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域發現臺灣地區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圖片來源: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華夏經緯網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古生物研究有重大發現,臺、日、澳學者在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 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2月將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陽光過道展出。

    據報導,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與島內、日本、澳洲學者耗時四年,完成這項研究,不但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也為直立人在亞洲的分布與型態,提供關鍵性證據。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登上27日的《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

    澎湖原人下顎骨化石打撈自臺灣海峽澎湖水道海底,距離臺灣西南約25公里海域,屬於亞洲大陸棚的一部分。過去在臺灣發現最早的人骨化石是距今約2萬年的左鎮人(現代人),澎湖原人具有直立人的特徵,將臺灣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紀錄,往前推展至超過19萬年的「更新世」中期。

    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表示,澎湖原人具有亞洲地區更新世人類化石中,前所未見的粗壯與原始特徵。各國近期發現的直立人有印度尼西亞佛羅勒斯人、德國尼安德塔人、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人,這次臺灣地區發現的澎湖原人,不但增添亞洲地區直立人演化的特徵多樣性,也擴大直立人區域分布範圍,是更新世中期人類演化史中,直立人在亞洲分布的最東緣,也填補人類化石在亞洲地理分布的空缺。

    從澎湖原人的下顎骨大小進一步推測,澎湖原人的身高約160公分、體重約60公斤,性別尚難以判斷,團隊從臼齒磨蝕的情況分析,澎湖原人已是一個成年個體。

    相對於相似年代在大陸各地所發現的直立人,澎湖原人具備較為原始的特徵,具有發達粗壯的下顎骨,發達膨大的第二臼齒。

    在人類的演化史中,更新世時期,人類下顎骨和牙齒大小會隨著時間進展逐漸變小。然而,新發現的澎湖原人卻有粗壯的下顎骨與牙齒型態,更甚於約80萬年前印度尼西亞爪哇的直立人(爪哇人),以及75-40萬年前大陸北方的直立人(北京人);團隊分析澎湖原人與爪哇人和北京人,很可能有不同的演化起源與路徑。

    張鈞翔表示,澎湖原人的粗壯下顎與牙齒型態,與40萬年前發現於安徽和縣的下顎骨化石型態相近。目前和縣人的分類親緣仍具爭議,和縣人與澎湖原人很有可能代表亞洲直立人演化未曾發現的新支系。

    該研究團隊包括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日本學者包括國立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京都大學高井正成、御茶水大學及松浦秀治等。

 

責任編輯:張暉

相關焦點

  •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Scientists uncover prehuman jawbone in Taiwan其下顎骨化石模型(前)與北京直立人下顎骨化石模型(中)比較,更為粗壯、原始,是因臺灣資源豐富,讓澎湖原人與世無爭,才能保留原始直立人特徵。
  • 臺灣發現古人類化石,和南島語系研究有什麼關係?
    對這些出土化石的跨學科研究,使得學界對人類起源和演化的歷史,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臺灣的史前文化遺址,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2000多處,其中也發掘出若干人類遺骨。過去,今臺南市左鎮區菜寮溪發現的「左鎮人」被視為最古老的臺灣史前人類,其頭骨化石經測定,推測距今二至三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
  • 考古發現臺灣海峽曾是遠古動物樂園(圖)
    20年前,漳州東山海域第一次發現了人類遺骨和哺乳動物化石,這是我省首次在海底發現這些遺骨。前段時間,記者從福建博物院了解到,一份凝聚了東山史前文化20年考古發現的成果已出爐。  考古研究人員得出,在2.7萬至1.1萬年前的冰川時期,東山海域———這個中國目前發現海底哺乳動物化石的最南端,原來是一片遠古動物樂園,南北動物在這裡匯聚、繁衍、
  • 澎湖考古正夯
    澎湖海域遼闊,又有湍急的黑水溝,加上開發歷史早於臺灣本島,因此處處古蹟林立,不僅七美島上有新石器時代工廠、潘氏澎湖鱷的出土等;海域中更有虎井沉淵、古沉船寶藏、古生物化石等,再次帶動澎湖神秘的考古熱。
  • 澎湖海域是「臺灣百慕達」?
    「臺灣百慕達」? 復興航空貨機失事的澎湖海域,16年來已經摔掉5架飛機,有一個說法是:澎湖北方及南方海域有急流、海溝,從明朝開始就有不少船隻在此發生船難,因此該區域被稱為「臺灣的百慕達三角區」。今年澎湖海域一年內就發生兩起空難,讓素有金雞母之稱的澎湖觀光業頓時變得很「冷」,也讓澎湖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自1987年以來,澎湖海域已經摔了4架各型客機與一架戰機,澎湖華航飛香港客機5月25日在澎湖目鬥嶼北方海域上空失事墜海,華航打撈作業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復興航空貨機現在又在相距不到30海裡的澎湖南方望安海域失事。
  • 「東山陸橋」與臺灣最早人類
    現已知臺灣最早的人類為1971年發現於臺南縣左鎮鄉菜寮溪距今2—3萬年前的「左鎮人」化石,臺灣最早的文化為1968年發現於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距今約3萬年前的「長濱文化」。人們不禁要問,「左鎮人」和「長濱文化」源自何方?「左鎮人」化石有頂骨和臼齒,共5件標本,因材料少且破碎,較難對比。
  • 在非洲以外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化石改寫人類遷移時間表
    有關現代人類的起源故事不斷被修改,但總的來說,早期智人首先是在我們現在稱之為衣索比亞的地區出現,某些留在東非洲的後裔在大約10萬年前進化為現代智人,並「走出非洲」。現在,在以色列一個山洞裡發現的顎骨把人類遷徙出非洲的時間至少提前五萬年。
  • 福建考古研究發現臺灣海峽曾是遠古動物樂園(圖)
    東山海域已知的哺乳動物種類,與臺灣澎湖海溝發現的幾乎完全類同,都屬於臺灣海峽動物群組合,臺灣海峽曾是遠古動物樂園。21種哺乳動物組成海底哺乳動物群劍齒象、熊、中國犀、水鹿、斑鹿、山羊和水牛7種動物,一直被認為是東山海域的哺乳動物。
  • 臺灣研究員在澎湖海域下水作業失聯 被大陸漁船救起
    臺灣研究員在澎湖海域下水作業失聯 被大陸漁船救起 2020年11月20日 14: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研究員在澎湖海域下水作業失聯(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1月20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海洋研究院研究員19日在澎湖海域進行「臺灣西南海域海洋生物調查」時,與3名潛水人員失聯,所幸被經過當地海域的大陸漁船救起。  該院涂姓研究助理19日上午及4名潛水人員共5人僱傭遊艇「快樂168號」出海。
  • 臺灣澎湖縣長發表聲明 澎湖海域不是百慕達三角
    華夏經緯網10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針對澎湖空難頻傳,外界將澎湖海域比喻為百慕達三角洲,再度引起恐慌,澎湖縣長王幹發昨天發表嚴正聲明,鄭重呼籲勿用沒有科學根據的揣測言詞中傷澎湖,同時也勉勵全力投入「經國號」戰機救援人員的辛勞。
  • 揭秘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一萬年前古城
    世界歷史源遠流長,遠古時期文明有很多未被人類發現。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是中國一重大考古發現,在海底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面積的紅色磚塊的城牆,科學家推測這是一座一萬年前的古城,還有人說這是有人故意丟在這裡的,對於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人們至今不知道它的來歷。
  • 隔三差五掉飛機 澎湖成了臺灣的「百慕達」(圖)
    對此,臺灣「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表示,對尋找黑匣子位置軍方不可能刻意隱瞞。對於外傳為避免大陸知道臺灣獵雷艦作戰能力,而刻意在發現黑匣子後仍不肯告知,他強調絕無此事。  目前,關於飛機的失事原因,各種猜測很多。有人懷疑是天氣因素,有人懷疑是機械故障。
  • 新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 或將重繪人類演化譜系樹
    視覺中國供圖新解 大約25年前,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湖畔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的化石。如今,這種一直被忽視的人類祖先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衣索比亞工作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幾乎完整的顱骨化石,恰好屬於這種已經消失很久的人科成員。 在人科中,除了智人,還包括一些已經滅絕的近親,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類譜系樹。過去,湖畔南方古猿的化石主要來自下頜、牙齒及頭部以下的骨骼碎片。而這枚來自380萬年前的化石非常完整,可以幫助科學家揭開湖畔南方古猿從未展示在人們面前的面容。
  • 300萬年前完整幼女化石出土 「最古老的孩子」揭秘人類進化
    考古學家在衣索比亞發現了一具絕無僅有的南方古猿的女童骸骨化石,而且化石保存得近乎完整,這將有助於揭示古人類身上的種種謎團。  完整性前所未有  據報導,這具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科女童化石是2000年10月在衣索比亞北部被發現的,考古學家為了把化石從沙巖中發掘出來已經花了近6年時間。
  • 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
    澎湖馬公鎮上的天后宮,可說是全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古蹟。據考,該廟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荷蘭海軍將領韋麻郎率艦侵入澎湖,在馬公島登陸,佔領媽祖宮。當時福建金門守將沈有容率所部趕來,諭荷人退出。
  • 深讀:「沉東京 浮福建」探秘 臺灣海峽經歷幾次沉與浮?
    閩南網5月15日訊 隨著惠女灣海底古森林的發現,福建閩南呈現三個海灣三片海底古森林的新格局,「沉東京 浮福建」的萬古之謎能否就此揭開?一系列猜想引發各界關注。  探秘的腳步再往前一邁,我們找到了另一個海底大發現——臺灣海峽有3個地方發現海底人類化石標本。
  • 臺灣6月氣溫飆高 澎湖東吉嶼珊瑚大面積熱死(圖)
    原標題:臺灣6月氣溫飆高 澎湖東吉嶼珊瑚大面積熱死(圖)   東吉嶼海域表孔珊瑚大面積死亡,白化物種大多是葉形及癭葉等表孔珊瑚。 臺灣聯合報圖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澎湖南方四島公園珊瑚礁生態豐富,但持續氣候暖化已危及這座海下熱帶雨林。
  • 非洲發現280萬年前人類化石 將人類史前推40萬年
    2015年3月9日訊,據德國之聲3月8日報導,近日,古生物學家在在東非發現了一塊「人屬」的顎骨化石,其存在時間比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化石更久遠,這塊化石的出土將把人類歷史向前推進40萬年。 這塊化石的出土將使人類歷史向前推進40萬年。
  • 臺灣澎湖海底發現奇景 柱狀玄武巖呈微笑狀(圖)
    [提要] 研究人員在澎湖北方海域的大磽嶼海底發現柱狀玄武巖,長達200公尺,節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這處海底奇景的發現過程非常偶然,當時研究人員到海底調查珊瑚礁、魚群的生長狀況,準備遊回船上時,一回頭,赫然看到前方黑壓壓的一片,就像看到一片城牆,遮擋了原本應該是深藍的海水顏色……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澎湖北方海域的大磽嶼海底有一處開口朝西北、呈微笑狀的柱狀玄武巖,長度達200公尺,高約10公尺,每枝石柱的直徑約1公尺
  • 澎湖海域47年間發生空難11起 被稱「臺灣百慕達」
    央廣網澎湖7月24日消息(記者陳鷺宏)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晚上7點左右,臺灣復興航空一架從高雄小港機場飛往澎湖馬公機場的航班號為GE222的客機在降落時發生不明原因的意外,突然緊急迫降,但不幸的是迫降失敗重摔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