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博物館日報(第三十七期):廣州科學館和廣州博物館將相繼開工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熱點新聞 / Headlines

    【「三館合一」上海大學錢偉長圖書館開館】上海大學錢偉長紀念展開幕儀式及錢偉長圖書館揭幕儀式日前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舉行。錢偉長圖書館佔地18000多平方米,集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校史館等實體空間為一體,融合上海大學博物館實體館藏、錢偉長紀念展展廳、上海大學校史展展廳、圖書館讀者服務等多功能於一身。

錢偉長圖書館展覽區(圖片來源:上海大學錢偉長圖書館)

    【廣州科學館和廣州博物館將相繼開工】5月28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會上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曾進澤透露,廣州科學館項目將爭取年內開工,廣州博物館項目力爭明年開工。目前,市發改委已將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粵劇院及市第一人民醫院整體擴建工程5個項目列入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庫。將科教城、華僑博物館、廣州醫科大學新造二期工程等34個項目列入2019年市重大項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戰圖。

廣州科學館效果圖(圖片來源:NSA設計公司)

    【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開工】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日前正式開工,續建工程佔地175畝,建築面積68300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文字文化演繹體驗中心,文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人防工程三部分,將主要滿足博物館學術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訓等基礎功能的需求,完善文物庫房和安防設施。

中國文字博物館效果圖(圖片來源:中國文字博物館)

    【「在莫奈的睡蓮中起舞」迎來一周年】法國巴黎橘園美術館的項目「在莫奈的睡蓮中起舞」( Danse dans les Nymphéas)迎來一周年。該項目邀請舞蹈家在莫奈的睡蓮系列作品前演出,將藝術品與表演藝術相結合。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銀川當代美術館:新展「沉默的敘述」將於6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四個展廳,分別展示中國及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25位藝術名家的作品,除了雕塑、影像、裝置、繪畫等當代藝術作品,還將一同展出與作品有相關背景的文獻與古物。青年舞蹈家張婭姝將會在展覽開幕式上表演一段以傳統的敦煌舞蹈為靈感,結合「沉默的敘述」展覽陳列的藝術作品的當代氣息而創作的舞蹈

「沉默的敘述」宣傳圖(圖片來源:銀川當代美術館)

    【中國】深圳市坪山美術館(新館):「未知城市:中國當代建築裝置影像展」 展出71件建築模型、裝置及影像作品,參展人包括建築師、規劃師、設計師、藝術家、城市研究者等不同身份,從多領域和多視角,思考有關人類物質生存空間的體系化狀態,以及新一代未來建築學發展的方向性等問題。展覽持續至9月30日。

    【中國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菊與龍:17至19世紀中日東方藝術展」正在兩依藏博物館進行,展覽展出超過180件日本工藝品,包括從江戶至昭和時代的矢立、煙管工藝系列,以及逾50件館藏明清家具,回溯中日自唐朝起的文化交流活動,呈現兩國從17世紀至19世紀的藝術及工藝發展進程。展覽持續至8月15日。

    【中國】重慶星星藝術空間:29日,「集合行動」群展在重慶星星藝術空間開展,本次展覽邀請:畫家張佔佔、藝術家詹姆斯·簡(James Jean)、藝術家譚奇、KAWS、日本插畫大師空山基、斯洛伐克藝術家揚·瓦利克Jan Valik)六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大師,展示他們富有個人特色的作品。展覽持續至6月24日。

「集合行動」群展展覽海報(圖片來源:星星藝術空間)

    【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5月29日,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展覽「貝爾納·弗裡茨.無悔」(Bernard Frize. Sans repentir)正式開幕。法國畫家貝爾納·弗裡茨以其概念抽象畫聞名於世。本次展覽圍繞6個主題展出他的60多幅畫作,並且在展覽策劃上與藝術家進行了緊密合作,以呈現他的創作手法和創作過程中的戰略和遇到的挑戰。展覽將持續至8月26日。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新加坡:博物館記憶程序助老年痴呆患者喚醒記憶】英國利物浦國立博物館群(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社群參與主管卡羅爾·羅傑斯(Carol Rogers)與新加坡國家遺產委員會(NHB)和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Singapore)籤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便為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護理人員推出名為「我的記憶之家」(My House of Memories)的行動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有兩種模式:博物館記憶(Museum Memories)和我的記憶(My Memories)。第一種模式「博物館記憶」,包括圖像,視頻和錄音等多媒體內容。第二種模式「我的記憶」能讓用戶將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拍攝下來並將照片上傳,從而創建個人檔案。新加披版本應用程式將於2020年底以英語向公眾推出,將包含來自國家收藏的約100件器物。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相關焦點

  • 廣州博物館和科學館中標方案效果圖
    廣州市博物館勝出方案「城市的觀賞者」  未來,廣州市博物館的屋頂將設有對公眾開放的「城市陽臺」;廣州科學館將有能變換不同顏色的「陶瓷」外牆。記者昨日從廣州市國土規劃委員會獲悉,廣州市博物館和廣州市科學館已確定中標單位,中標單位將獲得廣州博物館單體建築方案設計至施工圖階段的設計權。據悉,2014年年底開始,兩館開始披露建築設計國際競賽方案,徵詢公眾意見,隨後又公布了優勝方案,近日中標方案最終誕生。
  • 廣州科學館爭取年內開工
    據介紹,廣州科學館項目爭取年內開工,廣州博物館項目力爭明年開工。曾進澤表示,備受市民關注的廣州「四大館」有新進展。美術館項目已完成結構封頂,正在推進鋼結構施工,涉及部分徵地拆遷難的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館項目已完成廣府園、廣繡園、翰墨園主體結構封頂,正在進行砌體工程,文化中心辦公區及培訓區域基本封頂;博物館已完成勘察、建築設計國際競賽、施工圖審查招標,輸變電站監測中心搬遷問題已得到解決,新變電站正在施工;科學館建築方案基本敲定,展教大綱也逐步完善,正在推進徵地拆遷工作,奇星藥廠積極配合科學館籌建徵拆並已完成階段性撤場工作
  • 廣州博物館科學館設計方案產生四大館未來長這樣
    此前揭曉兩館效果圖 廣州美術館  博物館、科學館國際設計競賽中標方案產生  廣州日報訊 (記者杜娟)廣州博物館、廣州科學館長什麼樣?經過一年多的國際設計競賽,來自德國的設計公司中標了廣州博物館的方案,命名為「城市的觀賞者」,設計莊重含蓄,並與嶺南建築風格相融合;來自西班牙的公司則中標了科學館設計方案,命名為「衍生」,方案充滿未來感,仿佛一組瓷瓶堆放一起。  至此,廣州文化「四大館」的方案全部確定。
  • 推動廣州科學館年內開建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穗仁宣)為了解市政府落實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關於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民政領域民生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的議案》決議實施方案工作情況,昨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調研「四大館」項目推進情況。
  • 一起來給廣州博物館和科學館候選設計方案投票
    從入圍方案來看,博物館設計普遍重視與嶺南文化的銜接,五羊、鎮海樓、雲山珠水等理念頻頻出現,其中最大膽的「五羊傳說」方案將五羊雕塑直接嵌入建築中,並有一隻羊頭露了出來;科學館則運用眾多高科技的建築元素,注重科技體驗和教育,令人仿佛走進未來世界。
  • 組圖:廣州科學館博物館長啥樣?你有一票快來投
    組圖:廣州科學館博物館長啥樣?你有一票快來投 來源:人民網    2014年11月24日11:06 現定於2014年11月24日開放展覽,並接受公眾對科學館和博物館項目分別進行公眾最喜歡的方案投票。 展覽時間為2014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每天10點至17點,其中公眾投票期為2014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展覽地點在廣州市海珠區琶洲大道東2-8號廣州國際採購中心一樓北序廳。
  • 廣州科學館動工!新中軸線文化「四大館」項目已開建3/4
    今早,廣州科學館項目在赤崗北路33號舉行奠基儀式,這標誌著科學館正式開工建設,備受關注的廣州「四大館」項目又有新進展。附近居民王先生透露,8月,赤崗北路一帶小區張貼告示,公示提醒,廣州白雲山奇星藥業有限公司舊址開拆,該地塊將興建廣州科學館,爆破拆除工作預計11月底完成。  廣州美術館、廣州文化館、廣州博物館和廣州科學館,是廣州「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文化基礎設施項目,被列入市人大「2號議案」重點關注文化領域民生項目。而隨著廣州科學館動工,備受關注的廣州「四大館」項目已開建3/4。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1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5月1日...
    該活動以博物館藏品為切入點,通過文物背後的故事的解讀,將其承載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與精神傳遞給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以中華人文精神為身處疫情中的人們帶去動力。本次明星公益計劃上線來自湖北省博物館的6件文物,分為6期視頻,每期3-4分鐘。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4期):三星堆博物館今年將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
    【三星堆博物館今年將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四川三星堆博物館18日宣布,將從恢復開館之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三星堆博物館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共兩個常設展館,分別是青銅館和綜合館,開館至今已接待了全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上千萬人次。1月23日,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完成了三個多月的改造升級,還沒來得及與觀眾見面,便進入了閉館階段。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1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5月1日試開園
    該活動以博物館藏品為切入點,通過文物背後的故事的解讀,將其承載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與精神傳遞給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以中華人文精神為身處疫情中的人們帶去動力。本次明星公益計劃上線來自湖北省博物館的6件文物,分為6期視頻,每期3-4分鐘。
  • 廣東廣州11家博物館夜間開放,快來體驗廣州版「博物館奇妙夜」
    這些博物館包括位於廣州市中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8家博物館(紀念館)。從8月1日開始,這8家博物館逢周五、周六、周日延時開放至21時,逢重要時間節點、重大傳統節日也延長開放至21時。
  • 陳建華參加廣州科學館項目建設動員會
    昨日(9月16日),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重點建設項目——廣州科學館項目建設動員會在廣州市新城市中軸線南段核心區舉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建華參加活動並講話。市領導羅冀京、李小勉、王東,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陳小清以及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市科協負責同志等參加活動。
  • 廣州科學館即將進入正式施工階段
    原標題:廣州科學館即將正式施工   繼廣州文化館和廣州美術館之後,備受關注的廣州文化設施「四大館」中的廣州科學館項目又有了新的進展。目前,廣州科學館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監理已開始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標,這也意味著該項目即將進入正式的施工階段。
  • 廣州發布市屬博物館最新排期近60大展等你來!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今日發布市屬博物館、紀念館最新展覽排期,包括各館長期陳列和臨時展覽,有近60個展覽正翹首以待觀眾。此外,多個籌劃多時的重磅大展將在4-6月陸續開展。根據市文廣旅局發布的最新排期,廣州市屬各大博物館、紀念館中原本正在展出中的多個主要展覽多依序舉行,包括展現「考古挖出的古國」古曾國和楚文化風貌的南越王博物館《曾國寶藏》展,集納容庚先生數十件青銅舊藏、系統梳理廣州銘文文物的廣州博物館《字字珠璣》展等。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68期):雲岡石窟第12窟被完整3D複製 將開啟...
    據悉,第12窟複製窟將於12月底亮相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雲岡石窟12窟前室(圖片來源:鳳凰網)【蒲江飛虎村船棺遺址將修建博物館】2016年,蒲江縣飛虎村發現一處大型船棺墓葬遺址,並出土「成都矛」「蜻蜓眼」等珍貴文物。日前,投資2億元的蒲江博物館新館已經正式破土動工,博物館新館建成後,飛虎村船棺遺址將在博物館一樓原址保護。
  • 氧氣森林、音樂博物館、羊城廣場……大家常逛的廣州新中軸線,將有...
    廣州塔下將建新廣場 花城匯北區打造「氧氣森林」 海心沙東區引入 高端精品主題酒店和藝術家工作室 ......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47期):多地博物館陸續恢復開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甘肅省博物館:3月9日17時至18時,甘肅省博物館「博物館雲春遊」第三場直播開播。「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展」展廳圖(圖片來源:甘肅省博物館)【中國】OCAT上海館:因OCAT上海館仍處於閉館中,原定於2020年3月8日結束的展覽「張鼎:高速形式」將適當延長開放時間及該展覽配套的相關教育活動。已經購買該展覽門票的觀眾,門票使用期將會自動延長。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88期):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徐志摩舊居(圖片來源:海寧市博物館)【義大利博物館與圖書館將自5月18日恢復開放】繼4月14日允許書店、乾洗店、文具店等小型店鋪開業後,義大利總理孔特4月26日宣布,義大利的博物館和圖書館等機構將自5月18日重新開放。參觀者前往藝術場所須佩戴口罩,且參觀人數將受到限制。影院、劇院、音樂廳等其他文化場所將繼續關閉。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3期):山東博物館恢復開放
    ·熱點新聞 / Headlines【山東博物館恢復開放】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統一部署,山東博物館在充分做好場館開放準備的情況下將於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57期):海南省博物館將於3月24日恢復開放
    ;觀眾參觀過程中皆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隊和觀展時請保持1.5米以上距離,避免聚集;疫情防控期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暫時不提供存包等寄存服務,建議觀眾勿攜帶任何除單肩包以外的箱包。荷蘭國家博物館藝術品保護專家愛爾馬·赫門斯(Erma Hermens)在與館內其他專家商議後發推特稱,該館既已因疫情關閉,館內文保專家決定將口罩和手套捐贈給醫護人員,並呼籲其他博物館也捐贈物資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