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啥樣?詳細規劃來啦

2021-01-13 瀟湘晨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近日,鄭州市發改委批覆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景觀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85581萬元。一時間,「鄭州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據悉,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鄭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重點項目。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

那麼,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來長啥樣?什麼時候建成開放?11月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整體規劃:「一核」「兩節點」「三片區」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位於鄭東新區CBD西北角,北鄰連霍高速,西鄰中州大道。項目規劃佔地2400畝,以講好仰韶文化故事為主線,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博物館、保護展示設施、陳列展覽、原始農作、公眾體驗設施等工程。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核心區規劃圖

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胡繼忠向大河報記者介紹說,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按照「一核」「兩節點」「三片區」進行布局。「一核」是文化遺產保護展示核心區,以文物本體保護展示為主,展示大河村先民們遺留下來的環壕、房基、手工作坊、墓葬等珍貴文化遺存。「兩節點」是指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三片區」指生態溼地修復區、原始農耕種植區、互動體驗休閒區。

胡繼忠說:「考古遺址公園將做好兩個銜接,一方面要做好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做好文物遺產的本體保護展示;另一方面是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通過景觀綠化和生態修復,展示仰韶文化中晚期黃河中下遊交界地帶的生態環境。」

將打造「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

按照規劃,其中的一大亮點是將打造「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建設全國仰韶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全面展示厚重的仰韶文化。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黃河文化的主根脈和早期最重要代表,其在史前率先開啟社會複雜化和文明化進程,具有鮮明特點。

胡繼忠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全面系統展示仰韶文化的平臺,而大河村遺址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大河村遺址中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和商文化基本上是延續發展下來,時間長達3300多年,其中仰韶文化延續2400年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全過程,鏈條完整,一脈相承。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展示的彩陶盆

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將依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考古院豐富的中原文物資源提供研究展示的平臺,觀眾可以系統地了解整個中原地區、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

遊客可領略中原先民的農耕生活

據鄭州市發改委發布的消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景觀工程,將以原始地貌水系,模擬展示史前時期大河村所處地域環境,種植大河村出土史前作物及歷史作物,展示史前黃河流域農耕粟作文化,營造大河村遺址歷史景觀氛圍。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展示的碳化種子

胡繼忠介紹說,在原始農耕種植區,將種植仰韶文化時期大河村遺址的水稻、粟、黍等農作物,遊客可以領略中原先民的農耕生活。在互動體驗休閒區,將提供室內外的研學服務,可以體驗考古、制陶、搭建房屋、繪彩等內容。

據悉,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計劃2022年10月之前建成開放,建成後將是鄭州市的一個集考古發掘、原始文化展示、市民休憩、旅遊觀光的大型公共文化場所,對鄭州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傳承華夏文明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大河村遺址有多牛?

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東北郊大河村西南,是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為主,兼有二里頭文化和商代遺存的古聚落遺址。大河村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研究原始氏族制社會到奴隸制社會漫長的歷史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確鑿的地層證據。

△天文圖像彩陶片。鄭州市文物局官網圖

○星空下的村落

大河村遺址出土陶器主要有紅陶黑彩、白衣彩陶等。彩陶片上繪有各種天文圖像如太陽紋、月亮紋、星座紋、日暈紋等,表現了先民對宇宙世界的認知和感悟,被譽為「星空下的村落」。

△仰韶文化時期房基

○天下第一屋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時期房基,屹立5000多年,被考古界公認為「天下第一屋」。工藝為以木為骨,以草為筋,拌泥砌築建成後,像燒制陶器一樣,用火內外煅燒整個房屋。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供圖

○彩陶雙連壺

高20釐米,紅陶黑彩,表面布滿平行線條圖案,兩壺並連,腹部相連處有一圓孔相通,壺的兩側各附一耳,壺上的彩繪線條流暢,風格獨特,堪稱彩陶藝術的瑰寶。

雙腹相連,或許是氏族結盟或舉行重大慶祝活動時氏族首領、長者對飲的酒具,被認為是和平、友好、相敬、相親的象徵。

附名詞解釋: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學文化,距今約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陝西、河南、山西三省,影響遠達甘肅、青海、湖北、河北、內蒙古等周邊地區,陝西西安半坡、陝縣廟底溝、河南鄭州大河村、山西夏縣西陰村、甘肅秦安大地灣等都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同時,仰韶文化也是中國第一個被發現和命名的考古學文化,在考古學研究和考古學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

【來源:大河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運河遺產博物館將開工
    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9個項目將開工「經過反覆對接論證,2020年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擬安排297項,年度投資計劃1006.8億元,較2019年市本級政府投資計劃總額(985.4億元)相比,增加21.4億元,同比增加2.2%。」
  • 鄭州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鄭州市發改委批覆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景觀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85581萬元。正觀記者 李新華 攝影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鄭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重點項目
  • 到大河村,尋找仰韶「日月星」的文化根脈
    日月星辰,天文之花,先民們製作了彩陶,又在彩陶上表達了自己的膜拜與嚮往5月20日,赴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這次重訪距離我們上次採訪已經一年有餘。沿途道路整潔一新,擬建中的遺址公園綠地被柵欄圍護起來。以「南看良渚、北看紅山、中看仰韶」的文化目標,建「國內一流、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9年12月以來,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之中,河南省、鄭州市的領導多次驅車前往,投入大量工作精力,對擬建的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作出高瞻遠矚的指示、批示。
  • 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獲批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國家文物局近日發文批覆,原則同意《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漢陽陵東部陪葬墓區展示規劃設計方案》。據悉,《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是國家文物局已批准掛牌的24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首個獲批的遺址公園總體規劃,顯示了國家文物局對漢陽陵近年來大遺址保護展示利用工作成效的肯定,這對科學、規範地推進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三門峽倆公園上榜
    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我市廟底溝、仰韶村考古遺址公園上榜
  • 石家莊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要來了!
    「聽說咱們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終於成功立項啦!」「啥時候開建,建成後什麼樣啊?」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36個,獲準立項的67個,值得一遊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36個) 北京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浙江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啟用
    中新網山東新聞7月9日電(孫宏瑗 梅花 陳曙光)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9日正式啟用,體驗者在「魯故城文物展廳」參觀、聽取考古專家文物知識講解的同時,可在模擬考古區進行現場勘探發掘、進行器物辨認、測量記錄等。
  • 昆明晉城片區將打造「滇池國家遺址考古公園」
    掌上春城訊3月5日,昆明市規劃局發布《滇池國家遺址考古公園(晉城片區)概念性規劃》 購買計劃。市規劃局本規劃擬通過借鑑國內遺址保護實踐經驗,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靈活的方式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來保護、展示晉城片區的歷史遺存,進一步推動石寨山遺址片區的保護利用工作,帶動遺址區及周邊片區的提升發展。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為何結緣臺山?
    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近日在臺山舉行。連日來,一連串圍繞著海絲史跡的活動在臺山上演,臺山海絲史跡深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文物界的同行以及專家學者。國家、省文物研究專家及10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城市代表,前往上川島實地考察了臺山考古遺址公園。
  • 陝西---唐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開放後(3000多畝的區域)三分之二區域向社會免費開放。僅中間部分的遺址密集區為售票區。  「遺址公園開園後,考古工作不會結束,反而是一個有計劃、有步驟的新開始。」作為大明宮考古發掘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西安研究室主任安家瑤表示,目前大明宮遺址區發掘面積最多1%,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在含元殿和宣政殿之間,將是以後考古工作的一個重點。
  • 鄭州在建一處遺址公園,佔地2400畝,預計2022年對外開放
    這個公園就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選址位於鄭州鄭東新區CBD西北角,北臨連霍高速,西臨中州大道,規劃總佔地面積2400畝,以講好仰韶文化故事為主線。大河村遺址是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為主,兼有二里頭文化和商代遺存的古聚落遺址,所以該遺址公園的建設將系統地展示仰韶文化。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在「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等理念的指導下,我國開始創新大遺址保護模式,建設可視之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前身的大遺址展示示範區,並逐步啟動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文物工作方針中的保護為主和合理利用,應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基本出發點。
  •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我在2015年6月曾經來過小長梁遺址,原來這裡只有一座猿人雕塑,汽車可以直接開到雕塑跟前, 現在已建成國家考古公園,主園區4平方公裡,位於桑乾河南岸。,世界上其剖面最多,保存的最完整,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它的考察發掘,成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後來在小長梁遺址處建成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另外還包括馬圈溝遺址,侯家窯遺址,虎頭梁遺址等。
  • 城子崖遺址升級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文物局2日在浙江慈谿召開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上,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有12處考古遺址公園入選,其中包括位於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的城子崖遺址,這也是山東省和濟南市的首 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鄭州要建黃河國家博物館!還要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濟南章丘推出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紀念郵戳
    城子崖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濟南紀念戳城子崖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章丘紀念戳  大眾網濟南12月18日訊(記者 尹延傑 通訊員 崔鵬森 仁懷平)12月2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濟南章丘城子崖考古遺址公園入選
  • 【專家觀點】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怎樣建,且聽專家意見
    自2013年開始,規劃團隊開展了遺址公園規劃研究以及前期調研等工作,在中山古城遺址管理處的配合下,對中山國遺蹟、保護規劃、古城歷史、文化內涵、考古發掘研究成果、自然與人文環境等進行了全面梳理與深入研究,順利完成遺址公園規劃並上報。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目標是:1、妥善保護古城遺址,並進行合理利用,提升古城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充分發揮文化宣傳、教育公眾的功能。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傳承千年文脈
    在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一條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廊廡掩映在樹木之中。廊廡中,數十位小朋友興致勃勃,或體驗泥條盤築,或探究宮殿建築,或傾聽考古與盜墓之別,似乎絲毫不被順著茅草屋簷下落的雨滴攪擾。如何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更加融入大眾生活?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放試運營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旅遊廳獲悉:青海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因保留了4000多年前地震、黃河大洪水以及山洪襲擊的多重災難遺蹟,真實再現出一個史前村落的災變場景,被稱為「東方龐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