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11日,一直備受矚目的CSCO乳腺癌年會暨2020年全國乳腺癌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大會覆蓋了「科學前沿、創新藥物、指南共識、名家視角、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相關內容,同時開設乳腺癌骨轉移治療專場,多位腫瘤領域知名專家出席了這場學術盛宴,共同分享了乳腺癌治療及復發轉移各階段分類分層治療的最新進展和寶貴經驗。
乳腺癌是女性頻發的腫瘤,也是女性致死性癌症的第二大因素,尤其乳腺癌發展到晚期,會發生各種轉移,比如轉移到內臟、腦、骨等,縮短患者的存活時間,其中,骨轉移的發生率約為65%-75%,骨痛、骨損傷、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骨放療和骨手術以及生活質量降低都是乳腺癌骨轉移的常見併發症。
上海市同濟大學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前任理事長李進教授介紹到:「骨轉移是腫瘤治療過程中需要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不同腫瘤骨轉移的發生率也存在差異,例如乳腺癌、肺癌比較容易發生骨轉移,這些腫瘤具有親骨性,容易沉浸在骨質部分,導致骨質溶解,造成骨破壞,嚴重者最後發生骨折。骨轉移容易引起疼痛、高鈣血症和骨折等骨相關事件,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乳腺腫瘤科主任江澤飛教授表示:「骨轉移的治療應以患者為中心,做到準確診斷的同時,通過多學科的合作治療給患者制定系統性的全程管理,預防骨相關併發症,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接下來我們也會啟動《2020版中國惡性腫瘤骨轉移診療共識》的撰寫,同時成立CSCO骨健康學院,為基層的醫生和患者、家屬做服務和教育。」
雖然伴有疼痛的骨轉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骨轉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對生命構成威脅;有效的治療手段較多,不合併內臟轉移的患者生存期也相對較長。乳腺癌骨轉移作為復發轉移疾病應以全身治療為主,按照分類治療原則選擇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包括雙膦酸鹽在內的骨改良藥物已經成為基本治療,可以預防SREs。單個隨機臨床研究提示,乳腺癌骨轉移需接受雙膦酸鹽治療者也可考慮地舒單抗注射治療。
江澤飛教授指出:「骨轉移是可防可控的,我們在2005年就出版了中國惡性腫瘤骨轉移診療專家共識,在診療共識中提到,在患者通過影像學檢查,如CT、X線等,確診為骨轉移後就應該使用骨改良藥,即使沒有疼痛也應該用,而不是在真正出現症狀以後才用。骨改良藥不僅僅是止痛藥,在骨轉移的發生過程中,骨改良藥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控制骨破壞。所以不是出現骨痛症狀才用,而是確診骨轉移就可以使用」
同時,ESMO癌症患者骨健康臨床實踐指南(2014版)也指出:為預防SREs的發生,建議在確診骨轉移後立即開始使用骨改良藥物,以延遲首次SREs的時間,並減少後續SREs。骨改良藥物包含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雙膦酸鹽藥物(以唑來膦酸作代表),另一種是新一代的靶向藥物——XGEVA(地舒單抗注射液),該藥物在2010年獲FDA批准用於實體瘤骨轉移患者的SREs的預防。地舒單抗是一種新型的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RANK配體,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進而減少骨破壞,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地舒單抗可通過皮下注射的給藥方式,改善了患者的用藥便捷性。
李進教授同時提到:「我們一直致力於中國抗腫瘤新藥的研發和創新,最近十年來,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進步,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追趕國際水平。如果中國企業可以與跨國企業進行合作,比如百濟神州與安進公司共同在中國開發國際一流藥品,既可以幫助中國企業提高新藥研發的能力,同時也能讓中國患者早日用上國際創新產品,獲得更好的生存,所以這對於我們中國患者來說是一個福音。最近國際上開發出新一代的創新靶向藥物地舒單抗,已經在5月份被批准進入中國,它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進而減少骨破壞。地舒單抗的應用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骨相關事件的發生,同時減少骨轉移進展,我認為地舒單抗未來在骨轉移方面可以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聲明:本資料目的在於提供疾病領域的相關知識、提高疾病認知水平,非廣告用途。本資料中涉及的信息僅供參考,請遵從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意見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