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編粵語教材?聽下他秀的九級粵語,比好多廣州人還溜

2020-12-13 大洋網

大洋網訊 「第一次嚟廣府廟會,睇粵劇咯,識多D對粵語文化感興趣嘅人。」(註:第一次來廣府廟會看粵劇,認識更多對粵語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在前不久舉辦的2019廣府廟會活動中,一位「洋小夥」流利說粵語的視頻紅遍網絡,被網友稱讚「了不起」。

這位「洋小夥」是來自俄羅斯的瓦夏,目前是一名中山大學的在讀博士生。2010年,抱著對粵語和嶺南文化的極大興趣,他告別家鄉南下,在廣州開啟歡笑與淚水兼具的求學人生。如今,他儼然成為一名「嶺南通」,深諳嶺南傳統文化,還曾參與編寫粵語教材。未來,他希望紮根於此,投身於中俄文化的互動交流。

聽粵語歌成為外語系學生的時尚潮流

穿著襯衫牛仔褲,隨身帶著嶺南文化書籍,喜歡吃清淡食物,對廣州地理名稱侃侃而談,「85後」的俄羅斯小夥瓦夏身上已有著濃濃的「廣州味」。前不久,網上還流傳一段他在廣府廟會時接受的視頻採訪,流利的粵語更折服不少網友。

網絡截圖

瓦夏出生於俄羅斯中部的新西伯利亞,地鄰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多元文化氛圍的影響下,他自小對外語興趣濃厚。2005年,瓦夏進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外語系,學習英語和中文(普通話)。

在中文課上,他不僅學習書寫繁體字,打下紮實的發音基礎,也從任教老師口中了解到中國地理概況、儒家思想、傳統節日、八大菜系等資訊。在他心中,中國也逐漸從陌生國度變成魅力十足的異域。

2007年,大二的他參加院系舉辦的青島夏令營,首次踏足中國。那一次,除了日常上課外,他最喜歡的就是待在賓館裡收看原聲港片,或在網吧收聽粵語歌曲。「粵語原聲影片和歌曲,是當時同學們眼中的時尚潮流。」瓦夏回憶說。

之後,瓦夏又在本科期間兩次來到中國,且絕大部分的到訪地位於南方。2009年,他來到廣州,跟著地圖從廣州東站走到光孝寺,然後沿著江邊一直徒步到二沙島。「當時廣州天河區還遠沒有現在繁華,但老城區有很多迷人的建築。」

瓦夏說,原來他的人生規劃是留在家鄉繼續學習,但自從邂逅了中國文化後,他便決定要到中國南方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愛上嶺南文化|曾幫忙編寫粵語教材

2010年8月,瓦夏告別家鄉,來到了數千公裡以外的廣州,先後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中山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習專業課程外,他四處尋找粵語學習資源,後來進入廣外教師賴婉琴免費開設的興趣班學習。

「學習粵語很難。」瓦夏說,單詞、語音、語調和語法是學習初期的「四座大山」。「粵語單詞分為文讀和白讀,同時又有九聲六調,在不同應用場景,同一個字要注意聲調變化。」

有趣的是,對於這項愛好,他不止步於「能夠溝通」,還曾投身於教材的編撰工作中。「那時正好碰上賴老師在編寫教材《粵語學習25講》,我有幸參與其中,幫忙按照讀音,整理出相對應的粵語用字書寫。」

憑藉著這份熱愛,瓦夏僅用了1年多時間就做到流利交談,還喜歡上探尋承載在語言背後的嶺南文化。像地道廣州人一樣,他喜歡周末流連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愛吃白切雞、蒸魚等清淡飲食,懂得用中醫原理和食療調理身體,將「豬潤」「吉屋」等地道用語掛在嘴邊,享受春節逛花街、龍舟節看「招景」、廟會季看粵劇等等。

就這樣,「洋面孔」的瓦夏頻繁活躍在嶺南文化的交流平臺,慢慢地吸引了本土文化界和媒體的注意。從2015年開始,他陸續受邀參與電視紀錄片拍攝、臺慶節目錄製等活動。其中,最令他難忘的莫過於在2017年參與的俄羅斯文化故事會。「故事會上,我全程用粵語交流和分享俄羅斯文化,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嘗試了。」

歡笑與淚水並存 九年間只回過兩次家

在瓦夏的記憶中,家鄉地廣人稀,被樹林包圍,冬天溫度多為零下40℃。自離家起,作為家中獨生子的瓦夏就堅持財務獨立,為了賺存足夠多的生活費和學雜費,在過去的9年間只回過兩次家。

說起「廣漂」生活,他坦言既有歡笑,也有辛酸與淚水。碩士學習期間,瓦夏在課餘時間兼職代購,由於競爭對手少、匯率穩定、商品種類多等因素,「生意」一度十分紅火,月收入能達上萬元甚至更多,「這段時間基本不愁吃穿,還能有餘錢實踐幾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掙錢的同時,瓦夏也體驗到超負荷工作的代價。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接到數十甚至上百份訂單,下課後盯著手機網購或跑到各種批發市場採購,然後核對訂單、打包裝箱、查收匯款,將40公斤的商品背到郵局發貨,睡眠時間被壓縮至3、4個小時。「現在身體容易感冒,也許和那時工作太拼也有關係。」

2014年,隨著代購競爭越發激烈,瓦夏選擇退出,轉而當翻譯,教學俄語、中文,在外貿公司兼職驗貨員,甚至參與電視臺影視節目的錄製,「有時候一周7天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但收入只勉強夠用。」

忙碌的生活也讓他在某種程度上脫離於學習研究狀態。面對本應完成撰寫的博士論文,他不得已一拖再拖。「取得博士學位一般花上3至7年不等的時間,我得抓緊一點了。」

「廣州是一座開放又傳統的宜居城市,廣州人十分親切,充滿人情味的市井生活十分有趣。」在瓦夏看來,他的人生因這座南方城市有了不一樣的色彩,因此未來想通過入職高校或外貿公司紮根下來,繼續探索富有魅力的嶺南文化,結識更多熱愛粵語的朋友,更投身於中俄文化的互動交流。

(廣報全媒體記者葉碧君)

相關焦點

  • 這幾個鬼佬粵語「咯咯聲」,廣州小孩就「聲都唔聲」
    看到他第一反應就是好記星學習機廣告。▲圖源網絡一個外國人說著一口流利中文,雙手做作揖,看著就像有讓人英語能力進步神速的能力。雖然這臺學習機最後無一不淪為學生們的掌上遊戲機和小說瀏覽器。很多人只知道他說普通話很溜,但不知道他其實最早學的是粵語。
  • 廣州粵語 VS 香港粵語,不在同一個頻道,到底誰才是正宗粵語?
    粵語,其實從宋朝就基本定型,如果現在的廣州人穿越到1000年前宋朝,跟那個年代的人溝通是沒問題的。從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可以發現廣州粵語的發音和現在有90%的相近。華輝美食人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人,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其實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又有什麼區別呢?廣州粵語PK港式粵語雖然同為粵語,但一些廣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在香港卻有不同的意思。
  • 百年名校開粵語選修課:做新廣州人?做真廣州人!
    因為她在廣州讀書、工作,一直想學粵語,也覺得學一城語言、明一城文化,才算不枉此行,卻常常苦於沒有機會。但在初中開設粵語選修課,在執信中學乃至全廣州的中學都屬於首次,教材哪裡找?教師何處尋?沒有先例可循,難度不少,這讓劉校長和汪老師都頭疼不已。
  • 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 廣西的「小廣州」,是粵語的發源地,本地人也講粵語喝早茶!
    流行音樂裡面一直以來有把粵語歌曲單獨拿出來做排名,與普通話歌曲區分。在我國,不僅香港使用粵語,廣州等地區也是普遍使用粵語的。廣州的粵語和它的早茶文化一直深入人心,不知道大家知道粵語的發源地是哪個地方?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下,粵語的發源地,是梧州,一個有著「小廣州」之稱的城市。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有什麼不同?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有什麼區別?第一個首先是發音廣州人講話會有更多的重音更加抑揚頓挫而香港人發音就會更加平順一點為了方便大家去理解我將會示範一個例子【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廣州】亞洲國際都會對待同一個事物兩者也有所不同廣州人叫【吸管】香港人卻叫【飲筒】廣州人叫【複印】香港人叫【影印】廣州人叫【燈泡】香港人叫【燈膽】
  • 【知識】廣州粵語、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的區別,誰才是最正宗的?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 廣州政協建議廣州臺改播普通話 引粵語存亡激辯
    不少人以為要取消廣州電視臺主頻道的粵語播出。廣州市政協立即回應並做出解釋。  但激昂情緒依然湧動,「粵語淪陷」,「保衛粵語」,「廣州人面臨集體失憶」……種種「聳人聽聞」的字眼頻現媒體,充斥著焦慮感。  日前,一批廣州本地「80後」來到市中心人民公園,以「快閃」方式齊唱粵語歌,以讓更多人關注粵語和廣州文化。
  • 我喺廣州人,我識講粵語!
    估下呢啲常用粵語字點讀咯!就往這邊聚集還誕生了不少官僚子弟!2跟廣東人聊天不用太認真 其實有時候跟廣州人聊天他們真是隨便說說而已沒必要這麼認真!,也有很多玩法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特別受外國人喜愛,大家都在學所以粵語是我的驕傲!
  • 在裡約市裡 英語竟沒粵語好使
    說出來嚇大家一跳,是粵語!我們(編者註:廣州日報採編團隊)剛到裡約碰到的第一個志願者就是一個操著嫻熟粵語的馬來西亞裔小夥子,冥冥中註定這是一個用粵語可以行遍天下的地方。也不知道裡約奧組委怎麼想的,對於外國人來說,在這個你隨時可能碰上小偷或劫匪的環境裡,計程車出行是最安全的——我是說必須是正規計程車,那麼為何不對司機們進行簡單的英語培訓呢?
  • 見微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到底哪裡不同?
    圈妹粵語欄目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銀,圈妹不止一次地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原因多半在說廣州人說粵語比較硬,而香港人講話比較婉轉。其實圈妹和香港同學溝通時,他們覺得我們說的話大體來說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和香港人在用粵語溝通時完全沒有障礙,但聽起來仍然會感覺有點不同,主要原因除了語調,在發音和用詞方面也有各自的特點。今天圈妹就以自己親身感受為大家說一說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口語)有哪些不同。
  • 如何選擇一個粵語老師?
    喲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粵語老師007的課堂 今天老師就要教大家 怎樣才可以最快學會粵語
  • 宗寧:商業廣告得到文化共鳴,蘇寧粵語廣告廣州受贊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廣告風格讓我一直很不喜歡,再比如後來又印到了農夫山泉的包裝上,看的人難過的都喝不下去水了。這種玩弄用戶情緒的營銷雖然有廣泛的傳播,但其實並沒有帶給人更好的感受。而我一直覺得大家出門在外不容易,就不要老戳人心窩子的營銷了。而蘇寧易購的廣州地鐵廣告因為採用了粵語而引發了用戶的共鳴,在廣州引發了很強的反響,我覺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營銷洞見。
  • 說粵語,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非粵語地區的朋友表示十分驚奇,明明通用粵語的地方,口音和用詞竟有這麼多不同之處。粵語地區的朋友則更熱衷於爭論,到底誰是「正音」,誰更「正統」:香港人說廣州人講粵語像唱大戲,不夠update;廣州人覺得香港人講粵語夾雜英文,懶音嚴重。反正,香港人來廣州,一樣會被認出來。廣州東山的老洋樓,這裡曾是達官貴人的居住地。
  • 粵語的歷史你知道嗎?
    不過,身為廣東人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了顧全革命大局,勸說粵籍議員放棄以粵語為國語。結果,北京話以一票之差壓倒廣州話成為國語,至今仍讓一些廣州人遺憾不已。  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
  • 廣府人,請不要忘記粵語是你的母語!
    而到了清朝,粵語實現了它的第一次逆向傳播,這次的「功臣」是商貿。   在閉關自守的背景下,廣州成為全國唯一開放的口岸,大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漢語是粵語,所以京官為了和外國人交流,會接觸和學習粵語,粵語便逆向傳播到中原。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他便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陳小春說,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就是用粵語寫的,所以用粵語才讀的通順。而普通話,是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出來的,比粵語單薄粗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