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都說,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周國平老師說:
「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別,就在於有所不為。」
那又如何有所不為呢?
成年人的世界可以總結成兩個字:算了。
算了吧,莫被執念困在原地
-01
每個人的人生,都各有各的苦楚,談不上誰的痛苦更勝一籌,誰的難過低人一等。
然而,所有的痛苦,究其根本,往往就是兩個字:執念。
執念太深太重,就容易陷在過去無法自拔,從而加劇自身的痛苦。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女主李雪蓮受丈夫秦玉河哄騙,為了多分一套房子而假離婚。結果,假離婚成了真,秦玉河轉頭就跟別人結了婚。咽不下這口氣的李雪蓮決定起訴秦玉河,要和他復婚,再真離婚,出了自己的這口惡氣。然而這口氣,卻並沒有那麼容易出。李雪蓮找了縣長,找了市鎮府,找了北京人代會……一層一層上訪,一次一次碰壁,堅持了許多年。可到最後,沒求到一紙判決書,卻等來了秦玉河的死訊。得到消息的李雪蓮萬念俱灰,仿佛失去了人生的全部意義。可是,她的人生,本該困死在這一件事情上嗎?李雪蓮相貌姣好,手藝出眾,有人愛慕,明明可以擁有完全不同、充滿幸福的人生,卻生生因為陷在自己的執念中,浪費了大好年華。
記得在《百年孤獨》裡,讀到這樣一句話:
「你如此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人活於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求不得之事、咽不下的氣。
一句「算了」,不是原諒,只是不再困於執念,給自己一個解脫。
一句「算了」,不是怯懦,只是你成熟到懂得了何時止損。
學會捨棄,主動讓自己走出來
-02
人生最危險和最自私的事情,就在於因一點點挫敗而喪失希望。
古語說:「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
達人之所以為達人,是因他做得到豁達,看破事物的表象,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大發明家愛迪生花了20多年,做了50000多次試驗才發明出一種輕巧、持久、高效、可用作獨立電源的電池。
有人對此表示不解:「愛迪生先生,您失敗了50000次。是什麼讓您認為自己會得出結果呢?」
愛迪生答道:「結果?哎呀!我已經得出很多結果啦。我知道了有50000種東西是不適合的!」
我們都說愛迪生的成功,離不開他的高逆商。他懂得失敗的意義,就是找到其中自己需要的經驗,換句話說,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高逆商就是不埋怨任何人,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總結失敗的教訓,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境界,任何人和事都能成為自己的借鑑。
算了,它也可以說是一种放棄,放棄了對失敗的恐懼,放棄了「喪」這股情緒。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防自如,是從容人。
人生,說到底活得就是心態
-03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
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我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會過去。
人生的大格局不過是,看遍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大事化為小事,再將小事化為「算了」。
有些理,算了,就是慈悲;
有些人,算了,就是智慧;
有些事,算了,就是修養。
我們不參與是非,不迎合無知,學會從負面情緒中過濾出有效信息,少點功夫矯情,多點時間努力。
它是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更是一個成年人幸福的底色。
本期編輯 | 張迪
資料 | 十點讀書、讀者;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