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者到融資者,小鵬汽車鮑思源:特斯拉能做到的,憑什麼我們做不...

2020-12-19 鈦媒體APP

小鵬汽車戰略部董事總經理鮑思源

多元化人才的加盟已經成為新造車行業一道風景。尤其是當下,出於對海量資金和複雜資產配置的需求,新造車行業已經招募到大量投行和基金行業高管。例如,原摩根大通亞太區投行主席顧宏地加盟小鵬汽車擔任副董事長兼總裁,原高盛中國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成長青加入拜騰汽車任聯席總裁,原富達投資中國基金負責人鮑思源加入小鵬汽車,出任戰略部董事總經理等。

一系列投行精英將職業轉型的下一站選定為智能電動車行業,與當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創始陣營、劉熾平進入騰訊核心管理層等歷史脈絡有幾分相似。

那麼,在這些高管眼中,押注新造車行業的理由是什麼?日前,鈦媒體與原富達投資中國基金負責人、小鵬汽車戰略部董事總經理鮑思源進行了對話。

鮑思源曾任職於全球最大的專業基金公司美國富達投資集團長達21年。2011年起,他開始掌管體量100億元人民幣的富達中國地區基金。

2018年7月1日,鮑思源正式加盟小鵬汽車,出任戰略部董事總經理,向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博士匯報。鮑思源將領導小鵬汽車在國際戰略、融資及投資人關係等方面的工作。

「我在富達基金獲得過多次Lipper Awards(註:理柏基金獎,被稱為基金界的奧斯卡),從職業生涯的挑戰性和豐富性而言,幾乎已經達到一個需要突破的瓶頸,因為這讓我甚至可以看到十年以後還在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智能電動車行業體量很大,增速很快,涉及的領域和賽道非常多,有很多運用場景我們目前是拍腦袋都想像不出來的。關於轉行,等於是從零開始,我覺得很多時候你得逼自己一下,讓自己到一個很陌生的環境去逐漸快速適應。」鮑思源直言。

在選擇所加入的公司中,鮑思源認為這和投資的邏輯很像,都要看到最核心的東西,即團隊和人。在鮑思源看來,吸引其加入小鵬汽車的關鍵因素正是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何小鵬本是小鵬汽車的天使投資人,2017年8月22日,何小鵬宣布從阿里離職,此後加入小鵬汽車,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及CEO。

「何小鵬一來,這個公司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我不能說是閱人無數,但是研究過很多投資標的,這一路上賺過很多錢,當然也虧過很多錢。我說對我的選擇有信心是因為,第一,他在UC時期作為超級產品經理,通過對產品、運營的把控,已經證明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實力;第二,阿里管理系統在中國數一數二,他所學到的阿里那一套管理經驗,都是無價之寶;第三,何小鵬的all in吸引了大量很牛的人來,就像Brian和我的加入一樣。」鮑思源笑著說。

對於工作感受,鮑思源表示,最大的改變是從桌子一邊到了另一邊,用他的話說:「以前是桌子這邊的投資者,現在則成為了桌子另一邊的融資者。」

鮑思源認為,雖然資本環境趨冷,但是與過往的經濟周期不同的是,「現在外面的機構手裡是有錢的,而2008年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是完全兩回事。當時全球各大經濟體的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瞬間蒸發,別說投資者了,連銀行都沒錢了,各大中央銀行必須大量印鈔才挽救了整個資本市場。但我堅信一家好的企業,當他擁有強大的團隊、產品和商業模式後,在當下這個環境下是可以融到錢的,就好像即使在熊市中也有牛股一樣。」

「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要幫助投資者,意識到小鵬汽車的回報相對於風險是最佳的,別的都是假的。」鮑思源說。

以下是鈦媒體與鮑思源對話摘錄,略經編輯:

從投資者到創業者,從桌子這邊到另一邊

鈦媒體:談談您加入小鵬汽車的過程吧?

鮑思源:Brian(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曾是一個Banker(投行家),他以前在摩根大通任職時常常在一些項目準備上市的時候,會來找我問「你要不要認購一點」,久而久之我們就成為了朋友。去年4月份的時候,他和我們一個共同的投資者朋友吃飯。Brian說「我已經加入了小鵬汽車,在投融資的戰略思考、布局方面,缺一個人,你有沒有認識合適的人可以推薦一下」。

那個朋友就說「你去找Bobby吧,他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你跟他聊聊,大不了他say no」。事情就這樣開始了。

鈦媒體:做出加入小鵬汽車的決定,有沒有讓你很糾結?

鮑思源:當然不是輕而易舉的決定,這意味著我徹底轉行了,徹底轉型了,我本來坐在桌子這一邊(投資者),現在坐到桌子的那一邊(融資者),這肯定是一個不小的決定,但是我也沒有糾結很久。

作為投資者,2002-2004年的那段日子我在美國研究汽車行業,那段時間我是汽車行業的分析師,專門研究全球與能源、汽車有關的標的,同時也管過一個基金,就是富達汽車基金,專門選擇汽車類標的進行投資——包括全球的主機廠、供應商和經銷商。所以我對日本、歐洲的汽車供應鏈也都有研究過和投資過。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從那個時候起,我就跟這個行業結下不解之緣。我寫過一個內部報告,認為美國的車企按照當時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狀況以及它們的負債表,在2010年以前會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這個預測還是準的,因為2008年的金融海嘯直接讓GM(通用汽車)重組了,政府資本也進去了,克萊斯勒那個時候還屬於戴姆勒,後來又賣給了菲亞特。

富達的第一家中國分公司設立在香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一直以投資者的身份投資各種各樣與汽車相關的行業,包括上汽、吉利、長城、長安等都投過,所以我是一直在跟蹤和投資這個行業。

鈦媒體:加入小鵬汽車,Brian的因素大嗎?

鮑思源:何小鵬沒有加入之前,如果只是Brian來找我,我可能會再多考慮一下(笑)。

何小鵬一來,這個公司就起了質的變化。我不能說是閱人無數,但是研究過很多投資標的,這一路上賺過很多錢,當然也虧過很多錢。

我說對我的選擇有信心是因為,第一,他在UC時期作為超級產品經理,通過對產品、運營的把控,已經證明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實力;第二,阿里管理系統在中國數一數二,他所學到的阿里那一套管理經驗,都是無價之寶;第三,何小鵬的all in吸引了大量很牛的人來,就像Brian和我的加入一樣。小鵬個人又很拼,早上來的比我早,晚上比我走的晚。每天中午和晚上兩餐他基本都在公司的食堂和員工們一起進餐。

所以從富達來到這裡,對我來說是最難的選擇,也是最自然的選擇,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從投資角度來說,我把它看作我做過最大的一筆投資,因為把我自己的人都投進去了。

鈦媒體:在你看來,是團隊重要,還是產品重要一些?

鮑思源:對我來說,團隊是重要的,產品也是重要的。沒有團隊哪裡來的產品,什麼樣的團隊,才能決定你的產品做出來是什麼樣子。你看阿里、騰訊,那些當初最早投資他們的人,他們投的產品或者商業模式跟現在的形態完全不一樣——阿里最早想做黃頁,想做B2B,後來變成了C2C,B2C,B2C2C。

所以,投資一家初創企業最終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團隊。只有最強大,最勤奮的團隊才能在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團隊的高度重視也是我通過自己20多年的投資經驗積累慢慢沉澱的結果。

1997年的時候我也是剛剛入行,就見了Jeff Bezos,那個時候亞馬遜已經有幾十億美金的估值。我們就在比這個房間還小的會議室聽Bezos講,他講得頭頭是道,也很有激情,但我總覺得這個傢伙挺奇怪的,因為他講著講著會自己狂笑,笑長達5-6秒,感覺很尷尬。

會後我就問富達幾個資深的基金經理,「你怎麼看?」

結果得到的回答是「我會投」。

我不明白,於是繼續追問:怎麼看亞馬遜的商業模式和估值?他們是賣書的,網上賣書又不是第一家,也不是唯一一家,那個時候還有Barnes & Nobles——最大的線下書店,當時也有做線上的想法——亞馬遜怎麼就打得贏呢?而且估值也不便宜,銷售只有這麼一點。諸如此類的一大堆問題,因為我完全看不懂當時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或者說他日後如何盈利。後來那個前輩就說,你想多了,我看重的是這個人和他的團隊。

現在再看亞馬遜,從三年前開始,它的估值裡面1/3是Cloud,1997年能知道有Cloud這件事嗎?當然不知道。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總的來說,成功的長期投資者賭的是人-公司一號位和他組建的團隊。

鈦媒體:除了看重團隊和人,這次職業轉型,你從投資基本面判斷過嗎?

鮑思源:當然。我很多年前就已經認識蔚來李斌,之前也看過他另外的上市公司,蔚來的上幾輪融資我曾以投資者的身份接觸過。

蔚來和小鵬的打法不一樣,蔚來走的是高端奢侈品的路線,咱們走的是大眾化年輕化智能化的路線,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打法。小鵬說要做智能出行的運營和服務生態鏈,是需要以銷售和保有量為前提的。不是說蔚來的車不好,他的車很好,但是從量上來看,肯定沒有我們的量大。試問,中國有多少人會用50萬買一輛車?

2017年中國市場消費級乘用車銷量價格劃分

所有的創業項目,到最後肯定還是回歸到財務問題。財務這一塊,作為投資人,每做一個標的,肯定會搭建一個財務模型。這個財務模型到最後精算出來的就是現金流,以此得出一個企業的價值。那麼,財務模型裡的數字輸入,就是依靠資深從業者的專業判斷:明年能夠賣20萬輛、30萬輛還是50萬輛?以此來作為這個數字來源依據。

其次,我為什麼看重智能汽車這個賽道?因為它所觸及到的行業很多,並且也都是體量很大的行業領域,而且還有很多我們現在拍腦袋想像不出來的使用場景。

在一個一成不變的行業裡,長期來講,最終勝出的不一定是最有創新能力的公司,而更可能是規模最大,對成本把控得最好,或是把渠道推到極致的企業。相反的,在智能汽車這個瞬息萬變的賽道上,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能創新,會應變,善於運營的企業。我個人認為,小鵬汽車是在這條賽道上勝率最高的選手。

所以,我根本想像不到,在小鵬汽車10年以後自己的職業拓展邊界在哪裡。然而,如果我在富達,可以看到自己在退休那一天,還在那裡做同樣的事情。我覺得很多時候你得逼自己一下,讓自己到一個很陌生的環境去逐漸快速適應。

我以前一直在一家大型的跨國公司就職,初創企業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環境。以前是在美國,後來在香港上班,已經習慣每天用英文溝通,而現在是在廣州,從語言,地點,到飲食文化以及身邊相處的同事,各方面都是新的挑戰。

往後看,我加入小鵬汽車已經超過半年了,雖然一路也很挺辛苦挺累的,但是我一點都不後悔做出這個決定。如果我當時沒來,我現在反而會後悔。我這個人適應能力很強,相信自己很快就會克服以上所述的這些小小的阻礙。

無懼經濟下行 小鵬汽車具備最優風險回報比

鈦媒體:您在小鵬汽車主要負責投融資,現在投資的工作比例佔多少?

鮑思源:目前對外投資並沒有太多。小鵬汽車主打的自動駕駛功能,是我們是非常強調要自主研發的,這一塊必須是自研,而不是從一級供應商那裡去購買它的Solution。當然我們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有一些技術或者一些團隊對我們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也許我們會考慮合作,甚至考慮收購。

鈦媒體:目前主要工作還是以融資為主?

鮑思源:首先,每個時間段的工作側重點不一樣,但我們同時在研究合適的標的,也會量力而行——即判斷標的到底對你有多重要。這是一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行業賽道,自動駕駛也有幾條不同的路線可以走,很難講一年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或許電池也進化到固態電池了。這其中存在可能性很多,充滿想像空間。

第二,每個階段要做的事情,必須適合現在的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同時不要在某個技術節點上冒太大的風險,相對於直接把某項第三方研發的技術作為投資標的,我認為小鵬汽車應該會更看重創造這項技術的團隊和人的價值。

鈦媒體:小鵬汽車接下來的融資任務似乎不小,您對現在的資本大環境怎麼看?

鮑思源:現在外面的機構手裡是有錢的,而2008年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是完全兩回事。當時全球各大經濟體的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瞬間蒸發,別說投資者了,連銀行都沒錢了,各大中央銀行必須大量印鈔才挽救了整個資本市場。但我堅信一家好的企業,當他擁有強大的團隊、產品和商業模式後,在當下這個環境下是可以融到錢的,就好像即使在熊市中也有牛股一樣。

回到今天,雖然說大環境不太好,中國經濟在下行,就連央行也在說,經濟有下行的風險。而對於小鵬汽車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關鍵問題是需要融資的時候外界到底有沒有錢?答案是「有」的。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不小於3500億美金的資金等著投亞洲的標的(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該對接的投資機構我們都在對接。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小鵬汽車整個公司正在快速的發展,去年12月我們的第一款車小鵬G3剛在上市發布會開啟了交付。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必須要幫助投資人認識到,為什麼小鵬汽車的回報相對於風險是最佳的,別的都是假的。

但是以什麼估值、什麼速度融資?這是需要考量的事情。我認為對的公司,對的團隊,對的策略,對的產品,在這個市場上尋求融資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以上幾點做得不到位,將會發現融資很困難,因為資本需要回報,並且是在一定風險容忍度下創造最高的回報。小鵬汽車的風險和一些友商之間的風險程度怎麼判斷?見仁見智。我要做的事情,即讓投資者正確認識到剛剛說的幾個要素:小鵬汽車的風險最低,卻能夠給你最高的回報。這是我在融資方面要做的事情。

250億估值很低 力爭打通智能出行上下遊產業鏈

鈦媒體:您剛才說投資者追求風險和投入產出的比重,您會告訴他們小鵬汽車的風險有哪些?跟其他家有不一樣?

鮑思源:所有造車新勢力面臨的風險都一樣,但是程度不一樣,小鵬汽車所面臨的風險,跟蔚來、威馬都一樣,因為商業模式都是差不多的。

雖然風險的類別是一樣的,但是風險的程度不一樣,風險的定義也不一樣。到底什麼叫risk?即一家公司負債率越高,相對來講風險肯定越高,假設你的收入和現金流是一樣的。

一家造車公司在硬體方面,即安全方面創新越多,則可能面臨的風險越高。所以小鵬汽車堅持在硬體上不做那麼多的創新,跟安全相關的整車製造上仍然尊重傳統,不做過多嘗試,但在Software上進行創新,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方面。我們需要快速迭代的軟體系統都是和整車主被動安全無關的,而跟安全相關的整車硬體上,則會迭代稍慢一些。

從產品和品牌運營上來說,對比國內國外的智能汽車同行們,我們做過一個內部的投入產出比數值測算,可以說,小鵬汽車在從0到1的這條路上是成效比最高的。

鈦媒體:小鵬汽車現在估值超250億元,你覺得這個估值高嗎,對後續融資有影響嗎?

鮑思源:我覺得小鵬汽車目前的的估值很低。為什麼?一分鐘講完,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2012年 Model S和特斯拉的股票,你就知道,Model S上市的時候,是2012年6月22日,當時特斯拉的股價30美金,公司市值35億美金,正好與小鵬汽車在上一輪的投後估值相差無幾。

一年以後,即2013年底,特斯拉的股票是190美金,公司市值200億美金,是一年前的6倍左右。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就是Model S上市銷售。銷售業績如何?整個2013年才賣了2.1萬輛。

特斯拉估值階段變化圖(2011.04-2013.03)

所以小鵬汽車跟特斯拉區別大嗎?二者商業模式其實是一的,也許有一些小的區別,例如Model S是轎車,小鵬G3是SUV,但是二者在追求自動駕駛和智能出行上並沒有質的區別。特斯拉能做到,憑什麼我們不能做到?why not?

今天的小鵬汽車,相對於當時的特斯拉而言,無論是在供應鏈、電池技術以及AI突破上,都有了更深厚的基礎和更開放競爭的外部大環境。

相比於特斯拉和其他新造車企,小鵬汽車也具備自身差異化的定位:即造出智能電動車只是我們業務鏈條的其中一環,小鵬汽車還會深入出行產業鏈的上下遊,通過附加值服務提高收入,打造運營生態閉環。

相關焦點

  • 最前線|試駕小鵬汽車NGP:與特斯拉的正面對決
    李斌說蔚來長期要對標蘋果,理想汽車也說自己的目標是蘋果,只有小鵬汽車在肉搏特斯拉。團隊建設上,小鵬汽車最早效仿特斯拉建立了智能化技術研發體系,而產品呈現上,小鵬則用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與特斯拉目前最核心的功能NoA正面對決。日前,小鵬汽車正式開放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Beta版,並且向媒體、分析師和投資人等開放了大規模試駕體驗。
  • 小鵬汽車(XPEV.US)赴美IPO之前,聽聽外國人怎麼說
    如果美團創始人王興「未來造車新勢力僅能存活3家」的言論是一語成讖,那麼如今新勢力的「造車風」也將隨著小鵬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的開始而畫上句號。李斌,李想,何小鵬,這三位從網際網路「出走」的大佬,用勝利會師華爾街的結局,改寫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故事。但「三足鼎立」明顯只是屬於童話世界的結局,就像每一個故事都會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結尾,卻沒人告訴我們,接下來的生活將會怎樣。
  • 試駕小鵬P7:破繭成蝶後,特斯拉已在射程內?
    從去年廣州車展發布預售,到今年4月27日正式上市,售價區間從22.99萬-34.99萬元不等。幾乎與特斯拉在中國迅猛成長的同一時期,小鵬汽車也已經為小鵬P7做足了預熱。作為這個新勢力品牌的第二款車型,小鵬P7並未像蔚來、威馬那樣進一步深挖SUV市場潛力,而選擇介入中型轎跑這個中國汽車從未打開局面的領域,向特斯拉Model 3發起了最直接的挑戰。
  • 小鵬汽車名字被吐槽「太土」,蔚來汽車超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最高車企
    作為一款定位中高端的汽車產品,小鵬P7擁有一定的顏值和駕駛體驗,但是不少網友認為「小鵬汽車」這個名字太過於「土氣」,畢竟能夠掏出30萬元去購買的人群,多多少少還是會顧及面子。 近日,在知乎網站上,一條名為《為什麼許多國外品牌以創始人名字命名我們覺得高大上,而中國品牌以創始人命名卻難接受?》的帖子引發廣泛討論。
  • 有樂視賈躍亭的味兒了,小鵬汽車發布飛行汽車,還沒跑就想飛?
    小鵬汽車推出飛行器,也是基於這個目標,這更像是秀肌肉,表示,我小鵬汽車的研發能力毋庸置疑,已經可以超越行業做小飛機了,儘管這個產品實際作用並不大,甚至未來能不能成功也很難說,但就現在而言,它更像是小鵬的營銷手段,一種從側面吸引流量和用戶的做法,為小鵬汽車的銷量造勢,而很多消費者恰恰很吃這一套!
  • 某持牌broker網絡「對線」小鵬汽車,哪來的勇氣?
    12月7日,小鵬汽車於深夜23點28分發布緊急聲明:近日,我們發現抖音短視頻用戶(抖音ID:環繞地球的於哥)連續發布大量不實信息,並對小鵬汽車的經營情況進行毫無證據的揣測和造謠。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小鵬汽車的聲譽,造成非常惡劣的輿論影響。
  • 某持牌broker網絡「對線」小鵬汽車,哪來的勇氣?_易車網
    12月7日,小鵬汽車於深夜23點28分發布緊急聲明:近日,我們發現抖音短視頻用戶(抖音ID:環繞地球的於哥)連續發布大量不實信息,並對小鵬汽車的經營情況進行毫無證據的揣測和造謠。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小鵬汽車的聲譽,造成非常惡劣的輿論影響。
  • 小鵬汽車進軍歐洲市場,配備自動泊車,人機系統能識別英語發聲
    雖然在銷量暫時上還無法和特斯拉相比,但是它們都形成了各自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比亞迪開發出了安全性能極高的刀片電池、蔚來汽車則在大型純電動SUV上擁有領先的優勢,小鵬汽車在智能系統方面擁有不俗的實力。這些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各自絕活,即便是特斯拉也無法具備。便如特斯拉就曾發生過電池自燃事故,特斯拉的SUV車型中國市場上比不過蔚來ES6。藉由實力的增長,一些國內汽車企業已不滿足於國內市場。
  • 小鵬汽車續航緣何能有如此好的口碑,是如何做到的
    小鵬汽車續航緣何能有如此好的口碑,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12月18日 16:14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成了最制約銷路和發展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各生產廠商可謂絞盡腦汁,小鵬汽車則在這場較量中脫穎而出。究竟小鵬汽車續航強在哪裡?它是如何做到的?緣何有如此良好的口碑?
  • 馬斯克的「眼中釘」,聊聊市值超百度的小鵬汽車
    但在馬斯克看來,小鵬汽車則是他的「眼中釘」。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何小鵬現身小鵬汽車展臺,在帶來小鵬P7鵬翼版的同時,還發布了新一代自動駕駛體系,並宣布將於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在有關報導發布到推特上,馬斯克評論稱:「他們有特斯拉軟體的舊版本,並沒有我們最新的神經網絡計算機」,隨後又補充:「這只是小鵬汽車的問題,中國其他公司沒有這麼幹」。
  • 小鵬赴美IPO之前,聽聽外國人怎麼說
    能否上市對於此時的小鵬而言,已是無需爭論的問題,但上市之後如何持續贏得投資者的信心,才是其IPO的目的。從這一方面來講,小鵬似乎又晚了一步。吉姆·克萊默是美國財經圈的「名嘴」,近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上,他卻向投資者們提出了警告:不要對電動汽車市場過度投機,在股市飆升至不必要的水平之後,華爾街對電動汽車股票的熱愛即將結束。
  • 技術路線之爭,看小鵬汽車如何實力「亮劍」
    近來,小鵬汽車成為汽車圈熱議的話題。一邊是資本市場的紅火景象,北京時間11月24日小鵬汽車市值不斷飆升;一邊是技術路線之爭,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就雷射雷達技術問題與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爭論,引發關注。
  • 小鵬汽車命名被指不夠高級 同是創始人姓名為何中國用戶不接受
    提起小鵬汽車,相信很多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網友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品牌。先不談小鵬汽車的設計和品質,僅僅是「小鵬」這個命名其實在網友之間就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小鵬汽車」的命名不夠高級,也有人說很接地氣。
  • 小鵬汽車珠海奧園廣場體驗中心盛大開業
    「X」代表了小鵬汽車在新能源及智能出行領域的探索,體驗中心通透明亮、質感簡約,各區域功能清晰、配置小鵬汽車全新標準的軟硬體設施,展車、精品擺放錯落有致,設計中處處體現智能網際網路基因,進店人臉識別,選車、訂車全網絡實現,無處不展現極強的科技感、設計感和智能化。
  • 小鵬:處於這個時代,我們與有榮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鵬一如特斯拉死磕技術路線,只要永不休止迭代的產品,不管其他。 但在2020年,不善言辭的何小鵬決定「出圈」。他終於意識到小鵬與年輕人建立連接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必須要出圈。
  • 小鵬汽車怎麼樣?論小鵬G3的升級之路,後起之秀前途無量
    小鵬汽車怎麼樣? 小鵬汽車作為新勢力造車企業的後起之秀,成立時間不長,卻憑藉強大的實力和高品質的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可,甚至被視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希望。小鵬汽車能夠立足行業之中,其核心技術無疑是最重要的競爭基礎。從小鵬第一款車型小鵬G3身上,就可以明顯看出這個品牌對於技術的執著。 2018年12月17日,小鵬汽車首款SUV產品小鵬G3上市,在發布會上,小鵬G3充分展示了其在複雜情況下的全自動泊車技術,也側面體現了小鵬汽車對於自我研發技術的絕對自信。
  • 2022年實現L4 小鵬要做中國智能電動車N0.1
    關鍵詞:安全、智能、量產  兩個小時的分享會,小鵬汽車的兩位技術「大牛」小鵬汽車網際網路副總裁紀宇和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分享了許多乾貨,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詞是:安全、智能和量產。下面我從中提煉了一些重要的觀點和信息,從行業到產品、從產品的宏觀到深入層面都覆蓋到了。
  • 特斯拉祭出降價屠刀!蔚來喊話 小鵬嗆聲 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不過,蔚來很快對此回應稱:"官網系統遭遇大規模退單的消息不實,我們已經對相關平臺發起投訴了。"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則在朋友圈嗆聲:"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價我們挺有信心,連內部電話會都沒有開。"不過,無論是從價格、銷量還是股價上看,特斯拉都對造車新勢力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剛有起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何去何從?
  • 專訪威馬唐軍營:我們巴不得特斯拉越賣越多,把市場做大
    今年三季度,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和威馬汽車分別交付12206輛、8660輛、8578輛和6200輛,雖然都創下了季度新高,但和行業「領頭羊」特斯拉(中國市場三季度交付34181輛)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 抖音用戶大爆猛料 小鵬汽車銷量造假
    上述視頻內容迅速引來市場關注,小鵬汽車隨後發聲,稱其「連續發布大量關於小鵬汽車的不實信息,並對小鵬汽車的經營情況進行毫無證據的揣測和造謠」。   12月8日,「抖音用戶Y」又發布一條短視頻證明其並非「憑空捏造」,並公布了粉絲爆料的截圖。內容顯示,有粉絲稱小鵬汽車「根本不是靠賣車賺錢是靠賣股票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