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臺灣企業家,很多人會想到郭臺銘,但2018年臺灣首富卻另有其人。
在2018年全球富豪榜中,旺旺董事長蔡衍明以54億美元身家(合人民幣371億),超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當然,這也和蘋果有點關係,因為蘋果佔鴻海的營收比重很大,大約佔到4成。受到蘋果的影響,鴻海去年股價下跌不少,郭老闆的資產也蒸發了16億美元。但蔡衍明也不是泛泛之輩,早在2013年,他就是已經做過臺灣首富了。
然而,首富也不是生來就是個合格的商人。
旺旺的前身是「宜蘭食品公司」,1962年創辦,從事外銷食品罐頭的代工。19歲那年,蔡衍明從父親手裡接過了宜蘭食品公司。他覺得外銷代工要看別人臉色,就決定做內銷品牌,開始生產魷魚絲。但出乎意料的是,內銷要賒帳,東西賣出去了錢卻收不回來。一年下來,蔡衍明賠掉了一個億,不僅廠裡的資本都賠光,還要家裡貼錢。從此,他就背上了一個敗家子的名聲。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蔡衍明進入「米果」(大米加工的食品)市場。
三年後,蔡衍明又發現了一個機會,臺灣稻米資源過剩,他覺得做米果會有機會。23歲的他,就找到了日本三大米果加工企業之一的巖冢制,希望合作。但對方64歲的社長覺得小夥子辦事不牢,就沒有答應。但蔡衍明卻鍥而不捨,終於在兩年後雙方達成了合作。之後,旺旺產品問世,並迅速成為臺灣米果市場的老大。
1992年,蔡衍明又把目光投向祖國大陸。
當時,蔡衍明在臺灣的生意已經非常成功,他決定來大陸投資。和其他臺商不同,他並沒有選擇沿海城市,而是選擇了湖南。一是作為第一家來湖南投資的臺商,會得到一些優惠,二是湖南本身就有充足的稻米資源。
然而,事情並不順利,但一個倒黴的遭遇卻讓他因禍得福。
旺旺在鄭州糖酒會上,收到了不少訂單,但產品做出來卻沒人來交錢提貨。這讓蔡衍明有點手足無措,賣也賣不掉,他決定把產品分發給各地的學生免費試吃。沒想到活動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於是蔡衍明抓住機會,增加廣告投放,才把旺旺一炮打響。2008年,旺旺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如今市值達到了737億港幣(合人民幣645億),蔡衍明也成了當之無愧的「米果大王」。
今日話題:你覺得他家的小零食好吃嗎?
如果你喜歡以上的內容,請收藏!並為我們點讚、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