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經歷了上半年輿論討論癲狂狀態、剛剛有點冷靜意味的直播電商,在這幾天又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首先是行業格局出現重大變化。媒體報導,淘寶再次和抖音達成新一輪的年框合作,包括廣告和佣金兩種模式,合作規模高於去年,市場未經證實的傳聞是200億。這不僅打臉了市場一致默認的「分手說」,還進一步確立了抖淘的聯盟關係,開始包圍打擊此前京東和快手形成的合作聯盟。
接著,阿里公布了這個財年Q1財報,市場風向標淘寶直播的準確數據開始呈現。其中顯示,來自淘寶直播的GMV持續同比增長超過100%,商家直播貢獻了整個淘寶直播GMV的60%。這意味著儘管整個直播電商市場還有很大空間,天花板還遠,但是風向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從紅人開始向商家轉移。
真正將紅人直播帶上熱搜的事發生在8月21日,鄭爽在快手的直播首秀翻車,不滿強加商品推銷,現場飆淚,「鄭爽情緒」「心疼貓貓」等話題霸屏微博熱搜,屠榜豆瓣鵝組,關於紅人帶貨模式的質疑再一次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
這些密集發生在8月下旬的事情,似乎反覆印證了直播電商風口的新主題:不專業的明星直播到了退場的時候,商業能力已經成為所有直播電商平臺的共識,無論結盟還是自建,總之要有自己的商業能力。
這也說明整個直播電商風口已經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從市場格局的博弈,到平臺的風口轉向,再到最一線的帶貨主播,整個鏈條或許都應該在這個時間點被重新估量。
三國殺的謬論?
這幾年,中國網際網路圈錯判了很多事情,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從下沉市場起家的拼多多開始向上侵佔淘寶和京東的領地」。
但是結果呢,從今年這兩季財報來看,淘寶和京東主要陣地的增長還在持續,並且在下沉市場上都取得了階段的成果,反倒是拼多多的營收增速開始急速回落,上升通道暫時還沒有看見,沸反盈天的特斯拉事件也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這種誤判的根源來自於對市場的不完整分析。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快速崛起,一度讓人覺得電商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從阿里京東的對壘變成了阿里京東拼多多的「三國殺」,一家崛起另外兩家必將式微,此消彼長的看衰邏輯開始盛行。
實際上,這忽略了下沉市場是電商增量市場的核心事實,三家其實都是對增量的爭奪,甚至於說是阿里京東對拼多多所聚焦的下沉市場的搶佔,而兩家本身的業務並不會受到太大衝擊。並且,從業務性質上來說,三國殺的說法也不一定立得住腳,阿里是聚集商家和用戶的平臺模式,京東營收主要靠產品銷售收入,更像是中間商和渠道商,而拼多多則是打掉品牌溢價和渠道溢價,直連工廠和產地,更像是下沉版的網易嚴選。
這樣的誤判同樣也發生在電商的另一個增量市場——直播電商上。電商都做直播,但是直播電商「三國殺」的說法,並不是都屬於電商平臺。以京東為例,其直播電商更多寄希望於和快手的戰略合作,而對於拼多多來說直播電商一直存在和其主要拼團便宜業務模式之間的核心衝突,而收效甚微。
直播電商真正被認為存在直接競爭關係的是淘寶、快手、抖音。果集數據此前發布的6月《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顯示,淘寶直播,快手,抖音包攬了全部50個席位。而從具體數據上來看,淘寶上榜28人,快手19人,而抖音僅佔3人,前10名主播中淘寶和快手分別佔據5個席位,前5名的主播中淘寶佔據4個席位,抖音第一名張庭僅排名第19位。
儘管這種只統計頭部的榜單數據或許有失偏頗,但是確實很難從直觀上給人以「三國殺」的格局分布。而從幾家的本質優勢來看,抖快做直播電商的核心優勢在於充沛的流量運營,淘寶長於的是供應鏈和商家的服務。淘寶直播儘管從單一頁面的流量來看不佔優勢,但是其在站內的轉化效率卻高得驚人,同時也背靠淘寶的近9億用戶。
更為關鍵的是,從商品銷售環節來看,抖音快手目前雖然有流量,但是其實質交易的產生卻很大一部分指向的是站外的連結,更準確的是淘寶的連結,還有一大部分的小店其貨源則來自於阿里巴巴批發渠道1688。
在虎嗅文章《抖快拼淘,直播電商的背水一戰》中曾提到,「從供應鏈結構上來說,截止20年Q1,快手30%的商品來自快手小店、30%來自有贊,30%來自淘寶,10%左右來自魔筷星選,而19年中有贊在快手的比例還要高一些。抖音則有40%左右的商品來自淘寶與天貓,不到60%來自抖音小店,京東在抖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目前不論抖音還是快手,都對拼多多的商品有較大限制。」
同時,根據此前國泰君安零售團隊統計,2019年,淘寶直播實現年GMV超過2000億,佔比達58%,而抖音直播和快手直播的GMV則預計分別為400億和250億,差距頗大。而今年又有傳聞說淘寶直播GMV目標為5000億。
這樣看起來,不管是上遊平臺GMV爭奪,還是下遊業務交易環節的滲透,淘寶直播電商上佔據了比較明顯的優勢。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直播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