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教學條件也在逐步改善,多媒體技術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先進手段正被廣大教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特別地在美術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能使學生的美術創新潛能發揮出來,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他們在積極參與中不僅心理發展處於最佳狀態,美術教學的效益也將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
【關鍵詞】多媒體 美術教學 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教學條件也在逐步改善,多媒體技術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先進手段正被廣大教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特別地在美術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能使學生的美術創新潛能發揮出來,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他們在積極參與中不僅心理發展處於最佳狀態,美術教學的效益也將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
一、 藉助照相機感受美術的重要性
美術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他們時時感受著美術的存在,卻視而不見,導致美術在教師的眼中變成無足輕重的一門副科,只讓學生隨意塗鴉,他們沒有教師的潛心指導,耐力不夠,情緒大為波動。作為教師,應一改往日的陋習,把照相機帶進課堂,學生在新、奇的美術天地裡,課堂氣氛高漲,學好美術也就在他們的頭腦中深深紮根。
同學們想欣賞嗎?在童稚的聲音裡展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照片。此時,你的學生不再是旁若無人,而是積極主動地面對作品發表獨到的見解,並且希望他的主見能得到同學的贊同。你的課堂將不再是沉悶,而是一種濃濃的氣氛在繚繞,置身其中,你感受到學生的想像力空前絕後。你的一言堂已化為烏有,替代它的是多向交流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向你襲來,你要做好引路人的充分準備,將學生帶到詩意的殿堂,陶醉其中美不勝收。
照相機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學生的沉寂之心被喚醒,他們會讓你當場拍照,你應當告訴學生:要以美的姿態出現在同學面前。在相互交流中,美已在他們心中定格。他們知道了這就是美術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對美術產生 極大的興趣,美術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
二、 藉助多媒體分析講解愛上美術課
多媒體集圖片、聲音、音樂、影像等元素於一身,較之一支粉筆在黑板上示範更具形象直觀性,學生倍感賞心悅目,進而躍躍欲試,有了這種積極的情緒支配,一幅幅優美的圖畫從學生的筆下湧現出來。那是一節畫學生們喜愛的動物——小猴子,我先讓他們講述《西遊記》中猴子的可愛形象。由於對猴子熟悉,在小組裡各個描繪得惟妙惟肖。為了調動學生畫好猴子的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將猴子的坐態、站態、吃相等搜集起來,學生目不轉睛地窺視著,瞬間談興愈來愈濃,見時機已到,單挑吃相進行分析,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的組合圖,印象極為深刻。
這時,我來了個當場獻醜——用簡筆畫把圖畫到了黑板上。學生也不甘示弱,提起畫筆一邊勾勒一邊糾錯。頓時,各具形態的猴子圖讓師生忍俊不禁。就在這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像看動畫片一樣津津有味地把玩著。
三、 運用投影儀展示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教育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學生未被開墾的處女地。當老師在學生完成作品之時,給予適當的鼓勵,他們就會把這一門課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每天與之朝夕相處,將興趣上升為愛好,無形中探究這門知識,從而有所建樹。
有一次,我上剪紙時,學生經過畫輪廓—組員相互修改—老師親自指導—細心剪裁,把一隻小鳥剪得天衣無縫。可總覺得少了什麼,他們擺著腦袋。我把投影儀展臺擺設好,學生驚奇地發現展臺上有一棵茂盛的樹木,那是南國的榕樹。我把《鳥的天堂》一文略作講述,他們覺得能到那地方遊覽肯定美不勝收。我一鼓動:「同學們,肯把你們的鳥兒讓它飛到我這樹上來嗎?那不等於是欣賞了榕樹的美景了嗎?」他們群情激奮,紛紛將手中的鳥兒送上來,我選幾個有愛美之心的學生給鳥兒安家落戶,其餘學生試著評議。全班學生都沉浸在評價與欣賞中,教學重點不言自明,教學難點不攻自破,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在相互切磋中迅速提高。
四、 觀看影視節目,增強形象的感受能力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能力左右他們的大腦,對於精彩的影視節目他們是廢寢忘食也在所不惜。可見,影視節目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童感官,教材內容的枯燥無味與影視節目的結合,定能讓學生津津有味地上好美術課,無形中增強形象的感受能力。
上《畫秋天》時,我把秋天的成熟色彩作了重要的講授,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還是似懂非懂,為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我播放了一組美麗的秋天畫面,邊放邊帶著學生欣賞:田野上,金黃色的稻穀似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浪傳向遠方;樹林裡,一棵棵楓樹的葉子被霜打過了,變成火樣紅,此時,學生不由自主地背起了《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配畫,情景何等的相融;小溪裡,清可見底的溪水多麼活潑,猶如無私奉獻的艄工將魚兒、彩色的葉兒等送到大江裡去……看著看著,學生的心動了,手上的筆也變得靈動了,鮮明的輪廓一揮而就,上彩搭配得天衣無縫,相互品評嘖嘖稱讚。整堂課學生的興趣始終未減,達到了流連忘返的境界。
五、運用幻燈片的重疊,驅使學生探索美術潛藏的源泉
好奇是小學生最顯著的心理特徵之一,合理地運用它於課堂中,能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從而驅使學生探索美術潛藏其間的源泉,學生一旦被磁石般的課堂吸引,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地鑽研它,揭示出規律得心應手地使用它,美將伴隨他們渡過快樂的學習生活。幻燈片的重疊正有這一媒介作用,它能在學生驚奇、讚許聲中,鑽研美術而不能自拔。
我還回味著《畫動物》那節課,課一開始,我先將猴子的腦、軀幹、四肢各部分畫在不同的燈片上,然後將腦與軀幹結合,用針在結合處穿過去,左手按住下面的燈片不放,右手拿著上面的燈片慢慢拖動,把靜的猴子變成了動的,學生好不高興。接著,我將它的四肢也疊加上去,同樣的使結合處能扭動,我如法炮製,學生更是拍手稱快。他們見畫在紙上的猴子能變活,都躍躍欲試,我馬上用煽動性的語言說:「你們也輪流著上來把玩把玩吧!」這可更激起了學生的高漲情緒,一一聽從我的指揮認認真真地操作。
我見火候已到,脫口而出:「下面分工合作,第一組畫猴腦,第二組畫軀幹,第三組畫上肢,第四組畫下肢,哪組畫得好,經大家評議,就可到燈片臺上展示。」這時的學生已不用你多費口舌,聚精會神地投入到畫面的設計中,不多時,各個部位的畫面都如期完成。在燈片上一展出,引來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這樣的新穎課堂,學生不再袖手旁觀,更不會只有少部分人支撐,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也才不是紙上談兵。
六、 將卡拉OK引入課堂,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
為著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極大地調動學生愛好美術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勢在必行。如今,精神文化生活發展很快,卡拉OK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將卡拉OK引入課堂,對學生學好美術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可一邊作畫一邊欣賞抒情歌曲,發揮了想像力,畫出的景物才會惟妙惟肖。
那是一節剪紙課,學生特喜歡動物,都向著猴子、兔子、小鳥等專心畫、目不斜視地剪,可剪出的模樣總感覺不滿意,我尋思:難道學生沒進入對小動物的想像情境中去?又一堂剪紙課時,我將卡拉OK引入課堂,選了一些兒童喜歡的小動物歌曲播放。學生聽著動物們活蹦亂跳的曲子,精神為之一振,想像力得以盡情發揮,手中剪刀也變得靈巧多了,剪出的動物也比以前的更具活潑神態,瞧著各具動感的小動物學生喜上眉梢,我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走上前去與學生緊緊地握起了手,感謝他們能創造出如此活靈活現的作品。
美術課要千方百計營造良好的氛圍,它一旦像樂園一樣吸引學生,他們手中的畫筆就會變得靈巧起來,作品也在無形中臻於完美。
七、 播放錄音,創造情境,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提倡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適度的拓展。教師可在課前、課中、課後進行。那天教了一首《小青蛙找家》的歌曲,我用錄音機錄了下來。學生要畫小青蛙,課前,我將這首歌播放,他們很快進入小青蛙找家的情境: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青蛙以蛙跳動作出場,向四面散開尋找家,青蛙媽媽則四處張望,呼喚小青蛙快回家,小青蛙聚集到家的周圍,然後與青蛙媽媽快樂地呆在一起。並且以熱情、飽滿的情緒不由自主地隨著優美動聽的歌曲又表演起來。
此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青蛙的外形、動作。由於都在其中擔任了青蛙的角色,對青蛙的外形、動作印象深刻。曲子一停下來,他們馬上拿起畫筆進行勾勒,輪廓分明,各具特色的青蛙躍然紙上。可見,將美術知識向音樂領域擴展,用錄音機實現這兩門學科的有機融合,既創造了情境,渲染了氣氛,又豐富了學生對美術的情感和聯想,學生在美的薰陶下,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成果的普及,作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更多地把多媒體引入小學美術教學,學生在新、奇、特的課堂中,不僅聽到聲音以激情,同時能欣賞到形象以創新,學生的潛能一旦湧泉般開發出來,他們就不會把美術課當作可有可無的課,而是一頭扎入美的形象的塑造中,陶冶著性情,增加學習美術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