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團團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製造業也非常先進,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現今貿易全球化,我們或多或少有用過其他國家製造的產品。那麼哪個國家製造的產品口碑最好呢?有關一份「全球製造口碑排名」的數據在網上非常火爆。
全球製造口碑排名第一的是德國。德國製造成功登上榜首不足為奇。一直以來,德國製造在全球享譽盛名,從來都是全球前四位,而德國的製造業對德國經濟影響也很大,佔據本國GDP的22%左右,特別是德國汽車和機械製造產業表現亮眼。德國製造能有這麼好的口碑,主要由多個方面的因素決定。
首先,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領先,率先在全球提出「工業4.0」戰略,實現製造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讓製造變得更加智慧化和數據化,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和品質。其次,德國製造工廠的藍領工人與白領員工,兩者工資待遇相差不大,這使得很多人加入製造業。
然後,德國很重視科研創新,製造業研發投入居於世界第二;實行「雙軌制」教育體系,在中學時便會根據學生教育、特長等,進行發展方向劃分。學生擁有文理中學,實科中學與職業預校這三個發展方向,有效培養了人才,讓德國製造擁有核心競爭力,德國製造從而也實現了騰飛。全球製造口碑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瑞士、歐盟。
美國排名第十,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無論是在技術資源上,還是在人才資源上,都是世界頂尖的,為何在本次榜單中僅排第十呢?其實,早在2000年後,美國的製造業增速就已經開始放緩。原因就是產業的轉型升級,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國內製造業也因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加而受到限制,進而向低成本的東南亞轉移。所以美國排名第十也合乎情理了。
美國也發現了製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對國家發展起著積極作用之後,開始非常看重製造業的發展,甚至希望在國外的企業都能回國發展。
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在本次榜單中取得第八名的成績。日本的土地面積僅有37.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的雲南省的面積,而且總人口數和我國的廣東省人口相差不大,卻在本次榜單中超越美國獲得第八名。
日本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直被世人所稱讚的,不少日本匠人對技術有著近乎「變態」的高要求,這也是日本製造口碑排名全球第八的重要原因。日本具有很多全球競爭力極強的製造產業,例如汽車、半導體、工具機、工程機械等產業,本田、小松、富士等眾多製造業巨頭相繼誕生。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德國第一,美國第十,那我國呢?中國沒有進入前十,德國的百年企業非常多,日本的百年大企也有2萬多家,而中國的並不多,中國確實是製造業大國,但目前還不是製造業強國。中國為何不是製造業強國?一些專家很尖銳地指出了問題所在,他認為很多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後,就會受到資本市場的誘惑,希望在多個領域發展,做成一個多元化集團。然而,很多企業後來把副業變成了負擔,而主業沒有投入所有的精力,最後被反超了。
其次,我國核心技術的缺乏,導致我國製造的產品多為外企的代工,此外,許多廠商為了賺快錢,紛紛採取山寨手段,因此,我國製造產業規模雖然龐大,但卻缺乏真正的核心技術。最後,曹德旺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曹德旺表示,製造業是國家的基礎,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目前,最有前途的一代年輕人並沒有把製造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用工荒」這三個詞經常出現在搜索欄中,但「用工荒」在中國並不是一個新話題。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勞動力短缺已經持續了十多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在每年的春節期間都在為爭取勞動力而鬥爭。因此,我國在本次榜單中失利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我國製造業仍在不斷發展。
對於中國製造,國人要給予一定的時間,而國內的品牌和工廠,也需要自己努力。縱觀全球工業發展史,德國、日本這樣的製造業強國,最開始的時候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早年,德國製造被稱為粗製濫造,甚至還專門被英國政府所針對,只要是從德國進口的工業品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標誌,以便消費者謹慎購買。日本當年的製造業,也是從模仿、山寨別人而起家的。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製造業強國,讓我們一起努力。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