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霄晨
來源:北京新東方學校
經常有學生來問我,老師,我查字典,leave又有「離開」,又有「留下」的意思,怎麼會是一對反義詞呢?以後在句子中遇到,到底應該選哪個意思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 「看上下文,看語境,兩個意思都試試,看哪個說得通用哪個。」但有點OCD(強迫症)的我,在學習英語和教授英語的過程中,從來不滿足於現象,我忍不住要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好回答。因為這涉及中英文思維層面的差異在造詞方面的體現。具體而言,漢語是描述性的語言,所以中國古代以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著稱,而英文是強調邏輯的語言,所以西方以科學、邏輯著稱。一句話,外國人描述世界的方式和中國人不一樣。
大家不妨看看,I will leave Beijing tomorrow. 和I have left my book on the desk. 從物理運動的角度來看,都是「我」動,Beijing和book不動吧?所以外國人認為,既然是同一種運動模式,就應該用一個詞。所以有了A leave B--B不動,A離開。
但漢語是描述性的語言,在說事的同事不忘傳遞相關的各種信息,例如主體的大小優劣重要程度等各種信息。北京很大,「我」很小,所以北京不能動,「我」動。所以漢語說「我離開北京。」。而到了「我」和書的關係上,「我」很大,書很小,和書相比,「我」更「重要」。所以漢語說「我把書留在桌上。」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說「我明天會留下北京。」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憤怒,「北京是你家的?」但仔細想想,你也能get到其實是「我」要走了。同理,如果我說「我會離開我的書。」估計你會覺得好笑,「你和你的書是啥關係?聽上去咋不太正常捏?」仿佛「我」在上演一場不為人世所接受的人書之戀。其實你也能get到,就是「我」把書留下了。其實你能get到我想說的意思,為什麼換一種措詞你就坐不住了呢?因為中文在描述邏輯本身的同時還在傳遞、描述一些相關的信息。比如「留下」的動作發出者更主動與強大,而「離開」多多少少會喚起一種離情別緒。這就是中文,含蓄的、優雅的、詩詞歌賦一般的語言。
說了這麼說,總結一下,以後遇見A leave B就理解為「A走B留」最簡單,到底是走是留,正常說話就好。光說不練假把式,咱現在就練練。
You should leave.
這裡只有A沒有B,那就是你應該走了。
The plane leaves at 7:00.
這裡也是只有A沒有B,那就是飛機七點走。
You leave the door open please.
A是你,B是門。你走吧,門留下打開。正常說話!——你讓門開著吧。
I left my bag on the bus.
A是我,B是我的包。我走了,包留下了,在車上。——我把包落在了車上。
leave是走是留,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