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7屆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召開之際,陝西知識產權局圍繞地理標誌與特色產業發展、秦嶺生態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等內容,組織中省媒體深入旬邑、淳化、城固等9個縣(區)開展「2020陝西地理標誌三秦行」調研採訪,多形式展示陝西省地理標誌產品,宣傳報導地理標誌保護工作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陝西省特色產業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推動產業強農富民邁上新臺階。
深秋時節,渭北黃土高原愈加蒼茫遼闊。走進果鄉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方圓百裡胭脂霞,村村戶戶果香飄」的喜人場景持續上演,田間地頭瀰漫著豐收的氣息。
「我家的3畝果園,今年套袋8.8萬個,按現在的市場價來算,收入超過12萬元沒有問題。」10月24日,太村鎮劉家村果農劉印虎正在自家果園裡採摘最後幾棵樹上的蘋果,繁茂的枝頭上綠葉紅果相映,煞是喜人。
然而誰又能想到,同樣是這3畝地,在3年前卻是另一番光景:那時劉印虎想盡各種辦法,商品果率總是達不到預期,產量產值不理想,每年收入五六萬元。
「自從加入縣蘋果產業協會,按照『旬邑馬欄紅蘋果』種植標準,從技術到管理進行改良提升,蘋果的品質和產量都有了很大改觀,不僅收入翻了一番,生活也像蘋果一樣甜。」說起蘋果產業給自己帶來的實惠,劉印虎喜不自勝。
種出好果子,賣上好價錢,一年光景一番新,在旬邑縣像劉印虎這樣依託「旬邑馬欄紅蘋果」發家致富的果農比比皆是。
旬邑縣地處關中平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轄區土質疏鬆,光照充足,獨特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蘋果生長的一方沃土。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蘋果產業就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優勢產業。但由於一直以散戶種植為主,形不成規模,品牌效應不明顯,果農收益受到了很大影響。
提升產業價值,必須打好品牌戰。2016年,旬邑縣成立蘋果產業協會,以打造「旬邑馬欄紅蘋果」品牌為抓手,加快推進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服務,逐步叫響「旬邑馬欄紅蘋果」品牌。
2018年,「旬邑馬欄紅蘋果」喜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蘋果品質和產業「含金量」得到了雙提升。「陝西省果業生產先進縣」「中國最受歡迎的蘋果區域公用品牌10強」「全國綠色蘋果十佳地標品牌」……一個個殊榮接踵而至,一片片果園豐產豐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生業態不斷催生,帶貧益貧效能愈加明顯。
「過去論斤賣,現在論個賣。這個『秦脆』果徑在100毫米左右,果面光潔,色澤鮮亮,像這樣的優質蘋果,一個能賣到20元呢。」旬邑蘋果產業協會會長張愛玲開心地說,地理標誌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讓蘋果「身價」倍增,品牌建設中出現的混、雜、亂等問題也迎刃而解。同時,培育的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和「土專家」湧現在田間地頭,為地理標誌保護和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目前,旬邑蘋果種植面積已擴展到50萬畝,年產量53萬噸,產值18.2億元。「小蘋果」變身「大產業」,「地標力量」加快釋放,鼓起了果農的「錢袋子」,開闢了綠色旬邑蓬勃發展的新路徑。
果樹管理「土專家」在田間地頭指導果農作務技能。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