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王品兵是南部縣八爾湖鎮高家坡村人, 年少時因病致殘,但他身殘志堅,不等不靠,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創造了美好生活,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稱讚。
命運多舛 自強不息
「我自小就體弱多病,8歲時患上了風溼關節炎。」11月12日, 王品兵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由於剛開始生病症狀不太明顯,父母認為是小感冒,拖一拖自然就好了,可是過了一陣子,他的病情沒見減輕反而越來越重, 家人才急忙將他送去醫院。經過醫院診斷,王品兵患的是風溼關節炎、中耳炎,遺憾的是錯過了救治最佳時間,疾病給他留下後遺症,導致右腿肌肉萎縮無力、聽力下降,最終造成聽力三級、肢體四級殘疾。
小學畢業後,由於家庭貧窮加之身體殘疾的原因, 王品兵沒能繼續讀書。在親戚的幫助下,王品兵跟著當地的一位修鞋師傅學習修鞋,在附近鄉場上擺攤。1992年,王品兵到廣州南海區務工,在這期間王品兵不僅修鞋,還學會了修單車,因為收費合理,修理技術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慢慢地他的生意火紅起來了。1997年, 王品兵獨立經營了修理店門市部,當起了老闆,生活慢慢好起來。
愛心無限 互幫互助
2005年,由於母親生病,孝順的王品兵帶著生命中一個重要的人回到家鄉照顧母親。「這個人是我的女兒, 我在廣州打工時收養的。」 王品兵說,1999年的一個傍晚, 他散步時聽到路邊草叢中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走近一看發現是一名棄嬰,王品兵走上前去抱起了那個嬰兒,本來還在哇哇大哭的嬰兒竟然安靜地睡著了。第二天,他帶著孩子去當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民警多方打探,也沒有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
「看著這個可愛的孩子,我是打心眼裡喜歡,也許這就是緣分吧。」沒有結婚成家的王品兵經過深思熟慮之後, 對派出所民警提出希望能夠收養這個嬰兒。在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 王品兵完成了相關收養手續。
「我與鄉鄰關係很好,農忙時,鄰居主動幫我煮飯,幫我看管孩子……」王品兵說,每年過年,他都要宰一頭豬,分給鄰居, 作為平時對他照顧的回報。 農閒時, 王品兵也幫著鄉親們做點力所能及的「技術活」,幫助他們修補鞋子、換燈泡等,成了鄉親們眼中的「能人」。
不等不靠 自謀出路
2006年,王品兵開始嘗試搞養殖業。他利用多年打工掙來的錢飼養兔子,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經驗,遇到問題還要翻書。」王品兵說,這對僅上過小學的他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
有了第一次的失敗教訓, 王品兵開始嘗試養雞、鴨、鵝。「自家產的糧,雞鴨散養,全部是跑山雞,雞肉口感特別好。」王品兵說, 自2007年至今, 他每年出欄雞、鴨各400多隻。2012年起,王品兵在家附近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每年自繁自養生豬200多頭。
「家鄉的條件很好,但是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王品兵說,為了節約養殖成本,他實行半機械化種植,自己一個人可以種水稻40畝、油菜10多畝。每年種植和養殖收入達到20多萬元。 「由於腿腳不方便,我在養殖場裝了監控,在家裡通過電腦和手機,隨時隨地查看養殖場的情況。」王品兵說。 「幸福要靠雙手來創造。」 王品兵說,他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合夥搞一個現代化、規模達到500頭的養豬場,擴大養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