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色技術:"裸眼"色度傳感器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探測器和傳感器7個

撰稿 | 王玉(哈工大 博士生)

人類的色覺系統是歷史上最為強大且最便捷的探測分析工具,可以對被觀測物的色度和亮度特徵進行分辨,並隨著低成本、可攜式和高解析度的數碼彩色相機以及其他光學成像系統的發展,使得「色度傳感器」具備了一定的可實現性。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

色度傳感器,即將輸入的物理或化學屬性(如溫度、溼度、PH、熱傳遞以及濃度等)轉化為顏色的變化輸出,從而不需要在實驗室級別的臺式設備上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測試分析,以擺脫傳統昂貴、複雜、低速和龐大的設備限制。

因此,色度傳感器等一系列設備具有眾多領先的前瞻性應用,但由於現階段的比色技術無法將較小的輸入變化轉換為明顯的顏色響應,從而導致目前的絕大部分傳感應用仍然依賴於非比色技術。

為了克服現有色度傳感技術的性能限制,克萊姆森大學霍爾科姆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Judson D. Ryckman等人將結構色光學濾光片作為傳感元件並與多色雷射光源相結合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色度傳感器,並以「Hyperchromatic structural color for perceptually enhanced sensing by the naked eye」為題發表在PNAS中。

對於色度傳感器來說,其最重要的指標便是足夠明顯的顏色響應,尤其是對於細微變化的輸入信號而言(例如目標物濃度偏低、環境變化程度偏小等)。

為了實現明顯的顏色響應,傳統的色度傳感器方案都是基於高響應材料的物理或化學效應而設計的,如表面潤溼、粒子聚集以及化學反應等。雖然利用高響應材料可以有效的放大光譜擾動,但當光譜的強度或者波長等擾動很小時,這種方法不能產生較為明顯的顏色變化,此外這種方法通常受限於特定刺激物和特定操作的機制,因此並不適用於色度傳感器的大規模使用。

近年來,結構色技術因其獨特的能力引起了眾多研究人員及商業人員的興趣,其光學效果是由波長量級或亞波長量級的光學介質結構之間的幹涉或共振引起的,並隨著光子晶體、等離子體以及超表面的設計和研究而迅速得以發展。

目前,基於結構色技術的色度傳感器仍然主要依靠高響應材料的寬帶照明和相關的物理效應來獲得其顏色響應,因此其色度靈敏度依然沒有大幅度上漲,同樣被限制在5nm-1以內,通常僅為1nm-1(人類視覺通常無法觀測到在寬帶照明條件下1~2nm左右的光譜偏移)。

為了提高其色度靈敏度,有研究人員提出了將寬帶照明的光源更換為單色雷射光源的方法,雖然該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色度傳感器的靈敏度,但僅限於沿亮度坐標Y的一維顏色變化,即僅存在亮度的響應,不存在顏色的響應,依然無法達到裸眼可分辨的程度。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並達到裸眼可分辨的程度,Judson D. Ryckman等人在上述方法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型解決方案——「多重結構色」(Hyperchromatic Structural Color,HSC):即利用多色雷射光源(N≥2)替代原有單色光源,同時對結構色濾光片進行設計優化,並將兩者結合。

如圖1所示,為作者設計的HSC色度傳感器。在實際工作中,由三色雷射光源發出的光經耦合後進入到多模光纖中,通過準直透鏡入射到多孔矽薄膜濾光片上,並反射到白色漫射屏,從而便可實現裸眼直接觀測。

圖1 實驗裝置示意圖

圖源:PNAS, 2020, 117(48): 30107-30117 Fig 1

並且,為了發揮色度傳感器低成本和便攜性的主要優勢,作者還將市售的手持式RGB雷射模塊應用於HSC色度傳感器中,並對生物素-鏈黴親和素相互作用進行了特異性檢測,如圖2所示,此外該設備還可以通過改變照明角度的方式實現靈敏度和傳感器響應的改變。

圖2 (A)市售手持RGB雷射模組實物圖;

(B)手持式色度傳感器實驗裝置測試圖;

(C)色度傳感器在不同照明角度下的圖像顏色

圖源:PNAS, 2020, 117(48): 30107-30117 Fig 7

以上這些實驗證明,HSC色度傳感器實現了裸眼直接檢測的無標記顏色響應,其色素靈敏度比普通的色度傳感器高7~30倍,並可以在後續工作中對濾光片的Q因子及解析度進一步提高。為無標記生物色度傳感器提供了一條極具前景的實現途徑,同時也為結構與環境檢測、多線傳感和即時診斷等傳感設備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設計方案。

文章信息

PNAS December 1, 2020 117 (48) 30107-30117; first published November 16, 2020

論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73/pnas.2009162117

【】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532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

☞ 本文編輯:趙陽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郵箱:zhaoyang789@ciomp.ac.cn

原標題:《PNAS | 結構色技術:"裸眼"色度傳感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單晶片技術與傳感器融合技術的整合推動Sensor 3.0變革
    MCM是將多個裸晶片直接安裝在單個載體或基板上,再通過高導電金屬將裸晶片之間連接起來,最後用鑄塑或陶瓷包封技術封裝成一個模塊。簡單來說,MCM就是將多個晶片集成在一個封裝中。單晶片技術單晶片技術是mCube(矽立科技)在MCM的基礎上,將多個裸片整合在單個晶片上的技術。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據《應用物理快報》近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大突破。
  • AR、VR如此火爆 裸眼3D該如何「爭寵」?
    這項技術也是源自於人眼的視差立體原理。這种放大的效果其實和左右折射道理相同,不過這種是前後的視覺差,因此實際的肉眼體驗和光屏障式技術有著不同的效果。3VR、AR橫空奪愛 裸眼3D該咋辦?反觀裸眼3D技術,平淡的發展已經讓人們開始淡忘,曝光率也在降低,難道這項技術真的只是一個噱頭?4裸眼3D未來發展前景依舊可觀  其實早在幾年之前,有的廠商就試圖通過MP4、MP5等數碼設備試圖引領市場走向。
  • 平面世界弱爆 裸眼3D成液晶屏救命稻草?
    其實這和液晶面板的技術有關,目前液晶面板技術的升級已經遭遇很大的阻礙,這種顯示技術的潛力已經被挖掘得比較徹底了。所以目前行業才開始研製新的顯示技術,來繼續拓展我們的視覺體驗。比如熱門的OLED顯示技術,其就採用液晶面板不同的原理來顯示畫面,沒有背光模組的數據,讓OLED面板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 太古裡裸眼3D大屏現象背後是一群年輕人的賽博朋克
    太古裡裸眼3D大屏有多火?   10月2日「裸眼3D飛船」上線當天,# 成都太古裡裸眼3D屏 # 就登上微博全國實時熱搜榜TOP5,閱讀3.2億,討論5.6萬。  「太古裡UFO」在抖音上同樣熱度爆表,單條視頻點讚量達到了20萬+,播放量上千萬。
  • 用Dimenco裸眼3D電視輕鬆看大片
    現有的3D眼鏡戴起來真的挺頭疼,特別是對近視眼同學而言,雙層眼鏡完全影響了觀賞體驗。雖然現在還沒有裸眼3D電視,但是只要來自荷蘭的 Dimenco公司眾籌一成功,那裸眼3D電視就馬上不是夢。Dimenco公司正在研發一種4K解析度的3D電視,39英寸的顯示屏,眾籌支持者價格為1250美元。
  • 安森美半導體:深耕圖像傳感器技術 主攻汽車市場
    近年來,隨著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圖像傳感器產業始終保持高速增長趨勢。據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達到116億美元,未來五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0.4%,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8億美元。
  • 光程研創推出基於GeSi工藝平臺的ToF技術傳感器,安全性提升10倍
    -新的寬譜3D 傳感技術大幅增強日光下人眼安全性並提升精準度 -第一款基於GeSi工藝平臺的ToF技術傳感器,可用波長高達1550納米 -大幅降低雷射對視網膜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實現更多消費性應用
  • 《鳥巢吸引》在北京首演 裸眼3D成亮點
    《鳥巢吸引》在北京首演 裸眼3D成亮點
  • 慣性傳感器技術在萬米海試用波浪傳感器中的應用
    據悉,在本航次中,我國自主研製的DWS19-2慣導式方向波浪傳感器,為「海鬥一號」深潛作業護航,提供了海面波浪環境現場保障。而該慣導式方向波浪傳感器,核心硬體是國產工業級9軸慣導器件,採用的是我們熟知的MEMS慣性傳感器技術。
  • 傳感技術與傳感器未來發展趨勢一覽!
    一、傳感器行業的基本發展概況及分析傳感器最開始是作為單獨的測量儀器出現在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來提高生產效率。隨著信息物聯網技術和集成電路的發展,傳感器市場逐漸邁進多元化階段,各國企業紛紛競相加大投入的力度,進一步推動了傳感器的市場應用。
  • 綜述:傳感器技術讓城市擁有「感知力」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  綜述:傳感器技術讓城市擁有「感知力」  新華社記者 馮玉婧  為了應對能源使用、住房負擔能力和交通運輸給城市帶來日益凸顯的挑戰,美國、中國、韓國以及歐洲國家等紛紛開展了基於傳感器技術的智慧城市實踐。
  • 深耕傳感器技術領域17年,熊友輝博士帶領四方光電進一步開拓傳感器...
    來源:資本邦傳感器與通信、計算機被稱作為現代信息系統的三大支柱,傳感器技術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同樣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當前,我國在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大環境和背景下,隨著物聯網、智慧城市推進與實施,為傳感器技術開闢了巨大的空間,也為產業化注入了「興奮劑」,增添了新的活力。據公開資料顯示,9月8日,科創板上市委發布2020年第72次審議會議結果,總部位於武漢的四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光電」)首發上市申請獲得通過。
  • 武漢首個裸眼3D巨幕即將登陸江漢路步行街,網友熱議:這不是之前sm...
    虎撲12月11日訊 近日,武漢首個裸眼3D巨幕即將登陸江漢路步行街。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武漢#首個裸眼3D巨幕即將登陸江漢路步行街】12月10日晚,武漢江漢路步行街,一艘太空飛船緩緩駛入中心百貨廣場,引得路人紛紛圍觀。
  • 圖像傳感器走向系列化,CCD技術仍難被取代
    而作為汽車智能化的眼睛,圖像傳感器的身價也與日倍增。在2018年上海機器視覺展上,安森美半導體展示了其最新的X-Class CMOS圖像傳感器平臺,安森美半導體圖像傳感器部全球市場及應用工程副總裁易繼輝先生就相關最新技術及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作了詳盡的介紹。
  • 四方光電:深耕氣體傳感器創新領域,構築核心技術「護城河」
    專注於氣體傳感器技術創新, 搶佔市場先機  2003-2011,四方光電抓住我國工業節能減排領域氣體分析儀器大都需要進口的市場機會,開發了新型的氣體傳感器技術,作為核心部件,大幅降低了工業用氣體分析儀器的成本,並快速進入市場。
  • 韓國時代廣場「巨浪淹沒城市」 裸眼3D大屏太賽博朋克了
    「海浪」的視覺與聽覺都模擬的非常逼真,讓站在下方的人不禁害怕巨浪會淹沒整個城市,也有人會捂住心臟想自己的「巨物恐懼症」要犯了,還有的網友形容這項技術炫酷無比:「這個世界早晚一天賽博朋克」、「雙子殺手120幀就是這個感覺」。整個設計是在特殊時期悄悄上線的,沒有過多的宣傳,街頭過往的人也並不多,但仍然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炎炎夏日裡看到和聽到海浪,清爽了不少。
  • Shimmer專攻穿戴式傳感器 打造開源技術平臺
    打開APP Shimmer專攻穿戴式傳感器 打造開源技術平臺 發表於 2017-12-19 09:05:53   愛爾蘭醫療傳感器大廠Shimmer,在劍橋、麻州、吉隆坡皆設有分公司,專門針對臨床研究開發各式模塊感測裝置,可記錄心電圖(ECG)、對肌電圖(EMG)和呼吸等,尤其適合大規模實驗計劃。
  • 基色的使用技巧:不同色度的基色,染出不同的流行色
    基色的作用非常簡單,可以更好的平衡,統一色度!當底色的色差較小時,可以統一色度!又可以補充染後位置流失的色素!又可以配合雙氧,提升明度!所以我們在操作多段發一步到位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基色!不同色度的基色,配合雙氧,塗抹在完全自然發上,會出現不同染後效果,和不同的色彩走向!
  • 走進美國Biosphere 2:傳感器技術助力地貌觀測
    Wb2ednc土壤溼度與溫度傳感器LEO採用Decagon的5TM傳感器量測土壤溼度,該傳感器上整合了熱敏電阻(thermistor)可提供溫度量測數字,以及利用電容/頻域(frequency domain)技術來量測精確的體積含水量(volumetric water content,VWC);後置訊號濾波器(post signal fil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