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了,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爺,為啥農民最愛這位男神?

2020-12-20 神鳥知訊視界

不管你身在城市還是農村,一年辛苦到頭,最讓人期待的節日莫過於春節。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過去快兩周,臘月二十三,小年來了,這兩周時間裡,大家都能感覺到年味兒越來越濃。尤其在農村,備年貨、殺年豬,這些事兒都被放進了日程中,但在小年到來的這一天,農村的家家戶戶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灶王爺。在農民朋友眼裡,這可以算是地位非常高,的一位神仙,也是最受農民愛戴的一位「男神」,人們尊他「灶君司命」不說,早年間,很多人家的神龕裡都要給他留一個位置,各種年畫中都能看得到灶王爺的形象:大都是一副頭戴發冠,闊臉長鬚的富態模樣。雖然和門神這種面相兇狠的神仙不是一路,在農民心目中的威望卻是很高的。

關於灶王爺的身份,各地農村有很多個版本的說法,粗略一算有五個灶王爺,打麻將都還多出一個觀眾。最開始有人說是黃帝,然後版本更新成了炎帝,後來人說「火神」祝融會燒火是他沒錯了。而更為廣泛的說法是灶王爺本姓張,還有民間流傳的歌謠為證(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兒扛著槍),於是人們又給灶王爺起了張單、張宙、張奎等不同的名字。

雖然灶王爺的身份五花八門,但大家都很清楚灶王爺是幹啥的。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灶王爺終日端坐在家家戶戶的廚灶間,將每個人的言行詳細記錄下來。灶王爺對世間每個人的善惡行徑都一清二楚,到每年臘月二十三的這一天,灶王爺會將這些記錄匯報給天庭。他的每一句話都影響著對老百姓未來的日子有著重大影響,如果過去一年被灶王爺認定為犯了錯誤,不僅來年的日子過不順利,嚴重的還會縮減百天壽命。所以為了讓灶王爺給自己說點好話,農曆小年這一天,祭灶這個習俗是絕對不能免的。

祭灶最主要的目的,是送灶王爺回天庭。讓他「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長輩們非常注重祭灶這件事,每到小年家家戶戶都要起早,給灶火旁貼一張「灶君之位」的紅色字條。家鄉的先生會叮囑,這一天要在灶君之位下燒紙點香,講究一點的,還要再擺上與祭奠祖先相仿的貢品,大約不免是果蔬肉類。

這個過程,在我的家鄉被稱作:「送灶馬爺」。有的地方還有迎回灶王爺的說法,不過各地習俗有所不同,我們那裡的灶馬爺似乎比較自覺,送走後不需要我們接回,用家裡長輩的說法,是「到了正月初,他上天開完會,自己就回來了」。

整個祭灶儀式雖然不算隆重,但祭品還是很豐盛的,小時候每年祭灶,除了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這類物品,還要特別供上用糖糊或麥糖飴製成的芝麻酥,也就是「祭灶糖」,農民朋友的想法是很樸素的,請灶王爺吃了糖,他上天向天庭回稟的時候,嘴巴應該就會甜一些了吧?

當然,祭灶也有不少規矩。比如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前一句是說中秋節的時候男性不能拜月(月亮的化身是嫦娥),後一句的意思是到了小年,女人不能參與祭灶儀式。為什麼有這個規矩?原因也簡單:避嫌。男性要避嫦娥這位女性神仙,女性當然也得避開灶王爺這位男性神仙。

不過話說回來,家庭婦女才是最有資格祭灶的人吧?尤其在農村,畢竟一天到晚在灶臺邊忙活的都是她們,男人估計連灶王爺都沒見過幾回。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河南安陽等地,家庭主婦就是祭灶儀式的主力軍。

大人們祭完灶,就輪到小孩兒們開心了。「二十三,糖瓜粘」,這一天街頭巷尾都能看到很多賣糖果的小商販,家裡的長輩也會買一些關東糖給小孩吃。關東糖就是麥芽糖,外表微黃酥脆的麥芽糖吃起來也是香甜,黏牙。現在看這一塊糖隨時都能吃到,但回到小時候,能痛痛快快地吃上幾根關東糖,可不是平日裡能享受到的待遇。

現如今人們經濟條件好了,城市裡早就沒有老灶臺,也沒有灶神的位置了。但在農村,祭灶這一習俗得以保留,在老輩農村人心中,灶王爺的地位仍不可取代。今年小年,你的家鄉有準備祭灶嗎?各位有沒有吃到灶糖呢?如果你們的家鄉在小年這一天還有其它特別的習俗,也歡迎在留言中和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小年到了,農村卻還是冷冷清清,連農村也沒年味了,啥原因?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小年到了,農村卻還是冷冷清清,連農村也沒年味了,啥原因?今天農曆是臘月二十三,就是傳統的小年了。
  •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過了小年就是年,農村和城市過小年有什麼不同?
    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了,今天也是我們北方地區的小年,而這天作為農村祭灶王爺的重要日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只不過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這個與地域文化有關,在阿冰河北老家一直都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一些地區則是臘月二十四。只不過傳統意義上小年這天並不是節日,而是一種民間的習俗罷了。
  • 甘肅天水甘谷農村小年習俗揭秘,沒有灶糖,用什麼粘住灶王爺的嘴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小年被認為是大年的開端,意味著人們要開始忙起來了,準備年貨、打掃家裡衛生、祭灶爺等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而關於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這個爭議一直在持續而且到現在也沒有結果,在我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的農村老家也有同樣的爭議,所以我們這裡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農村富人的小年是二十三,農村窮人的小年是二十四。這就造成了甘谷農村的一種奇特現象即便是一個村子有的人家二十三過小年,有的人家二十四過小年,不過無論哪天過小年習俗大家都是一樣的,那都有哪些習俗呢?
  • 祭灶、迎春、大掃除……為啥「小年」日期有不同?
    原標題:祭灶、迎春、大掃除……為啥「小年」日期有不同?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當這首「過年謠」唱起,就意味著傳統的「小年」到了,人們開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掃屋子,準備過年的各種吃食……   不過,同樣都叫「小年」,但在不同地區,不僅風俗會略有差異,過節的日期也不一樣。   通常認為,「小年」又叫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這與它「祭灶」的節日習俗有關。
  • 2020年農村有5大「好事」,農民朋友好日子漸近,涉及到家家戶戶
    導語:2020年農村有5大「好事」,農民朋友好日子漸近,涉及到家家戶戶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農村的變化是非常的大,隨著國家的發展,農村各方面的經濟也有所提升,雖然說城鄉差距還是比較大,但是農民心裡真真實實感覺到生活有所變化,而且2020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 農民都紛紛回家過年,農村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農民都紛紛回家過年,農村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導讀: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古老而隆重的節日,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習俗,農民這個時候也都是從各地回到家裡,在農村還有很多習俗,你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就帶你一起來好好地了解一下吧!
  • 農村老話「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呢?為啥冬至又叫「小年」?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農小專欄,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三農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呢?為啥冬至又叫「小年」?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了,相信不少人都對這個節氣有著很深的印象吧!冬至不只是一個傳統節氣,而且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俗稱"冬節"、"交冬"、"亞歲"、"小年",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冬至大如年。
  • 2020年農村有5大「好事」,農民朋友好日子漸近,涉及到家家戶戶
    導語:2020年農村有5大「好事」,農民朋友好日子漸近,涉及到家家戶戶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農村的變化是非常的大,隨著國家的發展,農村各方面的經濟也有所提升,雖然說城鄉差距還是比較大,但是農民心裡真真實實感覺到生活有所變化,而且2020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 農民都紛紛回家過年,農村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農民都紛紛回家過年,農村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導讀: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古老而隆重的節日,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習俗,農民這個時候也都是從各地回到家裡,在農村還有很多習俗,你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就帶你一起來好好地了解一下吧!
  • 臘月二十三農村叫做小年,你們都是怎麼去祭灶神的?
    今天可就是農民常說的小年了,可以說過了小年之後,距離真正的過大年就是不遠了。而小年就有著祭灶神的傳統,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灶神匯報的時候,為了讓說點好話,所以都是要祭灶神的。臘月二十三農村叫做小年,你們都是怎麼去祭灶神的?
  • 為啥農民朋友都開始養殖鴨子?收入和投資成正比嗎?看了想回農村
    為啥農民朋友都開始養殖鴨子?收入和投資成正比嗎?看了想回農村!一、農村養殖有保障。說到農村養殖可能多數人都是不以為然的,認為這行業不能幹,先不說掙不掙錢,就說裡面的風險都是不可忽視的,動不動這個瘟疫那個瘟疫的,說不定啥時候下大雨鴨子就都衝跑了。雖然說這樣的想法有些太誇張,不過也的確有這樣的情況。
  • 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為啥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過小年了。但是,在南方,卻要等到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同是中國人,為啥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原來,這事和清朝皇帝雍正有關。(過小年)我們先說說,為啥要過小年。傳說灶王爺原來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名字叫做張生,他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 小年大家都吃什麼?小年水餃怎麼做最養生?
    冬至吃餃子,為什麼小年也吃餃子?在北方地區,小年除了要吃灶糖外,還要吃餃子。北方人的很多節日都能有餃子的存在,那麼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過去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個正月都是年。
  • 正在衰退的農村「酒文化」,越發多的農民不愛喝了,為啥?
    文/豬友巴巴正在衰退的農村「酒文化」,越發多的農民不愛喝了,為啥?而當,陰雨時,大家都閒在了家中,也是喝酒最為常見的時候,有時也不需要什麼佳餚,一盤花生米,就能喝上一整晚!這也被稱為農村的「酒文化」,大家都樂在其中,除了家中的妻子不樂意,很多鄉親還是喜歡這種氛圍的!可是,在這幾年間,鄰裡之間相互喝酒的少了,有時即便是聚在一起,也不再多喝了,只是稍微喝一點,這其中也包含那些曾經「嗜酒如命」的人,農村的「酒文化」,在不斷的消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小年祭灶習俗有什麼講究?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8日電(記者 上官雲)「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當這首「過年謠」唱起,就意味著傳統的「小年」到了,人們開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掃屋子,準備過年的各種吃食……  》》過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有什麼習俗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 小年到啦!準備迎新年啦!你知道小年都有哪些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人們常說的小年啦!因為小年不是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一般在北方地區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南方呢則是臘月二十四!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表達人們對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祝願,也就意味著過年已經越來越近了!從清朝中後期起開始,帝王家就會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祈求來年順順利利。關於小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灶了,祭灶的的起源非常久遠,據史料記載,祭灶從商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 小年到,開啟春節模式共迎火紅中國年
    傳統「小年」與「祭灶」息息相關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擺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這類食品又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上說,上天后嘴被粘住,免生是非。
  • 臨邑:掃塵祭灶過小年 家家戶戶盼吉祥
    齊魯網德州1月20日訊(臨邑臺郭俊傑 龐永月)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的「小年」,過年的各項「準備活動」也隨之開始,人們會在這一天掃塵
  • 小年祭灶了,咱們農村為啥講究「女不拜灶」呢?
    轉眼臘月二十三,這是咱們中國傳統的小年,為了迎接好日子的到來,大家忙著掃房子,祭拜灶神,可是在民間卻流傳「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說法,大家一定會問,祭拜灶神女子為啥不能參加呢?這其中有什麼說講嗎?下面讓我們簡單聊聊咱們民俗的說法吧!
  • 農村這種植物生長50年才結果,果實200一斤,農民卻不高興,為啥
    20年前,村裡面家家戶戶的屋後面都種植了許多的竹子,春天的時候會從泥土裡面冒出許多的春筍,覺得特別有意思,忍不住就會用手去掰,總是被大人們訓斥一頓,後來就趁著大人的不在的時候,偷偷地去掰。如今村裡面難見到竹子了,主要是因為小竹子的經濟價值不高,不如種植其他作物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