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70年70問」系列報導刊發過半 受到網友關注、肯定

2020-12-24 人民網

從2019年9月2日起,人民網推出了「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旨在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

「作為學中藥的學生,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報導。我相信中醫藥必大有可為。」

「萬眾一心,辦實事,辦大事,中國超級工程領跑世界。」

「領導留言板非常好用,解決了我的畢業檔案存入問題,謝謝!」

……

「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一共70篇,目前刊發過半,受到網友廣泛關注,網友紛紛留言,飽含肯定與期待。

解析70年來中國歷史性成就的內因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在策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稿件時,人民網專門成立編寫工作組,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主題,分別邀請專家學者,舉行多場閉門會議,深入討論、反覆商榷、策劃醞釀、共同打磨, 為報導的科學性準確性打下理論基礎。有的主題領域還邀請專家專門進行了深入的暑期調研。

「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正是由此出發,經過研判推敲,形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選題框架。每一問都堅持「大主題、小切口」的原則,在大視角下講小故事,從小事件中見大背景,將可親可感的人物、故事、場景與權威理論、觀點、數據相結合,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

報導思想性與生動性相結合,亮點頻現

「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既具有傳統新聞報導的思想深度,又以融合報導的標準製作配發精彩短視頻,思想性與生動性相結合,多維度剖析「中國基因」和「中國密碼」。

9月2日刊發的系列報導首篇——《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用5000餘字,清晰凝練又富有畫面感地勾畫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流動的生動圖景,揭示出流動是當代中國繁榮發展的深刻規律。負責採寫該文的人民網記者認為,新時代屬於每一個追夢人。14億人敢於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這是中國成為「流動的中國」的內因。網友留言說:「看完這篇文章非常振奮。流動才能敞開,敞開才會接納,接納才能讓這份流動不斷轉換為新動能,那些根植於我們心裡的種子才會生根發芽,長出豐盛的果實。」

「我們之所以敢去碰觸『找領導辦事』這樣一個敏感話題,最大的底氣源於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以及我們黨圍繞『以人民為中心』建立的各項制度,更來源於人民網主辦《領導留言板》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在《什麼是「找領導辦事」的正確打開方式?》一文中,作者抓住「敏感話題」背後的深藏邏輯,通過深層剖析,露出它質樸的初心。「作為《領導留言板》平臺的建設者,我們記錄了開辦13年來各地各級幹部給老百姓辦的130多萬件大小事。有難事『找領導』,黨的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體現。」網友「曾苑忠」說:「找的是領導,其實信的是黨和政府!」網友「唐果子」說:「親身體驗了一把,我給地方領導留言板打滿分。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沒有客套,沒有忽悠……寫信表達問題,心裡信黨和政府。」

還有的報導主題從身邊的民生問題出發,關注「小角落大民生」。為了給《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一文搜集更多一手素材,人民網記者用一周的時間尋訪了川陝地區的城市公廁、景區公廁與農村戶廁,直觀準確地反映「廁所革命」的現狀與取得的成果。稿件在人民網官方微信的閱讀量超過25萬。網友「橙除橙」說:「『廁所革命』真的很好,住在農村的親戚都會免費安裝蹲廁和按鍵自動衝水箱。新安裝的廁所比以前真的乾淨,無臭味,非常衛生。」

網友的留言幸福感滿溢、正能量充盈

「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與網友形成了良性互動,得到了正向反饋。網友同人民網記者一起探討新中國成就、變革的「基因」「密碼」,他們的真知灼見,給人民網記者帶來啟發,帶來感動。

「首先是夜間安全,才有夜間經濟發展繁榮的基礎。其次是夜間人們才有空閒時間消費,才能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再次是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才有能力去消費。最後是夜間經濟本身的不斷升級發展,才能吸引人們去消費。」這是一位網友在人民網官方微信上對《中國為什麼要發展夜間經濟?》一文的留言。網友普遍認為中國夜間經濟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的安全,及人們對中國社會的信心。網友「那誰」說:「夜間經濟吸引人的首要條件是社會安全,這也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夜間經濟繁榮的背後,其實是人們對於整個中國社會的信心。」

網友「薛瓦勒」給《「爭相跳農門」為何變成「我要回農村」?》文章留言說:「鄉村的發展,融合了農耕文明的樸素與科技時代的智慧。在城市,願有一方天地播撒夢想;在農村,盼有半畝方田澄澈心靈!現如今,已是現實。」

《長江經濟帶為什麼不搞大開發?》一文發布後,網友「GoodLuckBlessMe」留言說:「我爸60年代就在長江遊泳。今年夏天我們一起去遊泳的時候,我爸說,長江現在的水,比十幾年前乾淨多了。」網友「By2_GuYH48」留言說:「這兩年的環保,讓我們很多長年在路上的人,感覺到了成果。」

《為什麼中國有馬背上的法庭?》發布後,網友「Yourcats求好運」表示:「祖國幅員遼闊,致敬這些默默付出的人們。」網友「臭臭」表示:「感動得流淚,依法治國任重道遠,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基層執法者辛苦了,國徽因你們而更加熠熠生輝!」

網友給《中國為什麼能在三年內重建『汶川』?》文章留言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黨心、民心、愛心的凝聚力!更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所在啊!」

來自網友的反饋積極、真摯、熱切,對這些精彩的留言,我們將選取收錄到「70年70問」全部發表後結集出版的書籍裡。人民網「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目前還在持續刊發中,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人民網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導中,人民網精心策劃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70年70問」,深度剖析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基因」與「中國密碼」。系列報導視頻播放量達2.3億次,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2億次,為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宣傳報導提供了重要啟示。
  • 中央媒體集中關注河南70年發展成就引...
    70年可以描繪出一個怎樣的故事?河南給出了精彩的答案。70年來,河南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繁榮興旺的美麗家園。7月2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央媒「扎堆」點讚河南。
  • 中國報導,70年流金歲月
    9月4日,在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70年來,中國外文局對外全面宣介中國發展變化,積極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了重要作用。  籌備於1949年、創刊於1950年的《中國報導》,是中國外文局旗下向國外報導中國的傳統六大期刊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創辦的第二份對外報導刊物。  70年歲月流金。從一本刊物到多本刊物,從世界語到多語種,從新聞出版到多媒體矩陣,《中國報導》幾經變遷,但始終不變的是緊跟時代的發展,向世界宣介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 《長江日報》5年14次跟蹤探訪並推出70多個整版報導10個貧困戶片段...
    □本報記者 湯廣花 通訊員 朱建華  「這是一場持續的歷史記錄,我們看到熊常東家承包了魚塘,李濤家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王雄家建設了茶園,易有德家創辦了苗木基地,朱哲良家攬上了快遞生意,滕方遠家女兒讀了大學,易德順家兒子上了軍校……」12月14日,《長江日報》在1版頭條和3至12版,刊發報導《全程記錄10戶武漢家庭脫貧奇蹟
  • 「禮讚70年」系列報導之五十六:從五湖四海到聚天下英才
    「禮讚70年」系列報導之五十六從五湖四海到聚天下英才收到祖國的召喚,錢學森毫不猶豫地放棄優裕條件準備回國,卻受到美國方面的阻撓。美國移民局抄了錢學森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了14天。隨後,錢學森被軟禁在家,不允許離開洛杉磯,每月還要接受移民局的傳喚。中國政府一直努力採取多種方式營救錢學森。1955年8月,中美兩國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中方在會談一開始就宣讀了釋放11名美國飛行員的聲明,並就錢學森的歸國問題提出交涉。
  • 外媒聚焦新中國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新中國70年)外媒聚焦新中國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外媒聚焦新中國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中新社記者 劉旭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舉行,境外媒體集中關注報導。
  • 神馬搜索聯手人民網,打造兩會報導最快平臺
    如果你想換一個姿勢了解兩會最新動態,不如到神馬搜索一看,神馬搜索在兩會開始之前與人民網達成合作共識,神馬搜索接入人民網兩會專題報導,為廣大網友展示最新最快的兩會消息。。  一年一度的兩會對於人民網來說是無疑是開年後第一大盛事,今年人民網在保留傳統欄目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欄目創新以及與網友互動。此次與著名的手機搜尋引擎神馬搜索合作,使得用戶可以通過神馬搜索隨時隨地了解兩會資訊。
  • 歐陽衛民|《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
    2003年,《中國金融》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改為「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但其政策性、專業性、實踐性的定位沒有改變。而今,《中國金融》已經成為金融宣傳輿論戰線中的重要一員,成為財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刊物之一。70年來,《中國金融》忠實地記錄了新中國金融事業的輝煌歷程,堅持不懈地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 中外媒體聚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西專場新聞發布會-廣西新聞網
    9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西專場新聞發布會,圍繞「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主題,全景式呈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西的輝煌成就。發布會吸引了30多家中外新聞媒體60多位記者參加,各大報紙、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網站、客戶端第一時間推出相關報導近百篇,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示八桂大地蓬勃發展的壯美圖景。
  • 70年70秒瞰湖州:妙西
    70年70秒瞰湖州:妙西 2019-12-08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統戰新語】【新中國與統一戰線70年70題】創新高!第四期競答人數...
    別問我她是誰,她是「新中國與統一戰線70年70題」有獎競答活動!據後臺統計,在8月19日至8月23日的五天時間裡,共有118580位網友參與到我們的答題環節,有15121位網友答題合格,獲得了抽獎資格!參與人數破11萬次,再次刷新了歷史記錄!這屆網友太給力,一路高歌,狂飆突進,搞得新語君如同一個馬拉松跑下來,心率加快,直超安全區!  各地網友答題情況如何?
  • 好書推薦 | 10本書,讀懂人民日報70年
    全套書共10冊,分別為人民日報70年來的消息選、通訊選、要論選、任仲平100篇、理論文選、國際評論選、散文選、報告文學選、文藝評論選、新聞論文選。書名相應為《人民日報70年消息選》《人民日報70年通訊選》(以下簡稱《消息選》《通訊選》)等。    新聞裡的中國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
  • 近照驚呆網友,70歲「婚紗女王」王薇薇分享保養秘訣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有「婚紗女王」之稱的著名華裔設計師王薇薇(Vera
  • 「70年70人70秒」一幹就是70年 鰲龍魚燈的守護者——許為玉
    70位你我他,70段精彩人生,70載崢嶸歲月。我們邀您共鑑,台州《70年70人70秒》,我在台州,我與祖國共奮進。如今八十多歲的高齡仍舊心繫非遺傳承,即使兒子已從他手中接過製作技藝成為許氏鰲龍魚燈第三代傳人,許為玉依然在傳承路上奔走著,他希望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非遺技藝,渴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這項非遺傳承中來。一套鰲龍魚燈大小二十件,耗時五十餘天百餘道工序。許氏幾代人接力,鰲龍魚燈得以傳承百年。
  • 日本媒體高度關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
    人民網東京10月2日電(李沐航)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受閱部隊。日本媒體對此次閱兵式特別是最新武器的亮相展現出高度關注。
  • ...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取得新突破——人民日報社2018年兩會報導總結
    理論部推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系列理論文章20篇,與兩會報導有力呼應。   海外版就新型政黨制度及時刊發多篇重磅評論,被國內外媒體廣泛轉引,多次受到中宣部表揚,為報社贏得聲譽。   人民日報兩微兩端通過圖文消息、解讀稿件、直播、微視頻、動態信息圖、互動H5等多種形式,宣傳解讀總書記重要活動、重要講話。
  • 這些妙招被人民網、新華網關注
    這些妙招被人民網、新華網關注 2020-10-21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帶著疑問,人民網記者對多名業內專家進行了專訪。 治沙70年 我國達到國際領先局面 據了解,我國每年因荒漠化問題造成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40億元人民幣,將近 4 億人直接或間接受到荒漠化問題的困擾。荒漠化在我國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土地沙化。因此,防沙治沙、國土綠化是遏制我國北方土地退化的重大舉措,是我國應對荒漠化的國家行動。
  • 人民網「重走抗戰路」走進吉林:尋找白山黑水間14載抗戰故事
    (王先進 攝) 10月13日-16日,由中央網信辦、中央黨史研究室指導,人民網聯合8省區市網信辦、黨史研究室共同主辦的「尋找歷史記憶 緬懷抗戰英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吉林站)」 來到東北抗戰重鎮——長春。 東北抗戰是中國人民14年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 總臺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宣傳報導總結表彰大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閻曉明主持會議,並宣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關於表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宣傳報導集體和個人的決定》。大會為4個記功集體、21個嘉獎集體頒獎。慎海雄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宣部的統一組織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中辦、軍辦、公安部等的有力協調下,總臺全體同志發揚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向全世界奉獻了一場大氣磅礴、行雲流水、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實現了「世界一流、歷史最好」的目標,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廣泛讚譽,圓滿完成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給總臺的神聖而光榮的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