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1651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文|馬蓮紅
體育大生意記者
2017年,正是共享經濟最火熱的時候。街邊隨處可見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在這陣共享熱潮中,體育領域也湧現出不少共享項目,諸如共享籃球、共享健身房等等,據統計市場上已經有不下10家社區健身倉。
伴隨著2018年共享單車企業身陷倒閉、拖欠供應商款項、退款等問題,圍繞共享經濟的爭議也被推向風口浪尖。而彼時乘風興起的共享健身倉如今還好嗎?
主打親子健身,「玩吧」把小型智能健身艙進社區
「玩吧」成立於2017年3月。健身艙佔地7.5平方米,內設大人訓練區和兒童玩耍區。訓練區內有跑步機、啞鈴等,兒童區有爬杆、小籃球等。整個運動艙內部還設有小米AI智能音箱、三個爸爸恆氧新風機、小米電視等智能設備,形成了小而全封閉式系統。
「玩吧」內部
「玩吧」智能健身艙於2017年11月份落地第一座健身艙,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等16個城市,落地了300多臺健身艙,註冊用戶15萬,觸達用戶過百萬。「玩吧」已經完成三輪融資,追夢者基金創始管理人朱波、火星財經發起人藍港互動董事長王峰、百善投資董事長胡世輝、年輪體育文化董事長李清華等的種子投資和天使投資,以及天明集團領投,種子輪及天使輪的投資方參與跟投的數千萬元Pre-A融資。據「玩吧」創始人付浩透露,他們目前正在進行新的A輪融資。
「玩吧」採用24小時運營模式,用戶可以使用小程序或者APP掃碼開門。雖然「玩吧」目前沒有配備專業教練,但用戶可以跟著視頻教練做運動。費用為每分鐘五毛錢,也就是使用一小時僅需30元。
「玩吧」的目標客戶群體是25—49歲之間的消費者,北上廣深城市是「玩吧」投放的目標城市,在更加具體的社區選點上,「玩吧」是有選擇性的。以北京為例,「玩吧」並沒有在所有小區廣泛鋪設,而是在海澱、通州兩個人口結構較為年輕的地方做投放。
投放目的小區除了需要滿足年齡構成,還需要符合每千戶一座健身艙的比例投放,且是2007年以後建成的小區,因為這樣的小區在規劃上更合理,能夠留給玩吧的空間也更大。
「老一輩人已經擁有固定的生活模式,跳廣場舞、下棋是屬於那一代人的愛好。如今人們需要擠出時間鍛鍊,也需要有時間陪伴孩子。」付浩除了「玩吧」創始人外,還有三個頭銜:米亞衛浴創始人(「浴室櫃之父」)、矽谷咖啡創始人、未來資本創始人。當初之所以會想到做親子健身艙,是因為付浩成為新晉奶爸,孩子帶給他的不僅有初為父母的快樂,也讓他把投資目光開始放在親子類項目上。
「玩吧」創始人付浩
在推廣方面,「玩吧」選擇與物業和大型房產公司合作,直接入駐小區。在與物業合作時,會支付一定比例的物業合作費,但如果是大型房產公司新開發的樓盤,為了提升品質,他們會零費用邀請玩吧鋪設健身艙。
付浩並不是健身產業新人,他在北京有四家健身房,但他並不打算把「玩吧」打造成傳統意義中的健身房。他對「玩吧」的定位正如其名字,具有娛樂性、社交性。付浩認為,「健身」是一件聽起來就讓人感到有難度的事,他們更想為大眾提供更具娛樂化的運動場所,讓用戶在運動中感受快樂。「我們不強調用戶非要練成蜂腰、翹臀,只是想打造更加便利的運動方式,讓小孩、家庭就像在自己家裡玩一樣自在。」
據付浩透露,每間健身倉的投入成本為4萬元,該成本包括前期購買設備、打造艙體、後期人力維護等。每間健身倉平均每月收入4000元,主要來源是艙體本身帶來的運動收入、以及艙體外面的廣告屏帶來的廣告收入。成本收回周期為10個月,後期設備維護主要由器材供應商負責,日常清潔則由小區保潔人員兼任。
付浩計劃到2020年,投入1萬臺玩吧健身艙,實現公司運動收入4個億,廣告收入4個億,運動飲料收入2個億的目標。
十餘種健身倉興起,消費者褒貶不一
據統計,除了「玩吧」外,目前市場上至少有十種不同品牌的健身倉,包括公園盒子、覓跑、抖吧等,都是近兩年剛剛興起的品牌,而最先推出貨櫃改造健身倉的超級猩猩,已經轉向做時尚、精品化的新式健身房。
部分共享健身倉品牌融資信息
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絕大多數共享健身品牌都獲得了資本青睞,其中「覓跑」在去年已經獲得7500萬A輪融資,總融資額過億元,其投資方包括經緯中國、信中利、國中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另一家「全民酷跑」則獲得了奧運冠軍陳一冰的種子輪投資。
和「玩吧」類似,健身倉都在擁抱社區群體。相較於傳統健身房,共享健身倉最大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其一般設立在社區內部,去掉淋浴等設施,目標用戶群體也多集中於中青年。對用戶而言,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決策成本和經濟成本,讓健身運動碎片化、時尚化、社交化。
但在產品設計上,這些健身倉卻各有千秋。「覓跑」共享健身倉佔地為5平方米左右,「玩吧」面積為7.5平方米,公園盒子則推出8平米、18平米和28平米三款健身倉。內部健身器械則大多以初級健身器械為主。
公園盒子
在價格上這些健身倉也不盡相同。「覓跑」一小時12元,「玩吧」是一小時30元,「公園盒子」則採取按照時長付費模式,在繳納99元會員費後,用戶可享受10元每小時的健身價格(非會員每小時健身費用為29元)。
覓跑
如今,這些走進社區的健身倉正在經受市場考驗。通過整理歸納消費者的評價,我們不難發現共享健身倉還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健身倉僅有一門供進出,存在消防隱患;空間設計過於狹小,運動時會有不舒適感;回本周期過長,不利於快速發展;缺乏新鮮感,導致復購率低等;後期運營不善,導致體驗不佳。
從共享經濟的角度看,共享健身倉一但真正規模化,就會成為重要的線下社區流量獲取渠道,其獲取流量的效率與潛在的變現能力甚至比健身倉本身更有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