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各個省份中,河北省的省會是變化最頻繁的。河北省先後8次更換自己的省會,比其他的省份多得多。保定、邯鄲、北平、天津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這是絕無僅有的。那麼,河北省的省會為何變化頻繁呢?其實每件事情都有背後的原因,省會的變化也不一樣。換句話說,這是農耕與現代科技發展融合之後出現的結果,與河北有相同命運的省份很多。
在明朝時期,省會在保定。由於當時的河北被稱為北直隸,選擇在保定主要是距離京師比較近。清朝入關的初期,為了對付各地的起義軍,河北的省會設在邯鄲。邯鄲位於河南南部,屬於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交界。局勢穩定之後,從邯鄲前往了真定,也就是今天的石家莊境內。直到清朝康熙時期,隨著天下局勢的發展,才重新回到了保定。在此之後,直隸總督的駐地就是保定。在農耕文明下,這已經是最好的方案。當時的天津,僅僅是一個軍事要塞。
但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的國門被迫開放。隨著對外貿易的增多,天津迅速崛起為北方大都市。由於經常和洋人打交道,直隸總督有一段時間需要在天津辦公。此時的天津已經屬於半個省會,保定的地位開始下降。在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乾脆把河北省會遷往了天津,那會的天津已經號稱全國第四大城市。天津做了10多年的省會,到了1928年,由於首都更換了地方,北平的地位下降,成為了河北的省會。
但是僅僅2年以後,河北省會又從北平返回了天津。到了1935年,隨著戰爭逐步逼近,沿海地區的天津已經不再安全。就這樣,省會從天津再次回到了老根據地保定。從抗戰到建國的初期,河北省會一直留著保定。在這一階段,依靠鐵路交匯中心的地理優勢,石家莊正在迅速崛起。到了50年代後期,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河北省會從保定遷往了天津。但是8年之後,由於國防上的需要,省會又一次回到了保定。大家是不是感覺很亂?
省會回到保定只有2年時間,到了1968年,省會從保定遷往了石家莊。這是因為石家莊是交通樞紐,同時還是重要的工業城市。其實在70年代,省會曾經計劃返回保定。由於牽扯太大,這個計劃沒有通過。所以,省會就一直留在了石家莊。目前石家莊的經濟在全省排第二位,僅次於唐山。當然,唐山的優勢太多,這是石家莊沒法趕超的。
其實石家莊之所以能夠成為省會,主要就是有利的地理位置。石家莊位於河北中部,便於各地區之間的往來。又是工業城市,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在全國各省中,依靠交通優勢崛起的城市不僅僅是石家莊,河南省會鄭州、安徽省會合肥也都是這樣。從這個角度來說,保定、開封、安慶等老省會都是一個類型。在農耕文明下是絕對的老大,但隨著交通方式的變化,這些城市逐步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