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渭南提升旅遊質量 打造大華山旅遊區
原標題:尋求渭南旅遊質量提升突破口
華山·天路
洽川(資料照片)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響應全省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年的工作精神,深入開展渭南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提高渭南旅遊行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規範渭南旅遊市場秩序,全方位打造「華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聖地、人文渭南」的渭南特色旅遊品牌形象,全力構建「南山、東水、北人文、西航空」秦東四大旅遊板塊,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生態大融合,加速發展大華山旅遊目的地建設、黃河金三角旅遊發展區以及陝西東大門建設工作,全面營造具有遊客滿意的優質旅遊口碑。9月5日,渭南市召開全市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工作座談會,研究如何進一步提升渭南旅遊服務質量和遊客滿意度。
此次座談會,渭南市旅遊局傳達了全省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年的工作精神,並結合現狀下發詳細整改方案,大力整合渭南旅遊資源,構建以山水觀光旅遊、溼地休閒度假、東府民居民俗、宗教朝拜、文化旅遊等為主的多元化的旅遊產品結構體系。深化區域合作,加大營銷力度,優化以華山網為中心的在線旅遊信息服務集群,打造智慧旅遊公共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加快發展鄉村旅遊,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渭南鄉村旅遊產品,加強鄉村旅遊的信息化發展,夯實鄉村旅遊產品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的基礎。扶持有經營規模和市場開拓前景的旅遊商品生產企業,深入挖掘開發地方特色鮮明的旅遊商品,規劃建立覆蓋各景區(點)的銷售網點,推動旅遊商品生產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時以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為依託,帶動綠色生態保護、現代交通物流等產業的發展;在12月底前完善景區公廁建設、改善住宿服務硬體設施、增加景區就餐和娛樂設施、規範計程車服務、增加旅遊公交班線,建立旅遊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和投訴快速反應機制,完善遊客滿意度測評體系和反饋機制,切實提高渭南旅遊服務質量,全面提升遊客滿意度,實現渭南旅遊良性發展。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具有山水自然、歷史文化、人文紅色等豐富資源。山水資源俊美旖旎,以華山、少華山為代表的秦嶺山水資源,以合陽、大荔、潼關為代表的黃河溼地資源享譽海內外。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渭南是造字倉頡、造酒杜康等四聖故裡,史聖司馬遷聲名卓著,從東漢楊震,到清末「三傑」王傑、王鼎、閻敬銘,民族脊梁式人物層出不窮,積澱了一批如龍山文化、帝陵文化、沙苑文化、制陶文化等文化遺存。民俗文化獨具魅力,党家村被譽為古代民居瑰寶,阿宮腔、老腔、碗碗腔古調獨彈,華州皮影馳名中外。紅色文化資源獨特。辛亥革命志士井勿幕、愛國將領楊虎城彪炳千秋。渭華起義是西北革命的搖籃,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播下了紅色的革命火種。渭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2個,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1個,均列全省第一。
近年來,渭南提出「打造大華山國際旅遊目的地」發展戰略,藉助華山品牌,引領全市旅遊整合發展。渭南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大華山旅遊目的地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大華山旅遊目的地,打造大華山旅遊區服務先進高效、產品豐富多樣、設施配套完整、交通四通八達、旅遊效益明顯的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大華山旅遊區的開發建設以「華山」為龍頭,輻射整合華陰市、華縣、潼關、大荔、合陽縣五市縣旅遊資源。華陰市充分發揮華山核心區的優勢,把華陰市建成華山的休閒度假中心,以太華湖統籌城鄉生態旅遊度假示範區和旅遊綜合開發為抓手,形成山、水、城、廟一體,城景融合的大格局;潼關以古城景區、黃河溼地景區、嶽瀆閣景區、小秦嶺國家黃金礦山公園和苑旅遊等項目為重點,建設黃渭生態旅遊長廊;合陽以夏陽瀵、洽川溼地、黃河灣等景區,整體提升景區品質;華縣依託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赤水灣文化生態園區及渭華紅色旅遊景區,打造休閒、生態觀光和紅色體驗產品;大荔抓好豐圖義倉景區鹽池窪湖、大荔黃河溼地,發展農業休閒旅遊;將蒲城橋陵景區納入大華山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以打造國家4A級景區為目標,形成人文旅遊的一個重要區域。此外,打造以華山文化、民俗和音樂為元素的大華山主題演藝品牌,注重發展鄉村旅遊,加快開發旅遊新產品,將進一步充實和豐富大華山旅遊目的地內涵。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