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飛彈同款火箭發射凌空解體!觸發自動引爆裝置,天空染成紅色

2021-01-19 巔峰高地

後天(4月24日),我們即將迎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那天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航天與飛彈事業發祥地,為了紀念這個偉大時刻首次公開了一段長徵二號火箭發射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的實況視頻。

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

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軌道發射任務,發射該枚衛星的長徵二號是一款二級火箭,箭長37.7米,發射質量184噸,可以將1.8噸重太空飛行器送入近地軌道。對比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長徵一號火箭,長徵二號運力指標提升了整整6倍。

根據我國火車車廂限定的最大直徑,設計人員將3.35米直徑設定為長徵二號火箭芯級最大直徑,這一標準一直延續至21世紀新一代無毒無汙染大推力火箭長徵五號問世之前,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多款火箭皆採用3.35米最大限定直徑標準設計。

長徵二號運載火箭

尖兵一號是在我國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之後不久便展開的一項世界級裝備型號攻關,大直徑箭體設計與製造、大推力發動機設計與製造、箭體測試、星體測試等等,所有的一切操作都是第一次,可以說是第一次吃螃蟹。

美國第一款返回式衛星是發現者系列偵察衛星,他們是在經歷12次失敗之後,直到第13次發射才獲得完全成功。航天探索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失敗考驗,我們也沒有例外。

長徵二號火箭劇烈俯仰擺動

在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發射視頻中首度公開了此次發射失敗的實況錄像,長徵二號火箭升空6秒開始出現愈加劇烈的俯仰方向擺動,飛行20秒,火箭大幅度偏離預定軌道,為了保證安全,慣性平臺接通自毀指令凌空解體。據當時參與發射任務的工作人員回憶,天空被劇烈燃燒的火球幾乎染成了紅色,參試人員心情只能用悲痛萬分來形容。

最終火箭與衛星墜落在距離發射臺僅有幾百米的地面上,錢學森第一時間從敖包指揮所趕到發射現場安慰參試團隊,組織火箭殘骸回收工作,並一起分析事故原因。

長徵二號運載火箭首飛失敗

當時星箭零件散落在方圓數百米的沙地裡,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零件,人們甚至用上了篩子。經過多輪分析比對發現,有一根導線的膠皮套外觀上看不出任何毛病,但對光一照發現裡面已經斷裂,後來結合遙測數據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罪魁禍首」。

說明此次失敗並不是長徵二號火箭的設計問題,而是質量問題,這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如果是設計問題,那將是更加曠日持久的技術摸索。

長徵二號火箭殘骸

在經過一年時間狠抓質量整改之後,新一枚長徵二號運載火箭再次領命出徵,這一次發射非常順利,火箭一二級分離正常、星箭分離正常,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在經過約3天繞地球飛行之後,返回式衛星成功受控著陸於貴州安順六枝營盤公社,並成功回收。

此後長徵二號火箭又發射了兩顆返回式衛星,該型火箭4次發射任務中的後面3次全部成功。

尖兵系列返回式衛星成功回收

美國為了攻克返回式衛星技術,用13次發射才獲全勝,而我們只用了兩次。美國從第一發失敗到第13發的完全成功用了一年半時間,而我們從第一發失敗到第二發的完全成功只用了一年時間。

從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人的志氣,但也可以看出兩家當時的國力差距,大洋彼岸可以用更多的失敗進行技術「試錯」,而我們當時則完全沒有那個國力進行如此奢侈的「試錯」。

成功發射的長徵二號運載火箭

人們常說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是只隔了一層紙的兄弟關係,而發射尖兵系列返回式衛星的長徵二號運載火箭則充分證實了這一關係。

長徵二號運載火箭與當時正在研製的DF-5洲際飛彈除了制導系統與載荷不同,從箭體到燃料乃至發動機幾乎完全一樣。

長徵二號與DF-5飛彈皆使用YF-20發動機

在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任務中長徵二號火箭為了提升運力,芯二級動力系統採用與DF-5洲際飛彈幾乎一致的點火流程,遊動發動機與主發動機一起點火,區別在於主發動機提前關機,遊動發動機持續點火。

長徵二號正是基於這一設計得以讓火箭滑行至更高軌道,火箭運力也因此達到了衛星發射要求。

DF-5洲際飛彈(遠程運載火箭)

長徵二號火箭在經過三次發射任務檢驗之後,代號580的遠程運載火箭全射程發射試驗得以展開。

當時我國海軍組織了一支由18艘艦艇組成的遠洋特混艦隊浩浩蕩蕩開赴南太平洋,艦隊於1980年5月18日10時30分左右,在南太平洋南緯7度0分、東經171度33分為中心、半徑70海裡的圓形海域中準時準點成功打撈了數據彈艙,由此我國正式擁有了讓世界信服的跨洲際投送能力。

打撈數據彈艙的遠洋特混艦隊

進入21世紀,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的兄弟關係仍然在我國得以延續。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與某型洲際飛彈仍然是一模一樣的箭體直徑與動力系統,甚至連服務快速反應需求的冷發射模式也在長徵十一號身上發揚光大。

該型火箭問世以來已經連續實施7次發射,成功率100%,在第六次任務中成功實施了首次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

前不久網絡上公開了一款10軸運輸-起豎-發射三用一體TEL發射車,當時很多人納悶究竟是什麼飛彈需要如此龐大的車體承載?

經過比對後發現原來它就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車,快反火箭也因此得名,而放眼世界長徵十一號則是獨孤求敗,因為地球上並沒有與其比肩的快反火箭。

長徵十一號TEL機動發射車

長徵二號火箭奠基了中國航天將近半個世紀的進入空間能力,神舟載人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北鬥導航衛星等數百個太空飛行器皆由該型火箭衍生產品送入太空軌道,如今東風快遞則進一步反哺航天事業造就了舉世無雙的長徵十一號快速反應火箭,而它將在國民經濟建設與未來戰爭中發揮關鍵且獨特的快速進入空間優勢。

相關焦點

  • 中國民企要發射外國衛星,火箭竟來自東風41洲際飛彈
    藍箭1號火箭的單次發射成本極為低廉,僅約為800萬美元。若將該價格與美國的SpaceX火箭相比,是什麼水平呢?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價格是6200萬美元,而研製中的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價格則高達9000萬美元。2010年,銥星公司與SpaceX籤署協議,分七次發射銥星公司70顆二代衛星,費用達4.5億美元,每顆衛星的發射費用接近450萬美元。
  • 今年全世界已發射50多枚洲際飛彈 俄軍最牛的是這7個
    10月4日,在俄羅斯航天部隊官兵高調慶祝自己的專業節日——「航天兵節」之際,俄羅斯空天軍副總司令、航天兵司令兼空天防禦部隊司令亞歷山大·戈羅夫科上將公開表示:2017年以來,俄空天防禦部隊的飛彈攻擊預警系統、太空監控系統以及反導防禦系統,共監測到了50多次洲際飛彈及太空飛彈的發射,其中既有外國軍隊發射的,也有俄羅斯軍隊發射的。
  • 美戰艦攔截彈可準確成功攔截大氣層外的洲際飛彈
    在美國看來,任何一個地區性強國一旦具備洲際飛彈,都被視為自身潛在威脅。標準3-2A攔截彈發射的瞬間對美國而言,一個強國核彈數量遠不如其投送載具的性能和投送效率大,隨著人民火箭軍東風41洲際飛彈的問世,更讓美國感到十分不安。
  • 洲際飛彈發射成本對比:美國2億,俄羅斯2.5億,中國呢?
    但相對於航空母艦而言,他可是要金貴的多,航母可以用十幾年甚至更多,而他就只是發射一次而已,就像一次性火箭。所以,大多數國家製作飛彈都只是用來威懾,很少用於發射。
  • 全球十種射程最遠的洲際飛彈
    洲際飛彈是目前射程最遠的飛彈,其中許多飛彈可輕鬆地打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那麼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洲際飛彈究竟是誰呢?在射程方面,中國的洲際飛彈在全球洲際飛彈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呢?本文將予以解讀。  第1名:R-36M(SS-18)飛彈。生產國:俄羅斯。射程:1.6萬千米。
  • 日本今春將發射小型民營火箭 搭載工科大學的實驗裝置
    日本今春將發射小型民營火箭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2月24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原日本網站「活力門」社長兼實業家堀江貴文投資的火箭開發公司計劃於今年春天發射的小型火箭,將搭載高知縣工科大學的實驗裝置
  • 日本年內將使用改良型H2A火箭再次進行衛星發射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由於日本在去年11月29日在發射軍事偵察的衛星時由於遭到了失敗,日本將對新近改良的H2A火箭進行燃燒試驗並計劃於年內再次進行衛星發射。  韓國「聯合新聞」援引日本《讀賣新聞》的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已對去年引起衛星發射失敗的H2A火箭的固體助推器(SRB)進行了改良和修正。
  • 洲際飛彈射程上萬公裡,發射時要經過別國領空,為何不會被攔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人提出了洲際飛彈的概念,但由於納粹德國戰敗,最後的勝利國家完成了這一設想,避免了二戰更嚴重的人員傷亡。人類科技的水平的進步讓飛彈現在成為每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常規武器之一,現在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飛彈,如果按飛行軌跡的特徵分類,則有空氣動力飛彈和彈道飛彈;如果按距離分類,則有中程,遠程和洲際飛彈;如果按發射點和目標位置分類,有地空,空空飛彈等。射程最長,功率最強,可以攜帶核彈頭的飛彈,且可以在從某個國家發射卻可以覆蓋整個世界的飛彈被稱為洲際飛彈。
  • 中國若發射一枚東風41洲際飛彈,成本要花多少錢?
    然而有一些國家也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在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和蘇聯就成為了超級大國,只不過蘇聯因為經濟問題導致了國家解體。經濟作為國家的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只要經濟基礎崩塌,那麼上層建築也會隨之崩塌,即便像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也無法擺脫這樣的規律。中國現在成為了世界強國,在發展軍事實力的時候就十分注重其對經濟的影響。
  • 美國向太平洋發射一枚「民兵-3」洲際飛彈,啥意思?
    據了解,美國利用新系統進行了「民兵-3」洲際飛彈的測試,飛彈從美國本土的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在太平洋上空飛行了六千多千米,最終落入馬紹爾群島附近的海域。美國之所以要發射這樣一枚洲際飛彈,並不是因為美國想要威嚇其他國家,而是因為「民兵-3」洲際飛彈實在是太老了,老到美國不得不隔段時間發射一枚,試試飛彈壞沒壞。「民兵-3」洲際飛彈服役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是「民兵-2」洲際飛彈的改進型號,也是美國目前唯一一款陸基洲際彈道飛彈。
  • 衛星有時也挺傻,飛彈火箭分不清,差點引發核大戰
    在發射初期其實很難分辨誰是誰。比如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發射洲際飛彈試驗的時候,對外宣稱的就是發射運載火箭。圖片:東風-5遙測彈發射,當時對外宣布是發射運載火箭。這還是在發射之前就向全世界宣布過的公開發射行為,在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由於對抗的激烈,有多次誤報警差點引發世界核大戰。
  • 「鬥魚超級火箭」成功發射
    8月10日上午10:35,「鬥魚超級火箭」在青海省茫崖市冷湖火箭試驗基地發射升空並回收,並進行國內首次全流程直播。據了解,此次合作方翎客航天為中國首個掌握火箭懸停飛行技術的民營航天公司,此次發射的RLV-T5型是目前中國已進入飛行試驗階段中體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可回收火箭,此次成功挑戰公裡級高空回收,刷新了國內該領域的紀錄。5,4,3,2,1……「點火,發射!」
  • 朝鮮閱兵展示新洲際飛彈 對付美國反導用多彈頭?
    然而,「火星」-15飛彈使用兩臺山寨版RD-250液體火箭發動機,發動機推力有限飛彈發射質量不大,能投擲的彈頭重量也不太重,如果朝鮮核彈頭小型化水平不高的話,飛彈就沒法達到洲際射程覆蓋美國全境。朝鮮展示的新型洲際飛彈,其發射車尺寸比「火星」-15飛彈發射車大。
  • 美研發巨型無人機,可發射衛星和洲際飛彈,戰略格局因此改變
    據媒體報導得知,日前一款叫做RAVN-X衛星發射的無人機已由美國初創公司Aevum對外公開展示。對此,初創公司聲稱該無人機將不僅能夠擔負小型衛星發射重任,而且還可以用來執行洲際飛彈發射。通過對照發現,RAVN-X無人機外形雖然很獨特,不過其依然屬於大飛機運輸火箭概念,因此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俄羅斯等大國在軍事領域正在快速追趕美國,這就給對方造成了較大威脅。為維護現有優勢,美國積極採取打壓舉措,試圖阻止其他國家超越。由此來看,RAVN-X無人機的出現可謂是提振美國軍工製造信心的重要標誌。
  • 工程師勸阻發射未果,太空梭16000米高空爆炸,7名太空人全損失
    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全重約為79.5噸,但是在垂直發射時需要與巨大的火箭助推器捆綁在一起,其中外掛燃料箱裝載有超過600噸的液體燃料,兩個巨大的火箭助推器裝有總共900噸的固體燃料,整個太空梭此時的重量已經接近1700噸,高度達到67米,然而這個龐然大物卻在1986年1月28日的發射中遭遇災難,當時太空梭在起飛階段似乎一切正常,甚至在剛剛升空時右側助推器冒出的一絲絲黑煙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 地下挖通1萬座軍事碉堡,藏匿2千枚洲際飛彈,離我國僅900公裡
    二戰後,美國俘獲了大量來自德國的火箭製造專家,擁有比蘇聯更多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研製出了第二代洲際彈道飛彈,並將其命名為「大力神」,擁有了壓制蘇聯的一大利器。相關資料記載該型號飛彈的當量達到了驚人的100萬噸,而反應時間只需要1分鐘。
  • 發射一枚白楊M飛彈需3.5億美元,那麼發射一枚東風41需要多少錢?
    在我國70周年閱兵儀式上,東風-41洲際飛彈一出場就收穫各國目光,但具體的數據我們並不知曉。但就目前情況而言,世界上擁有洲際飛彈的國家並不多,在五常國家中,除法國之外,其他幾個國家洲際飛彈的射程範圍都超過了11000公裡。
  • 火箭為啥能飛天?超硬核科普,圍觀發射必備
    他一生獲得多項發明,最重要的是在1903年發表了標誌性的論文《利用噴氣裝置研究宇宙空間》,為火箭運動和航天理論奠定基礎。第三步:整流罩拋罩連接裝置解鎖,安裝在三級上的彈簧將兩個整流罩半罩推開分離,兩個整流罩半罩向下翻轉,隨著火箭上升分離下落。第四步:二級/三級分離在二級發動機關機後,兩級間的連接裝置解鎖,二級上的反推小火箭點火產生一個反向的力,二級與三級分離。然後,三級發動機點火。
  • 俄新型洲際飛彈已入列,擁有一項獨特能力,號稱穿透所有反導系統
    因此,俄迫切需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有發射井、指揮站等基礎設施,儘快發展具有相當威懾能力的洲際飛彈。 最後,從液體洲際飛彈本身性能看,與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飛彈相比,液體火箭發動機具有比衝高的優點,其單位重量推進劑產生的推力更大,飛彈的射程更遠、投擲重量更大。而在液體火箭方面,俄羅斯積累了先進的液體戰略飛彈技術,在技術和工業方面有深厚的積累。在大力研製新型固體戰略飛彈的同時,俄不會輕易放棄液體戰略飛彈的傳統技術優勢。
  • 火箭發射時 稀裡譁啦像節操掉了一地的是啥?
    美國SpaceX公司「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時,可謂是「風雪飄搖」所以,如果有人問,火箭發射時,掉下來的那些東西是什麼?假如沒有指定是什麼類型,哪個國家發射的火箭,那麼答案之一,就是冰屑。我國火箭發射時,剛開始紛紛掉落的那些東西就是隔熱泡沫。這個解釋,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李福昌。他說,這是火箭保溫的一個措施。為了不讓火箭推進劑的溫度過高或者過低,箭體一些部分貼了一些隔熱泡沫來進行保溫,火箭發射升空,速度一快、風一大,有些泡沫材料掉了下來,這對火箭成功發射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