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梵淨山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2019年全球最值得到訪的28個旅遊目的地之一。 2018年7月2日,梵淨山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8年10月29日,梵淨山被國家文旅部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銅仁文化旅遊業持續井噴、喜訊連連:今年1至6月,接待遊客5352.0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81.53億元,分別增長27.9%和35.66%;接待國內過夜遊客264.41萬人次和入境過夜遊客3.9萬人次,入境過夜遊增速列全省第一。旅遊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在全省排名第三,同比前進兩位。 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銅仁文化旅遊業交出精彩答卷。 最近幾年,作為黔湘渝旅遊「金三角」上的重要一角、貴州旅遊向東開放的「橋頭堡」的銅仁市,按照「一區五地」發展總體思路,堅持市級抓龍頭品牌、區縣抓精品景區、鄉鎮抓特色亮點,打造文化旅遊勝地,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水相依、景田相望、農旅相生、文旅相融」的文化旅遊發展新路。
市級抓龍頭 拉動「產業鏈」 旅遊產業發達地區的歷程表明,區域內須有一個市場知名度高、核心吸引力強、輻射面大的旅遊龍頭產品,才能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集聚、轉型升級,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圍繞梵淨山旅遊做好頂層設計,整合資源做強做大龍頭品牌,推動市區縣、鄉鎮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對打造銅仁文化旅遊勝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6年12月,銅仁市第二次黨代會提出,未來幾年,將高標準建設梵淨山沿大江至銅仁主城區的百裡錦江黃金旅遊觀光帶和梵淨山、銅仁古城景點,大手筆推進銅仁文化旅遊業,奮力打造銅仁文化旅遊勝地。 2017年初,銅仁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梵淨山、主城區、梵淨山至主城區錦江沿線等範圍內的歷史、文化、自然等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市四家班子、部分區縣、相關市直部門、民主黨派等領導,北赴古北水鎮、臺兒莊古城,南到彝人古鎮等地,考察古城開發策劃、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先進做法等,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先後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30多次,於2017年11月28日召開了動員大會,全面啟動了項目規劃建設。 對銅仁古城項目建設,銅仁提出打造「百年精品,千年遺產,萬年綠色GDP」的目標以及「鄉愁故園」的定位。通過不斷優化調整,項目規劃用地1.68平方公裡,規劃總建築面積47.6萬平方米,分為文化核心區、娛樂活動區、綜合服務區、高端休閒區、文創產業區等板塊,已啟動一期建設。按照「區內做減法,區外做加法」的原則,由省規劃設計院牽頭負責的梵淨山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等,已完成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前期調研,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最近幾年,銅仁市在梵淨山景區科學保護的基礎上,積極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申創世界地質公園、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塊頂級品牌。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7月2日梵淨山成功錄入《世界遺產名錄》,10月29日被國家文旅部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今年3月,梵淨山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2019年全球最值得到訪的28個旅遊目的地之一,這是中國唯一一個入選景點。同時,銅仁古城被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將作為2021年第十六屆貴州省旅發大會主會場。 如今,「山水相依、景田相望、農旅相生、文旅相融」的銅仁文化旅遊發展新路越走越精彩,「龍頭」正成為銅仁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產城一體、景城互動的強勁引擎。
區縣抓精品 擦亮金招牌 「銅仁市今年上半年共接待遊客5332.07萬人次,同比增長27.9%,實現旅遊總收入481.53億元,同比增長35.66%。截至6月,該市共接待國內過夜遊客264.41萬人次,同比增長13.83%,接待入境過夜遊客39372人次,同比增長258.78%。特別是入境過夜遊增速列全省第一。」銅仁旅遊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在全省排名第三,同比前進兩位。 銅仁市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科科長劉擁軍介紹:「這不僅有龍頭景區的影響和帶動,更有區縣精品景區的支撐。」 辦一屆旅發大會,推出一個精品旅遊景區,是銅仁市舉辦旅發大會推進區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初衷。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個區縣承辦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不少地方文化旅遊業「無中生有」,湧現出許多精品。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期間,德江武陵陶源遊人如織。該景區是銅仁市第七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推出的4A級旅遊景區。 烏江黎芝峽旅遊景區也是遊客爆滿。該景區是銅仁市第六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推出的景區4A級旅遊景區…… 大力實施貴州省「1+5個100工程」建設,是銅仁精品景區建設的助推器。據統計,兩年來,銅仁市10個區縣整合相關項目資金40多億元,實施項目200多個,推進了硃砂古鎮、佛頂山、雲舍、思南石林等4A級旅遊景區的提級改造,豐富了遊客體驗內容,完善了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碧江九龍洞、思南郝家灣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工作順利推進。 銅仁市大力支持萬山區創建硃砂古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啟動《硃砂古鎮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方案》編制,即將出臺《萬山硃砂古鎮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方案》。在即將召開的全市旅發大會上,將舉行萬山硃砂古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暨國家5A級旅遊景區誓師大會。 各區縣在精品景區建設中,注重特色,差異發展。2018年以來,石阡縣依託仙人街歷史文化底蘊厚,奇異的仙人腳印、仙人桌等特色資源,以及春天山花爛漫、夏天清涼氣爽,秋天碩果纍纍,冬天銀裝素裹的四季美景,正如火如荼建設石阡仙人街旅遊景區。力爭直接帶動1500人、間接帶動10000餘人就業。 在精品景區建設中推進旅遊與紅色文化的融合,銅仁市分期分批對7個紅色專題紀念館進行展陳提升,不斷增強紅色旅遊吸引力,在省文旅廳的支持下,於8月17日,在該市德江縣召開了黔東三縣革命文物保護和展陳提升暨黔東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籌備工作專題會。黔東紅色旅遊創新區的設立,為銅仁文化旅遊勝地提供了紅色文化支撐。 截至目前,銅仁已建成石阡溫泉、思南九天溫泉、碧江九龍洞溫泉等溫泉康養旅遊產品,九豐農博園、茶花泉等農旅融合產品,佛頂山、黎芝峽觀光、體驗旅遊產品,硃砂古鎮、苗王城、雲舍文化體驗旅遊產品,碧江中國傳統龍舟賽、環梵淨山國際自行車賽、梵淨山登山大賽等體育旅遊產品,圍繞「龍頭」初步形成「眾星拱月」的產業集聚格局。
鄉鎮抓特色 釋放新活力 梵淨山申遺成功後,江口縣加大示範引領,促進梵淨山民宿向精品化、特色化發展。 「現在正制定民宿發展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獎勵措施,支持民宿的發展,實現民宿向精品化、特色化發展。」江口縣文旅局副局長田波說,今年江口將推進500家精品民宿建設,目前已啟動了100家。對鄉鎮興辦民宿的村民,由縣裡的三家金融機構提供30萬元貸款支持。 8月23日,《江口縣民宿客棧發展管理辦法(試行)》實施,辦法對民宿規劃選址、申報審批、建設管理、經營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作了明確規定,同步出臺的還有《江口縣民宿客棧等級劃分標準》,通過標準化管理,打造梵淨山民宿品牌。 全省極貧鄉——德江桶井鄉結合精準脫貧,推出與貧困戶利益相連、農旅一體、景田相望的玉竹休閒農業觀光園。積極探索「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改革模式,組建村級集體經濟合作聯社和村級勞務公司,引導貧困農戶以土地和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在勞務公司的組織下,到合作社務工收取佣金;產業見效後,按照土地和扶貧入股資金的比例合理分紅的模式,讓貧困群眾藉助產業園區脫貧致富。 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愁館」,是銅仁鄉鎮抓特色亮點,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和平臺。 2017年4月以來,由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牽頭,依託古祠堂、古民居而建的碧江區瓦屋鄉、萬山區黃道鄉、江口縣太平鎮、印江縣木黃鎮、思南縣塘頭鎮、沿河自治縣淇灘鎮、石阡縣樓上村、玉屏自治縣田坪鎮「鄉愁館」試點項目建設,按照文物修繕標準完成7個古建築的全面和局部修繕工作。每個鄉愁館集中呈現戲臺、廂房和書院三大綜合功能。8個館的展陳主題均緊扣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進行展陳布局,分別展示土司文化、儺堂戲、民族文化、鼟鑼文化、書院文化、宗族文化、耕讀文化、土家族婚俗、城市記憶等。鄉愁館成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特色場所、鄉村文創產業和特色產業培育基地、鄉村文化旅遊展示綜合平臺。 在鄉鎮抓特色亮點中,堅持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助推脫貧攻堅。截至7月底,銅仁市通過發展旅遊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5051人增收脫貧。7月28日,江口雲捨入選第一批全國旅遊重點村名單。在文化公共服務建設中,累計建成農村歡樂院壩示範點228個,鄉村大舞臺示範點156個,「智慧廣電」戶戶用工程新增用戶40370戶,建立全民健身活動站(點)達595個,「村級農體工程」第一批118個項目全部投入使用。 9月21日,通過百度指數查詢,梵淨山百度搜索指數日均已突破5000,較去年日均3000有了大幅提高,說明銅仁「龍頭」品牌在旅遊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顯著提升,銅仁文化旅遊勝地建設成效初顯,市場認可度逐步提升。打造文化旅遊勝地,銅仁步伐鏗鏘豪邁。
作者 龔鳳軍 張著昶
編輯 王遲
編審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