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使餓兵,目下邊報警急,若要打仗,我們是不去的。」-----李漁《奈何天·密籌》
引言
日本人此前發動了非正義的侵華戰爭,而這場戰爭中,日軍離開本土來到我國,到處燒殺搶虐。中國人民對這樣的為行為恨之入骨,最終全民族一致抗日,將作惡多端的日本人趕出了中國。在二戰中,日本除了侵略中國,還侵略了周邊一些小國家,當時日本軍隊做了很多壞事,受到了全世界的譴責。日軍的裝備相對精良,因此比較難對付,抗戰也打了十四年,如今從影視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日本軍人在行軍的時候會背一個包,就算打仗也不願意放下來,究竟是為何呢?
日本軍人背的包裡面有什麼東西,有多重?
在二戰期間,日本軍人都會背一個包,而且即使是上戰場,士兵也不會把包放下來。其實這個包裡面裝的主要有這幾類東西:乾糧、水、彈藥、通訊設備以及衣物等。這幾種物品中,武器彈藥比較多,其次是乾糧,在行軍打仗的時候的,最需要的就是糧食的補給,日本人在戰爭中,除了後勤保障部隊之外,自身還會準備一些乾糧,這些乾糧一般能夠維持三天。
除了日本軍隊,二戰期間,其他國家的部隊中,士兵也會自備一些補給,但是數量並不多。而日本軍人的個人補給數量相對多一些,而且還有一個專門的背包。這個背包究竟該有多重,眾人說法不一,但是為了行軍方便,背包不可能過於笨重,一般人都認為在二十千克左右,也就是四十斤,作為軍人,背負四十斤的背包行軍並不困難,在打仗的時候,還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為什麼日軍打仗的時候也不願意放下這個包?
其實有的通訊兵他們的背包十分重要,裡面有通訊工具,即使在打仗的時候也包不離身。在他們眼中,包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而其他士兵平時背包習慣了,而且包裡面有子彈、乾糧、水以及其他武器等重要物品,更不能丟下。如果士兵丟下包,就意味著沒有水源以及糧食的補給,在戰爭中很可能喪命。
結語
日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是他們發動的這次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最終會受到世界人民的審判。打贏戰爭靠的並不是一個背包,一種武器,而是人民。這場戰爭,中國人民不答應,世界人民也堅決反對,最終日軍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頭顱,戰敗投降。
往期精彩內容
民國悍匪張結巴,披著人皮的惡魔,殺人剝皮食心,死後被梟首示眾
1920年他出生時,政府派一將軍坐鎮,省長監督,以防狸貓換太子
把梁山排名前三和後二的好漢,名字連著讀,施耐庵在暗示什麼嗎?
老蔣逝世45年,為何遺體至今仍未下葬?遺體所在地已成旅遊景點
八國聯軍中,七國欲瓜分中國,為何有個國家站出來大力反對?
文章題目:二戰時日本士兵都會背個包,他們的包裡都裝了些什麼?為何不離身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