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風學術網
1 興趣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作用
興趣是指一個人為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的動力。
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讓課堂教學氛圍激發起來,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掌握生物化學知識, 從而學習對學生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讓學生愛上學習。
多媒體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其具有圖文並茂、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有聲有色的動態效果的功能,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使趣味性與科學性相合,學習內容變得趣味化,學生的接受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對於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是許多其它教學媒體(例如掛圖、幻燈片、投影等)所不具備的。
2 多媒體將內容簡單化
教師在課堂上能否把所講授的知識、觀點為學生所接受,除了取決於學生自己知識基礎、思想觀念、理想和意志外,還取決於授課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儘管傳統的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但其信息功能弱,僅僅單一地改變教學經驗是無法克服的,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就要構建現代化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十分複雜,主要包括胺基酸的活化與轉動、肽鏈合成及肽鏈合成後的加工修飾三個過程。 如果只是單一地以傳統方式講授是十分困難的,而多媒體的加入,可以形象地、清晰地、逐步地將這些過程演示出來,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
3 多媒體將抽象形象化
生物化學內容抽象,知識點多,學生在初學時常會感到茫然、不知道學什麼, 連最基本的分子結構及其之間的化學反應都理解不了,導致學生對生物化學不感興趣。 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每當講到 DNA 的複製過程時,在以往利用板書講解,大多數的學生覺得比較複雜抽象,理解上十分困難,而且積極性不高,這時如果加入動態的 DNA 複製過程(包括 DNA 雙螺旋的解鏈、複製),學生便會在動態的過程中了解到 DNA 的複製全過程, 這樣學生便能更直觀、生動地理解,突破視覺限制,而且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並牢記所學的知識。通過這些動畫的出現,使學生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在單一的傳統教學中所達不到的效果。
4 多媒體將資料豐富化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想方設法地創設問題、激發興趣、巧引善誘、啟迪思維就需要大量的相關資料。 為此,我們可以將許多國內外優秀生物化學教材及文獻中與教學相關的照片、 示意圖等製成色彩鮮豔的課件,供課堂講授時使用。 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從理性認知到感性認知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具有系統的認識和理解。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就要擺脫課堂教學中「傳統課堂教學+掛圖」的簡單模式。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教學中是現代化教學的方法之一。 因為多樣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的同時切實地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