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總理又辭職!背後有著怎樣的辛酸和無奈?

2020-12-11 LD觀察

就常理而言,能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此,上任了以後都要做出相應的措施來鞏固自身的地位,深怕被民眾趕下臺。然而,在普遍性中也存在著特殊性,黎巴嫩總理在自上任以來,主動辭職好幾次也沒有成功,2019年的10月29日,他又辭職了!

作為一國總理,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對於黎巴嫩總理的薩阿德·哈裡裡似乎並不在意,而是選擇主動辭職,而且還不只是一次!那麼,作為黎巴嫩總理的阿薩德·哈裡裡到底心中有哪些辛酸和無奈,為何要在民眾支持中選擇辭職呢?

說到黎巴嫩這國家,也許很多讀者知之甚少,從地圖上看,黎巴嫩屬於巴勒斯坦地區北部的一個小國,其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在600萬左右,但黎巴嫩這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其政治局勢牽動了整個中東地區,不得不說做為黎巴嫩政府領導人,身處在兩大陣營中求得生存是非常艱難的。

他真的是幹不了了嗎?從目前的報導來看,阿薩德·哈裡裡是主動辭職,而且自上任以來不止是一次辭職。

從哈裡裡的身世來看,1970年後出生的薩阿德·哈裡裡,在2005年他的父親拉菲克·哈裡裡遇刺身亡,鑑於當時其父巨大的影響力,在2009年被時任黎巴嫩總統米歇米·蘇萊曼任命為新任總理,成為能兼顧黎巴嫩各政治勢力的新任總理。

但在2017年,阿薩德·哈裡裡在訪問沙特期間突然宣布辭職,但他的辭職並未得到總統的同意。在外界看來,他的辭職可能與沙特和伊朗之間博弈有關。而這次(2019年10月29日)哈裡裡宣布辭職並於當天向現任總統米歇爾·奧恩遞交了辭呈。而這一切的背後有著哪些政治勢力的較量。

反觀黎巴嫩實際國情,派系林立,各勢力明爭暗鬥。在其國內,有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1990年內戰結束後,形成了總統是基督教、總理遜尼派、議長是什葉派,三派聯合組成獨特的西方式民主制政府。

阿薩德·哈裡裡早年留學於美國,其志向並非進入政壇,而是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他的事跡和敘利亞現任總統巴沙爾如出一轍。到迫於父輩的影響,不得不「投筆從政」,他的父親是黎巴嫩真主黨「未來陣線」的創建人之一,但在擔任黎巴嫩總理以後遇遇刺身亡,於2010年,阿薩德哈裡裡成為該黨派的領袖。

儘管哈裡裡與美國、沙特等海灣遜尼派盟友關係很好,並得其大力支持,但他實際上屬於溫和派人士,在國內能夠融合各黨派,彌合各派系之間的分歧。所以阿薩德·哈裡裡辭職遭到了真主黨的明確反對,因為一旦哈裡裡辭去總理一職,黎巴嫩真主黨在國內國際上的處境將會變得被動。

從以上可以看出,哈裡裡辭職不是黎巴嫩政治鬥爭的結果,可能是因為黎巴嫩目前惡化的經濟所致。近兩周來,黎巴嫩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學校和銀行紛紛關閉。雖說源自於政府的增稅計劃,但是政府收回這一計劃後,抗議浪潮並未平息,把矛頭指向了公款浪費和貪汙腐敗。

事實上,這些問題只是表面現象,實質是黎巴嫩自2018年以來高漲的通貨膨脹,失業率急劇上升,外債達到800億美元。

有報導稱,面對日益惡化的經濟狀況,黎巴嫩政府「正在痛苦中呻吟」。按照哈裡裡講話:「我一直努力使局勢能夠走出困境,然而最終未能如願,形勢走進了死胡同,現在我宣布辭去黎巴嫩總理的職務」,充分顯示出了哈裡裡在經濟下滑時無能為力的辛酸與無奈。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內部問題,國外的外部勢力也不能忽視。黎巴嫩地處巴勒斯坦地區,與敘利亞接壤,隨著敘利亞爆發,有約150萬難民湧進了黎巴嫩,本來黎巴嫩人均GDP達到8000多美元,在中東地區來講還算富裕。可隨著難民湧來,令黎巴嫩苦不堪言,經濟急轉直下。

更主要的是美國把「真主黨」當做恐怖組織來制裁,由於真主黨受伊朗支持參與了敘利亞內戰,美國便加大對真主黨制裁力度。而真主黨是黎巴嫩的第二大政黨,制裁真主黨無疑是制裁黎巴嫩政府,使得黎巴嫩國內物價上漲,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反對政府的聲音越來越激烈,與其被人民高中趕下臺,還不如自己急流勇退,尚可贏得生前身後名。

相關焦點

  • 黎巴嫩總理異國辭職為哪般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國際觀察)黎巴嫩總理異國辭職為哪般  新華社記者李良勇 穆東  黎巴嫩前總理哈裡裡4日在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期間突然宣布辭職後,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加塞米於5日否認哈裡裡在辭職時對伊朗的指責,並稱他此舉是為了在黎巴嫩和中東地區製造緊張局勢
  • 黎巴嫩候任總理辭職:政治改革遙遙無期,一年內三位總理辭職
    穆斯塔法·阿迪卜 央視新聞 資料圖當地時間9月26日,黎巴嫩候任總理因無法組建政府宣布辭職,近一個月的組閣努力宣告失敗。穆斯塔法是前黎巴嫩駐德國大使,於8月31日被任命為黎巴嫩總理,負責組建新一屆內閣。據路透社9月26日報導,穆斯塔法表示,他在與總統米歇爾·奧恩會晤後選擇辭職。
  • 在沙特突然辭職至今未回國 黎巴嫩總理到底去哪兒了?
    據界面新聞11月8日報導,距離黎巴嫩總理哈裡裡(Saad Hariri)在出訪沙烏地阿拉伯期間突然發布辭職聲明已經過去了4天。這一決定打破了局勢複雜的黎巴嫩政壇短暫的平靜,也牽扯到沙特、伊朗、敘利亞等多個中東國家。
  • 黎巴嫩政府集體辭職:腐敗、宗派傾軋和內閣外的政治遊戲
    「我今天宣布本屆政府辭職。」8月10日,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Hassan Diab)在貝魯特大爆炸後的第六天鄭重作出內閣集體辭職的聲明。在他講話的同時,抗議者已經連續第三日在黎巴嫩國會附近的大街上示威。「願上天保佑黎巴嫩。」這名僅僅上任半年多的落寞總理在電視直播中沉重地重複了三遍這句話。
  • 黎巴嫩徘徊在深淵邊緣:宗派政治體系難破,「短命」總理辭職
    9月26日,接受總統任命不到一個月的黎巴嫩總理穆斯塔法·阿迪卜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職。黎巴嫩候任總理穆斯塔法·阿迪卜 微博@新華網 圖今年8月4日的貝魯特港口大爆炸讓黎巴嫩再次深陷政治危機,前總理哈桑·迪亞卜領導的上一屆政府集體引咎辭職。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支持下,身為前黎巴嫩駐德國大使的阿迪卜於8月31日臨危受命成為新總理,肩負起組建新一屆政府班子、推動改革議程的任務。
  • 黎巴嫩總理即將離任,在記者會上直言,卸任後擔心遭到暗殺
    黎巴嫩政府的確沒有在救災方面有所作為,受災群眾基本靠自救,而國際上的捐款組織也紛紛表示:不會通過黎巴嫩政府,而是要直接把物資交給災區人民。在巨大的災難面前,黎巴嫩的這個政府仿佛已經停機了一樣,部長議員們紛紛辭職,迫於多方壓力,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布也宣布辭職。
  • 黎巴嫩政府集體辭職,能否挽救目前亂局?外部勢力已蠢蠢欲動
    黎巴嫩總理迪亞卜10日宣布政府集體辭職,以回應民眾要求變革的呼聲。此舉很快引發外界熱議,在國家內部分裂嚴重,社會動蕩之際,政府卻集體辭職,這真的是為民主,還是政府在逃避責任?今天不妨聊聊這個話題。黎巴嫩政府的管理體制很另類,全世界獨一無二,整個國家由三大宗教教派領導,而且是各管一攤,例如,總統是總統是馬龍派基督徒,總理則是遜尼派穆斯林,議長必須是什葉派穆斯林等等。這次,黎巴嫩總理迪亞卜集體辭職,沒關係,下屆總理還是遜尼派穆斯林擔任。不光是政府三巨頭由教派平分,各部長、警察高官、軍隊領導人都有一個分攤法則。
  • 黎巴嫩總統府:將於下周就新總理人選進行磋商
    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28日,黎巴嫩總統辦公室稱,黎巴嫩將於下周一(8月31日)開始,就新總理人選與議會集團展開磋商。報導稱,黎巴嫩議會集團代表及獨立議員將從8月31日早上陸續前往總統府,公開他們認為可領導新政府的人選。據報導,到目前為止,黎巴嫩各有關方面尚未就新總理候選人達成一致。
  • 觀察|比起外來援助 黎巴嫩更需要政治生態改善和治理水平提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特約撰稿 陳瑾)黎巴嫩首都貝魯特「8-4大爆炸」已過去一周。巨大壓力之下,黎巴嫩總理迪亞卜當地時間8月10日傍晚宣布本屆政府辭職。儘管如此,災難引發的政治危機和新一輪內政外交博弈才剛剛開始。
  • 黎巴嫩看守總理因港口爆炸事件遭指控
    新華社貝魯特12月10日電(記者李良勇 劉宗亞)黎巴嫩負責首都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調查的法官索萬10日對黎看守政府總理迪亞卜及3名前部長提起指控,並將於晚些時候對他們進行問詢。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導,索萬指控迪亞卜、前財政部長阿里·哈桑·哈利勒、前公共工程部長加齊·扎伊特爾和優素福·菲尼亞努斯玩忽職守並造成眾多人員傷亡。索萬將於下周分別對這4人展開問詢。當天晚些時候,迪亞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對自己被指控感到驚訝,堅信自己清白無辜。
  • 鐵路公免票背後的無奈與辛酸
    鐵路公免票背後的無奈與辛酸時間:2015-10-01 23:42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前段時間,對於鐵路部門職工乘坐火車使用鐵路公免票一事,在各大網站和媒體引起廣泛爭議。
  • 黎巴嫩總理在經濟危機中努力組建內閣
    在8月4日貝魯特港口爆炸後,法國總統埃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問了黎巴嫩,並作出了政治精英承諾,將組建一個獨立的政府,以對所謂的「法國倡議」進行必要的改革。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在港口爆炸後,前一個政府被迫辭職後,也沒有組建政府。
  • 黎巴嫩貝魯特爆炸案:看守政府總理及3名前部長遭起訴_新聞中心...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法新社10日報導,黎巴嫩司法消息人士稱,該國法官就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爆炸案,以玩忽職守的罪名向看守政府總理哈桑·迪亞卜及3名前部長提起訴訟。消息人士稱,法官法迪·薩萬決定起訴哈桑·迪亞卜和其他前部長,「確認他們(嫌疑人)曾收到了幾份書面通知,警告他們應儘快處置硝酸銨。」
  • 沙特王儲開黎巴嫩總理玩笑:別說他被綁架了哦
    【文/觀察者網 徐蕾】 沙特記者卡舒吉事件給沙特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蒙上了陰影,與多國政要抵制該峰會不同,黎巴嫩總理哈裡裡(Saad Hariri)不僅出席此會議,還在卡舒吉一事上力挺沙特。 「我只想說一件事:哈裡裡總理將在這裡待兩天,所以請不要認為他被綁架了。」 王儲說完,自己笑了起來:
  • 黎巴嫩看守總理及3名前部長因貝魯特爆炸被起訴
    來源:海外網爆炸後的貝魯特港口(路透社)海外網12月10日電據美聯社10日援引黎巴嫩媒體消息,調查貝魯特爆炸案的檢察官於當日向看守總理哈桑·迪亞卜以及3名前任部長發起訴訟。美聯社稱,由於調查速度緩慢、缺少解釋且沒有高級官員被起訴,黎巴嫩民眾越發不滿。貝魯特爆炸共導致超過20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爆炸發生後不久,時任總理迪亞卜宣布政府集體辭職,在新政府組建前擔任看守政府總理。12月9日,候任總理哈裡裡表示其當日向總統奧恩遞交了一份18人內閣名單,由不隸屬於任何政黨的專家組成。
  • 黎巴嫩早已積重難返
    協議規定,當時的黎巴嫩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徒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會副議長和副總理由東正教徒擔任,以及議會中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比例始終為6:5等等。看似分配得很公平,也體現了各派的利益。事實上,黎巴嫩也確實進入了較為繁榮的一段時期。
  • 悲傷籠罩黎巴嫩,重大爆炸致死長槍黨領導,總理妻女受傷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爆炸中,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的妻女受傷,長槍黨領導人納賈裡安不幸喪生。一時間,悲傷籠罩了整個城市。4日下午18時左右,貝魯特港口發生爆炸,間隔不短,第二起爆炸緊隨其後,其威力遠超第一起。
  • 黎巴嫩政府全體辭職,這種做法看起來很解氣,不過能解決問題嗎?
    據新華社消息,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在當時時間8月10日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政府集體辭職。他宣稱,黎巴嫩的腐敗體系難以根除,貝魯特港口區的爆炸就是腐敗的例證之一。
  • 如何拯救黎巴嫩?
    他現在致力於一項頗具挑戰性的成就:將黎巴嫩從徹底崩潰中拯救出來。 上周六,馬克龍的提議遭到了打擊,候任總理穆斯塔法?阿迪布(Mustapha Adib)因未能組建政府而宣布辭職。周日,憤怒的馬克龍告誡黎巴嫩領導人,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並誓言要推進防止混亂的努力。
  • 位於亞洲西亞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有著怎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在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中,黎巴嫩應該是一個標準的「小國」,黎巴嫩的總面積約為1.045萬平方千米,比我國的直轄市天津市還小一些,人口數量約為600多萬人。黎巴嫩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其歷史也十分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以航海而著名的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