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區居民更滿意 德州創新提出構建「和諧幸福社區」治理五大體系

2020-12-19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德州11月11日訊11月11日下午,德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解讀《關於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建設和諧幸福社區的意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意見》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中心、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多元參與為保障,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作用,全面開展「推進五大體系建設、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主要內容的「和諧幸福社區」創建活動,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美麗家園。

《意見》結合德州市實際進行創新,把社區治理和打造和諧幸福社區品牌相結合,創新性的提出了構建和諧幸福社區治理五大體系。一是構建構建「和諧幸福社區」多元共治體系,通過加強黨組織領導,強化政府主導責任,深化自治組織建設,推廣「四社聯動」機制,形成多元共治體系。二是構建「和諧幸福社區」人才隊伍體系,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將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納入各級人才發展規劃,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社區工作者隊伍發展專項規劃和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完善「齊魯和諧使者」推薦選拔機制,出臺市、縣「和諧使者」選拔管理辦法。三是構建「和諧幸福社區」精神文化體系,持續加強城鄉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強化社區文化引領能力,進一步滿足居民多元化精神需求。四是構建「和諧幸福社區」宜居環境體系,加快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功能,全面改善社區人居環境。五是構建「和諧幸福社區」生活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建設市民大食堂,創新社區救助服務,推進社區慈善工作,積極開展社區關愛援助工作。

此外,德州市還建立市級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協調機制,成立德州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並把《德州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作為附件,增加進《意見》中。同時還建立城鄉治理資金保障機制,做好城鄉社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培育典型,加大宣傳,獎勵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社區治理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德州市將把創建「和諧幸福社區」品牌作為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著力點,把構築「社區多元共治、社區人オ隊伍、社區精神文化、社區宜居環境、社區生活保障」五大體系作為打造「和諧幸福社區」的切入點,以「社區公共設施配套、社區公共服務、社區安全、社區環境、社區文化、社區民主管理、社區公益事業」為建設硬體,以「居民滿意度」為建設軟體,全力打造和諧幸福社區服務標杆。把「試點先行先試」作為突破口,選取條件成熟的城鄉社區作為試點,充分發揮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作用,打破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壁壘,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對試點社區進行打造升級。之後試點帶動,創建經驗,逐步形成一套可推廣、可複製、可持續的工作方法,在德州市城鄉社區全面推開。

閃電新聞記者 鄭秀程 通訊員 焦麗梅 德州報導

相關焦點

  • 智庫論壇|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城市「新熟人社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使人們意識到,自己身處其中的社區,不僅僅是柴米油鹽、家長裡短、一蔬一飯的居住共同體,還可以是責任共擔、風險共御、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城市「新熟人社區」就顯得尤為必要。
  • 「振大模式」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振大社區堅持服務創新,構建鄰裡親「六好」社區生活服務體系。「好購」,精選安全優質,並可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好吃」,提供便民早餐、主食廚房、百姓廚房、社區食堂,滿足居民一日三餐需求。「共享廚房」還可對居民採購的新鮮食材進行現場加工製作。
  • 創新社會治理 塑造品牌社區——麻園街道望城社區「五位一體」構建...
    麻園街道望城社區位於七星關區望城花園小區內,總面積約0.8平方公裡,轄6個居民組,劃分為3個網格,中共正式黨員37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在城市社區社會治理中,望城社區以「守望誠信」為主題,按照「五位一體」思路,著力構建誠信社區,建設幸福家園。
  • 四川成都正興街道:構建「134」新型社區治理體系
    今年以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把加強新型社區治理作為全局性、基礎性工作來抓,堅持以促進農民向市民轉變為目標,突出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兩大重點,抓好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和社會服務中心三大陣地建設,夯實自治組織、議事組織、社會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四大保障,著力構建「一核引領、三心同築、四元共治」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
  • 社區治理新探索,幸福社區共建公益計劃正式啟動
    該計劃旨在與社區多元主體共同創建協商治理和協同工作平臺,提升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共同打造環境整潔、服務完善、文明和諧、守望相助的新型社區。「幸福社區共建公益計劃」啟動儀式企業牽頭搭建協同平臺,開創社區治理新模式2020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社區和社區關係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 成都市武侯區構建新型服務型社區:居民下班 社區上班
    在「網格化」管理基礎上,社區積極探索由「管理」到「治理」的轉型,著力構建「網格立體化、主體多元化、服務社會化」社區治理新機制,搭建多方共同參與治理的四級網格治理平臺。成立片區黨支部,構建扁平化組織構架。社區「兩委」成員任二級平臺片區黨支部書記、治理委員會主任,負責組織和實施網格內的組織建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參與購買服務項目的實施和監督。他們承接政務服務,實行錯時工作制。
  • 重構未來社區治理模式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經濟建設成為我黨的工作中心,為社區治理創造有利的條件,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居民(村民)自治成為全新治理體系。2006年國家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構建全新的社區治理結構和治理模式成為我國社區治理的指導方針,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社區組織成為社區治理模式的主要內容。筆者對於未來社區治理的建議,一是創新組織模式。
  • 構建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新格局
    本報訊 (李曉霞 記者 王丹) 面臨服務居民多、居民參與少、鄰裡互動少的治理困境,青白江區城廂鎮龍潭社區黨委轉變職能
  • 藍田街道華油社區成立小區黨支部 構建小區治理體系
    四川新聞網瀘州9月9日訊(劉暢)為全面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小區體系,使居民小區治理和服務體系更加完善,9月6日上午藍田街道華油社區召開天桂苑小區全體黨員大會。會議由華油社區書記主持,會上宣讀了江陽區委組織部《江陽區加強城鎮居民小區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的文件要求,並按照流程,選舉產生了黨支部委員、書記,這標誌著華油社區天桂苑小區黨支部正式成立。街道辦事處領導、社區黨組織成員、小區物業人員及天桂苑小區全體黨員共21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巧用「金點子」打造和諧新社區!蘇州相城經開區泰元社區創新「一網...
    「巧手媽媽」教授手工製作;端午粽香,重陽共慶,志願者與居民們共慶「我們的節日」;照拂老幼,關愛弱勢,共享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安全巡查,監督整改,共同維護安居家園……這些都是相城經開區泰元社區居民生活的日常寫照,通過一套創新的工作法,社區居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幸福和諧。
  • 探索┃「1+8」打造城鄉社區治理「杭州樣本」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緊盯打造「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升級版的目標,堅持以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
  • 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
    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為進一步整合區域黨建工作資源,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雙重管理工作
  • 「精街道強社區促服務」 讓社區成為居民生活的幸福港灣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建立「精街道強社區促服務」新型社區治理體制,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水平,在具體工作中,各社區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主動作為,不懈探索,採取多種方式方法推進社區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居民群眾的普遍好評。
  • 安徽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黨建創新引領社區治理 「五個一...
    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是合肥市街居體制改革設立的首個街道級社區,2013年2月掛牌成立,面積6平方公裡,人口13.7萬人。社區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黨建創新引領社區創新,聚焦「兩應」(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目標,探索形成了「五個一」、「大共治」的工作模式,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中河源社區黨委:積極打造社區治理新模式
    近年來,中河源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把黨風廉政和意識形態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總體目標要求,以「打造最強黨支部」為抓手,依託「黨群服務中心」,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整合社區業務、功能陣地和社區集體經濟等資源,不斷創新「一強兩特遍地花」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 以構建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 貢獻公園城市治理「天府經驗」
    近日,記者採訪了成都天府新區管委員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副局長黎曉東,她以構建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分享了公園社區治理的「天府經驗」。黎曉東: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在社會治理方面提出: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社區創新方式提高基層治理水平
    11月5日,《新店子社區報》「十九屆五中全會特刊」送到了轄區群眾和商戶的手中。這份社區報已經辦了10年,是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舟水橋街道新店子社區宣傳黨的政策、提高社區治理水平、服務社區居民的好幫手,老住戶們閱讀它已成了習慣。
  • 寶安石巖創新基層治理體系,賦能社區探索「共治家園委員會」,走...
    這其中,石巖作為寶安面積最大的街道,轄區總面積65.8平方公裡,現轄10個社區工作站,22個社區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管理人口63萬人,出租屋超過39萬間套、商事登記主體7.35萬家、城中村65個、工礦企業6024家。數據的背後,壓力、難度和工作量毋容置疑,這是對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大考。
  • 「聚龍小鎮」打造居民自治和諧社區
    今年6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在聚龍小鎮設立了社區治理調研基地,目的是將小鎮的社區服務及社區治理打造成一個可推廣學習的樣板,助推社區服務創新模式。這也是該研究中心的首個研究樣本。7月,聚龍社區還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2015—2017年度文明社區」的榮譽稱號。
  • 居民需求是社區治理工作「指揮棒」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場所,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社區和諧穩定了,群眾才能真正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才有了堅實基礎。因此,社區治理絕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而是關係國家安定團結、繁榮富強的大事情。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