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滾滾黃河向東流——孟津沿岸聽濤聲

2021-02-23 孟津發布

滾滾東流的黃河水,在流經新安與孟津交界處的八裡胡同後進入孟津縣西部,便到了古孟津口打撈窩,從打撈窩順河往下遊不遠處發現了妯娌遺址和寨根遺址,證明這裡是新石器後期伏羲和女媧的重要活動居住地。

但如今,自打撈窩以下,歷史古村妯娌、寨根、桑樹園、赤河灘、清河、蓼塢等,全都被小浪底水庫淹沒了,有關的故事也永遠沉入了水底……

關於打撈窩的故事我們在之前已講過,而關於這一段黃河沿岸的歷史故事還有很多,黃鹿山、西霞湖、孟津河……恐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歷史悠長黃鹿山

黃鹿山,又稱鹿山,是邙山的龍脈起點和制高點,主峰黃莊嶺海拔481米。東漢末年,在曹操、袁紹兩軍對決的「官渡之戰」中,曹軍西線的防禦重點就在鹿山。

梭羅谷(溝)和清河谷,東西兩谷夾著鹿山。梭羅谷中有橫水河,橫水河古稱滽滽水,向北注入黃河。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率30萬人飛渡黃河,軍隊的主力經清河谷、梭羅谷等軍事要道遷都洛陽。孟津梭羅谷中的謝家莊石窟、新安縣黃河西沃渡口附近的西沃石窟等就是這次遷都前後的傑作。隋唐時期的黃河漕運,鹿山是扼守東都洛陽西至長安的重要咽喉。

鹿山之東的栢崖山,是黃河進入華北平原前的最後一段峽谷。由於柏崖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東魏大將侯景為抗拒西魏在柏崖山上築有柏崖城。從南北朝以至隋唐,為了控制黃河渡口,朝廷一直在柏崖城駐有軍隊。

傳說,周王子晉駕鶴到黃河之北的王屋山,曾在此歇息,因此古代柏崖山附近建有歇鶴臺;唐末,中國道教著名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柏崖山隱居煉丹,並在此留有詩作。「柏崖樵歌」是明清時期「孟津十景」之一。如今,一年一度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調水調沙和觀瀑節就在柏崖山舉行。

唐代中葉,關中大旱,京城長安糧食匱乏,皇帝和群臣不得不常住洛陽「就食」。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了徹底改變京城缺糧的窘況,唐玄宗根據宣州刺史、京兆尹裴耀卿的建議,在洛陽以西放棄陸運,通過黃河實行分級漕運。運往京城長安的物資通過黃河孟津段,採取四級倒倉的方式運抵長安。於是,朝廷在孟津扣馬設置興洛倉、河陰倉,在柏崖山下設置柏崖倉,在新安縣沿黃河渡口設置鹽倉,在三門峽附近設置集津倉。

自孟津柏崖倉溯黃河而上,黃河漕運的具體步驟為:江南船到孟津興洛倉、河陰倉或柏崖倉,先卸下所載貨物的一半,減載後的船通過小浪底、赤河灘、打撈窩運抵鹽倉。漕船到達鹽倉後,再卸下所載貨物的一半,減載後的漕船將貨物運抵三門峽,然後改為陸運。隋初,大將宇文愷曾率軍民開鑿廣通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廣通渠長150餘公裡。陸運的貨物在廣通渠重新裝船,漕船經渭河運抵京城長安。

柏崖山山腳下就是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小浪底,古名小狼堤、小郎水,原本是黃河岸邊孟津縣的一個小村莊,現在是孟津縣一個大鎮的名字,村、鎮因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而名揚世界。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後就是著名的河清村,河清村位於河清穀穀口,歷史上是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沿河清谷中溪水邊的石徑蜿蜒而下,就到了王鐸後裔聚居地——牛王溝村河清谷。河清谷中右側崖上有跌馬崖、藏兵洞,傳說為劉秀戰王莽之遺蹟。河清谷中有明清「孟津十景」之一「石坂新篁」。

順河沿孟津縣河清谷往下遊走約2公裡處,河清穀穀口兩側秀峰突兀,譬如刀削,夾岸兩山即硤石峰,硤石峰下即孟津河上「七大古津」之一「硤石津」。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後還有一個柿林村,相傳劉秀在河北戰敗,經過柿林村時人困馬乏,口渴難耐。劉秀仰天長嘆:「能得泉飲之,天下太平必由我造就!」劉秀話音未落,戰馬蹄下寶泉湧出。後人在寶泉邊建觀,命名為寶泉觀。

詩情畫意孟津河

在孟津境內有一處與小浪底交相輝映的黃河盛景——西霞湖。西霞湖即西霞院反調節水庫,因地處孟津縣白鶴鎮西霞院村而得名。西霞湖水面連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下遊,西霞院大壩全長3122米,是黃河上最長的大壩,庫區水域面積38平方公裡,總庫容1.62億立方米,主要功能為蓄水、調沙、發電、旅遊。

距西霞院村不遠處的小山村名叫落溝村,據說是駱賓王的避難隱居地。唐中宗李顯登基下詔求駱賓王詩文,得文百餘篇及詩十卷,命郄雲卿編為專集傳世。駱賓王有《晚渡黃河》詩:「千裡尋歸路,一葦亂平源。通波連馬頰,迸水急龍門。照日榮光淨,驚風瑞浪翻。棹唱臨風斷,樵謳入聽喧。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霧繁。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據後人考證,該詩即作於西霞院黃河渡口。

黃河自西霞院之下開始漫流,人們不得不築堤防溢。恣肆的黃河在寬闊的河床上扭身擺動,水災頻發,河中的沙洲星羅棋布,馬糞灘、柿林灘、王莊灘、白鶴灘、郭家灘、雷家灘、鐵謝灘、李家灘、扣馬灘……無數沙洲灘涂綿延長達50多公裡,形成蔚為壯觀的一幅長卷畫廊,人們稱流經孟津的這段黃河為孟津河。

孟津河的稱名最早在秦代,呂不韋著《呂氏春秋第十五卷》:「西歸報於廟,還濟孟津河。西歸於豐鎬,報功於文王。」清嘉慶版《孟津縣誌卷二·山川》,對孟津河有如下界定:「孟津縣北境以河為界,自新安入縣境,東出鞏縣,百有餘裡。河北岸西為濟源縣界,東為孟縣界。怒濤吼夜,濁浪排空。水漲則橫決民田,水落則泥沙壅岸。」

《釣金龜》最早是中國京劇劇目。《釣金龜》的故事發生在孟津河畔邙山腳下的金河澗,又名《孟津河》。此劇當年曾經風靡一時。據上海《申報》報導,1884年至1934年50年間,《釣金龜》劇目在上海各大劇場演出近200場。

來源:洛陽日報

作者:李根柱

覺得不錯,點個讚唄↓

相關焦點

  • 探秘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宗潭講述《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精彩故事
    更多內容關注「陳洪標寫字說畫」人物傳記 | 作家宗潭由軍旅作家宗潭總撰稿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本月下旬將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紀錄片歷時一年拍攝製作,宗潭不僅沿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的江河沿岸行走,居住在當地,探秘三江源的人文生態,而且也有驚喜的發現。請看下面的作家感悟。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
    青羚網訊 12月7日,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省政府新聞辦承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文化館正式拉開帷幕。從源頭到入海、從高原到平川,青海、山東兩省的攝影作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觀眾帶來了一次視覺享受和精神盛宴。
  • 長江滾滾向東流-郭來福詩詞集
    七律 長江滾滾向東流 吳天迷霧楚天憂, 劃破陰霾覓綠洲。 更喜中樞親點將, 長江滾滾向東流。 2020、1、31
  • 河南孟津:著力打造河清岸綠景美的惠民幸福黃河廊道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一條條在黃河南岸延伸的綠色騎行道,一幅幅萬羽競翔鳥唱水吟的和諧畫面,一個個熱火朝天的生態廊道建設場景,無不在講述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的「孟津故事」。行走在河南省孟津縣東部(白鶴、會盟)黃河沿岸的「樂道」上,沿黃大堤兩側,樹木成林,黃河之水浩蕩東流,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黃河溼地生態修復,黃河生態環境整治,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孟津縣準確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大力實施黃河溼地保護,先後投資建成扣馬、臺蔭、黃河橋3處溼地恢復示範區,面積達1.9萬畝,溼地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河南孟津:著力打造河清岸綠景美的惠民幸福黃河廊道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一條條在黃河南岸延伸的綠色騎行道,一幅幅萬羽競翔鳥唱水吟的和諧畫面,一個個熱火朝天的生態廊道建設場景,無不在講述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的「孟津故事」。行走在河南省孟津縣東部(白鶴、會盟)黃河沿岸的「樂道」上,沿黃大堤兩側,樹木成林,黃河之水浩蕩東流,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黃河溼地生態修復,黃河生態環境整治,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孟津縣準確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大力實施黃河溼地保護,先後投資建成扣馬、臺蔭、黃河橋3處溼地恢復示範區,面積達1.9萬畝,溼地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黃河清水向東流—四川省黃河流域圖片集》亮相
    8月5日至7日,在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舉行了黃河上遊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協作研討會第一次會議。會上,由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編纂的《黃河清水向東流—四川省黃河流域圖片集》公開亮相。四川阿壩是黃河上遊的生態源流、文化源頭和紅色源泉。黃河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松潘縣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縣,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裡,境內黃河幹流流經阿壩縣和若爾蓋縣,全長174公裡。主要支流有查曲河、白河、黑河、吉柯河、賈曲河等。
  •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歷史文化——講述黃河流域水利風景區的故事
    發生在小浪底故地的這場會面史稱孟津觀兵。為阻止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在此「扣馬而諫」。  自古小浪底所在地就是文人墨客推崇的旅居地。景區東入口有一村名曰河清村,源自唐代詩人鄭錫所作詩句「河清海晏,時和歲豐」。這裡風景獨好,唐代詩人王維在孟津居住19年餘,「家住孟津口,門對孟津河」正是其真實寫照。李白作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 孟津黃河溼地之美
    這些可愛的精靈,有的在藍天與河面間翩翩起落,如行雲般舒展;有的旁若無人地放聲歌唱;有的悠閒自在地捕食、嬉戲;還有的靜立於樹梢,瞭望著遠方,就像在迎接你的到來……這是初秋時節我在河南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看到的一幅鮮活的生命景象。沿著通往溼地的木棧道蜿蜒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水泊和葦草叢。
  • 孟津黃河溼地黑鸛「扎堆」成風景
    初冬季節,一群黑鸛在孟津黃河溼地休憩。(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馬朝紅供圖)初冬季節,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又成群出現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初冬時節,成群的黑鸛或出沒於黃河核心島上,或現身於綠色麥田中,或翱翔在溼地上空。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21年的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介紹,截至目前,今冬最多的時候觀察到23隻黑鸛。根據往年監測記錄,孟津黃河溼地最多的時候監測到84隻黑鸛,屬國內罕見。這是在孟津黃河溼地周邊麥田裡逗留的黑鸛。
  • 千裡騎行看黃河丨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群鳥翩躚
    記者一行人剛走進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的一處觀鳥亭,馬朝紅興奮地招呼大家用單筒望遠鏡看鳥。今年51歲的馬朝紅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的一名林業高級工程師,從1999年開始,她就和父親在這片面積達1.5萬公頃的黃河溼地守護眾多鳥類的家園。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江春水向東流」|詩與科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江春水向東流」,—江春水向東流對嗎?|詩與科學我國晚唐詞人李煜有一首著名的《虞美人》詞,最後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江春水向東流」早已膾炙人口。後來我國有一部電影也取名《一江春水向東流》。
  • 孟津這裡太美了!
    千百年來,黃河不停地滾動變化,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渡口的位置也會隨之遷移,不過,它最早應在今孟津縣會盟鎮的扣馬村。扣馬村在孟津縣最東邊,它南接偃師,東臨鞏義,北邊就是黃河。小平津關所在,孟津花園村北黃河段比如,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八月,大將軍何進被殺,宦官張讓劫持少帝劉辯,連夜逃向小平津。追兵趕到後,張讓無奈投河自盡。
  • 八月的孟津,一定是你的心之所向~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孟津那一定是心之所向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無數旅人或許是為了追逐美好或許是為了放鬆旅行但只要踏上孟津這片土地最後都醉倒在了美景之中 八月好想去孟津好想乘輕車一騎飛輪四驅到黃河綠道馳騁雀躍去靜謐的古老村寨中慢悠悠的閒走將時間鎖住…無論如何,都最愜意不過 心之嚮往
  • 老家故事|黃河水流淌在我心中
    「天南海北孟津人講述老家故事」系列篇,今日編發秦玉梅的老家故事——《黃河水流淌在我心中》。1957年,黃河在中下遊一代泛濫,淹沒了鐵謝部分房屋,衝毀了劉爺寨碼頭,給一方百姓造成了極大的災難。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夏季,雨水增多,黃河上遊,山洪暴發,黃水像一頭雄獅,咆哮著衝破河堤,捲走草舍房屋,衝走樹木禽鳥,淹沒莊稼良田……那時候,我們白鶴至老城一帶的百姓,在黃河沿岸撈河柴成風。
  • 「一江清水向東流」暨「黃河入海流」青海山東攝影圖片展在濟南舉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 (記者樊永濤 報導) 12月7日,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承辦,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文化館協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濟南市拉開帷幕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文/冀宏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這是當今新時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建幸福家園和人居環境的美好夢想。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長江不懂水。問水長江,江南,怎一個水字了得?古老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叫長江。
  • 圖說孟津|古津黃河上空再跨「彩虹」
    圖說孟津|古津黃河上空再跨「彩虹」 2020-06-03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特殊」的河流,不向東流向西流,最終流入北冰洋
    中國「最特殊」的河流,不向東流向西流,最終流入北冰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但由於地勢西高東低,大多數河流都是自西向東流,例如中國最著名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從西面的高高的山脈發源,養活著無數從西向東流的中國人民,但是,我國並不是所有的河流都由西向東,流向大海,其中最特殊的河流就是開闢了一條路
  •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孟津,來孟津一起YOUNG!
    山谷裡的溪水長流聲,那是自然叢林中的飛鳥穿梭聲,那是自然黃河樂道 | 騎行黃河兩岸孟津網紅打卡地——黃河樂道 已成為萬千遊客到孟津遊玩的新去處 在這裡,你可以騎著單車唱著歌,觀看黃河美景,體驗另一種刺激。
  • 踏訪黃河古渡 感受歷史變遷 家住孟津河 門對孟津口
    今日孟津,百裡黃河南岸仍留存多個老渡口,雖經時光流沙層層覆蓋,形貌大改,但其曾經的傳奇仍能穿透歷史,在當下熠熠生輝。今日孟津古渡群,依照自西向東自上遊到下遊的順序,依次為河清渡、白鶴渡、鐵謝渡、花園渡、孟津渡(盟津渡)。讓我們從最古老的孟津渡看起吧——孟津渡:以關制河河衛關孟津之孟,指夏朝孟塗氏封國所在地,津為渡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