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託萬的《小王子》曾經被法國讀者票選為20世紀最佳圖書,和狄更斯的《雙城記》並列為史上第二暢銷圖書。雖然大多數人把它歸為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書,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仔細再讀一遍,會發現它更像是給成年人的一本啟示錄。
本書的主要內容講述了作為飛行員的作者和小王子相遇後的互動以及小王子走訪六顆小行星和地球遭遇之後的感慨,最後以小王子的消失告終。這中間涉及到飛行員與小王子的友情,小王子對遇到的國王、虛榮的人、酒鬼、商人、掌燈人和地理學家的荒唐行為的不解以及他和玫瑰花與小狐狸的愛情。
最讓我感慨頗多的是作者和小王子的對話,他們赤裸裸地揭示大人們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變得世俗,庸碌。在為著生活和生存奔波的路上,長大的我們似乎都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個小孩子。
一:理性是權衡利弊的外殼
「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但這很少有人記得)」
這是作者開頭獻給裡翁·沃斯的一句話。小時候,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開心就笑,傷心就鬧。可是後來,我們成了大人眼裡的懂事的大孩子,最後我們成了大人。
文中起初飛行員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跟他索畫,就這樣彼此認識了,簡單而不夾雜目的的相識。
作者描繪小王子時,採用了大量的文字描繪B612星球,原因在於作者是大人,也是寫給大人看的。因為「大人熱愛數字。如果你對他們說:「小王子存在的證據是他很迷人,他笑了,還想要一隻綿羊。如果有人想要一隻綿羊,那就證明這人是存在的。」大人會不以為然,把你當成小孩!但如果你告訴他們:「他來自B612號小行星。」他們就會相信,不會再向你發問。他們就是這樣子的。別埋怨他們。小孩對大人應該寬宏大量才是。」
小孩子才想要知道小王子是否迷人,要不要綿羊。大人只想知道他住在哪兒。
這映射出了長大的我們認識朋友只關注外在要求,表面是優於內在的。我們並不在意是否志投意合,而是關心是否可以和我們產生利益相關。
長大的我們變得克制且理性。
生活中的詩與遠方,對我們不再有吸引力,我們想要的只有眼前的苟且。
正如文中,小王子想知道玫瑰花的那些刺有什麼用,而飛行員在思考如果轉不動那枚螺絲釘,就把它敲掉。
「如果有人愛上一朵花,天上的星星有億萬顆,而這朵花只長在其中一顆上,這足以讓他在仰望夜空時感到很快樂。他會告訴自己:『在星空的某處有我的花。』但如果綿羊把花吃掉了,對他來說就等於所有的星星突然熄滅了!這也根本不重要吧!」
玫瑰花事關小王子的愛情,面對愛情時,他是感性且直接的。對飛行員而言,螺絲釘事關他的存在與毀滅,他是理性而謹慎的。
二:低級的欲望是英雄夢想的墳墓
小王子在第四個星球遇到了做生意的人。這個生意人在不停地計算著數字,他說在星球上生活了五十四年,只被打擾過三次。
自詡是個正經人,一直在忙碌著數星星。因為缺乏運動,即使得了關節炎也沒有到處去走走。他對星星的無限膨脹的擁有欲體現出了被欲望支配的人生連健康都可以忽略。
他認為他計數這的這五億多顆星星是可以讓他發白日夢和變得富裕的。即使擁有這些星星什麼也不做。他也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在小王子看來這是極其莫名其妙的。
「如果我擁有圍巾,我可以圍在脖子上帶走。如果我擁有花朵,我可以把花朵摘下來帶走。但你不能把星星摘下來!」
小孩子的願望簡單而直接。大人已經忘記了最初的英雄夢想是什麼,無論何時都是金錢至上。
知乎上有一句話「低級的欲望通過放縱獲得,高級的欲望通過自律獲得,頂級的欲望通過煎熬獲得」。
生意人的欲望是低級無趣的。每天無所事事,放縱自己一遍一遍地數星星。而我們時常也為了膨脹的欲望而忽視身邊簡單的快樂。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英雄夢想嗎?
也曾想執劍走天涯,可是後來卻為了銀行卡上多幾個零而投身於碌碌無為的工作中去。
三:妥協是成人世界的法則
小王子與掌燈人相遇在第五顆星球。這顆星球沒有房屋也沒有居民,小王子很奇怪這樣的環境下路燈和掌燈人存在的意義。掌燈人的回答是「這是規定」。木訥而又死守教條的掌燈人,因為規定做著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事情。即使他對這個工作也不滿意,也認識到非常辛苦,但是仍舊自相矛盾地從事著這份工作。
小孩子討厭的朋友絕不會與之交往,厭煩的玩具遺落在角落,而大人卻在為著生活向這個滿是規則與秩序的社會妥協著。
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生活中的掌燈人呢?
高考時很多人的夢想都是去北上廣闖蕩,立志開創一番天地。可是有多少人大學一畢業回到家鄉工作,為了適應社會而磨平了自己的稜角。
我們習慣把妥協歸結為成長,把世俗歸結為懂事,因為我們忘記了,曾經自己也是個小孩子。
希望《小王子》這本書能夠帶領你做回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