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東京都市圈」,北京都市圈該如何發展?

2021-01-08 房天下

【1】北京第一輪人口遷移將啟動從3環內向5-6環疏解北京六環內房價空間依然很大

世界上最有名的「首都級」都市圈,應該非「東京都市圈」莫屬。東京都市圈一共分為三層:分別是東京都,小東京圈和大東京圈。

其中「東京都」指的就是日本首都東京這個城市,面積大概在2200平方公裡,人口1300萬,人口密度6300人/平方公裡,人口密度位居全國第一。

「小東京圈」是由東京都為核心,再加30公裡範圍的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一都三縣」組成,面積大概在1.3萬平方公裡,人口達到3500萬,人口密度大概是2600人/平方公裡。

「大東京圈」是以東京都為核心,再加70公裡範圍的七個縣組成,「一都七縣」面積在3.7萬平方公裡,人口4400萬,人口密度1200人/平方公裡。

如果我們把北京都市圈和東京都市圈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未來北京都市圈的城市發展軌跡。

比如「東京都」的面積大概等同於北京六環內,面積都是2200平方公裡左右,但是人口密度上,北京六環內明顯高於東京都,已經達到了7200人/平方公裡。

核心結論是:北京六環內將不可能再新增常住人口。由於北京3環裡的人口密度實在是太高了,北京未來六環內的常住人口應該儘快從3環內逐漸向5-6環間進行遷移,形成內部人口分布的均衡。

為了推動這種人口的內部均衡,未來北京應該加快對3環裡居民的退租、騰退工作,儘可能實現人口從城區向近郊區轉移。

同時應該針對5-6環之間的新城板塊進行樓市政策調整,推動常住人口的居住置換,人口逐漸從城區向外疏解。

北京第一輪人口遷移會在2020-2022年的三年內啟動:人口主要從市區的3環內向5-6環轉移疏解,人口均衡化分布

從房價對比看,東京都目前房價水平大概是108萬日元/平米,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7.2萬/元每平米,而北京六環內的均價大概是5.8萬元/平米。

所以未來五年,北京六環內的房價還有20%-30%的增長空間,整體均價有望突破7萬/平米,尤其是五環-六環未來房價有望突破6.5萬。

【2】城市軌道建設力度加速北京人口第二輪遷徙啟動從北京開始向環京疏解

其實北京六環內和東京都的差距並不大,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甚至包括房價,都基本比較接近。但是「小北京圈」和「小東京圈」的差距就比較大了。

小東京圈的佔地面積1.3萬平方公裡,但常住人口卻高達3700萬,小北京圈佔地雖然也有1.2萬平方公裡,人口卻只有2500萬,常住人口整整少了1200萬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東京都的常住人口只有1300萬,而其周邊的三個縣常住人口卻高達2400萬,也就是說東京都的人口其實比周邊人口少。

但是在小北京都市圈中,北京的人口卻高達2000萬,周邊縣市人口只有不到600萬,周邊人口比北京人口少得多。

也就是說「小東京圈」已經形成真正的人口協同發展,而「小北京圈」遠遠沒有達到都市圈的真正發展格局,差距太大了。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三點關鍵原因:第一,大力建設城市軌道鐵路,推動人口產業疏解。

東京圈的城市軌道裡程高達2500公裡以上,而北京圈的城市軌道裡程只有可憐巴巴的700公裡,東京圈是北京圈的4倍。

城市型軌道交通是城市群發展的「血管」,它延伸到哪裡,人口和產業就能發展到哪裡,它是城市群內物流、人流、資金流、產業流的核心載體。

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它由三個複雜的系統構成:304公裡的地下鐵+1117公裡的城際鐵路+1147公裡的私人鐵路構成。

一句話: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能直接把人看暈。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缺的是什麼?當然就是城市級軌道交通。

沒有完整的軌道交通,就不可能把北京的人口產業疏解出去,北京周邊就不可能得到發展,北京「疏解」目前最缺的就是軌道交通。

北京地區的軌道交通總裡程2020年會達到1000公裡,2025年預計會達到1500公裡,2035年會超過東京的水平。

第二,學校、醫院要帶頭大規模外遷。

從1970年開始,日本東京就大規模將學校、醫院帶頭外遷。為了減輕東京都的壓力,日本在東京60多公裡以外建設了筑波新城,搬遷並新建了大量國立教育機構。

第三,東京都徵收高額稅費,提高停車費,加大違章停車處罰力度,適度提高私家車運行成本,達到減少私家車出行頻率的治理目標。

正是從以上手段「多管齊下」,東京都市圈才形成了人口和產業的「多點開花」局面,東京都的「大城市病」才能到了真正的緩解。

比較之下,北京都市圈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在未來五年,隨著京唐城際、京雄城際、平谷線、城際聯絡線等城市軌道的建設開通。

北京第二輪人口遷移將會從2022年開始正式啟動:將正式從北京向環京疏解,城市軌道的建設開通是人口遷移的最佳推動力。

從房價水平上看,東京都的房價大概是人民幣7.2萬/平米,而它周邊的三個縣,房價也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通過東京圈周邊城市的房價比例看,隨著城市軌道的建設開通,周邊縣市的房價水平基本上都會達到東京都的50%以上。

比如距離東京最近的神奈川縣,是東京都房價的75%,千葉縣距50公裡,房價是東京都的55%,埼玉縣離70公裡,房價達到東京都的45%。

所以未來五年,城市軌道建設及開通以後,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燕郊的「4萬+」,大廠的「3萬+」和香河的「2萬+」。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未來五年,北京常住人口將會迎來兩次「遷移」:第一次發生在2020-2022年,人口會從3環內的城區逐漸向5-6環的新城區轉移疏解,帶動新城房價出現上漲,幅度預計在20%-30%左右。

第二次發生在2022-2025年,人口會從北京逐漸向環京疏解,並帶動環京地區的房價上漲,預計房價上漲幅度將會迎來較大上調。

相關焦點

  • 東京都市圈的發展與治理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並且對都市圈進行統一規劃和跨區域聯合治理的國家,在都市圈發展與治理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這其中,以東京都為主要核心城市的「東京都市圈」最具代表性。對東京都市圈的界定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 北京城市綜合發展指標全國第一,與東京都市圈對比仍有差距
    由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8》昨天在京發布。報告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分別位列2018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綜合排名的前三位。記者注意到,按各項分指標進行排名,北京在科學技術輻射力、傑出人才培養指數、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醫療輻射力等多個領域也排名第一。該報告覆蓋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 從東京都市圈看區域融合發展
    關鍵詞:都市;東京;發展;都市圈;軌道交通 作者簡介:   同處東亞的上海都市圈與東京都市圈,存在較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人口稠密、區位優越、產業集中等。東京都市圈的經驗與做法,對全面推進上海都市圈的區域融合發展,對於長三角一體化、對於上海及周邊地區完成從高速增長階段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型,有著借鑑意義。
  •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劉龍勝(深圳市城市規劃交通研究中心,廣東  深圳   518034)摘要:研究東京都市圈發展歷程、相應各階段軌道交通發展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對揭示軌道交通在都市圈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都市圈觀察|逃離與回歸:從東京看超級都市圈人口未來
    沒錯,這就是東京,一座古典與現代交融,兼具東方與西方之美的城市。它不僅是日本的首都、全球城市金字塔頂端的城市,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世界級大都市圈所在地。東京都市圈,作為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集聚體,其人口發展歷程和動力機制極具典型性,對於我國的未來都市圈建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 都市圈時代需要都市圈思維
    如何發揮好政府角色和市場手段「兩隻手」的作用?長江經濟帶的下遊城市已經進入到了創新驅動,中遊城市群依然處在投資驅動,上遊城市群仍然處在資源驅動,因此如何解決區域協調發展,解決不平衡發展,這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顧強認為,可以微中心建設來促進都市圈空間結構的優化和高質量的發展。中國都市圈與國際比較,差距不在核心區,主要在微中心和節點城市上。
  • 都市圈洞察 | 變遷中的東京都市圈,變遷中的「新城」
    在中國已經步入都市圈時代的今天,研究東京都市圈的發展經驗顯得意義非凡。 東京是如何打造新城的?這些新城成功了嗎?未來都市圈需要什麼樣的新城? ——「多中心結構,讓東京留在了世界城市名單」 1、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的網絡化城鎮體系是都市圈空間演化的必然規律 東京都市圈的演化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極核到網絡的歷程。
  • 世行報告指珠三角超越東京都市圈躍居世界最大都市圈
    不過,輿論普遍認為,相比發達國家的城市圈如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等,珠三角城市帶的城市發展質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告同時指出,多數東亞人口仍尚未城市化,意味著東亞還有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2014年3月16日,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建立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的目標,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
  • 從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看雄安地鐵R1地鐵
    近日,從新區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獲悉,《雄安新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項目勘察設計招標公告》已對外發布(即R1地鐵快線,下文簡稱「R1地鐵」),這標誌著該項目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該線路時速160公裡以上,建成後實現新區啟動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半小時、至北京金融街一小時通達目標。有城市規劃專家認為,這將開啟京冀間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
  • 東京都市圈的規劃演變與新城建設
    總體來說,東京都市圈很好地控制了各種問題的產生,實現了有序、高效發展,成為世界都市圈發展的典範,尤其對處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我國都市圈建設具有借鑑意義。
  • 向東京取經 打造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環境信息學部嚴網林教授領銜的團隊以東京為研究對象,圍繞都市圈發展、交通系統等多個主題,多維度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了東京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先進經驗和前沿探索。那麼,成都能從這些發展經驗中得到哪些啟示呢?
  • 東京、東京都、東京都市圈分別指什麼?
    東京(Tokyo),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不僅是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也是世界經濟發展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作為無可爭議的亞洲第一大城市,東京面積龐大,人口眾多,時至今日已經與周圍的橫濱、橫須賀、埼玉和千葉等城市連成一片,共同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東京都市圈。「東京」是一個廣義的範疇,它是地名而非行政區,代指整個籠統的東京地區。在深入了解城市前,首先要了解「東京」的相關名詞。
  • 帶你看東京都市圈人口變遷
    約好了哈,我們在4月24日周五15:00下午,直播雲遊東京都市圈,陪你去看城市生長,陪你一起聊圈裡的芸芸眾生。點擊此處觀看直播回放東京,不僅是日本的首都、全球城市金字塔頂端的城市,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世界級大都市圈所在地。東京都市圈,作為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集聚體。雖然日本早已進入人口減少社會,但東京都市圈人口卻逆勢增長,東京的年輕人都從哪來?
  • 都市圈需要什麼樣的軌道交通?丨城市百問
    在取得了這些成績的同時,當前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卻愈發突出,宏觀經濟與城市的發展問題聯繫也愈加緊密。城市債務增加,金融風險壓力巨大,城市轉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應當如何認識城市的發展規律?如何做好對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如何提高城市資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增加就業和進行產業的空間布局?如何避免更嚴重的危機和風險的發生?
  • 帶你看東京都市圈城市的生長
    東京都市圈圍繞都心建設的大量節點城市和微中心有效疏解了東京的發展壓力,在更廣域範圍內實現資源要素的有序流動和重組。東京和周邊的那些新城東京都市圈的演化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極核到網絡的歷程。伴隨整體規劃的調整及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東京都市圈從內到外不斷擴張,各城市間聯繫日漸強化。
  • 樂居會客廳35期 | 國家都市圈戰略下 環京都市圈如何釋放價值潛力
    縱覽全球,世界範圍內已經形成了紐約、倫敦、東京、巴黎、北美等五大成熟的都市圈,中國也在2019年2月首次發布了以「都市圈」為主題的中央文件。  目前,中國的一線城市實際上已全面進入都市圈發時代,從一線城市到一線都市圈,主要是區域一體化發展,大北京都市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大上海都市圈的背景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廣佛、深圳大都市圈都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緊密相連。
  • 唐山屬於天津都市圈還是北京都市圈?網友:最好都屬於!
    最近看了一個新聞,突然發現這個新聞,把唐山劃入了天津都市圈。從上圖可以看出,唐山在都市圈從屬城市中排名第六,前五名分別是上海都市圈的蘇州,廣州都市圈的佛山,廈門都市圈的泉州,(這個存疑,廈門的經濟不如泉州,為何泉州匯總屬於廈門呢?)
  • 三大都市圈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相比傳統的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都市圈劃分,三大都市圈不僅名稱、範圍、目標都迎來全新升級,也迎來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全新機遇。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命名,更有對標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的意味。
  • 城市會往何處去:東京都市圈空間結構演變的制度邏輯與啟示
    而新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也明確提出2050年發展目標是要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生態環境良好、經濟文化發達、社會和諧穩定的世界級城市群」。雖然我國當前依靠城市群發展的方向已經明確,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性也得到充分的關注和重視,並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近期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有所體現。但是,如何才能實現合理、可持續的城市群空間結構?
  • 金田林:中國城鎮化邁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時代
    然而,當前中國都市圈發展中「大都市病」與中小城市發展相對不足並存的嚴峻現實,昭示了要素資源沒有在都市圈內形成科學合理的空間優化配置。現有研究表明,相對於東京、紐約等世界成熟都市圈的50公裡半徑,我國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圈的半徑只有20-30公裡,說明我國都市圈的要素過度集中在都市區,導致了「大城市病」,使中心城市無法發揮輻射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