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蒙古地區是個地理概念,整個蒙古地區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作為獨立國家存在的外蒙古,一個是屬於俄羅斯的布裡亞特蒙古,一個是我國的內蒙古。雖然如今只有內蒙古地區在我國的疆域範圍之內,但外蒙古也曾經在我國的領土範圍之中。那麼,蒙古地區是在什麼時候被納入我國版圖的呢?外蒙古又是如何成為獨立國家的呢?
蒙古高原在很早以前是一片無主之地,歷史上有很多的民族佔領過這裡,但大多未能長久。秦漢時,蒙古地區的主人是匈奴人;魏晉時是鮮卑族人,到了南北朝又變成了柔然人;在北宋時期,蒙古高原長期被契丹人佔領;女真人成立金朝後,也一度侵佔過蒙古地區。歷史上這些和蒙古高原有瓜葛的民族,都曾大規模的融入漢族,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成為了如今的少數民族。在蒙古還未徹底被哪方實力佔領之前,蒙古地區就已經和我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了。
南宋時期,蒙古族部落在蒙古高原上異軍突起。公元1206年,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上建立了蒙古汗國·,後來蒙古族東徵西戰,打敗了當時的南宋政權並取而代之。公元1271年,蒙古國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成為了中國皇帝。至此,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收復蒙古,並把蒙古地區納入我國的疆域。但元朝就像流星划過天空一樣,十分短暫。元朝滅亡後,參與的元朝權貴帶著殘部退回了蒙古草原,並和明軍死戰不降。無法收復蒙古的明朝統治者,只好放棄了這片區域,並在國家北方修築長城,隔斷了中國和蒙古的聯繫。
歷史上,我國再次把蒙古變為國土,是在清朝的時候。1688年時,皇太極攻下了蒙古地區的一部分(今內蒙古地區),後來皇太極還被當地的蒙古部落奉為大汗。康熙時,清軍曾多次攻打準格爾。1698年,康熙更是御駕親徵葛爾丹,一舉大破準噶爾,將外蒙古地區納入版圖。隨後,清朝統治者在外蒙古地區的烏裡雅蘇臺設立了將軍這個職位,來加強對外蒙古的統治。以上,是蒙古地區如何一步步成為我國疆域的過程。
可如今我國的國土並不包括外蒙古地區,那麼我國是如何一步步丟失外蒙古的呢?事實上,我國喪失外蒙古的全過程,都有俄國的推波助瀾。在1698年時,清政府曾經和俄國協商兩國國界問題兩國達成一致,以沙畢納依嶺和額爾古納河作為國界線。但沙俄人是十分擅長毀約的,雖然兩國協商一致,可俄羅斯卻從未停止擴張的步伐。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俄羅斯渾水摸魚的羅奪走了我國西北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這些土地中就包括烏裡雅蘇臺。
辛亥革命後,國內局勢一片混亂,於是蒙古的王公貴族們趁機將清朝的軍隊趕出了蒙古地區,並且宣告蒙古獨立。在獨立之後,蒙古還曾派使者秘訪沙俄,以求獲得俄國的支持。當然,俄國的反應也沒讓蒙古失望,在沙俄的支持下,蒙古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當時的國家政權,從未承認過蒙古的獨立,甚至北洋政府時期,軍閥們還一度打算對蒙古用兵。可惜後來因為國內政治鬥爭嚴重,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
外蒙古依靠著俄國幫為自己獨立的靠山,換取到的是數年間俄國不斷在蒙古吸血、盤剝。於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被俄國人壟斷攘奪的蒙古人民逐漸產生了想要回歸的想法。1919年時,外蒙古的貴族們組成請願團,要求民國撤銷外蒙古的「自治」。同年四月,外蒙古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外蒙古的回歸十分短暫,1920年時國內的軍閥之間爆發戰爭,國內局勢再次混亂,自顧不暇的民國又失去了外蒙古的控制權。蘇聯就這這個時候,找準了機會,一舉入侵了外蒙古,此後直到二戰結束時,蘇聯都是外蒙古的實際控制者。
小結:
二戰後期,在奠定世界格局的雅爾達會議上,由於中國國力孱弱,所以被蘇聯強迫著承認了外蒙古的主權。自此,外蒙古徹底的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和我國再也沒有了主權上的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