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MZN.US):如何從賣書起家到1.6萬億美元市值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美股 亞馬遜(AMZN.US):如何從賣書起家到1.6萬億美元市值 2020年10月23日 21:13:08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在線edu指南匯」,作者:何沛寬。

圖書品類,是教育文化消費中的重要產品。提起圖書商業化時,我們會不自主想到,線下書店、線上圖書訂閱平臺。但有意思的是,將圖書商業最大化的公司,是一家電商公司。它是美國當下的巨頭公司亞馬遜(AMZN.US)。早在1994年,創始人貝索斯離職創業,網際網路熱潮之際,1995年推出亞馬遜在線圖書零售網站。

在25年後的今天,這家當年的在線圖書零售商,已經從圖書垂直品類,到一切商品品類。不止於商品售賣,它還向公共設施服務進軍,做物流、做技術服務商。而且,除了圖書做到了世界top1的成績外,亞馬遜在後來擴展的領域,也不乏做出了世界頂尖的商業成績。

某種意義上,這樣的商業參與者,就像一個高維的賽手,通過更高視角,來判斷商業最大化的可能性,並因此不斷實現超越:超越了傳統線下書商,超越了大多數線下零售百貨,還在創新的技術領域贏得卓越成果。與之相反的是,相對低維的參與者,在安穩中前行,迎來高維參與者的強大勢力:「我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比如在上世紀90s,美國最大的圖書商店中,不乏因為線上圖書繁榮,失去市場份額,乃至逐漸蕭條敗退、被收購者。

那麼高維參與者亞馬遜,經歷了怎樣的擴展歷程?當下形成了怎樣的版圖?其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策略?解答這些問題過程中,希望能夠給當下行業從業者,關注跨界創新,關注業務擴展的讀者一些啟發。

以下,enjoy:

一、歷程

回退到25年前,亞馬遜正式推出圖書電商網站,它的創始人團隊,還在車庫裡、水泥地上,分揀圖書、尋找託運商、制定商城策略。

1997年要做」地球上最大的書店「的亞馬遜,在納斯達克上市。

其時亞馬遜對應的競爭對手,主要在線上圖書商城,線下圖書供應商與書店比如Barnes& Noble 、貝塔斯曼Bertelsmann AsiaInvestments及其他大型專業書商與媒體。

品類擴展

直到1998年,亞馬遜開始擴展商城銷售品類,比如音樂CD等。之所以選擇音樂作為第二個品類切入,原因在於,貝索斯認為,它是當時可銷售商品中,可以銷售的種類第二多的商品:」20種最可能售賣的商品,排第一的是圖書,有300萬種。第二的是音樂20萬種「。

隨著線上商城開始售賣越來越多的商品品類,1999年亞馬遜將主要的圖書、音樂與DVD/視頻產品作為第一業務。將早期及其他細分市場,作為第二業務。不僅是自有商城商品品類擴展,亞馬遜開始引入」戰略合作方「,第三方品牌、商家進駐亞馬遜電商。亞馬遜早在1999年就通過對健康、美容、保健、奢侈品、汽車等經銷商、零售商戰略合作,擴展品類。

從自營商品種類擴展,到第三方引入、併購。至此,亞馬遜電商當下的商城架構基本成型。接下來至今的二十年多年時間裡,都是這個基本架構的豐富、規模化發展。

地域擴展

在商品品類與架構基本形成後,亞馬遜開始了在地域上的」突破「:從北美地區,到國際化。

2001年,亞馬遜的財報將營收從三個業務(起家的圖書、音樂等商品;新擴展的電子、廚具等品類;商家在線服務),往第四個擴展:國際業務。這個國際化業務,也是推動次年2002年,亞馬遜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重要動作。

到2004年,國際業務的重要性從第四上升至第三,超過了商業在線服務的」重要程度「。

細分電商入駐者

隨著品類、地域擴展,多個第三方賣家入駐,為了能夠精細化運營,亞馬遜將面向賣家的在線電商服務,細分為Amazon Marketplace和Merchants @,分別服務個人與中小型商家;大型品牌商家。後者對於亞馬遜而言,不僅是商家進駐,更是新品類拓展的重要參與者。亞馬遜對於賣家而言,是一個電商功能平臺,從入駐商家上,可以賺取固定服務費,交易佣金,活動費等。

從電商公司到技術服務公司的並行擴展

電商公司品類、地域都在快速擴張,亞馬遜的版圖開始往提高業務擴張穩定性、效率的技術服務延伸。這是亞馬遜當下AWS 亞馬遜網絡服務的開端。

2006年技術服務作為亞馬遜獨立的業務板塊,在亞馬遜的財報中出現。2007年,更是清晰定義了AWS業務:「提供對技術基礎架構的訪問,開發人員可以使用該技術基礎架構來實現幾乎任何類型的業務」。並且對於整個亞馬遜集團而言,服務對象,從2006年及以前的:消費者、賣家,擴展第三個主要對象:技術開發人員。

起家業務的升級:實體圖書到電子閱讀

除了網站技術服務,亞馬遜推出kindle電子設備,可以說,這是一個跨越起家業務實體圖書的第一個重要硬體產品。亞馬遜在2010前後,線上電子書銷量超過實體圖書的銷量。這個快速變化的業務趨勢,可以說直接推動亞馬遜在起家的圖書業務上,抓緊上遊,深入參與。

2011年,亞馬遜的主要服務對象,從消費者、賣家、技術開發人員,擴展到第四個:內容創作者。

這是為kindle內容生態,以及整個亞馬遜圖書品類服務的擴展。通過服務原創作者,達成合作,亞馬遜拿到了圖書出版上遊版權的直接合作。具體來看,創作者通過亞馬遜的Kindle Direct Publishing,作家與出版商可以完成出版流程,並且獲得70%的版權費,圖書可以在kindle 商城直接售賣。要知道國內即便是頂級的作者出版,銷售分成不過百分之十上下,不超過30%,因為出版流程中還有出版社、銷售渠道等等參與銷售分成,以及印刷、物流、排版等等成本。所以說,kindle直接出版的業務,通過線上形式,使圖書出版跨過了數個傳統線下的成本流程,同時創作者獲得了線下無法企及的圖書收益分成比例。

後來,亞馬遜服務的內容創作者,還不限於文字創作,還有音樂、電影製片等其他形式的創作者合作。

終端硬體產品:從kindle到多元化

與亞馬遜電商平臺的商品種類擴展相似,自2007年推出kindle 圖書閱讀電子設備後,2014年亞馬遜完成了多種電子設備與硬體產品的生產擴展:包括Fire平板電腦,Fire TV,Echo和Fire電話。

技術服務板塊重要性再次升級

與此同時,AWS技術服務作為獨立板塊,與北美、國際兩個按地域劃分的業務平行。AWS從服務對象為技術開發人員,到開發商和企業的B端主體。服務範疇有了更清晰的分布:AWS部門為各種規模的開發商和企業提供服務,包括初創企業,政府機構和學術機構,該部門提供了廣泛的全球計算,存儲,資料庫和其他服務。

至此亞馬遜四個主要服務對象架構形成:

亞馬遜持續在商品品類、地域上深度擴展。在技術服務上,更是拓展成為又一帶有亞馬遜標籤的世界top業務:AWS提供的雲計算服務2019年營收規模346億美元,2020年佔全球市場份額45%,遠超其他參與者(谷歌雲、微軟Azure、阿里雲)。

超越線上,OMO策略

從線下到線上,亞馬遜2015年開始線下書店的開設 Amazon books,2018年亞馬遜的書店已超過70多家。2017年收購線下知名高端食品商店品牌 Whole Foods Market,次年自營無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向消費者開放。2018年美國知名媒體媒體還傳出了亞馬遜計劃四年內開設3000+無人零售店的計劃。

線下多品類零售實體店,可以說與線上商城形成聯動,不僅覆蓋了更多的用戶消費場景,更是使得亞馬遜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者數據中心,在未來有更多基於數據為消費者提供創新服務的可能性。

探索宇宙星空

2019年亞馬遜員工數79.8萬(含兼職),儼然成為一個企業小」王國「。這個」小王國「正在往更廣闊的宇宙星空探索:從2000年開始成立的航火箭公司Blue Origin,在2016年完成了首次火箭發射,還計劃2022年發射首枚衛星。

用戶終端體驗的優化:會員服務

業務持續擴展,如何保持相對良好的用戶體驗,以及保持用戶黏性。2007年,亞馬遜提到:每天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免費送貨服務。還提供Amazon Prime,這是一項會員計劃,在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會員可以免費或享受折扣的快遞服務。這個提供優惠的會員策略,被亞馬遜視為有效的營銷工具。

二、當下基本版圖

營收版圖:起家業務在線電商仍是最主要,北美為主戰場

自1995年推出線上商城,至二十多年後的2019年,亞馬遜完成了圖書到一切商品品類,自營到第三方賣家的擴展。從實物電商,到虛擬體驗的訂閱付費,再往技術服務平臺升級。

亞馬遜當下的營收,一半來自起家的在線電商銷售,19%來自第三方賣家服務。6%來自實體店;7%來自包括Amazon prime等會員訂閱服務費用。12.5%來自AWS技術服務。

2019財年達到2805億美元這個龐大營收體量,毛利41%,收益成本59%。這個數據,顯然驗證了最早期亞馬遜在小規模低毛利時期,就曾聲明的:「平臺需要規模效應後,降低邊際成本,總體毛利率會提升,公司最終會盈利」的認知。1997年亞馬遜營收在1.48億美元時,它的毛利不過是0.288億美元,毛利率在20%左右,當年以及後續很長一段時間,亞馬遜的財年表現都處於營收虧損狀態。但與之對應的是,在上市後的第五年,亞馬遜自由現金流就已經進入正數狀態。

整理自:www.kamilfranek.com

在地域上,依然保持以美國的主要收入來源國,2019年財年營收1936億美元,佔當年總營收超過 69%,可以說亞馬遜依然以美國為主戰場,而且在主戰場表現得遊刃有餘,2019年在美國當地電商市場份額佔比達47%。

與之相比,是亞馬遜在海外,比如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營收,當年為311億美元,佔比不過11%。

當下細分領域的增長:新業務增速最明顯

在亞馬遜的營收結構中,提供技術服務的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營收增長達37%,訂閱服務增長36%。高於起家的在線電商業務(自營)以及第三方賣家服務的收入增長。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亞馬遜在保持主體業務體量的同時,在新興業務上的有效探索與持續發力。

整理自:www.kamilfranek.com

三、值得關注的認知與策略

為什麼亞馬遜可以從圖書到其他商品的升級?亞馬遜這家從賣書起家,至今做成萬億美金市值的龐大體量公司,它自然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這裡分享幾點我們重要的三個認知與策略。

以消費者為中心

與當下電商與消費品做各種新概念、強調各種流量不同。亞馬遜自成立起至今,尤其以它的創始人言辭中,無一不離「為消費者提供最好服務」。

早在1999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被記者問到:「亞馬遜有數百萬平米的庫存工廠、數千的線下員工,看起來不是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 (備註:當時市場上對網際網路概念股非常熱捧)」。貝索斯回應說:「(是不是網際網路公司)這對我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客戶最好的服務。」

這是貝索斯在多次公開場合「宣講理念」時提到的,因為他認為,如果無法為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時,亞馬遜就會「失敗、消失」。

在初創平臺時,如何把圖書賣給消費者,貝索斯認為「我們不把圖書賣給不閱讀的人」。早期與其說是轉化用戶,線上電商,只是一個更便捷的圖書交付平臺,讓原本就是線下消費者的用戶更方便獲得圖書商品。

事實上,這不僅是亞馬遜一直在強調的策略,回歸到當下,做教育產品、做消費產品,它也是最樸素的理念。(共勉)

合適的人才

如此多品類、領域的商業化擴展。亞馬遜是如何做到的,它的最大優勢是什麼?貝索斯認為是:人才。

早期被質疑:「某種程度上,你們公司毫無經驗,幾乎一夜之間成為最大的企業?「 「你們只有計算機經驗,對圖書銷售一無所知」的時候,

貝索斯的回應(1999年)中,亞馬遜最優的策略,是找到最合適的人才。「當我們四年前開始銷售圖書,我們確實對圖書銷售一無所知。但是我們真的關心客戶,現在我們對書記非常了解。當我們開始銷售音樂CD商品時,人們會質疑同樣的情況。但是我們聘用了最合適的人才。」

這個通過「合適人才」完成業務擴展的邏輯,事實上,在中國,新銳巨頭公司字節跳動一直在實踐:在今年上半年,字節跳動就發出招聘萬人體量的教育業務人才,來推動字節跳動的教育業務發展。業界頭部公司的各崗位業務負責人、戰投負責人不乏收購獵頭等邀約。

供應鏈

供應鏈廣義上包括產品上遊獲得、倉儲、庫存管理、物流交付等等環節。此處我們主要提到前兩個環節。中下遊的交付是更具體的運營流程暫不展開。

上遊商品來源

與阿里巴巴的平臺策略不同,阿里早期作為B2B平臺,擁有很多商家信息資源。後來上線B2C 淘寶電商平臺,平臺主要由第三方賣家售賣產品。

亞馬遜一開始是自營商品,通過採購商獲得目標商品,並在電商平臺銷售。後來,隨著業務的擴展,亞馬遜開展第三方賣家戰略合作、以及更輕的合作業務,逐漸形成自營與第三方進駐的兩條零售業務線。

那麼,在早期,作為資源不多的初創公司,亞馬遜是如何完成供應鏈上遊商品獲得?

集中依賴某個第三方供應商:亞馬遜早期從兩個主要供應商採購大部分圖書產品。供應商包括,Ingram 和Baker&Taylor,Inc.(「 B&T」)。Ingram 是亞馬遜最大的供應商,1996年、1997年分別佔商城供應的58%和59%。

相對集中的供應商,也意味著在某家供應商採購了大量商品,它有一個對消費者而言較大的利好:平臺有較大的議價能力、較多的折扣。因此在線上售賣的圖書,定價不乏享有20%~40%折扣,某種意義上,是很好的促銷策略。

隨著商品品類的擴展,以及平臺進駐商家的增加,亞馬遜平臺開始擴展到不同的供應商。在1998年,Ingram供應商的供應佔比為40%,同比下降32%。

至1999年,所有採購中的大約30%來自三大供應商,Ingram Book Group,Baker&Taylor,Inc.和Valley Media,Inc.。對單一圖書供應商Ingram Book Grou的依賴度大幅下降。

事實上,如果與平臺型教育公司對比,比如留學信息平臺(主要依靠學校返傭盈利),最初與某家或為數不多的院校合作,也可以支撐起不錯的盈利來源,此前我們分享過的加拿大留學信息平臺Applyboard業務模型亦然。

主要商品與長尾

亞馬遜的圖書商品,主要是暢銷的20萬種圖書。排列20萬之後的長尾圖書,亞馬遜按照不同的策略經營,比如在讀者搜索後提出需求後,到更廣泛的分銷商渠道獲得,更長尾、絕版的圖書,與合作的專門做圖書搜素業務的公司合作,加大找到圖書的機率。在後來除圖書外的商品上,亞馬遜延續了圖書的供應策略。

倉儲策略

亞馬遜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在於專業的倉儲策略,這個策略確保從世界各地輕鬆訪問產品。亞馬遜所有的倉庫,戰略性地放置在大都市和人口中心附近,並且在其中分散庫存以確保供應能夠滿足需求。甚至在較小的區域都設有微型倉庫,以確保無論購買什麼產品都可以快速發送和交付訂單。

將倉庫放到城市中心,它的劣勢在於地租成本之高。然而亞馬遜採用了這個策略,以幫助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快捷響應的物流服務。在教培領域,對線下實體學校,或者教育消費產品的線下場景,是否也有一些參考作用?

最後

撰寫全球頂尖的投資者查理・芒格思維方式的書籍,《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資的格柵理論》一書就提到,「 用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思考同一個投資問題,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結論,這樣的投資決策更正確。」

在這裡,我們提到的圖書、電商行業,對包括教培等多個行業的效用,也是相似的:交叉思考,多維度驗證,試圖得出一些模糊正確的認知支持。尤其是當下,百億美金教培科技公司、其他行業的公司正在增加,如何往上再走一步?能否從亞馬遜這類超級公司中獲得一些啟發?

(編輯:張金亮)

相關焦點

  • 蘋果之後 這三家公司市值也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
    【TechWeb】8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市值在上周首次超過了1萬億美元,其也就此成為了全球首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而在蘋果之後,電商巨頭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軟這3家公司的市值也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
  • 網易(NTES.US)考拉合併亞馬遜(AMZN.US)中國海外購業務,或採取換股...
    網易考拉誕生於2015年初,主打跨境電商,去年6月6日,考拉海購更名為網易考拉,正式進軍綜合電商市場,商品將不局限於進口商品,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高品質商品;亞馬遜於2004年通過收購卓越網進入中國,目前亞馬遜在中國布局的核心戰略業務涵蓋四個方面,包括以亞馬遜海外購和全球開店為中心的跨境電子商務,涵蓋紙書、Kindle和電子書的閱讀業務,物流運營業務和雲計算服務
  • 市場趨於飽和 亞馬遜(AMZN.US)業績增速或將大幅收窄?
    即使是按最保守的第三方估計,亞馬遜在美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份額也接近40%。隨著美國電商銷售額有望在2020年達到約8000億美元,亞馬遜今年的成交總額(GMV)可能會超過3000億美元。上個季度,電商市場僅佔美國零售市場的14%。即使亞馬遜無法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它的電商業務也能在市場規模擴大的時候受益。
  • ...CEO/微軟今天正式推出Xbox自適應手柄/亞馬遜突破萬億美元市值/...
    PingWest品玩9月5日報導:趣頭條確定IPO價格區間 預計於9月14日登陸納斯達克趣頭條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更新後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趣頭條預計9月14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碼為「QTT」。首次公開募股(IPO)初步確定的發行區間為7至9美元,發行量為1600萬股美國存託憑證(ADS)。
  • 亞馬遜市值超過了 Google,對它的恐懼也已經蔓延到各行各業
    亞馬遜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本周三,亞馬遜市值達到 7680 億美元,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Google 在第二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大約 4 年。一年前,亞馬遜的市值還只是 Google 的七成左右,排全球第五。也是在前不久。貝索斯成為福布斯世界首富,這個位置如今穩固了下來。
  • 亞馬遜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滴滴「安全大整治」:將暫停深夜服務...
    今日早間消息,亞馬遜在 9 月美股第一個交易日(9 月 4 日)成功跨越市值 1 萬億美元的門檻,成為繼 8 月 2 日蘋果公司率先「登頂」成功之後,美國第二家市值破萬億的上市公司,也是現階段全球第二家。不過,亞馬遜市值在盤中觸達 1 萬億美元後,又迅速跌落萬億美元市值門檻。
  • 美國海關近期嚴查800美金以下違規申報,亞馬遜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
    打造優質listing,經濟使用FBA,與大賣互動暢聊如何提升單量。
  • 蘋果的1萬億美元市值是什麼樣的概念?
    IT之家8月2日消息 今天美股開盤,蘋果市值一路高歌猛進,盤中市值一度衝破一萬億美元大關,那麼這$1,000,000,000,000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首先把這一萬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以今天實時報價看,1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為6.8385元,也就是說,一萬億美元就是68385億元人民幣。我們拿2017年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GDP來看,如果把蘋果看成中國一個省,那麼,可以成為中國排名第四位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僅次於廣東省、江蘇省和山東省。
  • 美國版拼多多強勢崛起,亞馬遜(AMZN.US)愁了
    據Institute of Local Self-Reliance 數據,Dollar Store 儘管不賣生鮮。品類也不如全食繁多,但是市場份額卻超過全食。2007年至2017年期間,新開張的美元商店超過11000家,約每月93家,即每天3家。特別是,Dollar General正在收穫回報:該公司的市值超過300億美元。
  • 3800億市值京東健康(06618),來看看10萬億的亞馬遜(AMZN.US)如何...
    1、亞馬遜通過PBM切入醫藥健康領域亞馬遜實質是想從PBM切入醫藥健康產業。為什麼它會選這個突破口,這裡有必要先簡單介紹一下PBM業務。圖1.PBM業務與各利益相關方的關係圖3.亞馬遜線上藥店服務內容在處方來源方面,醫療機構醫生可以直接把處方發送給亞馬遜線上藥店,患者也可以要求線下零售藥店將個人處方藥記錄轉移到亞馬遜藥店。在藥品郵寄服務方面,亞馬遜也想將其自身擁有的巨量的Prime會員導入到線上藥房業務。為Prime付費會員提供2天免費郵寄藥品服務。非會員可選5日內免費送貨,或支付5.99美元升級為2日送達。
  • 蘋果市值衝到2萬億 外媒評價:富可敵國 理所應當
    恭喜蘋果,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然後呢?一年前,蘋果市值衝過1萬億美元,現在是2萬億,是泡沫還是真實價值的反映?2020年地球面臨挑戰,蘋果同樣面臨挑戰,但今年蘋果的股價還是逆風上漲50%。
  • 蘋果市值1萬億美金,這數是什麼概念,能買幾套房?
    大家都知道今年蘋果公司隨著股價的上漲,市值更是水漲船高,要說這1萬億美元我們不會了解太多,但若是換成RMB的話,大概會有個清晰的概念,大約為6.83萬億RMB,這筆錢的購買力有多大呢?這是一筆多麼大的數字啊,據統計,在去年國內的GDP總和為12.25億美元,然而美國的GDP確是 19.38萬億美元,這也側面說明了19個蘋果公司相當於美國的全年GDP總和,然而在去年年GDP總和超過一萬億的國家全球滿打滿算才16個,要說蘋果富可敵國也沒人反對了,而且還排在世界的前列。
  • 阿里巴巴市值什麼時候可以達到1萬億美元?
    阿里巴巴自從在香港上市以後,股價一路上漲,目前的市值大概是5958億美元,當前的股價是223美元,而在香港上市前的美股股價是190美元,也就是說自從上市以來阿里巴巴的股票價格上漲了33美元,上漲幅度是17%左右。
  • 美東時間周四(6日)蘋果漲逾3%再創新高 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
    美東時間周四(6日),美股低開高走,受初請數據好於預期推動,三大股指全線收漲,納指7連漲再創新高,收盤突破11000點,蘋果漲逾3%再創新高,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初請數據提振了市場,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至8月1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118.6萬人,錄得6月初以來最大環比降幅,好於市場預期的141.5萬人,前值小幅上修一千人至143.5萬人。Pence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Dryden Pence表示,市場分化明顯,有幾個板塊表現良好,把其他一些板塊遠遠拋在後邊。
  • 亞馬遜(AMZN.US)野心遠不止成為超級應用
    在這之前,亞馬遜已經在這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推出了零零總總的各項服務,包括電商、外賣、線上支付、信用卡、出行、電影票訂購、保險、教育、電子書、視頻點播、音樂流媒體、雲計算等等。他補充道,「亞馬遜想涉足所有的線上服務,包括電影票、機票、保險等產品的銷售,這是他們的核心戰略。這一戰略其實有兩層含義:它既是一個試驗過程,又精確捕捉到了當下市場的喜好。」市場調研公司 Forrester 的分析師 Satish Meena 認為,亞馬遜正在謹慎地打造一個涵蓋各類服務的生態體系。
  • 特斯拉市值達到5552億美元,超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截至美國當地時間周五收盤,特斯拉公司股價漲逾2.05%,報收585.76美元,市值5552億美元,再次創下新高,過由股神巴菲特創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成為美國市值第六大公司。
  • 亞馬遜(AMZN.US)的「瘟疫之年」:貝佐斯成全球首位2000億美元富豪
    隨著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頒布的驅逐禁令在2021年1月1日到期,一場規模幾乎難以想像的危機又迫在眉睫。譯者註:2020年9月1日,美國CDC宣布為期4個月的禁止驅逐租客禁令,禁止房東驅逐因公共衛生事件公共衛生事件使經濟受到沉重打擊的欠租租客。禁令的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 亞馬遜(AMZN.US)全面入侵美國城市生活,科技巨頭們越界了嗎?
    亞馬遜堅稱,它在市場的力量與人們想像的完全不同,這一論點很有可能被用在反壟斷訴訟中。確實,亞馬遜佔據了美國網絡零售40%到50%的份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僅僅是整個市場零售總額的4%到5%(雖然亞馬遜在美股市場總市值排位第四,市值是沃爾瑪的兩倍多,但實際上沃爾瑪的收入卻仍是亞馬遜的兩倍)。儘管亞馬遜可能銷售了近一半的雲計算服務,但它指出雲計算只佔他們信息技術支出的一小部分。
  • 阿里巴巴和騰訊:哪家公司會更快達到萬億美元門檻?
    來源:金融界網站哪家中國科技公司能最快衝破1萬億美元大關? 在新股上市熱潮中,中石油是首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之後,公司的股價便回落至更合理水平。繼中石油後,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和Alphabet等多家美國科技巨企亦紛紛加入萬億美元俱樂部。雖然這次股災使得部分企業失守萬億大關,但目前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的市值還是高於或接近該水平。
  • 亞馬遜 | 一批八折碼!看看你有沒有
    再次劃重點,買的東西必須是sold and shipped by Amazon亞馬遜家售賣的第三方禮品卡(注意,不包含亞馬遜禮品卡),比如星巴克、wholefoods、nordstrom等實際結帳的時候並不需要所有金額都用點數對換掉(因為這樣其實很浪費點數呢),正確的做法就是花1 point,兌換掉1 cent,剩下金額走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