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在,全美國都在等著這個州)
一覺醒來,當地時間11月4日,拜登開始「翻盤」:在連續拿下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兩大關鍵搖擺州之後,離入主白宮僅有1州之遙。只要拿下內華達州,獲得該州的6張選舉人票,拜登就能直接宣布勝選。
內華達州官員:當地時間5日早上才會更新計票結果
「拜登264 VS 川普214」,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有關美國大選結果的最新統計這樣顯示。《今日美國報》稱,如果拜登贏下內華達州(6張選舉人票),就能獲得當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不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美媒最新消息稱,內華達州的計票工作仍在繼續,該州選舉官員表示,當地時間5日早上(北京時間5日晚)才會更新進一步計票結果。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地時間4日消息稱,由於兩名候選人的計票結果差距非常接近,內華達州官員表示,他們在當地時間5日早上前不會公布任何進一步的結果。
根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的最新統計,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獲得264張選舉人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獲214張。
開票期間美國多地爆發抗議遊行,要求「清點每一張選票!」
當地時間11月4日晚,抗議者走上街頭。據《今日美國》報導,費城、紐約、芝加哥等城市均出現抗議及遊行活動,有抗議者要求「清點每一張選票」。 11月3日當天各州開始陸續開票,目前部分州的選票清點工作仍未完成。
報導稱,這些抗議活動由「保護選舉結果」(Protection The Result)聯盟在各地的合作夥伴組織。據介紹,「保護選舉結果」由165多個草根組織、倡導團體和工會組成。他們計劃從4日到7日在全美舉行超過100場活動。
費城、紐約
當地時間4日下午,有抗議者走上費城街頭。美國廣播公司(ABC)發布的航拍視頻顯示,抗議者舉著寫有「清點每一張選票」的橫幅進行遊行。
《華盛頓郵報》則提到,抗議者聚集在費城市中心,其中也有人舉著「清點每一張選票」的橫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類似的遊行也在紐約市上演,抗議者舉著「清點每一張選票」的橫幅出現在街頭。
芝加哥
隨著夜幕降臨,數百人聚集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處廣場上。抗議者高呼著「川普下臺!將權利還給民眾!」的口號。
報導稱,抗議活動由十多個組織聯合協調,號稱是「大選後抗議」(post-election protest),要求取消警察經費等。
這群人高呼「清點每一張選票」,一些人還穿著寫有這句話的T恤。幾個團體還舉著印有同樣內容的橫幅。總部設在芝加哥的勞工聯盟「草根合作」的執行董事阿米莎帕特爾稱,「我們必須清點每一張選票,因為我們中太多的人已經被剝奪了他們應有的權利。」
底特律
除了要求「清點每一張選票」的抗議,還有其他的抗議活動也在美國上演。
當地時間4日,底特律計票中心外一度爆發混亂。報導稱,聚集在計票區外的民眾敲打著門窗,高喊著「讓我們進來」和「停止計票」。隨後,警方不得不採取行動。
另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拜登在該州領先後不久,100多人抵達計票中心外,要求允許他們進入,以監督計票過程。視頻顯示,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不會允許更多人進入,抗議者應該分散開來,遵守新冠疫情期間的相關限制。
據此前報導,川普競選團隊4日先後宣布,已在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及喬治亞州提起訴訟。關於密西根州,川普競選團隊稱,已在密西根州提起訴訟,要求該州停止計票,直到該州獲得「有意義的權限」來觀察開票和計票過程;關於賓夕法尼亞州,川普競選團隊稱,他們正在賓州就民調觀察員和選民身份證明法提起訴訟;關於喬治亞州,川普競選團隊已在喬治亞州提起訴訟,要求該州暫停計票。
沒有結果的選舉日:川普和拜登都認為自己有希望勝出
11月3日,人們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觀看2020年美國大選實時計票結果。圖/新華
本刊記者/曹然
2020年美國大選的選舉日出現戲劇性的一幕:拜登和川普都沒有在當天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卻都認為自己有希望勝出。
11月4日凌晨,拜登來到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民主黨競選總部,為通宵守候的支持者們打氣。「我們對目前的狀況感到滿意,」他說,「我覺得我們即將贏得這次選舉。由於前所未有的提前投票、郵寄選票,計票將需要一段時間。我們必須有耐心。」
川普則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回應:「我們在前進,但他們(拜登)卻想竊取選舉的勝利。我們絕不會讓他們這麼做。投票關閉的郵寄選票無效!」 在佛羅裡達州的第二大城市邁阿密,川普的支持者成群結隊上街慶祝。
11月3日選舉日的計票中,川普贏下包括佛羅裡達在內的23個州,並領先60%以上的未決州。如果領先優勢保持下去,川普就可以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成功連任。根據美國憲法,總統選舉由基於各州初選結果投票的538張選舉人票決定,得票過半數的候選人即可當選。
不過,11月4日一早,兩大關鍵搖擺州威斯康辛和密西根選情突轉,此前一直處於落後態勢的拜登反超川普,勝利的天平也隨之向拜登傾斜。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在選舉日的大選決勝進程被拉長後,無論川普和拜登誰最後入主白宮,今年的大選很可能讓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陷入一段混亂時期。
10月31日,川普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雷丁市參加競選活動。圖/人民視覺
被拉長的決勝懸念
從11月3日晚7時開始,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各州票選結果逐漸出爐。
當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先統計出選舉日前郵寄選票的數據時,威爾明頓拜登競選總部一陣歡呼。在這兩個「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的郵寄選票中,拜登保持領先。如果拜登拿下這選舉人票數最多的「戰場州」,民調網站此前所預測的拜登大勝將變成現實。在選舉日前一周,美國民調分析機構FiveThirtyEight的選舉預測模型通過統計全國主流民調數據做出預判,拜登獲勝的概率在90%上下。
因為拜登在民調中的一路領跑,民主黨的支持者對於拜登在選舉日獲得壓倒性勝利變得樂觀起來。但隨著計票工作的展開,這場競選的劇情卻朝著重演四年前希拉蕊被川普「逆襲」的方向走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統計,川普和拜登民調數據接近的「戰場州」達15個,擁有超過200張選舉人票。其中包括多數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處於膠著狀態的地區,和川普當年以不到1%的優勢贏下的三個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和密西根。而半個多世紀以來共和黨最大的票倉德克薩斯州,也意外出現在「戰場州」的名單之上。
自今年年初到11月3日的選舉日,川普的全國民調整體支持率雖然出現了和拜登趨近的態勢,但一直未能實現反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持中間觀點的搖擺州選民可能佔到10%,而拜登與川普在多數「戰場州」的平均民調差距都在5%以下。這意味著,考慮到民調的誤差,開票前每一個「戰場州」的勝負都是不確定的。
對於拜登的支持者而言,短暫的歡呼之後,他們面對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川普不僅沒有輸掉德克薩斯州,還在佛羅裡達、艾奧瓦、俄亥俄等「戰場州」重現2016年的勝利。
不過,對拜登來說,在希拉蕊四年前輸掉的亞利桑那州和川普這次致力於翻盤的新罕布夏州取得的勝利,讓他手握238張選舉人票進入計票的第二日,拜登和川普之間的決勝懸念也往後延續。此外,截至當地時間11月4日零時,拜登獲得已開票的普選票6570萬張,領先川普1.2%。
中北部搖擺州威斯康辛、密西根和拜登的家鄉賓夕法尼亞再次成為決勝的關鍵州,但在計票的前半程,川普也持續保持領先。郵寄選票的計票啟動太晚,成為選舉日當天大選最終結果沒有明朗化的直接原因。
密西根州沒有預先統計300萬張郵寄選票,州務卿班森稱,對這些選票的統計可能持續到周五。在另一個關鍵州賓夕法尼亞,當地官員們11月3日晚些時候宣布尚有250萬張選票未被統計,這接近該州全部選票的三分之一。事實上,該州有七個郡選擇在11月4日才開始計算郵寄選票,而最晚的郵寄選票直到11月6日才會到達計票人員手中。密西根、威斯康和賓夕法尼亞州的選舉官員也表示,11月3日晚不會公布各自州的獲勝者。
一位曾在多地參與共和黨總統競選工作的哈佛大學共和黨委員會前委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拜登與川普陷入苦戰,沒有實際兌現民調優勢,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的競選戰略缺乏針對性。
相反,川普競選團隊依賴的是大數據的精準定位,「是非常科技化的基層操盤,關注的是具體的縣區。」川普在選舉日前夕去賓州競選時,不去人口稠密但顯然屬於民主黨基本盤的費城,而是深耕河谷地帶的老工業基地。四年前,川普就是以0.72%的微弱優勢贏下這個偏藍州。
川普的策略再次成功。賓州河谷地帶已經接近開票完成的多個郡的結果顯示,雖然雙方的選票數都有千人左右的增長,但川普幾乎以和2016年一樣的70%高票贏下了這個地帶。
而拜登團隊的演講集會不僅集中於大城市,還因為2020年的新冠疫情而轉移到線上活動。10月,恢復線下競選活動的拜登團隊也只舉行汽車集會,出席者以汽車鳴笛聲代替歡呼,會場多顯得冷清。
相比於2016年選舉中希拉蕊對弱勢群體的關注,2020年拜登和川普一樣將重心放在白人選民身上。拜登團隊認為,在新冠疫情導致的公衛、經濟和社會危機的作用下,老年白人選民、家庭主婦、白人貧民都可能站在反川普的戰線上。
為此,在川普的最大票倉德克薩斯州,拜登團隊預留了630萬美元用於最後的廣告閃電戰,請來退伍軍人在得州各地的廣告屏幕和電視上抨擊川普對美國軍隊的輕視與侮辱,並在電視辯論中對白人貧民受新冠病毒折磨表示同情和安慰。
民調專家、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顧問佐格比於11月2日梳理了選舉日前最後的主流民調中川普選民結構相比2016年的變化。他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綜合數據分析,經過川普四年執政及新冠疫情,其支持者中65歲以上選民減少約2%,白人支持者總體減少約3%,其中白人福音派選民減少約8%。整體而言,川普的支持者基本盤只是略有縮小,並沒有明顯轉向。
另一方面,拜登團隊似乎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支持者基本盤處於動蕩。佐格比介紹,綜合民調數據顯示,拜登獲得了約六成年輕投票者(18到29歲)的青睞,比2016年希拉蕊競選時高出約5個百分點,但也只是恢復到2012年歐巴馬連任競選時的比例。此外,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事件提振了少數族裔選票,拜登獲得約56%的拉丁裔選民和78%的非洲裔選民支持。
相比只有一兩成拉丁裔和非裔選民支持的川普,拜登優勢明顯。但在佐格比看來,和歐巴馬、希拉蕊競選時獲得九成左右非裔選民、七成左右拉丁裔選民支持相比,拜登其實已經到了「輸掉基本盤」的邊緣。從2012年到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少數族裔選民中的支持率逐年降低。「民主黨高層是團結的,民主黨選民卻分裂了。」
2012年曾在多個州為羅姆尼助選的前述不願具名的哈佛大學共和黨委員會委員稱,拜登面臨和當年的羅姆尼一樣的問題:「共和黨當時的危機就是:初選選出來的人,太『共和黨』了。」對民主黨高層而言,拜登代表民主黨與川普對決是穩健而經驗豐富的選擇。但在民主黨初選前的民調中,非洲裔民主黨人對歐巴馬夫人米歇爾的支持率都比對「白宮老面孔」拜登高。
這讓拜登在佛羅裡達和北卡羅來納嘗到了「苦頭」。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分析認為,拜登在佛羅裡達的落敗其實僅繫於邁阿密-戴德縣。2016年,希拉蕊即便輸掉了佛羅裡達,也在這個以拉丁裔人口為主的縣贏得62萬張選票,幾乎是川普的兩倍。但這一次,全州總投票數增長近200萬,拜登在該縣的得票反而減少了11萬,川普的得票則增長了近20萬。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北卡羅來納的非洲裔選區。NBC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選舉的全國普選票中,川普也贏得了12%的非洲裔選民支持,創造了過去20年來共和黨在總統選舉中獲得非洲裔支持的最高紀錄。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新冠疫情和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在全美引發抗議浪潮後,少數族裔選民和白人選民都期待更好的經濟復甦和更穩定的社會局勢,此外,因為普遍處於社會中下層,超過三分之二的少數族裔選民認為經濟議題正是他們選擇投票的最重要問題。而民主黨人的競選思路卻背道而馳,將新冠疫情本身列為2020年選舉最重要的議題。
另一方面,多家民調機構近日共同舉行的一項「美國夢」調查顯示,中間選民對未來的期待更接近於川普的競選策略。當被問及當前的危機是否意味著美國需要重大的體制改革時,55%的民主黨支持者贊同這一意見,60%的共和黨支持者卻表示反對,48%中間選民選擇了維持現狀。
「這些人都是善良的人,他們只是害怕改變,希望保持美國一直以來的樣子。」作為上述調查的主持者之一,佐格比因而對拜登和民主黨的未來發出警示:「拜登只是在反川普……他本身並沒有能吸引和說服中間選民的政策。」
10月29日,拜登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市參加競選活動。圖/人民視覺
「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
除了競選策略優勢外,川普在「戰場州」保持優勢,也與其支持者粗暴幹預選舉的行為有關。在明尼蘇達州,川普的支持者用汽車喇叭聲打斷拜登的競選演講。在密西根州,川普的支持者開著卡車繞著民主黨集會的場地發出噪音。在德克薩斯州,川普的支持者開著卡車將拜登團隊的巴士攔下,迫使拜登團隊在11月2日取消原計劃舉行的集會活動。
「我20年前來到美國,前後也目擊了很多次選舉和社會意見分裂,但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見到。」美國金理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昶律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川普成功煽動了社會中的仇恨情緒,將其政治對手妖魔化。於是川普的支持者將民主黨領袖們當作仇人來看待。」在社交媒體上,川普幾次對這些「積極的愛國者」進行聲援。
《紐約時報》分析稱,傳統上,美國大選為一個政黨如何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政治未來提供了機會。如今,拜登和川普這兩位總統候選人卻都滿足於讓這場競選變成是針對川普的全民公投,「有關川普的問題已經掩蓋了兩黨內部關於如何在一場全國性危機中治理國家的激烈辯論。」
另一方面,川普煽動性強的特點以及他對於社交媒體造勢的「最大化利用」,雖然削弱了主流媒體和精英階層的話語對選民的影響力,但也刺激了「沉默的大多數」開始不再沉默,點燃了決戰雙方支持者的投票熱情。
在2016年美國大選的低投票率後,這一次美國大選有望達到1908年(65.7%)以來的最高投票率。截至北京時間11月5日零點本刊發稿時,已經開票的普選票超過1.3億張。美國媒體預計,總投票數可能接近兩億張。
在《華盛頓郵報》看來,美國選民投票熱情高漲,社會極化的加劇和疫情蔓延是重要因素。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11月3日大選投票日當天,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人數達到了9358469例,死亡人數為232374人,較前一天新增感染89573人,新增死亡1054人。
此外,因疫情而流行的郵寄選票,使許多恐懼排隊和在選舉日有其他安排的選民得以投票。「我每次都是選擇郵寄選票,因為我總在選舉日有其他工作。」佐格比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這一次,我也沒想到有那麼多人都選擇了郵寄。」
從川普支持者的角度來看,因為川普在民調中持續落後於拜登,也推動他們傾巢而出為現任總統投票。而拜登則不斷告訴支持者:為了「避免川普不承認選舉結果」,民主黨人必須發起「藍色浪潮」,儘可能贏得更多的州,以爭取政權和平過渡。
但拜登還是沒能避免選情膠著的局面,再加上激增的郵寄選票數量,這可能意味著涉及總計數百萬張選票有效性的訴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湧入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試圖改變法院的尷尬處境,他和三名自由派法官投票日前一周否認了共和黨要求快速審議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裁決的請求,該法院裁決支持賓州在選舉日後繼續接收選票。
然而,也是在最高法院做出這項裁定之時,投票日前夕才獲得任命的巴雷特法官正式到法院視事。如果她參與下一次裁決並站在川普一邊,最高法院將以5:4的多數票,站在川普的立場上決定相關郵寄選票的有效性。
川普已經在11月3日晚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選舉日截止後的選票「都不是選票」。對於民調顯示近七成將支持拜登的郵寄選票,川普還試圖動用法律手段予以阻撓。不過,在明尼蘇達州,聯邦第八巡迴法庭裁決州政府允許在3日晚8時後繼續接收選票的決定「可能違反憲法」。
「我們是否在一條船上」
「你們浪費了很多錢。」11月3日,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哈裡森後說,「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最糟糕的投資回報。」民主黨為哈裡森的競選募集了一億美元資金,幾乎相當於總統初選所需的競選經費。然而,他卻輸在了一場百萬美元級的參議員競選中,落後格雷厄姆超過30萬票。
截至11月4日凌晨,和總統選舉的走勢一致,民主黨在拜登獲勝的科羅拉多和亞利桑那贏得了參議員席位,但在南卡羅來納、艾奧瓦、德克薩斯、堪薩斯和蒙大拿挑戰共和黨現任參議員全部敗北,失去了重新成為參議院多數黨的機會。
在眾議院、州長選舉中,共和黨也避免了最壞結果。在支持拜登的維蒙特州和新罕布夏州,兩位共和黨州長以六成左右的得票率成功連任,避免了自己所在的地區成為「全藍州」,即參議員、眾議員、州長均為民主黨的州。共和黨還成功從民主黨手中奪去蒙大拿州,在州長數量上以27:23遙遙領先。此外,截至本刊發稿時,仍處於計票過程的眾議院選舉中,共和黨有望縮小與多數派民主黨人35席的差距。
但這些「戰果」,並不能讓共和黨人感到興奮。共和黨前參議員傑夫·弗萊克在選前公開表示希望川普慘敗,「輸得越大越好」,以促進共和黨向更多元的政黨改革。他希望共和黨像2012年那樣做一次「屍檢」,那是共和黨在當年大選失敗後進行的自我評估。
2016年,川普入主白宮似乎成為共和黨的一次成功嘗試。哈佛大學共和黨委員會前委員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稱,川普的形象代表了更廣泛的民眾,包括混得不太好的白人的廣泛利益,也與傳統共和黨精英不同。他當總統不在乎工資,不屬於既得利益,他還可以藉此強調自己會擺脫華盛頓建制派的腐敗,並敢於為了美國利益而去調整外交政策、去得罪人。
普林斯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進行中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白人貧民的實際經濟收益沒有改善,卻依然選擇相信川普,而不是重新評估「我們是否在一條船上」。
上述研究報告還指出,美國社會的極化已經讓事實和真相變得不再重要。雖然地區實際經濟增長停滯、家庭平均支出和收入均無明顯變化,但川普上臺兩年後,支持他的選區居民對個人收入增長依然抱有極高的預期,認為「趕走移民」之後自己就能迎來希望。很多少數族裔選民也出現了同樣的錯覺,認為在自己「上岸」之後限制移民後來者,可以減輕競爭的壓力。
但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共和黨建制派精英在2020年選舉中站到川普的對立面。10月底,在世的美國歷任司法部長聯合發布聲明反對川普,指責其操縱司法部為己謀利。從代表律師群體的共和黨法治聯盟(Republicans for rule of law)到代表少數族裔的共和黨華人全國委員會,一些建制派共和黨團體號召本黨選民將票投給拜登。川普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和前私人律師科恩也下場攻擊總統,展現了追隨川普最久的共和黨極右翼與總統的分裂。
據NBC報導,在11月3日晚些時候,多位參與川普競選團隊的共和黨高層人士都希望川普不要急於宣布勝利,「一切在郵寄選票被計算前都還不明朗」。不過,川普還是沒有選擇聽從盟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