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史》正式出版 日本史研究再添新著

2020-12-14 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訊 由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李卓教授主持的《日本近世史》近日由崑崙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季羨林先生倡導與主編的「東方文化集成」中「日本文化編」著作之一,全書43.6萬字。該書為迄今國內第一部日本近世史研究著作,該書的出版也標誌著繼王海燕的《日本古代史》和王金林的《日本中世史》(上、下卷)後,國內第一部按古代、中世、近世分期的日本古代史系列著作全部出版完成。

該書所述內容,根據政權所在地及時代特點來劃分,主要指江戶時代的歷史;從時間而言,則是從16世紀中期到1868年明治維新為止的歷史。通過對近世幕藩體制、商品經濟發展、社會各階層狀況、思想文化教育的繁榮、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的闡述,說明江戶時代的日本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為近代化做好了準備。

書中在序章中簡述織豐政權(即安土桃山時代)之後,分七章進行闡述:「德川幕府的政治統治」「近世日本的經濟發展」「近世日本的社會階層」「近世日本的思想文化」「近世日本的學校教育」「近世日本的對外關係」「幕藩體制的崩潰與倒幕運動」。

主持該書撰寫的李卓教授系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院教授,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近年來承擔了一系列國家級科研項目,在《日本學刊》《南開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上百篇,出版《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日本家訓研究》等多本著作,學術成果多次獲獎。此外,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博士畢業生許譯兮(現任天津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郭麗(現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及在籍博士研究生馬冰潔、鄭闢楚參與了寫作。

據了解,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是現今全國高等院校中唯一的院級綜合性日本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實體機構,是中國日本研究的重鎮。早在1994年,由南開大學吳廷璆主編的《日本史》,就被學界公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的日本史通史著作。近年出版的《日本現代化歷程研究》叢書、《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6卷)等學術成果都獲得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該院招收日本研究方向博碩士研究生,其中日本史專業在國內最早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五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端人才。

相關焦點

  • 甲骨文日本史主題書單 | 2020年末盤點
    他主要從事日本文化史、古代史、中世史的研究,出版學術專著三十多種,編撰、校注的史料、書籍近二十種。其中主要代表作有:《古代國家解體過程研究》(巖波書店,1965)、《平安貴族的世界》(德間書店,1968)、《千利休》(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71)、《茶的文化史》(巖波書店,1979)、《京都史跡見學》(巖波書店,1982)、《王朝風土記》(角川書店,2000)、《日本的文化》(巖波書店,2002)、《出雲與大和》(巖波書店,2013)等。
  •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2020-09-22 23:17:00來源:央廣網
  •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央廣網廣州9月22日消息 今年公布的《我國南海諸島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五次命名;「蒙全洲口述《更路簿》」應為「蒙傳稠口述《更路簿》」……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劉南威教授新著《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日前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引發業界關注。
  • 《家徽裡的日本史》出版 了解日本典型文化符號
    看日本古裝劇的時候,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留意到演員的服飾或者旗幟上都印有一個圓形的標記。圓內的圖案不盡相同,有植物,有動物,也有器物或者幾何花紋。這個圓形標記就是家徽,顧名思義就是家族世代相傳的徽記。對於日本人而言,看到家徽就等於找到了「根」。在某種意義上,家徽既是歷史文物,也是一種圖形藝術,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近期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就翻譯出版了日本INDEX編輯部所著的《家徽裡的日本史》。家徽是日本典型的文化符號,每種圖案都代表了一個家族的歷史傳承。有時僅僅只是看到某個圖案,就能對其家族有個大概的了解。
  • 劉璇:近十年日本新出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著
    說 明本文是筆者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學期間,利用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國立國會圖書館等館藏資源,以及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的書目資料庫(CiNii)等電子資源,對日本近十年來出版的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研究論著進行的整理。
  •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人民網廣州9月23日電 今年公布的《我國南海諸島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五次命名;「蒙全洲口述《更路簿》」應為「蒙傳稠口述《更路簿》」……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劉南威教授新著《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日前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引發業界關注。
  • 講座︱王瑞來:為何日本史學界曾將中國史稱為「東洋史」
    專攻明清史,對明清社會的研究為學界所矚目。著有《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變動》、《東亞的「近世」》、《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等。上田信(1957—)專攻明清史,現為立教大學教授。主張以世界史的視點觀察中國史。少有的左翼學者。見解新銳。著有《傳統中國:從「盆地」、「宗族」所見的明清時代》《森林與綠地的中國史》《老虎述說的中國史》《歐亞大陸東部的生態環境史》等。
  • 梁曉弈評《劍橋日本史:中世日本》丨我們是否需要「中世」
    《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日]山村耕造著,嚴忠志譯,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2020年1月出版,618頁,148元通常來說,介紹一本書的章節構成、主要觀點與獨到之處,以供尚未閱讀本書的讀者參考,似乎才是書評的主要作用;然而相關內容在《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導論部分的「本卷各章內容述評」中已有詳盡的整理與介紹,滔滔不絕地介紹這些未免有重複勞動之嫌
  • 日本皇室百代史事《大日本史》首次引進出版
    本報訊(記者 方文國)被譽為「水戶學的基石,明治維新的源頭」的日本皇室百代史事《大日本史》,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首次引進出版其簡體標點本。    史學名著、水戶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是17—19世紀日本諸侯水戶藩編纂的漢文紀傳體日本史。
  • 薦書|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10ISBN:9787108068156 定價:88.00元【內容簡介】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被日本學者譽為代表日本研究中國古代史最高水平之作,馳名學界,一直影響著日本對於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是一座繞不過去的裡程碑。
  • 佐藤長 謝恩——西藏史研究回顧
    佐藤長著《西藏歷史地理研究》(巖波書店,1978)常常被人問起,於廣闊的東洋史學分野中,何故選擇了西藏史?然而,從當時的京都大學東洋史研究室來看,乃滿蒙史研究的全盛時代,與田村實造氏(現京大名譽教授)並駕齊驅開始滿蒙史研究的俊秀有好幾位,再加上又有專攻中央亞細亞史的羽田明氏剛從法國歸來,因此,我想大概不應該去追隨此等先輩了。實際上,滿蒙史和中央亞細亞史中題目很多,並非無所可為,但當時沒有想到這些,做下了如此的決定。
  • 程章燦:書籍史研究的回望與前瞻
    國外學者以西方書籍史的視角研究中國書籍史的成果,也有不少被譯介到國內,引起學界的注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被國內同行所借鑑。系統而集中引進西方書籍史研究成果的,首推商務印書館自2012年開始編輯出版的「書史譯叢」。
  • 西方學者對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賦予新意義
    該書中文版《中國,被遺忘的盟友》已由新世界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曼徹斯特大學專攻東亞史的穆爾(Aaron William Moore)講師最近也出版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著作:《記錄戰爭:士兵筆下的日本帝國》(Writing War:Soldiers Record the Japanese Empire)。
  • 讀史薦書|關於中國史那些必讀的書目
    叢書:劍橋中國史 內容簡介 劍橋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是一部世界上極具影響的國外研究中國歷史的權威著作,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費正清、崔瑞德任全書主編。
  • 《寧波抗日戰爭史》出版發行
    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寧波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寧波抗日戰爭史》一書,該書詳細記錄了寧波抗日戰爭的歷史,反映了寧波人民偉大的抗戰精神。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在寧波犯下了累累罪行。寧波軍民沒有被日寇的暴行嚇倒,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寧波軍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與侵略者進行了氣壯山河的鬥爭。
  • 劉璇:近十年日本新出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研究論著要覽
    一、大賀晶子《明代短篇小說與戲曲研究》內容簡介明代是中國近世面向大眾的出版活動全面展開的時代,本書即以明代的讀物,特別是具有故事性的讀物為研究對象,研究範圍包括短篇白話小說、戲曲、文言小說。主要從事中國文學,特別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的文學研究。著有《不平的中國文學史》(不平の中國文學史,築摩書房1997年),《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研文出版2004年)等書。
  • 「日本古代史第一人」上田正昭逝世,曾主張天皇是百濟後裔
    其代表作有《神話的世界》、《日本古代國家成立史的研究》、《日本神話》、《古代傳承史的研究》、《古代日本和朝鮮》、《神道和東亞世界——何為日本文化》、《古代日本的史脈——東亞世界之中》、《東亞中的日本》、《上田正昭著作集》全八冊等。2015年10月出版的《古代日本和東亞的新研究》是上田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籍。
  • 日本中古史巨擘黑田俊雄
    1994至1995年,日本京都法藏館出版了八卷本的《黑田俊雄著作集》,使我們有機會在黑田俊雄逝去不久即能一窺黑田史學的全貌。     儘管黑田史學在日本學界影響很大,但日本以外的學界也是在他逝世之後才開始慢慢了解他的學術貢獻的。
  • 「第三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在山東大學舉行
    南京大學文學院趙益教授的《「裝訂」作為書籍「交流循環」的環節及其意義——一個基於比較視野的書籍史考察》對明代中後期至清初商業出版的「裝訂」環節進行了揭示和還原,指出對「裝訂」的發現和深入研究可以帶來對明代中後期商業出版的商品經濟和市場規律,商業出版的內部協作和區域聯繫,以及通俗文學的文獻、文本及社會意義的新認識。利用檔案研究私人藏書對於中國學者來說尚屬新的視角與方法。
  • 牛致功隋唐史研究傳承獎頒獎
    (記者陸航 通訊員 吳小龍)12月16日,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唐史學會主辦的「牛致功教授新著出版發布暨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行,會議期間進行了陝西師範大學第二屆「隋唐史研究傳承獎」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