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導,70年流金歲月

2021-01-20 求是網

  9月4日,在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70年來,中國外文局對外全面宣介中國發展變化,積極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了重要作用。

  籌備於1949年、創刊於1950年的《中國報導》,是中國外文局旗下向國外報導中國的傳統六大期刊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創辦的第二份對外報導刊物。

  70年歲月流金。從一本刊物到多本刊物,從世界語到多語種,從新聞出版到多媒體矩陣,《中國報導》幾經變遷,但始終不變的是緊跟時代的發展,向世界宣介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青山不老,歲月常新。70年,有多少筆墨、多少故事、多少風流?時代的大潮奔湧向前,中國報導在變革中永葆青春。

  綠星旗下,傳遞友誼

  1887年,出生于波蘭一個小鎮的波蘭眼科醫生柴門霍夫博士向世界發布了他創造的世界語方案。世界語便逐步在全世界傳播開來,標誌是綠星旗。20世紀初,世界語傳入中國。世界語「世界大同,人類一家」的理想,讓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感到希望和深深的認同,世界語運動在中國逐步興起。

毛澤東主席1939年12月在給為延安世界語者協會舉辦的展覽題詞。

  毛澤東主席1939年12月在給為延安世界語者協會舉辦的展覽題詞寫道:「我還是這一句話:如果以世界語為形式,而載之以真正國際主義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麼,世界語是可以學的,是應該學的。」

  1949年8月,北京的一批世界語者在中國世界語運動的締造者、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先生領導下,著手創辦世界語對外刊物、籌建全國性的世界語組織。10月,由老世界語者張企程起草的關於出版世界語對外刊物的報告被送到主管國際宣傳的國際新聞局。

196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元帥(左一)參觀《中國報導》等世界語對外宣傳成果展。

  在周恩來、郭沫若、胡喬木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下,1950年5月1日,世界語版《中國報導》(當時刊名為《人民中國報導》)創刊面世了。創刊初期的《中國報導》,「最早的幾期像小報一樣簡陋」,但此後的歲月,她不斷嬗變,累計發行到156個國家和地區,被國外世界語讀者譽為「最美的世界語雜誌」,成為國際世界語界的旗幟性雜誌之一。

1950年5月1日,《中國報導》(當時名為《人民中國報導》)正式創刊發行。

  波蘭是世界語的故鄉,世界語在東歐各國和蘇聯比較流行,《中國報導》就成為該地區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但遺憾的是,由於東歐有的國家受蘇聯影響,禁止世界語活動。中央為了顧全大局,決定從1954年起暫時停止出版《中國報導》。1956年胡愈之應邀去莫斯科參加慶祝五一勞動節觀禮,後去捷克斯洛伐克考察,他發現蘇聯、東歐國家的世界語活動已經解禁,世界語活動非常活躍。回國後,他立即向國務院報告,建議恢復出版《中國報導》。經陳毅副總理批准,《中國報導》於1957年12月復刊。

  中國世界語運動的締造者、著名出版家胡愈之是《中國報導》創辦人,他是新中國首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六屆全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世界語版《中國報導》先後開闢了60多個專欄,為世界各國的讀者多角度地介紹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反映新中國的變革和成長。尤其是在東歐,《中國報導》許多文章被各國譯載或轉載。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冰島世界語者因為看到了《中國報導》,渴望更加了解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成了1952年第一個由文化界知名人士組成的冰島代表團不遠萬裡對中國的訪問。

1974年1月,《人民中國報導》更名為《中國報導》

  1995年在慶祝《中國報導》創刊45周年時,波蘭讀者斯•羅曼在來信中說:「中國對歐洲人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而目前《中國報導》則是我們惟一能夠了解中國的刊物。沒有誰能夠比《中國報導》的讀者更了解中國。」

  1979年,(自從左至右)邱及、葉君健、杭軍、陳原、胡愈之、方善境、張企程等出席第二次全國世界語工作座談會。

  以世界語架橋,《中國報導》增進了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了解,與世界各國的讀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幾十個國家的讀者,為了讓東歐國家讀者看到《中國報導》,紛紛為「訂刊基金」捐款;比利時的一位獨身老人吉斯林先生,把他對拓展世界語事業的美好心願託付給《中國報導》,生前立下遺囑並辦理了公證,將他一生省吃儉用積攢下的全部遺產(約50萬美元)捐給《中國報導》,用於發展世界語事業。

  1985年5月,《中國報導》雜誌創刊35周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從左至右)胡愈之、姚依林、黃華出席紀念大會

  大師雲集,星光閃耀

  新中國的世界語運動從這裡開始。作為世界語界的旗幟性刊物,《中國報導》可謂星光雲集。

文壇巨匠巴金和冰心非常關心《中國報導》和世界語的發展

  曾任新中國首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胡愈之,是《中國報導》創辦者和出版人;胡喬木、巴金、楚圖南、胡繩、冰心、葉君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大師,都曾長期為《中國報導》撰稿;《中國報導》創刊35周年,姚依林、胡愈之、黃華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紀念大會;在創刊50周年之際,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出席紀念會,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題詞:「報導中國,傳播友誼,辦好《中國報導》。」

2000年5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為《中國報導》創刊50周年題詞

  陳原、張企程、馮文洛等世界語學者和活動家,都是《中國報導》早期創辦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著名世界語者葉籟士,是《中國報導》復刊時的總編輯;著名作家、翻譯家、世界語者葉君健,1979年調入《中國報導》擔任顧問;李士俊是世界語界公認的大師級翻譯家和學者,用世界語獨自翻譯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三部作品全譯本;葉君健、李士俊、毛大風、吳恂南、譚秀珠、鄒國相、陸彬生等都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95年,著名作家、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巴金為《中國報導》創刊45周年題詞

  1981年12月,由楚圖南、胡愈之、巴金、夏衍、冰心、趙樸初、葉聖陶、白壽彝、葉籟士、朱九思等文化、科技、教育、新聞界知名人士發起的世界語之友會成立,第一批會員中的楚圖南、胡愈之、巴金、周培源、胡繩、雷潔瓊、周谷城、黃華、趙樸初等還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們都是《中國報導》的老朋友、引路人。

  著名哲學家、近代史專家,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胡繩和著名作家、民進中央名譽主席冰心為《中國報導》題詞

  雖然是「小語種」刊物,但《中國報導》忠實地履行「為中國和各國世界語者架起一座相互了解的橋梁」的責任,觸角延伸至世界各地,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被許多讀者稱讚為「了解中國的百科全書」。

  正如冰心為《中國報導》的題詞:「懂得世界語,就懂得世界。」巴金在給《中國報導》創刊40周年的賀信中這樣深情地寫道:「我的心總是和你們的心跳動在一起的。你們的火也在我心裡燃燒。」

  薪火相傳,華麗蝶變

  在出完2000年第12期後,走過50年輝煌歷史的《中國報導》世界語版紙刊,在歷史的行進中完成了她的使命。隨後,《中國報導》世界語網絡版上線,同時,網絡版編輯部還承辦中央重點網站「中國網」的世界語版的編譯工作。2001年,《中國報導》中文版復刊,與網絡版並行。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報導》骨子裡就帶著創新的基因,從來都是順應變革、不懼前路。從最初只有六七個編輯、翻譯和8開8版的刊物,到彩色印刷、發行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兩次停刊,再到復刊新生、勇敢探索,《中國報導》守正不渝,創新不止。

《中國報導》世界語網絡版

  《中國報導》世界語網絡版創刊以後,經過多次改版,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網絡版更能及時提供有關中國的時事新聞、社會熱點,還能更多元化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百姓生活,充分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的成就。時任國際世語協會主席科爾塞蒂稱讚《中國報導》世界語網絡版是「關於中國和國際世界語運動的真正信息寶庫」。如今,世界語網絡版還開通了海外社交帳號,實現與各國世界語者實時互動。

  如今,《中國報導》世界語網絡年訪問量600多萬次,中國網世界語頻道年訪問量更是超過6000萬次。

《中國報導》中文刊新版創刊號

  2008年,《中國報導》中文版也進行了大改版,從中國改革開放的而立之年,逐月記錄中國社會經濟的偉大變化,做「中國發展的經濟月曆」。刊物以全球視角密切關注中國經濟變革與發展進程,透視中國經濟領域重大舉措和矚目人物,提供國內外權威經濟觀點和主流價值觀。林毅夫、錢乘旦、王長江等知名專家學者,均是《中國報導》學術顧問。

  2009年,依託《中國報導》雜誌,中國報導網創辦,旨在打造覆蓋全國的媒介前沿新聞平臺。

  品質立刊,創新發展

  改版後的《中國報導》中文刊聚焦政經領域,迅速以品質立刊。2011年,《中國報導》雜誌被中宣部列為政經類重點期刊和全國期刊戰線「走轉改」四家試點單位之一。

《中國報導》在中國外文局年度優秀外宣作品評選中屢獲優秀期刊獎大獎

  2012年9月,《中國報導》推出「十年·崛起印記」特刊,從戰略高度客觀分析、梳理十六大以來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宣部《出版閱評》以《聚焦輝煌成就揭示背後原因展望發展前景<中國報導>迎接黨的十八大專題宣傳濃墨重彩》為題進行專題評述,予以高度評價。

  在中國外文局歷年年度優秀外宣作品評選中,《中國報導》「這個政黨有信念」「十年·崛起印記」「時代的選擇 人民的力量」等特刊均獲得優秀期刊獎大獎。

  《中國報導》在全國20餘個省份設有發行工作站,發行覆蓋中央各部、委、辦、局,各省級和地市級黨委、人民政府,180餘個駐華大使館、總領館及北美、東協地區部分國家,準入全國兩會新聞中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事、外事和重大活動場所;與多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建立合作關係,同時積極實現社交媒體平臺的全覆蓋。

  2014年7月27日,由中國報導社、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等承辦的「魅力北京」圖片展於第9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期間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舉行。圖為出席活動的中外嘉賓合影。

  同時,世界語也開拓了更多元化的傳播方式。中國報導雜誌社與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以國際世界語大會為平臺,通過圖書、圖片、書畫展覽和工藝品製作、世界語影視作品贈送等活動,在越南、蒙古、韓國、瑞典、冰島、阿根廷等國展示中國文化藝術、城市建設、旅遊風光等,向世界多元化地展示今日之中國。

  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革命大潮中,《中國報導》敏銳地把握大勢,積極謀求新變,推動採編業務與網際網路深入融合發展。2011年12月,基於《中國報導》中文版和世界語網絡版採編力量成立的《中國文摘》編輯部,推出了新媒體讀物「iDigest中國文摘」,全面覆蓋蘋果、安卓和Windows三大主流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以中、英、日、西、阿、世界語等六種的語言版本,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2015年,中國報導雜誌社被評為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同期入選的中央期刊只有三家。創刊於1950年的《中國報導》,擁抱變革,青春正茂。

  《中國報導》立足大外宣格局,走出了期刊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封面報導。

  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新時代,新作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中國報導社牢牢秉持的主線。

  《中國報導》立足大外宣格局,堅持內外宣一體化,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突出思想內涵,追求針對性和實效性,創新體裁、手法、語言,走出了期刊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封面報導。

  從厲以寧、吳敬璉等著名經濟學家,到胡福明、皇甫平等關鍵歷史節點的參與和見證者;從各國首腦、駐華大使的專訪,到平常百姓的生活變化;從宏大題材的闡釋,到案例樣本的剖析……《中國報導》不忘初心,傳承使命,向世界報導新時代致力高質量發展、凝聚起磅礴偉力的中國。

2016年1月,《中國東協報導》正式創刊發行

  2016年1月,以《中國東協報導》英文刊創刊發行為標誌,中國報導雜誌社開始致力於打造中國與東協間雙向傳播的「英+N」多語種全媒體傳播平臺,聚焦中國與東協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交往合作,生動講好中國與東協各國人民的故事。《中國東協報導》是第一份專門面向東協國家的中央外宣期刊。

  短短幾年,新生的《中國東協報導》已經成為中國和東協十國民眾雙向了解的重要平臺。時任緬甸總統吳廷覺、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泰國總理巴育等多位東協國家首腦、部長、駐華大使,都是中國報導的採訪對象。《中國東協報導》也成為中國與東協國家友好交往的紐帶和橋梁,《中國東協報導》在東協多國舉辦了文化交流活動;東協國家政要、主流媒體通過《中國東協報導》來華進行多次交流、參訪。

《中國東協報導》2016年10月刊和2019年8月刊

  如今,中國報導社已經發展成為多語種出品、全媒體運行的高品質國際化傳播平臺,在曼谷設有分社;除了《中國報導》《中國東協報導》《小讀者》《INTERNI 設計時代》《世界》等多本雜誌出版,還運行多個新聞網站和海內外社交媒體帳號,製作多語種視頻;旗下中國企業海外形象高峰論壇、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等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論壇。中國報導社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活動,例如配合高訪外宣活動、「外國人看中國」活動、中外媒體論壇會議、世界語國際交流活動、「光明書香」公益活動等。

  至今,中國報導社已經承辦了「感知中國·德國」創新中國主題互動展、「中國設計四十年—傳承與創新」主題展、「絲路華章」文化展、「千億像素看中國—城市與人」互動主題展等近20場高訪外宣活動。2019年5月,中國報導社積極參與中國外文局承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分論壇,旗下解讀中國工作室推出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題音樂短片《聲聲慢•致文明》國內播放量突破2.5億次、國外播放量突破1100萬次。

  2019年3月22日,在習近平主席訪問義大利期間,由中國報導社承辦的「千億像素看中國——城市與人」互動主題展在羅馬隆重開幕。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中國報導社社長陳實(左二)向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義大利文化遺產活動與旅遊部原副部長比安奇等嘉賓介紹展品。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949年8月,當《中國報導》的先輩們籌劃創刊的時候,他們有沒有想過70年後的中國是什麼樣呢?他們可曾設想70年後《中國報導》將會如何報導中國呢?

  躬逢偉大時代,我們一往無前。

相關焦點

  • 流金歲月是百合片嗎 流金歲月什麼時候播出一起來看看
    流金歲月是百合片嗎 流金歲月什麼時候播出一起來看看時間:2020-12-03 18:15   來源:查查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金歲月是百合片嗎 流金歲月什麼時候播出一起來看看 《流金歲月》是由新麗電視、瞳盟影視、居正影業出品,愛奇藝聯合出品,秦雯編劇,沈嚴執導,劉詩詩、倪妮、陳道明
  • 金沙中國隆重呈獻「流金歲月」當代陶瓷藝術展
    澳門2019年6月10日 /美通社/ -- 金沙中國周六於澳門威尼斯人舉行博物館級陶瓷藝術展 -- 「流金歲月」當代陶瓷藝術展的開幕儀式及晚宴。展覽由即日起至10月9日期間在金沙中國旗下四家物業同時舉行。
  • 人民網「70年70問」系列報導刊發過半 受到網友關注、肯定
    從2019年9月2日起,人民網推出了「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旨在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作為學中藥的學生,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報導。我相信中醫藥必大有可為。」
  • 《流金歲月》強大的陣容,是否可以達到《我的前半生》的程度
    這部劇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流金歲月》,電視劇《流金歲月》由秦雯編劇,沈嚴執導,陳道明、董子健、劉詩詩、倪妮、田雨、楊祐寧、楊玏領銜主演(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還記得那年曾經被倪妮劉詩詩的"黑白天鵝"組圖驚豔,如今兩位氣質美人要合作了,很多人也是表示期待滿分。
  • 劇版《流金歲月》今日開機,接棒張曼玉...
    《流金歲月》海報原著作者亦舒,沒變;導演沈嚴、編劇秦雯,也沒變;甚至配角陣容中,同樣出現了戲骨陳道明的名字……2017年刷屏大劇《我的前半生》幕後原班人馬仿佛又重聚了。4月29日,都市情感劇《流金歲月》正式宣布開機。
  • 那是怎樣的「流金歲月」?
    02|因為電視劇《流金歲月》,把亦舒的原作又翻出來讀了一遍。它講的是另外一件事,它講的當然是另外一件事。亦舒的小說是一回事,亦舒小說改拍成電影,從來都是另外一回事。03|到這個年紀與心境,我才慢慢品出了一絲絲「流金歲月」的滋味。所謂的流金歲月,永遠都只能是回憶裡的那一頁,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那一頁;所謂的流金歲月,聽起來溫暖明媚,但永遠只有在錯過的時候才能夠知曉那份美豔與輝煌;所謂的流金歲月,是我們每個人以為生活會不多不少賜予的熊掌,卻不曾被告訴裡面多多少少都有摻一把砒霜。
  • 電視劇《流金歲月》開機,黑白天鵝倪妮劉詩詩搭檔陳道明董子健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盛大落幕。當天的紅毯上,兩大氣質女神劉詩詩和倪妮神仙同框,使得眾多顏控直呼太滿足。劉詩詩和倪妮當天分別身穿白色禮服和黑色禮服端莊亮相,二人優越的天鵝頸展露無遺。
  • 影片以《流金歲月》開頭
    《嗅覺》靈敏的製作人似乎已經聽到了網友們的心聲,並請了兩個人來演繹亦舒的經典小說《流金歲月》。同名的改編自亦舒小說《流金歲月》,主要講述蔣南孫和朱鎖鎖一路受友誼的支持,一路相伴,一路成長,經過洗禮的歲月,他們的友誼才更加醇厚,沒有減弱。
  • 亦舒同名小說《流金歲月》官宣主演劇照,終於等到你
    亦舒同名小說《流金歲月》4月29日開機。最近電視劇《流金歲月》官宣主演劇照。自從看了改編自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的同名電視劇,之後一直很期待亦舒老師的下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太好了,可以一睹為快了。電視劇《流金歲月》劇照《流金歲月》講述了蔣南孫和朱鎖鎖一路相伴的友誼,圍繞兩人所發生的一些事。
  • 流金歲月蔣南孫朱鎖鎖有原型人物嗎 流金歲月人物關係圖介紹
    《流金歲月》馬上就要播出了,蔣南孫和朱鎖鎖這對女主是非常有魅力的女性角色,據悉,蔣南孫是有原型的,那麼,《流金歲月》各人物關係是怎樣的?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流金歲月》蔣南孫朱鎖鎖有原型嗎《流金歲月》是根據亦舒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蔣南孫和朱鎖鎖兩人一路扶持的友誼並一起成長的故事。據悉,流金歲月裡蔣南孫是有原型,大眾廣泛認為是徐克的前妻施南生,師太沒有明確指認。南生和南孫,名字相似,性格相似,品味相似。行事決斷有魄力,職業女強人。
  • 《中國電影報導》推出全新板塊 獻禮新中國70周年
    《中國電影報導》推出全新板塊 獻禮新中國70周年 1905電影網訊 2019年,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年華誕。
  • 攜手大文旅:流金歲月與東部華僑城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6月19日,流金歲月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深圳東部華僑城有限公司籤約儀式在茵特拉根酒店隆重舉行,流金歲月總裁曹永昌與東部華僑城副總經理陳彬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蒞臨出席籤約儀式的還有東部華僑城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彥忠、流金歲月董事長程偉民、首席專家陳闢濠博士,60多位流金歲月的市場合作夥伴,大家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 評價不一,《流金歲月》優缺點太明顯
    誰也沒有想到在2020年的最後幾天,各方看好的電視劇趁著年末紛紛上線,幾乎每一部上線的影片都有非常高的熱度。像趙麗穎、王一博主演的《有翡》、王凱、董子健主演的《大江大河》都是目前火爆熒幕的影視劇。沒想到由劉詩詩、倪妮主演的雙女主題材電視劇《流金歲月》也參與到年末PK當中,和各大影視劇打起了擂臺戰。
  • 劉詩詩倪妮蹭額頭 兩人所演《流金歲月》什麼時候播
    近日,網上曝光了一段電視劇《流金歲月》當中的拍攝路透,畫面當中的劉詩詩和倪妮正在蹭額頭,對視而笑,十分的溫馨。不少網友十分好奇,兩人所演的《流金歲月》什麼時候播呢?一起來看一下。
  • 《流金歲月》:在友情母題中書寫女性成長
    近期,在央視八套黃金檔和愛奇藝熱播的電視劇《流金歲月》以「友情」為母題,重點圍繞蔣南孫和朱鎖鎖兩位家境、性格不同的女孩兒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成長故事,詮釋歷經歲月洗禮、依舊沉澱難忘的「流金歲月」,讓陪伴、治癒成為「閨蜜友誼」題材電視劇的全新打開方式。電視劇《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創作伊始就受到不少觀眾的關注。
  • 「流金歲月」
    大學的某段時間沉迷亦舒,第一本看的就是《流金歲月》,我很喜歡這四個字後來看電影《流金歲月》,女孩子之間的美好真的很奇妙,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蔣南孫和朱鎖鎖,一個生性淡然利落,一個柔情嫵媚,因為出身不同性格截然不同,但並不阻礙她們成為摯友,中學畢業後,南孫繼續上了大學,而鎖鎖則出來工作,她熱情美麗,懂得利用自己美貌的本錢得到更優質的物質條件。
  • 兩大女神劉詩詩、倪妮合作新劇《流金歲月》
    如今兩大女神同框,出演《流金歲月》,你期待嗎?圖片來自網絡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流金歲月》,主要講述了朱鎖鎖其實早在1988年,張曼玉和鍾楚紅就出演了電影版的《流金歲月》。圖片來自網絡她們的友情經過流金歲月的洗禮,只有更醇,不見削弱。
  • 多倫百年光影電影展、流金歲月收音機展同時啟幕
    中國網9月29日訊 「您親眼見過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1897年在實驗室研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影放映機嗎?這可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膠片的電影機。」「您看過1920年德國產35毫米手搖無聲電影放映機放映的電影嗎?它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可謂珍品。」
  • 少年家事審判10年「流金歲月」⑪丨語似春風暖八方 心如爐火映萬家
    少年家事審判10年「流金歲月」⑪丨語似春風暖八方 心如爐火映萬家 2020-12-20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白天鵝的故事,電視劇流金歲月向你娓娓道來!
    4月29日電視劇流金歲月宣布開機,倪妮,劉詩詩領銜主演,為你講述一段歲月靜好的閨蜜情誼!流金歲月在之前的一次頒獎典禮上,倪妮與劉詩詩同臺走紅毯,二人身著一黑一白晚禮服,並肩而站,眾多網友評論就像兩隻美麗優雅的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