樂》)乾德四年,後主弟入宋做了人質,後主思念苦切。詞起句便直抒胸臆,情濃如此。適時白梅似雪,落英繽紛,這一空靈冷寂的畫面,不僅令人睹物思人,也暗示人之生命如花,從豔麗到凋零,固然受桀於時間之刀,也常遭「朝來寒雨晚來風」的侵襲。詞裡意境可謂悽麗無比又深邃幽遠。

「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喜遷鶯》)古詩詞裡寫佳人猶多,然細品此詞,才知後主詞之絕妙。佳人去了,啼鶯也散了,餘花也亂落,畫堂深院尤是孤寂難堪,思念之情盡寓於物象之中。更妙的是,伊了佳人的話「片紅休掃」,落英紛亂而下,佳人鶯聲燕語如在耳側。外在的楚楚動人以及惜春、傷春之美麗心靈盡彰顯於花前。尾句由實景到虛幻,何日佳人歸來,舞姿再起,「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這意境飄渺迷離似江南煙水。

像這樣的佳句妙語,在李煜詞裡不勝枚舉。就詞而言,李煜有「南面王」的美譽,我看當不為過也。

相關焦點

  • 南唐後主李煜,本是滿腹經綸的才子,無奈之下做了皇帝
    南唐後主李煜(李從嘉)至今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自古以來,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在文學方面造詣頗深,但卻沒有治國之才;也有人說南唐到李璟這一代已有傾頹之勢,可他卻守國十餘年,縱使孔明再世,也難以挽回南唐亡國的局面,李煜生性善良,滿腹詩書,躬行仁義,亡國之罪何有?
  • 南唐後主李煜最著名的7首詞,哀婉悽涼,寫盡人間煩愁!
    南唐後主李煜,是我國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南唐後主李煜最著名的7首詞,哀婉悽涼,寫盡人間煩愁。1、《長相思·雲一緺》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這是李煜亡國被俘後寫的一首詞,作者在夢中又見到了當皇帝時「遊上苑」的景況。那時多麼熱鬧,王公貴族們的高頭大馬拉著裝飾華麗的車子流水般地一輛接著一輛,他們跟著皇帝來賞花踏春,盡情享樂。但這樣的日子全完了,只能出現在夢中。詞句憶樂寫悲,使過去的歡樂與今日的悽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 南唐後主李煜的6首詞,每篇都是血和淚!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李煜繼位時南唐已經國勢衰弱,積重難返,再加上李煜本身就是個文藝青年,文學造詣很深但不通政治,不懂治國。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宋人專意於詞,實為精絕」,反映社會生活的廣闊與深刻方面適應性強了,但在形式感上缺少了古典意蘊和華美,而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卻能在形式與內容上,達到高度一致,亦真亦幻,煙水迷離,別有寄託,堪稱美學意義上的「神秀」之作。
  •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華夏最浪漫的七夕夜裡,古城金陵熱鬧非凡。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間善男信女祈求姻緣。彼時,在富麗堂皇的吳王府中,一間僕人忙碌進出的宅院裡,一個嬰兒用陣陣啼哭向這個世界宣布著自己的到來。
  • 李煜「肉麻」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的地方,讀完讓人心動
    01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皇帝,這位皇帝能夠坐上皇位和其他血腥的爭位故事完全不一樣,在他明白兄長的意思之後但是天不遂人願,這位皇子最終還是成為了皇帝,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但是這不妨礙的是李煜可以隨自己的性子作詩。南唐在他的治理下,後期經濟膨脹,國力孱弱,但是李煜的詩詞卻對後世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作為五代十國的南唐最後的一位國君,他是軟弱的皇帝,但是個勇敢的詩人。從他登基的那一刻起,他或許就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不能在政治舞臺上稱王稱霸,那麼就在詞壇上稱王稱霸。三十八歲之前,李煜身為皇帝,整日混後宮,與宮女風花雪月,紈絝浪蕩,沒有做過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除了寫寫詞。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其餘什麼都不能幹,他卻在短短三年裡留下了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著作,成為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皇帝。對於李煜的詞,大家或許會喜歡「春花秋月何時了?
  • 都誇李煜被擄後的詞寫得好,你見過《玉樓春》裡的南唐山河嗎?
    李煜,字重光,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想必大家都曾讀過他的詞,無論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都是朗朗上口的詞句。然而這些詞都是李煜在被擄後,淪為階下囚時創作的詞,總顯其悲情沉鬱。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首寫於南唐繁榮,李煜仍處一國之君時的寫的詞,看看詞風與我們原先了解的那個李煜有什麼不同。《玉樓春》寫的是李煜參加的一次宴會,其中場景聲色俱佳,熱鬧非常。
  • 李煜:自小偏愛吟詩,卻意外當上了皇帝,逃避現實見證南唐滅亡
    李煜畫像"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命薄做君主。"這句詩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李煜短暫的一生。李煜既有詞人的俠骨柔情,又有天子的血氣方剛。但他在歷史上卻背負了"亡國之君"的稱號,世人都說是他的軟弱與無能一手斷送了南唐的未來,也讓他的人生變成了一場華麗的悲劇,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意想不到的"驚喜"——他竟然成為了皇帝這要從李煜少年時期開始說起。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歷史功過】「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常東。」作為皇帝的李煜,無疑是不合格的。
  • 以正確的態度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
    五代詞人中,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歷來受到傳統的批評家的極度的推崇。可是,很顯然,李煜所歌詠的,既缺乏在他前一個時代的偉大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地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後一個時代的重要詩人如辛棄疾、陸遊等地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懷。
  • 南唐後主感嘆一生的詞,字數雖短情真意切,讀來令人愴然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原本應該是作為文人,書畫家的資質的他,可惜生在帝王家,面對國破家亡的窘境,南唐被宋朝佔領後,他被迫成為階下囚,現在被囚禁在汴京裡面。於是我們的有才氣的皇帝——李煜註定了悲涼生活。可能是驚聞風吹雨打的聲音,偶感於「昨夜風兼雨,簾帷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之前又有多少個夜晚在這種寒秋中夜不能眠,時隔國破家亡日子轉眼就過去了三年時光,夜多麼漫長,輾轉不能眠,心情也是坎坷不安的。
  •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我叫李煜。沒有出生在偉大的唐朝,沒有生長在繁榮的宋朝,南唐後主李煜我,偏偏遭遇了戰亂頻繁、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說起帝王,那也是我爺爺時代的事情了。
  • 李煜與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清涼山
    始建於唐朝末年,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曾在此納涼避暑,改寺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此後清涼寺遂成為南唐金陵首剎;特別是南唐後主李煜即位以後,專門在清涼山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宮,此後清涼山也就成了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李煜與清涼山的不解之緣如今人們所見到的清涼寺其實建於清朝同治年間。
  • 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看南唐後主李煜,一生的悲喜愁思與大起大落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國一代偉大詞人「李煜」,迎來了他喜與悲的一生。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身上自然是帶著濃濃的悲情色彩的。這個出生皇家的九五之尊,卻並非一個懂得如何執掌朝政的合格君王。
  • 李煜死前寫的一首詞,說出了人生愁苦,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歷史上有多少皇子因為爭奪皇位而喪命,明爭暗鬥就是為了那個高高在上的皇位,但是有這樣一位皇帝卻不想這個高高在上的高緯,如果他可以自己選擇人生的話,他會選擇成為一個詞人。他就是李煜。雖然他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詞卻被後人誦讀。
  • 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自號「蓮峰居士」
    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尤引人注目。李煜不僅自號「蓮峰居士」(《墨莊漫錄》卷七),還說:「我平生喜耽佛學,其於世味澹如也。」(《釣磯立談》,《叢書集成初編》本)後主信佛,一方面固然由於家族傳統;另一方面,他本人天性仁厚澹泊,好生戒殺,天生就是菩薩心腸,其於佛教,自是音聲相應。
  • 李煜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詞,不料成千古絕唱,將人生的苦寫到了極致
    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五代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的他,在古代詞壇上可謂說是文學造詣極高,從古至今,你要說李煜的詞是老二,那無人敢稱第一。可惜只是錯生在了帝王家,人們把李煜的一生分為了兩部分,李煜的上半人生,可以說是度過了像天堂一樣的生活,享盡了這世間的榮華富貴。
  • 李煜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詞,不料成千古名篇,將人生的苦寫到了極致
    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五代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的他,在古代詞壇上可謂說是文學造詣極高,從古至今,你要說李煜的詞是老二,那無人敢稱第一。可惜只是錯生在了帝王家,人們把李煜的一生分為了兩部分,李煜的上半人生,可以說是度過了像天堂一樣的生活,享盡了這世間的榮華富貴。
  • 南唐後主李煜,寫下曠世之作,僅僅用27個字,令人驚豔
    而在李煜的眾多的詞中,可能有很多經典之作,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煜寫的《望江南》。望江南作為一種詞調,在這種詞調下,李煜寫了兩首。在兩首同調的詞中,李煜卻都在描繪江南美景,但是這兩首詞的時間不同,一個為春季,一個為秋季。但也是這僅僅27個字,釋放了李煜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