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0」成本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間

2020-12-20 文化快報

在深入推動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一批提供主客共享公共服務的文旅會客廳、文旅綜合體應運而生,並且藉助群文機構的文化服務優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人們常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如果地方財政支持不足、資金缺乏無法新建怎麼辦?

對此,陝西渭南臨渭區文化館以「0」成本的方式,通過加盟特色分館,將公共文化服務、非遺技藝展示與產品推薦延伸到旅遊景區、人流密集處,從而實現文化館服務半徑的擴大、服務效能的提升與旅遊開發、非遺生產性保護、推動鄉村振興的結合與多贏,也為廣大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動文旅融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借鑑。

臨渭區文化館總分館成果展(圖為:海興分館選送的節目)

免費開放的各分館用文化服務「賦能」旅遊

位於渭南市臨渭區的陝西天留山森林公園,是渭南市超高人氣公園之一,山巒青翠、綠水縈繞,是諸多都市人群回歸山林與田園,享受鄉間田野樂趣的旅遊休閒目的地之一。自2019年以來,來此遊玩的人們多了一個觀看草編舞蹈、了解草編技藝的好去處,那就是渭南市臨渭區文化館分館——巧娘草編分館。

「草編技藝是我們臨渭區的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通過純天然原料與純手工製作的結合,無論是花瓶、掛畫這些裝飾工藝品,還是包括搖籃、座椅、扇子在內的這些實用類產品,都很有田園、鄉土特色,對遊客極具吸引力。」渭南市臨渭區文化館館長李紅表示,琳琅滿目的產品、巧娘們的現場製作,加之文化館秉承的免費開放政策,正在讓巧娘草編分館成為遊客、研學團隊鍾愛的地方之一。據初步統計,分館自2019年5月建成開放後,已有遊客(學生)3萬人次在此參觀、學習、體驗。

巧娘草編分館展廳 秦毅 攝影

同樣,在臨渭區藺店鎮蒲陽村,於2019年10月成立蒲陽分館以蒲陽古城民俗文化為依託,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紮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市民和遊客的「打卡」之地。

「蒲陽村通過系統展示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今天黨的發展歷程,以及設立憲法、廉政等展館,開啟了蒲陽體驗式黨建的大膽嘗試。目前,蒲陽村先後接待20餘個黨支部、1500餘名黨員前來觀摩學習、重溫入黨誓詞。」蒲陽村黨支部書記、蒲陽分館館長周文科表示,可以說,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結合,是蒲陽的特色,也是吸引廣大市民和遊客的地方。

蒲陽分館的廉政展館

據介紹,在民俗文化方面,蒲陽擁有一座佔地22畝、陳列物件3000餘件的蒲陽古城民俗文化博物館。作為陝西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裡常年吸引著眾多遊客。與此同時,蒲陽在全村開展了家風家訓入戶活動,村裡為每戶的「家風家訓」進行了裝裱並懸掛,既彰顯了村容村貌,又弘揚了中華傳承美德。蒲陽分館依託並突出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正在讓蒲陽村的文旅特色更具吸引力。

找準當地文旅融合發展的特色主線

巧娘草編分館的大門兩側掛有許多牌子,其中包括陝西省文化助力扶貧示範單位、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渭草編」傳習基地、渭南市臨渭區文化館巧娘草編分館、渭南市臨渭區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等。但這些牌子並不是同一時間掛上的,也就是說,這個面積近千平方米的兩層小樓形成的綜合體,其功能是不斷擴展和完善的,但毫無疑問,陝西省級非遺項目臨渭草編就是那根貫穿發展的主線。

臨渭區文化館為巧娘草編分館授牌

巧娘草編合作社在臨渭草編傳承人陳春苗的帶領下於2016年成立。合作社通過收購廢棄的麥稈、玉米皮,實現變廢為寶,編織成工藝品和現代家居生活用品,成為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典範,更成為帶動村民脫貧的致富產業。2017年被陝西省文化廳評為「陝西省文化助力扶貧示範單位」。

近幾年來,作為利用非遺技藝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現在的巧娘草編合作社不僅擁有產品展示廳、體驗廳、培訓教室、生產車間等功能部室,而且擁有了文化館分館的新身份,並通過強化公共服務功能,成為了集加工生產、培訓研學、參觀體驗於一體的文旅新空間。

「我們採用合作社+農戶+政府的運營模式,產品銷售供不應求,累計吸納貧戶500多戶2000多人就業。通過參與草編事業,部分骨幹人員每天的收入在100-200元,其他人員平均每天收入約40元,極大解決了留守婦女、殘疾人、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巧娘草編分館館長陳春苗表示,自2019年5月新場地建立以來,來自全國各地手工藝類合作社和企業的觀摩團隊、體驗學習的學生群體、到周邊景區遊覽的遊客等均明顯增加,年接待人數在兩萬餘人。

巧娘草編分館開展公益培訓

「渭水側畔星期遇,南倚奇嶺夢宿回,馨香播撒沉東府,聲透朧月幕雪飛。」這是印在渭南馨聲合唱團文化手冊上的一首藏頭詩,也表明了該群文社團紮根渭南的黃土地,為時代、為人民歌唱的豪邁志向。對於以文藝演出為特色的臨渭區文化館海興分館來說,為文旅融合而歌唱同樣義不容辭,這也是在構建主客共享的文旅空間的過程中,讓自身不斷壯大、融入群眾需求的那根主線。

杜化路位於渭南市的中心城區,這條繁華街道上的海興分館,幾乎也是臨渭區文化館「0」成本建設的分館。它採取與海興房地產公司合作的方式,不但擁有了寬敞的活動場所,而且通過下設的海興馨聲合唱團、模特隊、舞蹈隊等,正在讓以群文演出見長的海興分館更好地發揮特長,成為推動全域旅遊、讓遊客在街頭邂逅特色文化的重要力量。

總分館制為文旅空間拓展提供獨到方案

文旅大融合是一個大趨勢,也是一種必然。拓展文旅新空間,離不開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在李紅看來,文化館的公益屬性恰恰讓跨行業、跨區域合作變得更加順暢。

臨渭區文化館總分館成果展

在2018年1月出臺的《陝西省關於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指導下,臨渭區文化館成為陝西省第一批總分館試點單位。在各級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總分館制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現已掛牌成立分館11個,設立館外服務點12個。

各分館依託與總館的親密關係及自身的資源優勢,開展了以「歡樂大拜年」為題的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夏季納涼晚會、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巡演、扶貧文藝巡演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又形成自身特色,不少分館成為遊客和市民共享共用的文旅空間。

人民辦分館開展的「文化走親戚」系列文化活動之剪紙培訓

為了讓總分館建設不流於形式,切實起到服務於文化、服務於基層的目的,臨渭區文化館探索建立了總分館制建設運行機制方案,主要建立起服務模式、人員模式、運行模式、資源共享模式、常態化管理等五個運行模式。「我們形成了以文化館為總館、街(辦)文化站為分館、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服務點的『總館--分館--基層服務點』模式,並以『統一領導管理、統一服務提供、統一考評評價』作為服務體系;人員管理模式實行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由臨渭區文旅局聘任各分館館長,並由總館面向社會招聘專業人員擔任各分館業務副館長輔導、協助開展業務活動,下派總館業務幹部實行分館包聯制。」李紅表示,除了為分館提供必要的設備、器材外,通過合作共建,文化館總館不承擔分館房租、人員工資等高昂成本,可謂實現了文旅融合新空間「0」成本拓展。

「4000多平方米的臨渭區文化館新館已經建設完工,目前正在加緊裝修和布局。我們將把它建設成為臨渭區乃至整個渭南市的文化旅遊會客廳,同時藉助各分館具備的特色文旅空間,形成讓市民和遊客享受文旅服務的現代網絡,用便捷、公益和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之力『賦能』渭南旅遊的發展,讓更多的遊客愛上並傳播臨渭文化。」李紅說。

(秦毅,相關圖片由臨渭區文化館提供)

相關焦點

  • 陝西渭南:「0」成本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間
    對此,陝西渭南臨渭區文化館以「0」成本的方式,通過加盟特色分館,將公共文化服務、非遺技藝展示與產品推薦延伸到旅遊景區、人流密集處,從而實現文化館服務半徑的擴大、服務效能的提升與旅遊開發、非遺生產性保護、推動鄉村振興的結合與多贏,也為廣大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動文旅融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借鑑。
  • 陝西渭南: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陝西渭南搭乘上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時代列車,向著數字旅遊、智慧旅遊和全域旅遊快速挺進,形成了全域覆蓋、全業態覆蓋、全客戶覆蓋的產品體系。2018年,渭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7200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570億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 渭南與鎮江雙城旅遊合作結出新成果
    近日,渭南市和鎮江市為提升整合兩市的旅遊資源,共同研發適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旅遊線路產品,促進兩市戲曲文化藝術交流,實現兩市互為旅遊目的地的目標,經兩市文旅部門友好協商,應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的邀請,8月18日—21日,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劉忠生書記、市發改委丁吉副主任率領渭南文化旅遊代表團赴鎮江市開展旅遊深度合作對接商洽以及實地踩線活動,渭南市旅遊協會秘書長、旅行社協會會長以及中旅華山旅遊公司、陽光假日旅行社
  • 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原標題: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
  • 陝旅集團:文旅融合全產業鏈打造陝西旅遊品牌
    不久前,陝西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榮膺「中國旅遊集團20強」,邁進全國旅遊業第一方陣,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首獲此殊榮的旅遊企業。作為成立22年的省屬旅遊企業,陝西旅遊集團面對旅遊產業經濟大循環的發展背景,全面開啟了數位化轉型,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中,著力推進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使陝西旅遊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我國旅遊業發展貢獻了「陝西樣本」。
  • 產業融合拓展河北旅遊發展新空間
    景區多了新看點,其中的蘊含的文化魅力也令遊客對這裡的一磚一瓦多了幾重情感共鳴。 文化進景區活動是我省推進文旅融合工作的一個縮影。一年來,省文化和旅遊廳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撐,完成省、市、縣三級文化和旅遊職能整合,實施省「十三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出臺加快全省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一批符合文旅融合發展要求的地方標準。
  • 探索「影視+旅遊」融合發展模式 「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舉辦
    10月13日,作為「第七屆絲綢之路電影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文化陝西本次旅遊推介會旨在探索「影視+旅遊」的文旅發展模式,打造文旅宣傳新引擎,刺激文旅消費,帶動陝西文化旅遊發展。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顧勁松在致辭中表示,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希望藉助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平臺,發揮影視作品在推動文化旅遊宣傳方面的積極作用,宣傳陝西文化旅遊,促進影視和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 渭南清0!A級景區半價!陝西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經營...
    3月25日8時至3月26日8時渭南0新增確診病例據陝西衛生健康委員會消息,2020年3月25日8時至26日8時,陝西新增3例境外(英國1例、菲律賓1例、美國1例)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陝西本地無新增確診病例,本地新增疑似病例0例,治癒出院2例。
  • 「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舉辦,推進「影視+旅遊」文旅發展新模式
    2020「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西安舉辦 推進「影視+旅遊」文旅發展新模式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搭建起文化橋梁,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新平臺。值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舉辦之際,10月13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在西安舉辦,讓「影視+旅遊」的文旅發展新模式更好地惠及陝西文旅業的發展。
  • 探索「影視+旅遊」融合發展模式「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成功舉辦
    西部網訊(記者 趙昊 田珂)10月13日,作為「第七屆絲綢之路電影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文化陝西本次旅遊推介會旨在探索「影視+旅遊」的文旅發展模式,打造文旅宣傳新引擎,刺激文旅消費,帶動陝西文化旅遊發展。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顧勁松在致辭中表示,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希望藉助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平臺,發揮影視作品在推動文化旅遊宣傳方面的積極作用,宣傳陝西文化旅遊,促進影視和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 「中國夢·黃河情」講好「黃河故事」助推陝西沿黃城市文旅發展
    陝西壺口瀑布(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 攝)「陝旅集團以『旅遊+』為突破,積極培育旅遊新產品、新業態,形成了以『王』字型骨架布局的全省文化旅遊重大項目新格局。」近日,陝旅集團壺口文旅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宣在談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時說:「立足黃河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堅持旅遊與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陝西壺口景區文旅發展進入新時代。」
  • 「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舉行 促進「影視+旅遊」文旅發展模式
    10月13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文化陝西」旅遊推介會在西安舉辦。此次會議藉助「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活動的開展,旨在促進「影視+旅遊」的文旅發展模式,推廣宣傳文旅市場新引擎,刺激文旅消費,帶動陝西文化旅遊發展。
  • 聚焦「夜周莊3.0」 四大空間拓展周莊之夜
    國潮、音樂、二次元、青年文化,為周莊正在升級打造的夜間旅遊品牌「夜周莊3.0」持續疊加戲碼。在「夜經濟」成為國民熱詞的今天,圍繞蘇州「姑蘇八點半」品牌打造的規劃,周莊古鎮景區從實際出發,不斷豐富「有一種生活叫周莊」的品牌內涵,通過持續深挖江南水鄉夜文化,積極培育文旅產品,引導文旅消費,推進消費升級、激發古鎮新活力,推出「夜周莊3.0」,並深挖「夜八景」的內涵。
  • 陝西渭南:渭華翠色——陝西渭南名碑拓本展圖紀
    2020年5月20日,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樂天大街,為慶祝5·18國際博物館日,渭南市博物館特組織了《渭華翠色——陝西渭南名碑拓本展》,此次《渭華翠色——渭南名碑拓本展》是陝西渭南唐代以前名碑拓本的首次集結展出,展覽分為三個單元:一是豐碑煌煌,展示的是渭南漢唐以來的神道碑、功德碑和寺觀碑
  • 探訪四海唐人街:以「四融」理念 拓展文旅融合新篇章
    屆時,「唐人街」將從「四海」趕至古都西安,承襲大明宮遺址公園唐朝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的地緣文脈,結合城市文旅生活新概念,以「融文化、融美食、融潮流、融產業」的「四融」發展理念,拓展了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24小時不打烊街區」正為西安發展月光經濟邁出了探索性的新一步。 以潮流為韻 跨界為律 奏好區域文旅發展行進曲 除零售、餐飲及服務業外,四海唐人街創新商業思維,跨界引入商業新業態「文化體驗」,重塑商業新格局,以潮流社交為韻、跨界業態為律,奏響區域帶動文旅發展行進曲。 「書香」盡顯城市內涵,「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之城」是西安建設絲路文化高地的重要內容。
  • 都市花園酒店渭南蒲城客運中心店,帶你遊蒲城「將相故裡」
    提到渭南,你可能很陌生,其實,擁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的華山,位於渭南華陰境內,也是渭南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名片。2019年,渭南開啟文旅全面融合發展格局,全域旅遊創建逐步推進,蒲縣地理位置四通八達,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悠久的歷史讓這座小城古蹟眾多,在周邊遊火爆的現在,更是成為陝西旅遊出行的新焦點。蒲城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位於關中平原東北部,距省會西安90公裡,是陝西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北京時間的誕生地。
  • 交旅融合!蘇州金龍旅行家助重慶赤甲文旅集團探索新價值
    開啟路上旅遊交通新篇章「這次我們主要採購了9輛海格旅行家,將投入公司近期重點發力的路上旅遊交通,助力打開新市場」,赤甲文旅集團下屬子公司赤甲旅遊客運公司副總經理歐險峰告訴記者,新時代呼喚新的業態模式。契合市場未來,公司將不斷從水上交通向路上交通拓展,瞄準新的旅遊交通賽道,打造一體化整體旅遊交通配套方案,讓遊客輕鬆解鎖出行難題,享受高品質旅遊。
  • 陝西渭南提升旅遊質量 打造大華山旅遊區
    原標題:陝西渭南提升旅遊質量 打造大華山旅遊區   原標題:尋求渭南旅遊質量提升突破口 華山·天路 洽川(資料照片)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響應全省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年的工作精神,深入開展渭南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工作
  • 八條措施出臺 促進陝西文旅復甦加快 主客共享「沉浸式」文旅新體驗 石泉探索引專家點讚
    8月12日,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省財政廳、省商務廳聯合印發的《陝西省促進旅遊消費八條措施》正式出臺,要求各市區大力發展夜遊經濟和鄉村旅遊,把文旅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文旅商聯動,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創新文旅消費新模式新業態,陝西文旅將走向加速路
  • 陝西文旅加快「復甦」腳步
    為充分發揮文旅消費對市場的引導和帶動作用、釋放消費潛力、提振文旅消費信心,西安市文旅局全面加強文化和旅遊及相關消費的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費體驗。自8月4日起,市文旅局將以「新文旅、新場景、新消費」為導向,啟動為期三個月的2020西安文化旅遊消費季活動,推出七大文旅消費主題,聯合各區縣(開發區)、西鹹新區陸續開展包含文旅消費券發放、景區門票減免、文化演出打折、酒店出遊特價、數字文旅便捷消費在內的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的文旅消費活動,著力打造千年古都繁榮興盛的文旅消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