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是我們這個行業必然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怎麼把我們的研發投入更好的變現,轉化成收入和盈利的增長,這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中的挑戰,五年後會是更大的挑戰。」
作者|海威
12月3日,在「2020年汽車售後市場高峰論壇」上,普華永道汽車行業諮詢主管合伙人海威發表了《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未來發展大趨勢》的主題演講,通過全球主要零部件企業近年來的統計數據,對全球零部件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分析和預測,以下為部分發言內容,略有刪減:
海威:非常高興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最近做的一個市場研究報告。我們對全球前100家最主要的,並且零部件銷售業務佔總業務份額的50%以上的83家零部件企業做了財務分析。從過去十年,尤其是過去兩年的數據進行分析。
首先,全球的零部件行業在疫情之前已經進入一個收縮的周期,2020年的疫情應該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情況。當然,行業對疫情是沒有準備的,而且從全行業的資本支出情況來看,也可以看得出來,全行業對於經濟面形式的反轉也同樣並沒有做好準備。
在科技創新投資方面,我們看到自09年金融危機之後,整個行業相對是比較重視的。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的佔比,過去十年間都在穩步上升,全球各地都是這樣,這說明整個行業還是非常重視研發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在過去的十年間,隨著研發佔比的不斷提升,利潤率並沒有看到相應的上升,這說明我們這個行業的科技研發,對於全行業的利潤推進和促進作用並不明顯。
01
成本控制:成本上升,空間壓縮,行業出現相當程度的整合
大家最近會聽到一個對未來的趨勢,預測零部件供商未來會形成一種去全球化,區域化的趨勢,廠商也只在本區域範圍內採購,哪怕供應商,全球的產業鏈也越來越多的收縮成區域鏈。但是從我們的調研對象來看,全球前100家供應商企業中沒有看到這樣的跡象。另一方面我們也確實看到另外一種跡象,這些領先企業越來越多地在考慮能不能少一點外購,把更多核心的供應商做整合,把外部採購變成內部採購。
就全球整車而言,2018年有一個下降,但在2019年有一個小反彈,所以2019年全球整車市場是穩步上升的,在這麼一個前景預期下,零部件企業緊跟著整車的節奏。但零部件企業的收入從2019年就已經下降,這一點跟整車的節奏有點不同,這恐怕跟過去兩年,全球整車廠向電動車轉型有很大的關係,整車廠內部在採購和生產計劃上做出了比較大的調整。
但在這個調整的節奏中,供應商還在加碼原有資本性的支出,沒有完全跟上整車廠的節奏。在這樣情況下,零部件供應商再受到2020年的嚴重衝擊,整個成本和費用佔比上升,意味著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壓縮。越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成本這一塊的挑戰越突出。在這之前,因為資本支出的一系列問題,成本約束不足一定程度上導致大部分供應商沒有在財務、資金方面做足準備,意味著大浪淘沙之後,行業會出現相當程度的整合。
就資本支出的增長情況,以及收入的增長情況這兩個維度而言,資本支出比較少,收入比較高的企業會相對比較好。總體來看,差不多70%的企業的情況是資本支出比較高,但是收入增長相對慢一點。有些企業資本支出方面比較突出,但是收入上的增長相對沒有跟上,應該說資本支出出現了失衡的情況。
02
研發投入:高研發支出和高利潤,兩者並沒有線性關係
這樣就帶來了兩個問題,我們經常有這兩種假設。第一種,企業不斷研發創新,不斷投入,總是能夠帶來比較好的回報,這個回報可能短期帶不來,但五年、十年總是能看到。還有一種,隨著疫情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歐洲區、美洲區、亞洲區等區域大部分的供應鏈向區域化集中,內部化採購。
就這個假設,從過去十年供應商研發支出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德國供應商的年均研發支出和研發支出佔比都比較高,亞洲企業也在追趕上來,無論是總的研發支出,還是研發的佔比,在過去十年都是逐年上升的,說明整個行業普遍還是高度重視研發的。
另一方面,我們的投資到底能不能轉化成收入的增長,或者研發支出增長能不能很好的變現。如果只看兩三年,可能還是短了,我們分別從兩年看到四年、七年、十年,這麼來看。
目前來看,亞洲企業和美洲企業相對還是不錯的,而德國企業無論我們是看兩年,還是看四年、七年、十年,它的研發投入變現都沒有能夠跟投入的節奏相匹配。換句話說,德國的企業在做研發的時候,研發的投入產出效率確實顯得相對弱一些。如果從整個零部件行業來看,高研發支出和高利潤之間,並沒有一個線性關係。
剛剛說到,70%的企業收入支出跟不上研發支出。從利潤跟研發的關係來看,研發投入佔比最高的企業有電裝、法雷奧、博世、海拉,從他們過去十年平均的利潤來看,利潤率不低,但也確實不算高,算是很良性的企業。相對來講,研發佔比沒有那麼高,但利潤率非常高的一些企業,比較突出的是輪胎行業。
當然這個問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已經得到比較多的重視了,很多大企業越來越強調研發的變現問題和研發對銷量、收入的帶動問題。但總體來講我們這個行業的研發和利潤之間的關係確實不是那麼令人滿意。
03
資源配置:「區域化」內部採購增強,「全球化」方向不受影響
從過去15年來的發展,以及對未來5年的展望來看,在採購的地域、來源佔比方面,中國確實有比較明顯的提高,而且沒有因為疫情和大家對供應鏈風險的重視,而認為以後五年的趨勢會有所改變。
我們所謂的區域化,在亞洲區域的區域化確實會加強,亞洲當地的整車供應商確實更願意從亞洲來採購,包括亞洲的OEM,也是更多的從本土來採購。但是在歐洲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沒有看出他們會改變全球採購的趨勢,這可能主要還是因為性價比競爭力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調研發現,這些主要的供應商雖然不會改變全球採購跨區域的模式,但是因為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社會層面對企業的壓力、對企業勞工穩定性的保障壓力,這些大型企業會考量能不能少一點外包,少一點體系外的採購,多一些體系內的採購。從亞洲採購沒問題,自己去亞洲設廠,去亞洲生產,然後向歐洲、美洲供貨,增加內部採購的比例。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經過相對比較全面的,針對全球前100主要的供應商企業的調研,總結出來的結論是,沒有看到現有的疫情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對零部件行業產生明顯變化,無論是對現有結構,還是未來結構的預期。但另一方面,隨著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社會層面的壓力增加,企業不得不更多的考慮把自己內部資源重新做一個配置,不得不更多考慮從體系內來採購,而不是那麼多的體系外的採購。
也就是說全球化我們認為在這個行業,在我們這個細分領域不會受到影響,但這個全球化是企業體系內的全球化。成本控制是我們這個行業必然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怎麼把我們的研發投入更好的變現,轉化成收入和盈利的增長,這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中的挑戰,五年後會是更大的挑戰。整體的全球資源配置會出現新的變化,但是全球化本身不會受影響。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