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觀察」橋梁或邊界:英法海底隧道見證著歐洲一體化和英國脫歐...

2021-01-07 界面新聞

【「邊界觀察」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人類學博士趙萱在界面新聞開設的專欄,基于田野調查經歷,講述他對於全球邊界地區的觀察和思考。】

儘管已是6月中旬,但英國南部連綿的陰雨天卻讓人凍得不得不在房間裡搓著雙手、開著暖氣。人們總以為位於英倫北部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才會與寒冷聯繫在一起,而南部的英格蘭則應一如往常地沐浴在帝國的驕陽之下,殊不知寒涼是不分南北的。

在英國,天氣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天氣晴好時,我與同行的英國紳士寒暄,「今天的天氣不錯啊。」「不不不!就這麼一陣。」他拼命地搖頭,並開始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對於過去和未來一周天氣的看法,「大概一小時後就會下雨,你看吧。」就連外來移民也不例外,酒店裡從事勤雜的立陶宛姑娘見到我的第一句話便是「今天天氣很冷吧?」儘管她隨家人來此不到一年。

似乎不以天氣作為開始,就很難開啟有效的交談,更無法抵達本地人的生活世界與內心。而在天氣之後,人們最熱衷談論的話題便是生計與脫歐。

今天所能看到的景象足以證明「英國脫歐」就是一場源於精英們的政治遊戲,危險、反覆,充斥著「想贏怕輸」的情緒。而首相「梅姨」抹下的眼淚肯定不可能喚起所謂的國家公義,因為她自己都深陷於黨派與個人的利益博弈之中。當我們能夠注意到,人們更關心1英鎊到1.2英鎊的商品價格漲幅以及日漸疲軟的英鎊匯率時,就會明白很少有人會真的讀著報紙、抱著收音機去關心政黨們長篇累牘的宏大設想,而只會被奪人耳目的宣傳口號所驅使。因而可以確定的是,民主政體之下所投出的每一張選票從不意味著「理性人假設」的成立,而更多的也許是人們在一時的聒噪與亢奮中對現實生活的一次情緒表達。

在眾多的觀察者眼中,近年來拖沓的脫歐進程已經讓英國陷入到一個兩難的局面,但或許是反覆無常的天氣使得英國人對於世界的思考總是反覆無常的,這也提醒我們這並非一個剛剛開始的故事。

正如寒涼不分南北,作為一個島國,在脫歐話題上,我們很容易習慣地圍繞英國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的邊界劃定上展開討論,在「硬邊界」與「軟邊界」之間做選擇,將這一條臨靠大西洋的領土邊界看成是英國與歐洲邊界關係的縮影。但事實上,在相反的方向上,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英吉利海峽更能直接地反映出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長久以來曖昧的邊界心態。

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連通著北海與大西洋,也分隔著英國與歐洲大陸,多佛爾海峽位於英吉利海峽的最狹窄處,寬不足34公裡,英國的多佛爾(Dover)與法國的加來(Calais)在此隔海相望。

長久以來,英吉利海峽作為一條天然屏障護佑著英倫三島,盡力阻攔著一次又一次對於大不列顛地區的入侵,從古羅馬時期的遠徵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進攻,直至今日。海峽的存在也成就了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別於歐洲大陸的獨立性。

與此同時,衝破地理障礙實現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交流與交通卻構成了另一種心態。早在1802年,英法雙方便開始設想開通一條海底隧道徹底解決由自然邊界所帶來的交往問題。但這一設想的實現卻歷經了近200年的爭論才得以實現,1994年5月6日,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貫通,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搭乘歐洲之星列車(Eurostar)經由隧道抵達法國的加來;2007年,在高速鐵路的加持下,從倫敦到巴黎的行程縮短至2小時15分鐘。英法海底隧道的貫通不僅是一次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成就,更改變了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邊界面貌。

1966年,英法兩國領導人便共同籤署了第一份在英吉利海峽建造聯通隧道的聯合聲明,但在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時期,出於對本國經濟的考慮,英國政府單方面放棄了該聲明。直到80年代,一個難以阻擋的政治經濟潮流讓這項世紀計劃重啟——歐洲一體化。

1986年,英法兩國再次籤署了《坎特伯雷協定》(Treaty of Canterbury),隨後特許一家私人公司歐洲隧道公司(Eurotunnel)建造並經營海底隧道,時限為55年(後在1997年延長至99年),而邊界管理則規定由英法雙方政府協商完成,成立了眾多的合作管理部門。

1991年,英法進一步籤訂了《桑加特協議》(Sangatte Protocol),協議中明確重申了隧道邊界管理的目的在於簡化程序從而提高通行速度,提出了並置管理的方案,即雙方的執法人員可以在對方國家的領土範圍內設立檢查點,行使邊界管控的權力。但在1994年,隧道貫通,歐洲之星列車正式通車之後,新的問題隨即出現了。許多不具有入境英國的合法證件、但獲準在申根區流動的移民群體搭乘列車前往英國,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難民和避難尋求者。鑑於這一情況,英法兩國在2000年籤訂了補充協議,明確了在歐洲之星的各個車站提前進行流動管控的事項,並於2003年擴大為包含比利時的多邊協議。從始至終不願加入申根協定與歐元區的英國正是希望藉此對移民進行篩查,並拒絕提供對非法移民的庇護。

上述由在不同年代籤署的一系列協議所搭建而成的法律框架看似能夠保障和平衡隧道所引申的流動性與安全性問題,但既在觀念層面投射出英國難以抑制的焦慮,也在事實層面產生出新的危機。

在有關隧道的法律框架中,一種屢見不鮮的「超國家主權」的治理體系出現了,對方國家的執法人員可以在本國領土上的管控區行使權力,這種以離岸執法為標誌的主權形態已經成為了一種遍布全球的邊界景觀;但這也從根本上挑戰了英國藉由海峽所奠定的獨立性。因而,在觀念層面上,為了連接英國與歐洲大陸、追求歐洲一體化而建成的海底隧道事實上轉變為英國與歐洲新的邊界,其一方面承載了海峽所傳遞下來的邊界性,分隔出英國與歐洲大陸在地理與法律層面的差異;另一方面控制、篩選和抵禦著來自歐洲大陸的人口流動,作為調節流動性的「變速器」,而不是簡單的「加速器」。

這因此也令現實層面讓人遺憾的圖景再次出現。1999年,本應以溝通的橋梁為標誌的法國加來居然建起了一座難民營,即由300名科索沃難民的到來而產生的桑加特難民營,隨後的十幾年間,這座由廢棄的飛機倉庫改造出的臨時性難民營逐漸擴大,難民由不同的戰亂國家而來,聚集的數量擴大了10餘倍,1座公共廁需要對應100名難民的使用量,這裡也因此被稱作為「叢林」。

英法兩國相互責備對方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英國與歐洲大陸一體化的願景不再,新的協議也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最終,惡劣的生活條件和不斷滋生的治安危機迫使法國政府於2016年不得不強行將其拆除,將難民遣送至不同的安置點,但並無助於扭轉難民試圖前往英國的願望和行動。

隧道最終竟成為了非法移民實現前往英國目的的重要載體。大量的難民嘗試以剪開隧道的鐵絲網,趴在列車上的方式潛入英國,在他們看來,英國在語言上的便利,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較高的社會保障以及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使其成為優於眾多西歐國家的選擇。而諷刺的是,眾多的優越條件正是由於邊界(不論是海峽還是邊界化的隧道)的存在而產生的。

在歐洲一體化進程高漲的時期,海底隧道得以建成,彰顯出英國與歐洲大陸相對放鬆的心態,但隨著一波又一波難民的到來,圍繞海底隧道的利弊爭論愈發頻繁,進入到一個極為複雜的階段。

一部分人認為正是因為隧道的修建和運營方式才使得海峽對岸聚集的非法移民數量暴增,威脅著英國的社會經濟安全。而另一部分人則擔心與歐洲關係破裂,會使得對方放棄合作,從而令非法移民問題更難解決,直至不得不將隧道徹底關停。這場圍繞隧道自世紀之交便已有之的爭論愈演愈烈,匯成了當下脫歐問題的焦點,而上述兩種聲音恰如其分地對應了脫歐派與留歐派的主張。

儘管如今的脫歐進程難以預料,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論結果如何,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邊界問題永不會終結,無論是海峽還是隧道,都將在英國社會相互衝突的邊界觀念中、安全與流動的現實張力之下被反覆檢視。

站在英國南方面朝寬廣的大海,渡輪在此進出,燈塔在此閃爍,很難想像這裡會存在什麼清晰可見的邊界,身邊忽然有人路過,談論著天氣,他們說海邊的天氣總是更加反覆無常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yanguihua@jiemian.com)

相關焦點

  • 「邊界觀察」橋梁或邊界:英法海底隧道見證著歐洲一體化和英國脫歐...
    但這一設想的實現卻歷經了近200年的爭論才得以實現,1994年5月6日,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貫通,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搭乘歐洲之星列車(Eurostar)經由隧道抵達法國的加來;2007年,在高速鐵路的加持下,從倫敦到巴黎的行程縮短至2小時15分鐘。英法海底隧道的貫通不僅是一次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成就,更改變了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邊界面貌。
  • 橋梁或邊界:英法海底隧道見證著歐洲一體化和英國脫歐的反覆歷程
    但這一設想的實現卻歷經了近200年的爭論才得以實現,1994年5月6日,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貫通,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搭乘歐洲之星列車(Eurostar)經由隧道抵達法國的加來;2007年,在高速鐵路的加持下,從倫敦到巴黎的行程縮短至2小時15分鐘。英法海底隧道的貫通不僅是一次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成就,更改變了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邊界面貌。
  • 英國的「脫歐國家模式」會終結歐洲一體化嗎?
    視覺中國 圖英國脫歐談判始於2017年6月,目前雙方在公民權利、北愛爾蘭邊界、財務結算、過渡期等問題上達成了重要共識,但也有一些諸如解決爭端的司法權、建立共管區等事宜仍存在分歧。無論雙方以何種巧妙方式取得共識,英國脫歐的事實和脫歐談判本身正在衝擊60餘年來的歐洲一體化。
  • 歐盟稱若英「硬脫歐」英法海底隧道將照常運行三個月
    歐盟稱若英國「硬脫歐」英法海底隧道將照常運行三個月中新社布魯塞爾2月13日電 (記者 德永健)歐盟當地時間12日通報,一旦今年3月末英國與歐盟未達成任何協議「硬脫歐」,連接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的英法海底隧道將照常運行至少三個月。
  • 英法誓言制止非法移民經海底隧道偷渡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3日報導稱,英法兩國內政部長誓言,制止非法移民從法國經海底隧道進入英國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不過,他們也認為移民潮危機是全球性的問題,歐洲和國際社會必須作出反應,而不是只讓英法承擔責任及應對難題。
  • 英法隧道一度擁堵20公裡,英國人戲稱因脫歐遭「復仇」
    英法隧道一度擁堵20公裡,英國人戲稱因脫歐遭「復仇」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6-07-25 21:56 來源:澎湃新聞
  • 歐盟與英國宣布雙方就英脫歐問題達成新協議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布魯塞爾10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駐歐盟記者 鞠輝)當地時間10月17上午,歐委會主席容克與英國首相詹森宣布,歐盟與英國已就英國脫歐問題達成新的協議。接下來,這份經過修訂的英脫歐協議仍需得到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和英國議會的審議通過方能正式生效。
  • 英法海底隧道恢復通車
    原標題:英法海底隧道恢復通車  鍾和   本報特稿 英國媒體18日報導稱,「歐洲之星」客運公司表示,在一起因失火事故導致隧道暫停通行、疏散車上人員之後,連接英國和法國的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已經恢復通車。   「歐洲之星」客運公司說,當地時間17日上午11時30分許,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發現有煙霧後臨時關閉。英國肯特郡警方說,海底隧道之所以有煙霧,是因為一輛貨車在臨近法國一側失火,導致整個隧道不得不關閉。   事故導致隧道關閉數小時,但未引發重大損害。報導稱,這起事故導致英法兩頭的交通大亂,倫敦聖潘克拉斯車站有大批民眾排隊等著退票。
  • 邊界的「軟硬」嚴重阻礙英國脫歐,邊界「軟硬」背後隱藏著什麼?
    2020年的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了歐盟,跟歐盟大家庭正式分手。雖然歷經波折,英國跟歐盟就脫歐問題達成了協議,實現了所謂的「軟脫歐」,但是給英國留下的隱患卻遠遠沒有解決。關注英國脫歐的朋友想必都注意到了,北愛爾蘭的邊界問題被認為是英國脫歐的三大難題之一。
  • 科普|英吉利海峽 和英法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峽連通歐洲陸間海的海域,所以自古即是兵家戰略要衝。包括了羅馬入侵英國,1066年諾曼人入侵,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1944年諾曼第登陸,1652年古德溫暗沙戰爭,1653年波特蘭戰爭(微信公眾號:航運精英圈),1692年 Battle of La Hougue。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衝突和海戰。因為英吉利海峽的南面是法國,法國人偏稱其「拉芒什海峽」(法語意為「袖子海峽」)。
  • 科學網—「安全第一」的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是連接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的鐵路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又稱英吉利海峽隧道(The Channel Tunnel)或歐洲隧道(Eurotunnel),是一條把英國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連接起來的鐵路隧道,於1994年5月6日開通。它由三條長53公裡的平行隧道組成,其中海底段的隧道長度為38公裡,是世界第二長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
  • 「脫歐」過渡期結束 新年第一天英歐間貨運和客運一切正常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倫敦時間 2020 年 12 月 31 日深夜 11 點、布魯塞爾時間 2020 年 12 月 31 日午夜 12 點,為期 11 個月的英國"脫歐"過渡期正式結束。從 2021 年 1 月 1 日起,英國與歐盟開始執行英歐未來關係協議。英歐間的貨物和人員往來是否會因通關問題受阻呢?
  • 海底隧道打開難民"入侵"大門 英法在海底鬧彆扭(圖)
    海底隧道打開「入侵」英國大門  備受各方關注的英法海底隧道於1988年動工興建,總造價達600億法郎,由法英兩國共同建造。工程是在英吉利海峽最窄的地方建造兩條各長50公裡的鐵路隧道供汽車和「歐洲之星」高速列車運行。另外,隧道內部還建有疏散安全人行通道,普通人也可以步行通過。海底隧道建成後,使歐洲大陸與英倫三島之間的天塹變成了通途。
  • 英法之間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被迫關閉
    原標題:英法之間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被迫關閉   原標題:英法海底隧道疑因起火暫時關閉  新華網倫敦1月17日電(記者 張建華)連接英國和法國的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當地時間17日上午檢測出煙霧,迫使「歐洲之星」客運公司暫時取消了穿行該隧道的跨國列車服務。
  • 英國脫歐,和美國有啥關係?
    根據草案規定,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不存在「硬邊界」;歐盟與英國尋求在自貿區實行關稅合作以及深度的海關合作,雙方呼籲所有商品領域實行零關稅,在愛爾蘭問題上找到解決方案之前,將維持「單一海關區」;英國和歐盟將通過最大的努力在2020年底之前取代愛爾蘭協議;此外,英國可以在2020年7月1日前的任何時間要求延長「脫歐」過渡期。
  • 關閉英法邊境,斷絕海陸交通,法國要幹嘛?
    聖誕節和新年近在眉睫,許多在英國工作的歐盟居民和在歐盟國家工作的英國人一樣,期待著假期返鄉和家人團聚。還有很多英國人,計劃利用假期,外出度假,即可以養精蓄銳,又可以藉此逃避嚴格的戒嚴。一時間英國各機場人滿為患。多國突如其來的禁飛令,完全打亂了旅途上人們的計劃,引來一片混亂和恐慌。那些已經降落在歐洲國家機場的英國航班的乘客,全部被滯留在機場,等候病毒檢測結果,旅客們只能在機場過夜。
  • 「歐洲之星」倒計時……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桂濤)12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歐洲之星」倒計時……》的報導。從首都倫敦聖·潘克拉斯國際車站發車,「歐洲之星」列車駛向英國東南小鎮多佛,再從那裡進入海底隧道,穿越英吉利海峽,駛往法國、歐洲大陸……登車前要辦理通關手續。從英國邊防檢查站出關,幾步以外是法國邊檢站。
  • 述評:「脫歐」十思
    然而,在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英國「脫歐派」對「重新拿回主權、邊界與金錢」的呼喊也沒法讓他們和歐盟說分就分,這才有了頻頻陷入泥潭的「脫歐」談判,以及接下來可能更加艱難的英歐貿易談判。顯然,全球化帶來的「分蛋糕」問題需要繼續做大蛋糕來解決。第三,民粹洪流衝擊西式民主基石。「脫歐」公投曾被稱為民粹主義者的勝利。
  • 英內閣通過脫歐 巴尼耶:英國仍將是歐盟的「朋友、夥伴和同盟」
    關於雙方未來關係,巴尼耶說,距離最終有序「分手」、建立「雄心勃勃的」英歐持久關係尚有一段很長很難的路要走,但英國仍將是歐盟的「朋友、夥伴和同盟」。談及談判中最棘手的英國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界問題,巴尼耶說,協議規定,如果在2020年「脫歐」過渡期結束以前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整個英國將留在關稅同盟內,這將確保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的貿易保持暢通。在巴尼耶的發布會結束後,法國和德國相繼表示對這一進展審慎樂觀。
  • 英國議會欲修改"脫歐"協議 歐盟會買帳嗎?
    英議會通過"脫歐"修正案 要求與首相歐盟繼續談判英國議會下院29日通過一份涉及「脫歐」協議的修正案,要求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與歐盟繼續談判,用新方案取代現有「脫歐」協議中涉及「愛爾蘭邊界問題」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