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紅綠」融合 在鄉村看見未來

2020-12-17 中原新聞網

新華網杭州6月27日電(劉志媛 顧婷婷)如何讓好山好水實現生態價值的轉化?以「綠」為本底的麗水遂昌,深入踐行和創新「兩山」理念,走出了「紅綠」融合的新路子,老百姓收穫「金山銀山」。

圖為遂昌航拍。新華網發 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傳承紅色基因 實現鄉村振興

連日來,王村口鎮浙西南幹部培訓中心的電話真正成了「熱線」,工作人員吳豔通過一組數據道出了今年紅色教育的火爆:去年3月,培訓中心共開展了4期培訓班;今年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的帶動下,3月份開展培訓達30期。

「王村口鎮是有名的紅色古鎮,1935年,紅軍在此開闢了以王村口鎮為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王村口鎮黨委書記斯科說,今年以來,鎮裡不斷加大紅色旅遊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幹部培訓、研學旅行、黨員教育等各類紅色旅遊教育主題活動,推進王村口紅色旅遊風情小鎮建設。

圖為烏溪江畔的王村口。新華網 顧婷婷攝

活化空心村 建設未來鄉村

在遂昌王村口鎮「1935文旅古街」上開店的72歲低保戶張榮貴說,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困難群眾走上了致富新路。

「水源涵養,5152.19萬元;氣候調節,5449.46萬元;負氧離子,8.44萬元……」在遂昌縣大柘鎮大田村生活了大半輩子,85歲的村民程萬能頭一回聽說村裡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氣都有價。2019年5月,大田村作為全國首個村級GEP核算試點村,完成了2018年GEP核算評估工作,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達1.6億元。

在遂昌,優越的生態資源和超前的生態價值轉化理念吸引了一批社會資本的進入,對這裡的空心村進行活化,建設未來鄉村,幫助村民致富。

圖為遂昌茶園村。新華網發 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茶園村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南麓,這裡有流傳百年的省級非遺項目茶園武術,有400年以上的參天古樹群。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美麗的茶園村沒有留住不斷離開的村民,只剩下三四十位老人留守,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為了不讓人文和生態資源荒廢,2017年因緣巧合,村裡引進了深圳樂領公司的鄉村旅居項目,並邀請北大人文學院及深圳做社區研究的研究機構開展了鄉村「活化」調研。「我們希望項目不是侵入式的開發,而是和當地村民混居的模式,還原鄉村本來的樣子。」該項目負責人表示。

該鄉村旅居項目還藉助遍布全國各地的會員打開了茶園村的土特產銷路。茶葉、玉米、黃豆、花生、菜籽油、鮮筍和筍乾,甚至梅乾菜,迎來了身價翻倍的「逆襲」,成了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今年,茶園村的筍賣掉5000多公斤,每公斤的收購價格是以往村民自銷價格的5倍。

短短一年間,茶園村從只有留守老人的半空心村,變成了年輕人紛至沓來的理想就業之地,儼然一個古樸與現代並存的當代桃花源。

引進開源產業 撬動鄉村「二次開發」

好山好水引「金鳳凰」棲息。遂昌不僅有好山好水,更有創新求變的思維。

仙俠湖萬頃湖面之上,生機湧動。一座座5G信號塔拔地而起,地心溫泉公園蓄勢待發,環湖綠道即將串珠成鏈……作為遂昌縣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湖山鄉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發展生態經濟及智慧產業。

看似「混搭」的背後實則是精心謀劃。遂昌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遂昌村莊的外在美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較為欠缺,智慧科技元素幾乎空白,「我們要把更多的科技創新元素導入到未來鄉村的界面上來。」

圖為航拍遂昌仙俠湖。新華網發 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身居群山之間,卻能精準感知世界脈動。眼下,遂昌正積極謀劃以分時經濟、軟體開發、數字服務、生命健康為主導的開源產業,撬動鄉村「二次開發」。「天工之城「就是培育這些開源產業的大平臺。名字取自《天工開物》的「天工之城」,旨在堅持生態保護修復和必要適度發展為首要原則,引進低能耗、無汙染的生態環保項目,最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給這片鄉村百姓帶來的是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同時,通過「文創、農創、科創」三創融合發展,全力推進「天工之城」生態價值轉化,打造新時代天工開物的創新天地,成為引資引智的磁極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實現紅綠融合、建設未來鄉村都是「兩山」理念指導下,實現生態價值的生動實踐。在鄉村看見未來,鄉村振興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正在遂昌變得真切、可觀、可感。

相關焦點

  • 激發紅色活力,遂昌譜寫「紅綠」融合發展新篇章
    近年來,遂昌縣積極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斷賦予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耕種「紅色山水」,譜寫「紅綠」融合發展新篇章。守護紅色印跡 增加紅綠融合亮度立足豐富的革命遺址和歷史建築,以打造「紅色旅遊目的地」為目標,高品質高標準抓轉型提升。
  • 紅綠共舞融合發展 浙江麗水開闢「兩山」轉化新通道
    這其中,發生在浙西南的一場關於「紅綠融合」的實踐頗具啟示意義。麗水的紅色山村。 奚金燕 攝作為浙江唯一的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麗水坐擁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稟賦。乘著「兩山」理念實踐的新風口,麗水將紅色信仰融入綠色發展,以紅色元素添彩綠色產業,通過「紅綠融合」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之路。
  • 浙江遂昌鄉村是一幅「潑了濃墨的高山風情油畫」,是攝影者的天堂
    「未來鄉村」-科創、文創、農創共融,譜寫生態、生產、生活新篇章-遂昌鄉村建設除了保留了鄉村最本質最美好的東西,也緊扣建設鄉村振興特色發展示範區的目標定位,緊密結合大數據、網際網路技術,在大柘鎮大田村、新路灣鎮蕉川村和湖山鄉湖山村開展「未來鄉村」試點。
  • 甌江時評 | 踐行「兩山」理念 構建「紅綠融合」新麗水
    近年來,麗水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持以「麗水之幹」擔綱「麗水之贊」,通過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加快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激活高質量綠色發展潛能,用好跨山統籌、創新引領、問海借力三把「金鑰匙」,一手抓美麗,一手抓經濟,全力構建「紅綠融合」新麗水!踐行「兩山」理念,花園打造,建設注魂。
  • 甌江時評|綠水青山間 「紅綠」總相宜
    甌江時評|綠水青山間 「紅綠」總相宜 2020-06-19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麗水遂昌勇當「兩山」轉化「挺進師」
    從「兩江」之源到生態之窗,從浙南林海到康養之城,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遂昌不斷擦亮「鮮紅」底色,創造了無數熠熠生輝的革命故事,在浙江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全市熱掀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高潮的當下,遂昌正不斷賦予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譜寫「紅綠」融合新篇章。
  • 濃妝淡抹總相宜 「紅綠」融合打造新麗水
    本帖最後由 宋春玲 於 2019-7-4 17:50 編輯 濃妝淡抹總相宜「紅綠」融合打造新麗水       錦州新聞網訊(記者宋春玲)一座城市的格調和底蘊,不是樓有多高馬路有多寬,而是藏在喧鬧中的無數小巷。
  • 龍泉住龍鎮「紅綠」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住龍鎮是龍泉市遠近聞名的「紅色小鎮」,因地處龍泉、遂昌、浦城三縣市交界之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期間是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住龍鎮擁有中共處屬特委舊址、浙西南第一個蘇維埃縣級政府駐地舊址、龍浦龍遂兩個縣委舊址、中共浙江省委第一個電臺舊址等紅色遺址,還是中共處屬第一次黨代會和中共處屬一二三次基層幹部培訓班舉辦的地方,被譽為浙江的「井岡山」。
  • 浙江松陽:以「紅綠」融合發展為抓手 打好「轉化」牌 提升縣域競爭力
    去年,一份以麗水豐富的革命遺址遺蹟、革命文物、革命故事、革命事跡等紅色資源為對象,以2019至2035年為時間期限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得以發布,彰顯了麗水「紅綠」融合發展的時代價值。一年來,尤其是今年面對疫情的衝擊,松陽縣以「紅綠」融合發展為抓手,打好「轉化」牌,提升縣域競爭力,聚力打造「紅色浙西南,綠色新麗水」區域品牌。
  • 浙江遂昌:鄉村振興需「多點開花」
    6月,當記者走訪遂昌時發現,在綠水青山之中,除了優良生態這個仍然醒目的特點,這座城市有了更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名片。例如村民舉家搬遷成「市民」,貧困村發展新產業成功「摘帽」,網絡連結城市與農村。遂昌的鄉村正成為「網紅」打卡點 周禹龍 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鄉村是關鍵。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
  • 紅色熱土遇「浙江綠谷」:融合發展奏響全面小康圓舞曲
    地處浙江西部的麗水市,九成是山,過去屬於浙江最偏最窮的地級市。但從2006年以來的12年,麗水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增長了1.2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2.9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實現「十五連冠」,農民收入增幅實現「十連冠」。這是人們最期待看到的「綠色趕超」。奇蹟是如何實現的?6月,記者赴麗水蹲點調研。
  • 浙江遂昌:數字綠谷風正勁足 助力山區跨越發展
    「三創」融合發展;千尋位置將加快助推政府數位化轉型,在安全監測、土地管理、應急管理等領域實現合作,形成具有時空智能特色的應用場景「浙江試點」。  「天工之城符合高科技人才工作和生活的新需求、新趨勢,符合好山好水好空氣實行資源效益最大化核心機制,也符合從城市逐步過渡到鄉村工作的環境適應和心理適應過程。海康威視與遂昌縣有著多年的合作,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天工之城·數字綠谷的建設更是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拓展了新的空間。」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說。
  • 浙江遂昌:金礦裡湧金泉,生態裡覓發展
    遂昌金礦以國家礦山公園為依託,積極帶動駐地旅遊經濟的發展,精準助力旅遊扶貧。經過努力,在礦山公園周邊湧現了鞍山書院、古松長廊、黃金谷漂流等10多個景區,30多家農家樂,20多家民宿,解決了附近鄉村600多人就業,改善了農村的發展業態,增加了農民收入,領跑鄉村振興,加快了鄉村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 遂昌入選全省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典型案例
    近年來,遂昌充分發揮生態後發優勢,探索出農村電商、鄉村旅遊、健康農業等一系列「遂昌模式」,先後被列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單位,創成省部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縣、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獲評全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範建設單位,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生態產品價值的系統化挖掘入選「浙江省縣域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
  • 打造鄉村振興鮮活樣板 遂昌的三重蝶變
    7月23日,遂昌縣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舉行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在「天工之城」核心區塊湖山鄉打造未來科創島,這讓遂昌未來鄉村建設步伐又往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近幾十年「狂熱」的城市化進程中,許多深山鄉村被漸漸「遺忘」,但遂昌認為,這些處在「深閨」的鄉村只是還未被發掘的「明珠」。
  • 浙江遂昌與千尋位置戰略合作 攜手共創「天工之城」
    原標題:浙江遂昌與千尋位置戰略合作,攜手共創「天工之城」   12月14日,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生態城市——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政府與千尋位置達成
  • 「最美浙江·遂心遂願遂昌」蔡雲超書法展舉行
    「最美浙江·遂心遂願遂昌」蔡雲超書法展舉行 2015-07-29 17:07:38  湯公曾在浙江遂昌為官五年,在任期間,勤政愛民,興教辦學,勸農勵民,深受遂昌人民的愛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文化名人,遂昌縣連續幾年舉辦「湯顯祖文化節」,嘉譽益隆。  為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遂昌縣政協、遂昌縣委宣傳部邀請桐蔭堂書院,結合杭州與遂昌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湯顯祖紀念館舉辦「最美浙江·遂心遂願遂昌」蔡雲超書法展暨《亦莊集》——蔡雲超書法詩文選首發活動。
  • 青山綠水間的遂昌,擁有你我眷戀的詩意生活
    遂昌208個行政村,村村生態古樸,常駐青山綠水雲之彼端。不僅如此,如今的遂昌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道路上一路奮進,奔跑的山城,鄉村演繹成攝影基地、民宿小鎮、養生度假村、文化之鄉。 世上有集合了高山 、飛瀑 、古村 、山林的地方,大概就是在遂昌。
  • 鄉村振興 文明先行 遂昌首部原創兒童音樂劇正式首演
    鄉村振興,文明先行,在浙江麗水的遂昌,15年來,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藉助湯莎文化交流、湯顯祖文化節、湯公音樂節等大型文化活動,牽手大師、根植本土,全面提升了「原創遂昌」的品牌影響力,文化建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
  • 浙江遂昌:用「新」文化影響世界
    圖:萬畝茶園旗袍秀表演(自然造物 仲文 攝)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之時,遂昌打響了復興傳統年節「第一槍」。、整潔的村容村貌,展現出遂昌美麗鄉村的獨特魅力。「美麗鄉村的升級需要將山鄉資源通過符合現代人審美及市場需求進行內容整合和包裝。」在遂昌縣農辦主任朱宜根看來,傳統年節的復興給當地鄉村發展美麗經濟提供了「加速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了傳統。在遂昌,粽子不是三角形的,而是長的,長度從20釐米到兩米多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