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環境美如畫 文明鄉風花正開

2020-12-25 三秦網

「庭院花開醉不休,鄉村景美引客來」。走進勉縣周家山鎮紅光村,一幅清新美麗的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鬱鬱蔥蔥的樹木掩映著紅瓦白牆的房子,家家戶戶門前用柵欄圍建起花菜園,構成了一處處美麗的風景,一幅幅文明公益宣傳畫在路邊延伸……

鄉村「道德文化牆」  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敬老記於心,孝老見於行」、「美化生態家園,家庭幸福美滿」。近年來,周家山鎮紅光村把「文化牆」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不但美化了環境,還讓公民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舉足可觀,抬頭可見,文化牆已然成為精神文明建設宣傳的主陣地。

在鄉村文明行動建設中,紅光村堅持做「活」鄉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精心繪製群眾喜聞樂見的「道德文化牆」,不僅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還將鄉村文明新風普及到千家萬戶。據了解,該村文化牆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喜愛方式和接受程度,在創作形式上注重生動活潑、寓教於樂,廣泛採取國畫、漫畫、卡通畫、書法、諺語等多種藝術形式,力求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讓農民群眾易於接受、樂於接受。宣傳內容上更是囊括了「中國夢」、「講文明 樹新風」「清潔城鄉 美化家園」、孝賢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明理感恩誠信自強」等。把弘揚傳統美德與美化景觀有機結合起來,將一面面舊牆壁變成會「說話」的文化牆,向村民傳遞社會的正能量。

村規民約助推鄉風文明   加強村民自我管理

「遵國法,守村規,勤致富,優生育,講衛生,愛環境……」,村規民約已經成為紅光村傳播鄉風文明,傳播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紅光村將當前社會情況,鄉風文明建設,社會傳統美德等內容巧妙的融入到村規民約中去,讓民眾自覺遵守,傳播鄉風文明,弘揚傳統美德。

今年以來,紅光村不斷加強村規民約宣傳教育工作,在村規民約修訂和完善工作中,立足實際,把村民行為規範、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作為村規民約修訂的基本要素,保證易記、易懂、易行。同時,還充分發揮黨員示範作用,通過設立黨員示範崗、監督崗等,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帶頭執行、帶頭宣傳村規民約,並開展村級「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比活動,切實增強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的意識。通過完善村規民約,逐步實現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清潔衛生、美化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下了良好基礎。

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促傳統美德繼承與發揚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當今我們更應該做到『行孝之舉,踐行當下』」。12月1日上午,紅光村開展了以「傳承中華美德,弘揚孝道文化」為主題的宣講活動。轄區群眾代表35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中,宣講員給我們講述了好丈夫羅福成,照顧癱瘓在床妻子二十餘載,從不叫苦叫累,他的這種患難見真情、相濡以沫的精神讓人感動。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的轄區村民王永安說道,羅福成是大家公認的好丈夫。妻子因病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羅福成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妻子,沒有任何怨言,展現了自己的拳拳愛心、職責擔當。活動歷經1個小時結束。這道「道德心靈雞湯」讓在座的每一位轄區村民都感受頗深。村民們紛紛表示,百善孝為先,他們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從細微處做起,關愛父母、孝敬老人。

黨員幹部擼袖子   志願服務花開新農村

近日,紅光村發生了三件奇怪的事:貧困戶劉保保家大變樣,連「插腳的地兒都沒有」的房屋煥然一新,變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村組的道路比往日格外乾淨;村37名貧困戶兒童和留守兒童免費上起了補習班.....原來這一切都是紅光村黨支部和勉縣雷鋒志願服務隊的成果。

今年,紅光村黨支部書記湯小林結合本村實際並邀請縣「雷鋒志願隊」的一起致力於本村的建設成立了紅光村志願服務隊。紅光村黨員志願者包括黨支部全體黨員,同時匯集了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展對象、熱心群眾和愛心人士共計26餘人的力量;志願服務者年齡大多分布在50—60周歲,其中最小的志願者僅有12歲,最大的72歲。服務對象為全體黨員群眾,側重於老年人、未成年人、困難群眾等群體;服務內容包括文明新風、便民利民、扶幼助老、環境提升等方面。正是這樣一支年齡層次參差不齊的志願服務隊,卻成為村裡推進各項工作的主力軍。

志願服務,已成為紅光村的靚麗名片,折射出志願者們無我的境界,有我的擔當。他們以真情付出傾情奉獻,描繪出新時代農村文明實踐的嶄新畫卷。(通訊員 吉慧莉)

相關焦點

  • 春入鄉村美如畫 沃野千裡處處花——永康美麗鄉村建設綜述
    春入鄉村美如畫,沃野千裡處處花。像塘裡村一樣,全市267個美麗鄉村如一簇簇鮮花綻放在麗州大地,詮釋「大美」之意。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畫卷,在麗州大地徐徐展開。
  • 泰興陸橋村用文明之花扮靚村莊
    中國江蘇網11月26日泰州訊 今年來,泰興市濟川街道陸橋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突出鄉風文明建設,引導村民說文明話、做文明人、幹文明事,全力營造良好的村風、民風、家風。畫好村裡畫,凝聚村裡「魂」走進這個村,村民廣場上、路道邊、河道旁、村民的家前屋後的牆上,到處書寫著文明標語、文明圖畫。全村宣傳欄達到50多個,宣傳牆2000多平方米。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人觀、黨的政策、尊老孝親、鄰裡和諧、河道管護等。通過圖文並茂、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漫畫進行宣傳,既美化了環境又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 臨澤縣培育文明鄉風營造和諧環境
    臨澤 培育文明鄉風營造和諧環境每日甘肅網1月18日訊據張掖日報臨澤報導 臨澤縣從繁榮鄉村文化入手,狠抓文明鄉風培育,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大力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該縣建成投運科技館、博物館、遊泳館和文化交流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推進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
  • 南昌縣富山鄉:提升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南昌縣富山鄉以「整治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鄉風文明建設深度融合,通過開展村莊垃圾分類、建立「紅黑榜
  • 奏響鄉風文明的嘉峪關樂章——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調研報告
    建機制,為鄉風文明建設明方向鄉風文明建設向何處去?鄉風文明如何培育?鄉風文明的活力從何處激發?這一切,都離不開超前的工作謀劃、嚴格落實的工作機制。脈把得準不準、方向定得正不正,村民的意見和呼聲很重要。為此,野麻灣村安排專人走村串戶,對村民的意見建議進行收集、整理、匯總。
  • 紅色文化聚合力 文明鄉風潤民心——記廣東省文明村鎮崗美譚簕村
    近日,在廣東省2018至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村鎮」光榮榜中,陽春市崗美鎮潭簕村榜上有名,這個昔日的革命老區村莊,通過激活紅色文化基因,營造鄉風文明氛圍 ,成為了文明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 東海縣房山鎮:奏響新時代鄉風文明「三部曲」
    中國江蘇網4月14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單新沂)東海縣房山鎮以鄉風文明為抓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強化鄉村綜合治理力度,積極倡導鄉村文明新風尚,把移風易俗作為改善鄉村文明的突破口,在全鎮奏響了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三部曲
  • 【高清組圖】幸福鄉村美如畫——雲南鎮康縣木場鄉農村人居環境...
    幸福鄉村美如畫  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雲南鎮康縣木廠鄉攻堅克難、精心組織,高位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幸福鄉村美如畫  人居環境推進成效明顯  按照垃圾戶分類、自然村收集、行政村轉運、鄉綜合處理為原則,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建設
  • 泰興陸橋村:用文明之花扮靚美麗村莊
    今年以來,泰興市濟川街道陸橋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突出鄉風文明建設,引導村民說文明話、做文明人、幹文明事,全力營造良好的村風、民風、家風。畫好村裡畫,凝聚村裡「魂」走進陸橋村,村民廣場上、路道邊、河道旁、村民家前屋後的牆上,到處書寫著文明標語、文明圖畫。全村宣傳欄達到50多個,宣傳牆2000多平方米,通過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繪畫宣傳,既美化了環境又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 南京「文化牆」助推鄉風文明 「牆」說文明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曾經影響村莊環境的「斷壁殘垣」變成傳播文化、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農村文化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傳播文明風尚、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一道道文化牆變成了文化傳承牆、美德教育牆、環境美化牆,成為村莊的風景線。
  • 美麗鄉村:文明之花馨香遍野
    出色的人居環境是山聯村的一張金質名片,依照國家級「生態村」考評標準,山聯村對下面40個自然村實施村莊整治,經過統一規劃,建起了「黃色」菊花油菜花種植區、「綠色」紅豆杉感受區、「紅色」水果採摘發展區,農民掙了面子、富了口袋。江陰顧山鎮紅豆村利用紅豆古樹資源,把紅豆文化融入村莊設計;宜興西渚鎮白塔村用足生態環境優勢,統籌建築風格,打造鄉村旅遊文化品牌。
  • 河南村:文明鄉風浸潤百姓心田
    這幾天,賽罕區榆林鎮河南村的村民們比過年都高興,得知本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村民的幸福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有感而發自編自演二人臺,用歌聲表達喜悅之情。「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這份榮譽來之不易,也更加振奮人心。
  • 文明鄉風拂燕趙——河北省推進文明村鎮建設工作紀實
    隨之,更多人紛紛通過點讚、送花等方式,為河北省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鼓掌、喝彩。燕趙大地,廣袤沃土,文明鄉風潮湧。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有關方面的重視支持下,全省各地借勢美麗鄉村建設,以「十個一」為載體,全面推進文明村鎮創建,使一個個村鎮的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逐漸美了起來。
  • 村規民約與時俱進 鄉風文明「活色生香」
    (6月14日中國文明網)   在廣大鄉村地區,推進鄉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鄉風文明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重點是如何用更多更好的方式來推進鄉風文明。村規民約,就是村莊版的文明公約,是鄉村治理的制度化體現,為每位村民劃定了言行舉止的界限。每一位村民都要按照村規民約來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加契合社會道德文明規範。鄉賢,在推進鄉風文明的過程中起到的是榜樣示範作用。
  •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培育文明鄉風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 培育文明鄉風每日甘肅網12月14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張凡)近年來,鎮原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用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通過開展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價值引領、文明創建、文藝潤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將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舞臺搬到田間地頭和農村院落,傳承優良家風,培育文化新風,以鄉風文明推動幸福美麗鄉村建設。
  • 盧氏縣範裡鎮:厚植鄉風文明 助力脫貧奔小康
    在盧氏縣範裡鎮新莊、碾子溝等村,「優秀黨員」「致富能手」正用微笑彰顯昂揚向上的精氣神;「百家模範」「文明戶」「標兵戶」正用微笑傳遞文明鄉風的接力棒;「好丈夫」「好婆婆」「好鄰居」「好兒女」等鄉村光榮人物正用微笑唱響「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主旋律。
  • 河南新野:鄉風文明結碩果 德孝文化樹新風
    《民聲面對面》河南訊(通訊員崔國安)田園村莊,月季花開;路巷整潔,環境優良;志願服務,扶老幫困;身邊典型,弘揚新風......文明建設成果赫然在目,成為河南新野縣上港鄉脫貧致富的新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途徑、引領文明鄉風的新引擎。一是開展活動踐行「德孝文化」。
  • 三河市東套村:文明鄉風日益濃
    走進剛剛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的三河市泃陽鎮東套村,一股如沐春風般的清新、溫馨之感撲面而來,讓人心生絲絲暖意:一排排房舍紅瓦碧牆,一行行法桐、白臘站立路旁,一條條水泥板路清潔乾淨;路兩側粉刷一新的牆面上,張貼著「古二十四孝」和「新二十四孝」壁畫,彰顯著孝、廉、仁深厚的人文氣息,整個村莊顯得清新、整潔、亮麗。
  • 助力鄉村振興|美化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美化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鄉風 2020-09-17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
    由此可見,保留和發展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在挖掘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堅持綠色發展,加大鄉村文化建設,打造宜居宜人、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實現差異發展。因此,必須對地方地理環境、生物資源、作物生產情況、旅遊資源等方面進行全面調研,科學統籌,制定長期化發展戰略,像渠縣龍潭鎮,依託高山,發展茶葉基地,因地制宜,集茶、旅、康養於一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美山美景發展旅遊業,形成自身特色,取得長足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宜居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