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2020-12-14 執筆讀春秋

近代的中國苦難深重,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以堅船利炮轟開國門。五千年來,華夏兒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過一個甲子就徹徹底底被打沒了。

那時的中國為什麼落後?我們要怎樣救中國?近代的學者們在暗夜中冥思苦想,探索拯救國家危亡的辦法。求君主立憲,譚嗣同身首異處;求民主共和,孫中山海外流亡。中國的文壇領袖們,肩不能擔,手不能抬,可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們也在日夜焦慮,要怎樣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

文壇領袖尋根究底,追責到中醫,罵它是「巫術」、「騙術」;追責武術,說它是「義和拳」加「跳大神」。打倒中醫!打倒武術!打倒它們之後,文人還不能解氣,於是就有人提出來一個觀點:近代中國落後,是因為思想落後。既然文字是思想的載體,那麼「漢字」就是中國落後的元兇!

1930年前後,瞿秋白到上海拜訪了茅盾、丁玲等進步作家,又與「左聯」負責人馮雪峰會面,創作出一系列關於「文藝大眾化」的文章。瞿秋白在文章中提出一個觀點:為了將文藝大眾化,應當用「土話」進行寫作,並將「漢字拉丁化」。他的這一觀點,得到包括魯迅在內的眾多文壇大拿的支持。

但是,語文學家趙元佑,默默地寫下一段只有96字的故事,讓所有人看過後都不說話了。

一、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一段用文言寫成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姓施的詩人,居住在石室。很喜歡食用獅子肉。他立誓要吃上十頭獅子。為此,時常到市集查看有沒有獅子。那一天早上十點,有十頭獅子路過市集,碰巧被詩人遇到,於是拿弓箭射死了十頭獅子,馬上撿起獅子的屍首,回到自己的石室。定睛一看,起初射死的明明是十隻獅子,卻變成了十頭「石」獅。

趙元任先生寫下這則文言故事,嘗試著用這樣的語言來解釋「漢字為什麼不能拉丁化」這件事。漢語有很多多音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如果拉丁化,全部用字母跟音節,那麼我們要學習的基礎詞彙就會擴大數倍甚至是十倍以上。漢語用字節省,並且是成熟的象形文字。

今天我們讀文章,看到「笑」字,腦子裡馬上就會浮現出一張笑臉。看到「哭」,也會有相應的感覺。漢語雖然上手困難,但是無論從閱讀,還是從表達的角度上來講,漢字都遠超於拉丁文。並且閱讀漢字,可以激活大腦的讀圖系統,非常益智,這是拉丁文不具備的功能。

二、趙元任與漢語改革

其實中國的語言改革,最早是在明朝末年出現的。因為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國人已經意識到,要開啟民智,就應當把知識向大眾普及。而普及識字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文言文的口語化。

那個時候的漢語改革和近代的改革不一樣。那個時候,民族自信心還在,革命推進得比較慢。3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文壇大咖們卻有點著急。特別是注重國人思想改造的魯迅先生,他之所以贊同瞿秋白的觀點,是因為他看到了中國人的麻木和封建禮教的「吃人」。

腐朽的思想,來源於文言文寫成的篇章。中國人從小讀的《四書》、《五經》以及《二十四孝》之類的書籍,是深深刻進骨頭裡面去的。三歲定八十,從小讀著這樣的文章長大,成年了,即使接觸到西方先進的思想,也很難作出改變。

魯迅先生支持漢字拉丁化的原因,就是想給中國的舊文化來一個「釜底抽薪」。他急於替麻木不仁的中國人「換血」,想讓他們清醒過來。只不過他和瞿秋白等人的主張過於激進,後來並沒有被知識界所接受。

漢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1892年生於天津,他是清代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從1910年開始留學美國,4年後獲得康奈大學物理學士學位,8年後獲得哈佛哲學博士學位。

之後趙元任遊學臺灣、美國和大陸之間,先後在康奈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等多地開設數學、音樂、哲學、物理、心理學等多門課程,是一位博學多才,學貫中西的奇人。

趙元任從1928年起,在中國內地進行田野採風,對於中國方言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拉丁文的缺點,他也很清楚。因此才能寫出前述《施氏食獅史》的奇文,來反對漢語的拉丁化。

結語

瞿秋白20年代初留學蘇聯時,已經在研究漢字拉丁化,還曾經寫出幾篇相關的論述文章。他本人是從西方的文獻中獲得進步思想的,他覺得這些思想對他的幫助十分大。但是要想把這些先進的思想向中國人普及,卻有很大的困難。

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即使是不識字的人,腦子裡依然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很難破除。於是他想通過廢除漢字的嘗試,達到改造中國人思想的目的。魯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對他表示贊同。不過因為他們的想法太過「激進」,最終還是沒有實現。

漢語一種工具,要想傳播思想,就得好好利用工具。而不是砸爛家中的工具,再向鄰居去借。這也未免有些迂迴曲折了。不過我們不應當對這些思想先驅們橫加指責,中國當時的路要怎麼走。沒有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勇敢試探,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教訓,也找不出正確的答案來。

相關焦點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二、成落後之「罪魁禍首」,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眾所周知,清朝末年的中國貧弱而又腐敗,再加上西方的殖民與侵略,令中國人不得不開始反思導致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三、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趙元任原籍江蘇武進,也就是如今的常州。他於1892年時生於天津,作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趙元任是一名語言天分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
  •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說到趙元任這篇奇文,就需要結合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大變動事件。進入到民國時期,由於清朝不斷出現戰敗的情況,很多文人墨客都對漢文化出現不自信的想法。識字率的本身,對於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意義非凡這種觀點的主要論述者瞿秋白先生指出,中國現階段應當摒棄古漢語體系,向更為激進的拉丁語文字方向發展。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是近代化各國當中唯一一個保存著象形文字特徵的國家。胡適和魯迅先生,都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甚至還頒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學習俄文的瞿秋白和知名作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和領導者魯迅,都一度認為將傳統的漢字北方化拉丁化,是一個非常值得倡議的提案。趙元任的96字奇文然而這個提議,卻遭到了語言學家,後來被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的批評和反對。趙元任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奇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一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總能做出一番名堂的天才學者。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此時,文化界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站出來極力反對將漢字拼音字母化,他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趙元任非常不簡單,博學多識,是位曠世奇才。趙元任在語言方面的造詣無人能及,他精通德、英、日、法、俄、拉丁、古希臘等多國外語,而且能非常地道的說出中國各地方言。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廢除漢字一說,也正是這兩篇文章,才使得那些文學者停止對於漢字留與不留的爭論。這兩篇文章便是《施氏食獅史》與《季姬擊雞記》。看似兩篇普通的文章,裡面卻蘊含著我國漢字幾千年來的精髓。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漢字,也就是中文,這是韓愈的記錄符號。它跟英文、印地文、俄文都不一樣,但它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到現在為止,漢字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從漢字中又衍生出西夏文、契丹文等等,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曾受到過它的影響。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記載,只是大概知道有十萬個,不過人們日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字。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這篇《施氏食獅史》講得是一個姓施的人喜歡吃獅子,於是想盡辦法要吃夠十隻獅子,最終他收集到十隻獅子,卻發現都是石獅子,故事簡單,奇在讀音上,若只耳聞而不見文字,想必沒有人能聽懂這個故事。
  • 民國有專家提議廢漢字,才子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有很多人覺得在現如今社會當中,根本就不會應用到文言文,有一些漢字我們在平時交際當中也完全不會去涉及,所以曾經有專家曾提出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對於專家的這個提議,有一個人為此寫兩篇奇文進行反駁,更加奇葩的是,這兩篇文章全文讀音是一樣的,說到這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別慌後面就會講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了。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趙元任挺身而出,寫出兩篇奇文反駁眼看擁有悠久歷史傳承的漢字被人嫌棄,甚至是廢除,許多人都發出了抵制反對的聲音。其中,語言學家趙元任為了讓人們看清「文字拉丁化」的害處,寫就了兩篇奇文進行諷刺。趙元任先生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
  • 民國時期漢字險遭廢除,他用96字奇文力挽狂瀾,全文僅一個讀音
    對於漢字的改革也有人提出,但是漢字的改革是這些改革時間最長,耗費精力最大的,同樣也是跌宕起伏的。瞿秋白,魯迅,茅盾等人的支持下,寫出了許多要求漢字逐步使用拼音的文章,以此進行改革,而南京國民政府也是頒布了新的文件,也就是拼音法式。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便抓住了漢語「拉丁化」的一個尷尬之處:有些詞語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就好比「攻擊」與「公雞」這樣的同音詞,就只能用漢字來區分。拉丁字母怎麼能拼出那麼多形式呢? 為此,趙元任還寫下了2篇奇文,讓主張廢除漢字的大師們看看,漢字的一些精妙特別之處是拉丁字母無法企及的。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他說的不僅僅是別國的官方語言,而是到了一個地方一個人就認他做了老鄉。一個城市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不稀奇,一個班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也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趙元任一個人就可以代表五湖四海了,他堪稱是地球人的老鄉。當然,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那一篇《施氏食獅史》了。這篇文章一共是96個字,全篇俱是一個讀音,為「shi」音。這篇文章以文言形式撰寫而成,許多詞也不屬於現代的漢語系統。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96字的奇文,整篇文章讀音都一樣,可以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等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這篇奇文屬於「文言文」,但即使是不具有文言文功底的人,也能看懂全文的一些意思,不過去聽,就算是具有文言文功底的人,也是聽不懂。 同音文《施氏食獅史》說明了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而趙元任創作此文是反面證明了漢字拼音化的可能性,意思是字音和字形是獨立的,既然如此,使用的國語羅馬字(一套漢字拉丁化方案)似乎更好些。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漢字與拼音之爭,是他曾以96個字力挽狂瀾,最終保住漢字的嗎?
    趙元任好吧,原來不止文章的題目繞口,連文章的內容也如此繞口,全文從題目到內容,全部都是用「shi」發音的漢字組合而成的,一共96個字,然而這並不是該文章的唯一特點,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該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一個施姓人喜歡吃獅子,但卻差點吃了石頭做的獅子,故事很簡單,甚至很牽強,但這並不妨礙趙元任對外發表創作此文章的真實意圖。那麼,事情講到這裡,謠言就要開始四起了,在我還沒有解釋趙元任為何會寫這麼一篇「奇文」的時候,很多人會聯想到什麼呢?聯想到民國時期的漢字與拼音之爭。
  •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在《笑林廣記》中,有記載一個著名的同音字笑話,清朝時捐官風氣盛行,很多不怎麼認字的人都因為花錢而成為官員,這些「捐官」中儘管也有李衛那樣的能幹之士,但是更多人都不學無術,以至於鬧出了很多的笑話。一個捐官在面對前來地方巡視的上司時,便好多次所答非問,令人啼笑皆非,上司說:「近來百姓如何?」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而一個新思想的提出,有著支持者,就一定會有反對者。這是無法避免的當時的情況下,支持者他們認為漢字字數眾多,並且就連字體,字的寫法也是各有師承,形式眾多。在西方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種種先進近代科學的衝擊下,漢字變得不夠使用,也難以普及識字率。那麼既是要廢除漢字,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找一種替代漢字的文字。於是他們決定將漢字拉丁化,字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