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西樓晚眺,俯仰古今興廢,為何流露出懷古傷今的濃烈情思?

2020-12-18 才知道從沒放下你

本文乃「才知道從沒放下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鹹陽城西樓晚眺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汀洲

詠史是歷代文人創作的重要題材,尤其是處在「衰世」或「亂世」時,詩人們尤其熱衷於詠史詩的創作。時至晚唐,二百多年的帝國大廈即將傾覆,敏感的詩人們得風氣之先,最早感受到歷史嬗變的徵候,他們從眷戀和帳恨,進而轉人從歷史中尋找經驗教訓,進行以史鑑戒的思考,因景生情,撫跡寄慨,寫下了大量的詠史詩。許渾正是這類題材寫作最多,成就最為突出者之一,《鹹陽城西樓晚眺》則是其此類題材的代表作。此詩題目一作(鹹陽城東樓》,據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似以現題為佳。

鹹陽城

詩的首聯,一開篇就定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一登上鹹陽城樓就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悲愁。「萬裡」,是極言愁的深廣,這是從空間的角度去表現「愁」的漫無邊際;「一上」是極言時間之短,這是從時間的角度去表現「愁」的產生之快。時間和空間的映襯,說明詩人胸中早已貯存了許多憂愁,只要一有外物觸動,「愁」就能噴薄而出。這外物,首先是登樓時所看到的風物:幾叢蘆葦,數行楊柳,在秋風中起伏搖擺,使得本來人煙輻輳的威陽,變得悽清冷落,好像水中的沙洲。蒹葭與楊柳,是許詩大量使用的景象,常用來表現一種荒涼的意境。

幾叢蘆葦

首聯描寫的是一種靜態之景,領聯則以氣象變化為主,刻畫得氣勢磅礴。「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溪上的烏雲開始慢慢升起,並很快就向天空擴散開去,夕陽已經沉落到樓閣後面,整個城樓充滿了狂風的吶喊,場從深山中捲來的暴雨馬上就要降臨了。歷代詩評家特別欣賞此聯,是因為它不僅極其形象地描繪出了自然界氣象的驟變,而且十分貼切地象徵著當時危急多變的政治局勢。至許渾生活的時代,整個國家岌岌可危,經濟的崩潰、皇權的消解、科舉的糜爛、吏治的腐敗、民眾的水深火熱、士子的絕望灰心……這一切,都使詩人敏感意識到唐王朝已經走上了行將崩潰的窮途末路。

烏雲慢慢升起

「山雨」句明顯地象徵了社會大變動前夕(黃巢大起義即將爆發)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動蕩氣氛。如果說「山雨欲來」的「欲來」,是會來而未來,還存有一份不來的僥倖話,則頸聯的描寫是註定「山雨」必來的:威陽本是秦代的故都,舊時禁苑,當日深宮,是何等地巍峨壯觀,風光綺麗,可是而今如何呢?「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兩句互文見義,意謂昔日的秦苑漢官而今卻長滿了綠色的雜草,到處飄零著枯敗的黃葉,唯有不識興亡的蟲鳥在秋林草叢之間上下翻飛,哀鳴陣陣。今日秦漢禁苑深宮的破敗悽涼,就是明日唐王朝結局的寫照。

黃巢起義

想到此,詩人飽含著無窮的愁苦與悵恨,寫下了詩句的結句:行旅之人,不要再去探問秦漢興亡的歷史吧,它們都成了陳跡,唯有渭水依舊東流。以江山的永恆來反襯王朝的短促,這也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手法,王勃的「閣中帝王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滕王閣詩》);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蘇臺覽古》);劉禹錫的「南朝詞客北朝客,歸來惟見秦泊碧」《金陵五題·江令宅》)都是同一機抒。許渾生活在國勢日蹙的晚唐,他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感慨深沉,流露出懷古傷今的濃烈情思。

山河

他的詠史詩格調蒼涼悲慨,詞語豪宕流麗。大多是觸景生情之作,客觀外物如古蹟風物是引發詩人懷古傷今的媒體。詩人選擇的一些自然意象如夕陽、秋色、荒草野禽等,都被塗抹上了一層濃重的詩人主觀感情色彩,達到情與景交鑄融攝的境界,詩中的理思自然而然地滲透於其中,蘊藉含蓄,給人以深刻的哲理啟示。許渾七言律詩的一個顯著特別是「時作拗體」(《詩藪》內編卷五)。平仄規律是律詩格律中最重要的一條,體現了一種整齊、和諧之美,但可能產生的缺點是熟滑。

夕陽

為了避免這種缺點,有的詩人有意識地寫些不盡合律的拗句,於整齊中小加變化,不僅給人予創新的感受,而且更適宜於詩人跌宕起伏感情的表達,增添藝術魅力。杜甫首創七律拗體,但杜甫的拗體詩,既拗之,或救,或不救,許渾則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向規則化通俗化的方向發展,一般拗於三五字上,且出句拗第幾字,對句就以第幾字救之,不使落調,如「溪日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一聯,上句第五字「日」當平而仄,於是對句第五字「風」當仄而平,既救出句「日」字,又兼救本句「來」字之孤平。許詩凡拗處都要對救,因而既峭拔,又很圓穩,是對杜甫拗律的繼承和發展。

相關焦點

  • 許渾:我是「溼」人,寫過的詩無數,但寫得最好都與水有關
    南宋《桐江詩話》記載:「許渾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國初人士雲『許渾千首溼』是也。」甚至還出現了「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的說法,將許渾與偉大的詩聖杜甫並舉,說明他們二人都有自己的主要特質。許渾的詩歌好「溼」的特點,在其代表作《鹹陽城東樓》有充分的的體現。
  • 成都與詩文中的「西樓」
    ,成為古人寄託情思的建築。 成都的西樓 陳光表先生作《成都西樓考辨》(載《成都文物》1986年1期)一文,指出成都歷史上稱作西樓的地方計有四處。其一為成都城以西的望妃樓。其二為位於成都城西門的張儀樓,「約在今多子巷以此至商業街以南之間一帶」,樓高百尺,又名百尺樓。上述兩樓大約在南宋乾道年間(1165年—1173年)已不存。
  • 南浦· 西樓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在這些古詩詞裡,「長亭」都是指送別之處。長亭,還是古人寄託相思、抒寫離愁的物象。如李白的《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只見無數長亭短亭,不見歸人,懷人之情無限)杜牧的《題齊安城樓》:「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只見無數長亭,不見家鄉,思鄉之情深長)辛棄疾的《醜奴兒》:「鵝湖山下長亭路,明月臨關。」
  •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許渾的送別名詩,驚豔世人
    許渾(約791~約858),唐代著名詩人,詩歌造詣堪比詩聖杜甫。許渾也是晚唐時期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根據以上資料記載,許渾善於寫「懷古、田園詩」。
  • 喜歡山雨欲來風滿樓,那你可知滿天風雨下西樓?
    詩人是晚唐詩人「許渾」,上一篇文章詳細解說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全詩《鹹陽城東樓》,該詩講述的唐王朝已經回天乏術危機四伏了,深刻表達了作者悲痛的情感。有興趣可以去查看上文。今天講的這首詩也是詩人許渾寫的叫《謝亭送別》。也就是詩句「滿天風雨下西樓」的全詩,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
  • 每天一首古詩詞|許渾: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鹹陽城東樓》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詩人在朝廷任職監察御史。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如西頹的殘陽般,有挽不去的衰頹之勢。一個秋日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城樓,望著那斜陽草樹,聽著那驟起的涼風陣陣,一時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懷古詩。
  • 史上最豪放的六首懷古詩,借古喻今,感受壯志未酬的悲憤!
    京口(今鎮江)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繡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應有之感,詞正是從這裡著筆的。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
  • 許渾的這首送別詩也是千古名篇,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所以有一些人就認為是許渾的作品,當然這些也都還是需要哪些文史專家去研究,才能夠得出最後的答案,在這裡就不展開來討論。許渾的很多作品應當說也都是膾炙人口,譬如他的這首《謝亭送別》,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深情。
  •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經歷了什麼,這句詩有沒有深刻的寓意呢?
    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評價許渾說: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棅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餘首。甚矣,棅之無目也。棅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於盛唐而略於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仲弘之賞鑑,亦羊質而虎皮乎?陳後山云:「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斯卓識矣。
  • 詩路天台┃《早發天台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唐·許渾
    許渾(約791年-約858年)字用晦(一雲字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全唐詩》編詩十一卷,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評價之。
  • 宋代戴復古《江村晚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詩人晚眺江邊景色,一幅靜態畫面:落日、平沙、江水、漁船、白鳥,一切似乎凝固了,顯得那麼寧靜而沉寂。突然,人來鳥驚。使整個畫面動了起來。 戴復古簡介: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台黃巖(今屬浙江台州)人。
  • 草堂晚眺 千載風騷翰墨場
    兩任蜀王筆下的錦城十景(四) 草堂晚眺 千載風騷翰墨場 兩任蜀王為何要把草堂作為錦城十景之一?壹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話說杜甫要在成都修房子,準備長住成都的消息傳開後,他的親戚朋友都來幫他圓住房夢了。  首先來的是表弟王十五。杜甫在《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中寫道:「客裡何遷次,江邊正寂寥。肯來尋一老,愁破是今朝。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
  • 許渾路過潼關,被眼前壯闊美景吸引,於是揮筆成詩,驚豔了世人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唐代著名詩人許渾的一首千古名篇《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名字很長,但景色描寫很直觀。也因為詩境之美,被後人整理進了《唐詩三百首》中。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
  • 薩都刺的這首詞,懷古傷今,寫出了金陵城的興盛與衰敗
    他弔古傷今,把眼前之景與歷史故事聯繫起來。整首詞化用劉禹錫《金陵五題》的詩意和典故,貼切自然。此詞懷古撫今,慷慨悲歌,意境深沉含蓄,氣魄蒼涼宏大,頗為後人所推崇。「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六代豪華,一句,點出「金陵懷古」的主題。六朝皆建都於金陵,而六朝君主也大都貪圖享樂,在城內大興土木。這句裡的「豪華」主要指六朝的豪華奢侈,偏重於「室宇侈麗」之意。
  • 許渾在謝亭送別友人的詩,以青山紅葉,風雨悽悽抒發離別時的惆悵
    此詩大致是許渾於開成間宦遊宣州時,在謝亭這個有著送別傳統古韻的環境送走友人後所作。許渾詩亦有「離歌不斷如留客」、「齊唱離歌愁晚月」等語,但「勞歌」無疑更帶有經典式的底蘊。許渾既在謝亭送別,謝朓送別事和李白《謝公亭》詩,他自然是極為熟悉的。又李白是唐高宗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婿,而據《新唐書藝文志》《唐才子傳》等載,許渾是許圉師的後人,則許渾對李白詩歌更有一種親近和認同感。
  • 坡子街福祿宮的興廢
    坡子街福祿宮的興廢傳說農曆三月十五日是財神趙公明的壽誕。每逢財神誕日,長沙坡子街福祿宮財神殿,都要舉辦財神會。這一天香火旺盛,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要來這裡向財神拜壽。福祿宮(今無)坡子街福祿宮的前身是長沙錢業的同業組織「財神會」,初設藥王街三尊炮巷,後遷福源巷。凡掛錢店招牌者,須向財神會捐牌費銀50兩,否則不許開設。每日錢價由財神會會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