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
4月9日,榆林市米脂縣政府將一面寫有「扶貧援助解民憂,企業責任顯擔當」的錦旗送到了包神鐵路集團神朔鐵路公司負責人手中。這是對該集團以購代扶採購山地蘋果、助力米脂果農渡過難關的感謝。
今春,受疫情影響,米脂山地蘋果滯銷成為廣大果農和貧困戶的心頭病,該縣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聯繫定點扶貧單位國家能源集團搭建起直銷通道,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幫助米脂縣銷售庫存山地蘋果325.3噸,確保了全縣貧困戶穩定增收近200萬元。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米脂縣山地蘋果種植面積達到22.5萬畝,其中掛果面積8萬畝,年產量10.5萬噸,產值近5.4億元。
4月9日,米脂縣召開第十八屆人大第四次會議,會議決定該縣在2020年,將按照「把特色資源做成優勢產品,把優勢產品做成長效產業」的思路,堅持山地蘋果「一業主導」地位,落實「全過程」政策扶持,將新建標準化果園1.5萬畝,全縣栽植總面積達到24萬畝,農民人均達到1.3畝,讓山地蘋果這一長效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依託。
果農採摘蘋果。
山地蘋果產業成富農「定盤星」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審時度勢,認真研究全市資源、生態、產業特點,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抓住全省蘋果「北擴西進」和實施「3+X」工程戰略機遇,在南部丘陵溝壑區發展百億級蘋果產業,構築了榆林蘋果產業與全省蘋果大格局融為一體的宏觀有利態勢,夯實了南部山區實現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探索出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
米脂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縣,如何讓全縣23萬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農民群眾在好產業的帶動下走上脫貧致富路?對這一問題,米脂縣深思量、細謀劃。米脂是蘋果種植的最適宜區,只有種植蘋果才能真正讓農民富裕起來,於是,全縣上下便形成了要致富、栽果樹的共識。
包神鐵路集團以購代扶助力果農增收。
2013年,米脂縣將山地蘋果確定為全縣主導產業,從此,全縣上下擰成一股繩,開始全新的蘋果產業發展謀劃布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引導農民發展蘋果產業的扶持政策,並按照「建基地、擴面積、補短板、強管理、提品質、抓營銷、闖市場」的思路,大力發展山地蘋果產業。2017年,全縣用於山地蘋果栽植的各類補助資金已達2000萬元。2018年,出臺了新的《山地蘋果產業建設實施方案》,農民種植山地蘋果可享受更多項資金補助,即每畝整理土地補助資金1200元,栽植補助資金500元;對規模以上栽植大戶,額外根據建園面積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獎勵;達到縣級示範園標準的果園,每畝獎勵200元;對於管理精細的掛果園子,每建設1畝防雹網,補助資金2500元。
此外,該縣狠抓果園水、電、路、庫、網、果畜沼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新建成集雨窖1700口、機井86眼,並配套輸水管網200多公裡、生產道路1200多公裡,硬化道路680公裡,架設果園防雹網面積8760畝,建成蘋果保鮮庫29座,配套建設養殖場121個。
依靠山地蘋果產業脫貧致富,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栽種蘋果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2010年至2019年,該縣平均每年新增果園面積達1.5萬畝以上。目前,全縣已建成山地標準化果園627個,涉及行政村168個,其中整村推進達到29個,果業經營主體已達152家,其中合作社139家、家庭農場13家。
果農在豐收節展示山地蘋果。
讓滿山「紅果果」變成「硬票票」
按照「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土地流轉、大戶承包、集中治理」的思路,該縣統一規劃建園,集中連片發展,實現了山地蘋果的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山地蘋果種植規模上去了,蘋果產量也在逐年增加。如何讓滿山的「紅果果」變成揣在農民兜裡的「硬票票」?米脂縣動了不少腦筋。
為進一步拓寬山地蘋果等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該縣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消費扶貧推介會。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該縣邀請外地客商參觀楊家溝紅色教育基地,體驗推碾子、蒸棗糕、剪窗花等農事和民俗活動,並讓參會人員現場集中訂購多種優質農產品組成的「扶貧大禮包」。幾年來,大禮包累計交易量達4.2萬份,總銷售額超1200萬元。2019年10月,該縣還舉辦了「米脂縣2019年消費扶貧暨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上6家企業總計籤約購買山地蘋果243萬公斤,協議總金額達2230.2萬元。
舉辦果花文化旅遊節。
除了請進來銷售農產品外,米脂縣還組團走出去,參加了省農高會、西洽會、洛川世界蘋果博覽會,奔赴江蘇省高郵市旅遊節、雙黃鴨蛋節、大閘蟹美食節等一系列展銷會宣傳米脂蘋果。此外,該縣縣委書記和縣長先後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北京等地宣傳推介米脂山地蘋果,讓米脂山地蘋果的知名度在更廣範圍內有了質的提升。
專家走進果園為果農指導種植技術。 馬明 攝
搭上電商銷售快車助力精準扶貧
近年來,米脂縣依託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紮實推進電商扶貧,取得了良好成效。該縣先後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合作,通過「電商+訂單」「電商+消費」「電商+旅遊」「電商+保險」等多種形式的電商扶貧銷售模式,為蘋果銷售插上了網絡「金翅膀」,讓米脂蘋果走進了千家萬戶。
目前,全縣已建成鎮、村電商服務站107個,全力培育出電商企業74戶,開辦網店560餘個,幾年來,通過網絡累計銷售山地蘋果3800多噸,銷售額達4600萬元。
碩果纍纍。 馬明 攝
米脂山地蘋果產業的充分發展,已成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其中,全縣以「大戶返鄉創業」「合作社帶動」模式發展起來的百畝以上標準化山地蘋果園有236個,共計5.18萬畝,通過吸納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或就近提供務工崗位,為老百姓建立起了家門口的工廠,讓他們不離家就可以打工賺錢,先後帶動了1327戶、346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僅桂玲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家,就吸納了24名貧困戶就業,入社務工貧困戶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發展山地蘋果產業,為米脂農民帶來不菲收益。2017年,米脂率先成為榆林市南六縣首個農民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的縣域。2018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萬元,其中農民人均果業收入3170元。面對未來,該縣規劃出山地蘋果產業未來五年發展遠景:爭取在2025年前,米脂將按照山地蘋果產業的總體規劃和部署,推進山地蘋果栽植面積達到30萬畝,實現由「面積擴張」到「提質增效」。屆時,米脂山地蘋果總產值將超過20億元,農民人均果業收入將過萬,真正通過山地蘋果讓老百姓過上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