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美團風風火火地進軍打車領域,並打出了「滅餓打滴」的口號,而滴滴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外賣業務,貼出萬元騎手的招募戰書;兩家網際網路黑馬劍拔弩張,一副血拼到底的架勢!
大戰在即,各方吃瓜群眾連連拍手叫好。雖然口頭上為打擊壟斷點讚,實則內心暗自竊喜又一輪補貼大戰將至,0元打車、叫外賣又唾手可得。
然而,雷聲大雨點小,這輪補貼大戰或許只是星星點點,且即將被掐滅。
掐滅它們的是誰?
眾所周知,這兩家企業均相當依賴投資機構的支持,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也持續融資累計融入了巨額的資金,資本方佔據很大的話語權。
同時,雙方擁有部分共同投資人,如騰訊、DST等,對於這些投資機構來說當然希望在取得優勢市場份額的時候見好就收,在資本實現增值後落袋為安,而不希望出現兩敗俱傷的結果。
1日,坊間有傳言稱美團與滴滴將會暫停競爭業務,轉向合作。合作的方式是,雙方都停止在對方的優勢領域幹仗,美團停止打車業務,滴滴停止外賣,已開展的業務和人員併入對方,合併消息預計最快於清明節前後宣布。
許多媒體向滴滴和美團方面求證,雙方都給出了「愚人節玩笑」這樣的理由。不過事出反常必有妖,有業內人士猜測,合併競爭業務不太靠譜,但或許是資本方在放風,試探雙方停戰的意願。
正如上面所言,從資本的角度去思考,雙方停止價格戰是符合市場邏輯的,因為投資人誰都不希望像無底洞一樣往裡扔鈔票。
另外,此前美團打車多次被各地交通委約談,均要求美團打車先辦證後開張,同時不得以低價競爭方式攪亂客運市場秩序。
總之在這樣的環境下,僅靠滴滴和美團自己,小規模的發起幾場遊擊戰也許做得到,但大規模的針對用戶補貼,雙方恐怕都無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