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保護野生動植物再次引發熱議。
1月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啟幕的第四屆新「楓橋經驗」大會現場,阿里安全、阿里巴巴公益宣布聯合全球多家公益機構(IFAW、TNC、WWF、WAP、TRAFFIC等)共同發起「愛靈計劃」。
阿里安全的工程師介紹,用戶即日起在淘寶搜索「愛你2020」,即可登錄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小程序「靈憩」,選擇成為小程序列舉的某個物種的守護者,「一來是宣導各類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同時為搜索某個野生動植物的用戶提供替代品,比如野生蘭花,從以往經驗看,大多數用戶在了解其瀕危現狀後,都會選擇購買人工培育的蘭花。」
阿里透露,目前,有超過3萬物種在平臺禁售;2019年,淘寶共攔截、清理相關違規信息135萬條,4.3萬人參與了舉報,2700多名志願者和安全風控技術24小時在線「巡邏」,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宣傳教育頁面被瀏覽超過300萬次。
「『技術賦能+多元共治』,這種帶有典型數字經濟治理特徵的方法,不但在幫助解決線上商品治理,帶來商業價值,在參與社會治理和解決各類社會問題上也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阿里安全總監李溪涵說,治理正在創造新價值。
數字經濟治理技術助力野生動植物保護
「千斤臘子,萬斤象。」這句話中的「象」就是長江地區漁民對長江白鱘的俗稱。體型長達七八米,重量可達上萬斤的長江白鱘已被判斷野外滅絕。
更多物種也在面臨生存困境。多家公益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2萬頭大象因為人們對象牙的需求而被獵殺;當前全球野生虎的數量不足4000隻;2014年中華穿山甲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極危」,幾近野外滅絕。
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卻依然猖獗。2019年,中國、新加坡、越南等國海關查獲穿山甲鱗片近60噸,相當於來自近15萬隻穿山甲。儘管各國嚴打、各大交易平臺對線上違法信息嚴防死守,但近年來貿易金額仍在不斷攀升,旺盛的需求成為盜獵、非法貿易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
在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阿里巴巴已持續投入近20年。從2000年開始,阿里就和國際性組織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長期合作,致力於禁止野生物特別是象牙的網上交易。此後,魚翅、熊膽、海龜、活體螢火蟲等超過3萬多個物種進入阿里的禁售名錄,甚至對相關捕獵工具也進行嚴格管控和打擊。
服務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各類業務場景,阿里安全風控大腦作為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核心能力,通過人工智慧算法等前沿技術,可對文本、圖片、視頻、直播等內容進行全面的檢測,實現對涉及野生動植物違規信息的毫秒級識別。數據顯示,2019年,淘寶共處理攔截、清理野生保護動植物相關違規信息135萬條,涉及834種動植物。
「在淘寶上搜索象牙、穿山甲等禁售物種,消費者看不到任何商品,會直接彈出宣傳教育頁面。」阿里安全資深運營專員行妥指出,仍有很多商家以偷換圖文介紹等方式,企圖繞過技術檢測,「我們號召志願者進行人工『巡邏』,並在全網開設舉報入口,用戶發現商品和店鋪可一鍵舉報,2019年共有4.3萬人舉報14萬件違規商品信息,平臺均進行了嚴格處理。」
聯合公益機構創新保護模式
野生動植物保護這一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努力。2016年,在阿里安全的推動下,國家林業局、農業部、網信辦、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多家公益機構等,共同制定了第一個網際網路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網絡交易審核標準,阿里成為該標準首家試點單位。此外,阿里還聯合幾大網際網路企業,成立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聯盟,對該類違法行為進行聯合防治。
「人們對於大象、穿山甲等野生物種的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但保護物種及其製品的品類繁多,持續加強公眾對於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認識並推廣相關的知識,對於減少對非法野生動植物製品的消費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高級項目官員馬晨玥表示。
阿里安全專家邵麗蓉表示,鸚鵡、松鼠、陸龜等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個人不能飼養;八哥、畫眉、麻雀等也是三有保護動物,捕殺是違反刑法的行為等,也是很多人的認知盲區。針對這一情況,阿里安全在淘寶平臺進行野生動植物的普及教育宣傳,以野生蘭花為例,在發布宣傳教育內容後,守護野生蘭花的人數上漲9倍,絕大多數用戶在了解了野生蘭花的現狀之後都選擇購買人工培育的蘭花。
相比單純地禁止買賣,信息普及之後,用替代品來滿足消費需求,成為阿里安全與多家公益機構聯合探索出的新模式。「在宣傳教育的同時,糾正大眾的日常購買行為,比如用果殼、核雕來替代象牙雕刻,用生態遊來替代飼養陸龜、鸚鵡、螢火蟲等行為,」多家公益機構負責人表示,只有從根源上解決供需問題,減少對野生動植物的傷害,才能真正保護它們。
據介紹,阿里與多家公益機構聯合發起的「愛靈計劃」,預計將覆蓋超過3萬個物種,可精準觸達數百萬的野生動植物製品消費者,通過需求轉化,每年可拯救百萬計的野生動植物。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首席代表馬晉紅表示,TNC在中國工作的二十年多來,一直遵循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護理念,致力於保護中國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我們希望能夠貢獻我們在自然保護方面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為企業在更好地利用科技提高生態保護成效方面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鄭俊芳說,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如何讓治理創造新價值,一直是阿里安全不斷探索的命題「數字經濟治理的理念,已經為解決一些社會問題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
截至2019年11月15日,由公安部主持開發,阿里安全提供技術支持的打拐神器「團圓」系統,已幫助4204名兒童回家。
由阿里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的 「錢盾反詐機器人」,通過來電顯示「公安反詐專號」,向潛在的電信網絡詐騙受害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閃信提醒信息,提升反詐勸阻成功率,減少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平均每天勸阻3000多人,勸阻成功率超96%。
2019年,阿里安全推出「守護生命」項目,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並聯動商家、公安、第三方機構建立自殺幹預機制,對有自殺傾向的人予以安撫幹預、避免悲劇。項目運行半年來,已經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勸阻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