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條彎彎的河(散文)

2020-12-21 登高望遠1169

老家有條彎彎的河(散文)

張萬強/文/圖

在我的老家有一天彎彎的河流,她的名字叫—暴雨河。這條河它猶如母親河養育著我們沿岸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

三面環繞,群山連綿,溝壑縱橫。我的老家北面從東到西依次坐落著白雲山、銀洞山、和尚山、鷹背山、抱玉山、娘娘山、長蟲山等,眾山之間有河名曰—暴雨河,也曾因抱玉山而名被稱作「抱玉河」,又多因暴雨引發洪水而得名「暴雨河」。發源於臨汝鎮坡池村的群山之中,途徑關廟、盆窯、北紙坊、北李莊、北王莊、馮樓、臨北、臨東、郝寨等11個村,自北向南蜿蜒而下,綿延近20公裡,匯入牛澗河。

暴雨河自我村C 字型穿過,把我們村一分二置為河東、河西兩個自然村。其實兩個自然村也就1000多口人。暴雨河的水源均來自周圍群山的雨水和山泉。平時沒有多大水量,一遇暴雨山洪暴發,水量激增,壯觀無比。六七十年代,雨量充沛,尤其是夏秋季節,娘娘山、鷹背山澗溪流潺潺,雨過天晴,常常是彩虹高掛,刺破天穹,美妙絕倫。

暴雨河水四季流淌,源源不斷。尤其是洪水過後清澈見底,山上的滾石塞滿了河道,有黑、有白、有黃、有蘭別樣的壯觀。河內有魚蝦暢遊追逐,夏秋季節天氣炎熱,孩子們不分男女都會跑到河裡找水深的地方赤肚子洗澡,打打鬧鬧好不開心。

七十年代農村還沒有洗衣機,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都習慣在河裡洗衣洗被,甚至洗頭梳辮子也在河裡進行,鄰裡之間在一起邊洗衣邊嘮嗑、潑水取樂,村裡吃的水都是在河邊挖個水池,用河裡的石頭砌啦,讓河裡的水滲到裡邊,村民們用肩挑手提運回家裡刷洗飲用。河水依然純正甘甜,生津解渴,沒有異味。現在想想不失為農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我們村的房屋多為清代建築,不僅美觀奢華也結實。村東頭臨河住的幾戶人家,房子是高門大院,青石臺階,青磚蘭瓦,白坯做牆,房頂裝飾有五脊六獸,氣勢不凡。門前的小路用頑石鋪就,緊鄰河道築有頑石河堤,渣石灰勾縫,儘管沒有現在的水泥堅固也是結實無比。能夠有效防禦洪水的侵襲和破壞。這條河道至今還被保存了下來,儘管如此,住在河邊的幾戶人家還是很害怕下暴雨發洪水。我的老家離河邊還隔著兩三戶人家,並沒有那麼擔心。

小時候經歷少,最愛看的就是暴雨河發大水。每到夏秋,只要有連陰雨或暴雨天氣,河裡最容易漲水。因為這些雨水都是從山上匯聚下來,衝擊力大,逐浪翻滾,尤其這些泥水夾雜著石頭與石頭的撞擊,轟隆作響,傳的很遠很遠,氣勢壯觀,更為奇蹟的是,一到秋天發洪水時,滿河道漂浮著樹木、瓜果、秋作物,儘管覺得惋惜但沒有人敢下水去撈,因為它們深知這樣的洪水面前誰也不敢稱英豪,一旦失足下去。即便是有水性,也難逃泥石的擊打。儘管我們村沿河的堤壩都有頑石護砌,但水急的地方每次都會遭到衝刷和侵蝕。我記得村北頭柳樹園的一、二畝地,村南頭的二三畝地都生生被衝沒衝毀啦。

暴雨河有狂躁的時候,但也有溫順的一面,每當暴雨過後,河水平靜下來,給沿岸人民帶來的便是實惠和福祉。河流所到之處沿河草木葳蕤蒼翠,小時候我很喜歡溫順乖巧的小綿羊和白兔子,那時候家裡掏8元錢從臨汝鎮集上買過一隻白羊羔子,長得非常可愛溫順,吃受也好,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前後繁殖了兩頭母羊和一頭公羊羔。

我記得有一年春上,我和母親去表姨家走親戚。他們看我喜歡上了他家的白兔子,硬是要送給我兩隻飼養,從此又多了個玩物。星期天節假日,有時候甚至是下午放學的時間,我都會和五嬸以及自家兄弟,牽上各自的羊到河邊或地邊田埂上放牧。或割草回來飼養。

暴雨河在我們村前後流經有四、五裡長,上遊的坡池、關廟,下遊的紙坊村都建有小型水庫,但每發一次洪水都會被衝垮一次。河道由於歷史久遠,被衝刷出一道深深的河谷,深則數丈,最淺處也有數尺,河水始終沒有斷流過。

河道沿岸儘管都是肥沃的紅土地,卻是撇坡加嶺,耕種困難。河道裡的水平時看不出它的重要性,乾旱時期卻成了莊稼苗的救命之水。尤其是秋天裡的玉米等都是不耐旱作物,經不起乾旱。那時候暴雨河的水顯得尤為重要。小時候我的印象中北紙坊和北王莊村還曾經為爭水而幹過仗發生過械鬥。

七十年代初,我們村從河道裡往柳樹園地提水用的是傳統的馬拉水車。那時候還沒有灌溉機械,儘管水流量小,效率低,但畢竟是救急的辦法。後來有了柴油機提水設備,我們組集體在村北頭柳樹園地頭挖了個2畝多,四五丈深的水塘,用截流的方式把河裡的水輸入水塘裡,再用柴油機帶動抽水設備,把水提到10多丈高的羊坡地、東坑地、條盤地進行澆灌,用同樣的辦法,組裡在暴雨河的上遊攔水,用抽水泵將河水提到高達十餘丈揚程的復古窯地進行澆灌。我記得小時候還常常在星期天節假日裡,跑去看熱鬧。儘管這樣的澆灌方式,費事費力,但為了能多打糧填飽肚子,村民們也是拼了的。那時候水利條件差,大家都希望能多澆一分是一分。

時間到了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礦山開採如雨後春筍,勢不可擋。除了相鄰的伊川縣魯溝、百元、老君堂,一拉溜的建煤礦,隨之我們上遊的坡池村、關廟的上莊,煤礦一個接一個的建,市鄉聯營坡池煤礦、上莊煤礦等陸續建成,直到我們村也先後建起了梨園礦務局長虹煤礦、盆窯煤礦、紙坊煤礦等,隨著煤礦的深度挖掘,從此水位在開始不斷的下降,從那時開始雨水逐漸減少,再也看不到壯觀的暴雨河洪水啦,河水也一年比一年少啦,甚至開始斷流乾枯,即便有點水也是從煤窯底下抽出的又黑又濁的渾水!

由於常年不發水,河道裡逐漸被村民們開墾成了荒地,佔滿了河道,河道也被越擠越窄。村民的飲用水有剛開始的河邊取水發展到打井取水,剛開始十多丈泉水四寸泵都抽不幹,沒上二年打井深度達到了50米才能見水,到目前,現在村裡用井深度達到了150米。從而也可以看出人類用水出現的危機感。

幾十年的更替輪迴,滄桑變化,更充滿了這代人對童年的美好憧憬和嚮往。如今回到老家探望那條古老的河流已經是物是人非,河道還是那條河,卻沒有了清澈的河水,順河而下的是一股細小的黑煤水。河道裡沒有了亂石,沒有了河沙,卻長滿了榆樹、楊樹、柳樹等各類雜木。菜園子變成了樹園子,河道兩旁老房舊屋已所剩無幾,剩下的多是殘牆破頂。

河道兩旁的莊稼依然旺盛,村上遊的河道已被長虹煤礦所包圍,復古窯、東坑地都已被煤礦所圈佔。老坑塘已被填平,那些兒時的記憶蕩然無存,我們在惋惜追念美好童年的同時,更加留戀那段美好的時光。既然歷史沒有選擇他留下來,那麼就由他而去,就讓他成為我終生而美好的回憶吧!

相關焦點

  • 高山下有條彎彎的河
    ●高山下有條彎彎的河● 舒文的父親挑著衣被行囊,舒文背著一化肥袋的書,挎著黃帆布書包,順著小河堤一彎一扭地爬上山坎,來到了李莊。李莊和學校正好河對過,這條河是兩邊山夾出來的。遇到山洪暴發時,才有波濤滾滾的河;一般只是條溪,裡面的水在太陽光下亮晶晶的。這三間土瓦屋,是梅朵叔叔家的,緊貼在梅朵家的西邊。梅朵叔叔是三線廠的工人,一年前把梅朵嬸子和兩個孩子接到廠裡住。梅朵嬸子在車間裡也謀了一份搞衛生的活,比在家種莊稼強,孩子又能在廠子弟學校讀書。
  • 燕郊面前彎彎的河
    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妹妹對面唱著一支甜甜的歌,哥哥心中蕩起層層的波,妹妹何時讓我渡過你呀的河……這是當年火爆的小品《過河》裡的歌曲。在燕郊和北京間,也有一條河。橫亙在燕郊、北京間的潮白河,是一條地理上的河。河西岸,通州,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地方,這裡正大興土木,各種機構紛至沓來,前景美好。河東岸,燕郊,空間狹小,人口卻趕得上中等城市的小鎮。跨越潮白河,到北京工作,是很多燕郊人謀生的一部分。由於檢 查 站的存在,跨越這條河,對燕郊人來說,是一個磨難,是一種煎熬。潮白河也是一條心理上的河。
  • 我家門前那條彎彎的河
    離開家鄉到外面打拼20年了,家鄉的影子時刻印在心裡,每每做夢都會夢到家鄉那條河,那條令我魂牽夢繞的母親河。彎彎的河村裡的這條河老人們都管它叫桃河,為什麼得名已經無從考究了,可能與南山上滿坡滿坡的桃樹有關吧。它發源於村裡奶奶廟下邊的南河山根,流出以後就直接匯入松溪河。
  • 深情歲月:於美紅《難忘故鄉那彎彎的河》朗誦 買潔
    ◆ ◆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節目﹣《難忘故鄉那彎彎的河》春天,河的兩岸綠草茵茵,楊柳依依,我隨村姑村媳們在河邊拿著一塊小手絹盡情地抹著肥皂。河水的奔流聲、姑娘們的歡笑聲響成一片,彈奏出一支美妙動聽的鄉間春曲。
  • 散文||故鄉的河
    鄧麗君美妙的歌聲,把我帶進一個美麗的意境中,我不由的想到我家門前的那條小河。故鄉的小河坐落在閩南的一個小鎮,它彎彎曲曲的延伸到幾個小村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我的故鄉的河啊,緩緩的從我家門前流過,年少的我們無數次的在河裡嬉戲,打水戰,遊泳,抓小魚,撩毛蟹。河水伴隨著我們的歡聲笑語,「譁啦譁啦」笑個不停向東流。
  • 張中信:文筆山|散文
    插圖:視覺中國站在皇村坪老家的院壩中,隨隨意意望出去,矗立在視線內的都是一座雲霧繚繞的山峰。它形似神筆指天,筆鋒尖銳,直插雲霄,山上林木茂盛,四時鮮花常開。60歲時辭官隱居老家黃村坪,閒雲野鶴,詩賦怡年,83歲羽化仙逝。一夜之間,平疇間崛起一峰形似硃筆,巍巍聳立。皇上感其忠孝兩全,硃筆點改黃村坪為皇村坪,此山即為文筆山。文筆山的傳說,版本頗多,祖父口中就有三五個,我無法探其究竟。倒是與文筆山有關的兩個地方,令我頗感奇妙。一是文筆山左側有一洞穴名風洞,外空內曲,不知深淺,冬暖夏涼,冷熱氣息蒸騰,被族人代代視為風水。
  • 老家的棗山(散文)
    老家的棗山(散文)文/田澗我的老家在豫東南,與安徽省毗鄰。坦蕩如砥的千裡黃淮平原,一年種夏、秋兩季莊稼。麥子是我們的主糧,麵食自然也成了我們的主食。在老家種類繁多的麵食中,棗山無疑是最高級的,我以為。在老家河南項城,有一句俗語:初二的外甥,初三的女婿。意思是大年初一人們在家裡拜爺爺奶奶等自家人,初二去拜見姥娘(姥姥)家的人。大年初二,按習俗到舅舅家拜年。大人會逗孩子,「想從舅舅家要些什麼東西帶回家呀?」孩子會按照大人事先教的說:「我要搬舅舅家的棗山回去。」眾皆鬨笑。
  • 謝廣森:紫道彎彎傍小河
    每次回老家,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去村前的小河邊走走。村前的小河,離我家的百年老屋,只有百來步遠。它是流在小村綠綠田畈間的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起源於村西的馬頭山山腳,匯入村東龍山山下另一條大河的入口處,長約3公裡、寬僅10米左右。村前這條小河小的雖沒有一個正規的名字。
  • 蛻變後的寨灣村:彎彎的水,彎彎的人家,彎彎的美
    305省道改道以前,寨灣人出門要爬一座大山,趟四次蠻河,才能到高山之巔305省道的大灣。305省道改道後,出門不需要再爬大山了,但趟河是必須的。2015年春,武漢科技大學、市住建局、鎮衛生院三級工作隊進村時,寨灣人出門還要趟兩次蠻河。經過多方不懈努力下,2015年當年動工架設兩座蠻河橋,2016年兩座橋建成後,徹底改變了寨灣人出行難的問題。
  • 老家就在橋頭河旁
    告別了父母,也告別家旁的橋頭河。在城市裡工作,也在城市裡安家,我也在城市裡過著自己的生活。日子久了,我思念家,但主要是我的父母,很多時候竟不再想起那條河。只是偶爾家裡來人,或是城裡老鄉聚會,才又提起它。現在關於家鄉的事,更多的來自母親電話中的嘮叨。
  • 抖音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是什麼歌誰唱的?過河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上很多歌曲走紅,最近這首歌詞為「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妹妹對面唱著一支甜甜的歌」也勾起很多人的過往回憶,這歌可有一定年頭了。那麼抖音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是什麼歌?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介紹。抖音短視頻在廣大年輕網友中的影響力可謂是居高不下,它成了很多人的日常休閒解壓神器,各種有趣的視頻和好聽的歌曲不斷湧現。
  • 抖音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是什麼歌 女版過河在線試聽地址
    在最近,抖音上有不少歌曲都十分好聽,就在其中,有一首老歌經常出現在抖音的熱門歌曲中,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妹妹心中唱著一首甜甜的歌」,這首歌曲在抖音上非常的受歡迎,這也讓許多網友都十分好奇,這首歌的名字叫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 響水跌水彎彎樹 ◆李蕾
    &nbsp&nbsp&nbsp&nbsp因於喀斯特地貌,山間怪石參差,河流不同於平原上的那樣無遮無擋徑直往前,而是步步遇障,「懸空千丈素流分」,龐大而明亮的水體呈打散的絲絛狀披掛在漫山青翠之上,儼然一章華麗大散文,發散性思維無限延展,延展到所能到達的任一地方。
  • 故鄉有條河
    文 | 網絡轉載我老家的腳下,流淌著一條河,不知為什麼,人們都叫它牛蹄河。
  • 沿著黃河看小康|老家「河之洲」
    《詩經》開篇《關雎》中的「中國詩歌第一句」,大家都能出口成誦,但你可曾思考過,詩中令人神往的「河之洲」又在何處?有人會說,洲者河中陸地也,河之洲不就是哪條河中的一塊沙洲唄?No,我國漢代之前的典籍中,河專指黃河,其餘所有水系均不能謂之河。也就是說,河之洲只能在黃河上。
  • 〔國慶回老家之山水篇〕璧北河煙湖灘瀑布,老家最響亮的聲音
    老家煙湖灘瀑布,震撼來襲!國慶長假在老家煙湖灘,驚喜發現,不知名的煙湖灘瀑布,洶湧澎湃,氣勢雄偉!其實,國慶長假以來,連日下雨,璧北河水位上漲,多出的河水漫過石灘,墜入深潭,聲如炸雷!璧北河是嘉陵江支流,煙湖灘瀑布就位於璧山和北碚交界處,這裡是山清水秀的地方,距離十裡溫泉城只有幾公裡。
  • 彎彎系列之一:月兒彎彎照九州
    人生如月有圓缺,生活如月有離合。為人得意只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月是童年夢想的方舟,農人漂泊的載體。 月亮,在我的童年,老家人叫作「遼月」,可能也是「寥月」,總之很遼闊很遙遠的樣子,有點廣寒官清冷意味,不然哪有「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呢!在我的記憶裡卻多是溫馨。
  • 彎彎系列之一:月兒彎彎照九州
    人生如月有圓缺,生活如月有離合。為人得意只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月是童年夢想的方舟,農人漂泊的載體。月亮,在我的童年,老家人叫作「遼月」,可能也是「寥月」,總之很遼闊很遙遠的樣子,有點廣寒官清冷意味,不然哪有「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呢!在我的記憶裡卻多是溫馨。
  • 故鄉湖北潛江流經小鎮的那條河
    故鄉湖北潛江流經小鎮的那條河家鄉小城的那條河!湖北潛江人文旅遊地理散文隨筆結束一天的工作,乘坐地鐵回到出租小屋。江城,一片夜的繁華,才剛剛開始,我便已開啟了與世隔絕模式,細細回味著有關流經小鎮的那條河的一切故事。那條河源於長江支流漢江,流經小鎮,它的名字叫做興隆河。它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守護著江漢平原的糧倉,更承載著我二十餘年的記憶。每當打開鎖著記憶,關於它的畫面與故事便在腦海中一一浮現出來,是那麼的清晰。我從小生活在河畔的小村裡,腦海裡留下了太多太多有關它的片段。
  • 老家的這條小河景色迷人
    我的老家,是周圍的一個比較大的村莊,東西很長,南北挺寬,如同較大的文具盒,是長方形的。一條小河環繞著村莊,默默的守護著這片美麗的家園。小河距我家向南100米之地就是這條小河了,就這樣靜靜的不知度過了多少的日夜春秋,流淌了不知多少個年頭,依然保持著它的青春,活力與朝氣。它的貢獻率也是最大的,很早的時候,村裡沒有自來水,全靠在自家院子裡打水用電機抽的水為生,那打出來的水是非常好喝,甘甜醇厚,是透過地表層在向下延伸打出來的,是正宗的黃河水,因為村子離黃河較近,地下面過濾的都是黃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