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遭遇疫情的特殊時期,武漢教育迎難而上,把一件件大事辦成、辦好,為武漢抗疫作出貢獻,中小學校園也恢復了生機與活力。為總結經驗、促進發展,今年11月,武漢市教育局黨委、武漢市教育局面向社會徵集「2020武漢教育十件大事」,邀請市民參與評選,推薦心目中的年度教育大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活動期間,市民、網友發來數千條留言,紛紛細數身邊的「教育大事」,講述溫暖、感人的教育點滴,分享一年裡的教育變化,為武漢教育的責任與擔當點讚。一樁樁、一件件,都彰顯著武漢教育的力度、速度與溫度。通過對市民郵件、留言的整理,以及相關專家、市民代表的精選,「2020年武漢教育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出爐。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十萬武漢教師為抗疫貢獻教育力量
青山區鋼花小學教師華雨辰疫情期間成為志願者,協助民警進行測溫工作。
今年,在遭遇疫情的特殊時期,武漢10餘萬教師挺身而出。他們不懼危險,不辭辛苦,投身戰疫,8100多名黨員幹部教師全天候下沉到500多個社區、1000多個住宅小區、2500多個網格;45000多名黨員教師踴躍捐款724萬餘元;湧現出堅守崗位、以身殉職的戴勝偉,方艙播音員、「火線入黨」的最美志願者華雨辰等一大批先進典型,用自己的行動、汗水甚至生命,弘揚了教育精神,展現了教育力量,在大戰中踐行了初心使命,交出了合格的教育答卷。在這座英雄的城市裡,武漢教師群體是一股堅實的戰疫力量。
武漢還湧現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東西湖區吳家山中學的黨員教師劉族剛獲評2020年武漢市年度教師。在全城關注的武漢第三屆「尋找最燃青年教師」活動中,30名年輕教師從8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入選今年的「最燃青年教師」名單。他們是武漢教師隊伍的勃勃生機,預示著武漢教育燦爛的明天。
「空中課堂」實現百萬中小學生全覆蓋
線上教學推進武漢教育信息化進程
線上教學期間,武漢關小學舉行「雲上升旗儀式」。
武漢疫情防控期間,上百萬中小學生如何居家學習、健康生活,成為關涉千家萬戶的大事。「停課不停學」,2月10日,武漢市中小學空中課堂正式開課。
師生們迅速適應線上學習,空中課堂實現了全市百萬中小學生全覆蓋。學生通過三種形式參與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參加網絡在線教學,通過虛擬課堂師生面對面進行在線學習和輔導;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學生,通過收看中國教育電視臺和省廣電網上課程進行學習;對既不能參加在線教學、又不能收看電視的學生,採取一生一策的辦法進行個性輔導。
線上教學期間,滯留在大山深處的廣埠屯小學教師劉燕,為了給學生上網課,每天爬上山頂找信號,風雨無阻。原本雜草叢生的山坡,被她踩出了一條清晰可見的小路。武漢市武珞路中學教師雷凱紅設計了戰疫系列線上活動,被譽為「空中戰疫網紅老師」。武漢師生們克服困難,創新方式,將學習「進行到底」,線上教學經驗也為城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高考、中考順利進行
交出「五個零」高分答卷
7月8日下午,2020高考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武漢市第十一中學考點,考生們奔向校外等候已久的家長。
7月7日、8日,延期一個月的高考舉行,5萬餘名武漢學子順利參加高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性活動。設置備用隔離考場、配備疫情防控專班、嚴格體溫檢測流程、搭建避雨等候區……遭遇「疫情」加「雨情」的雙重考驗,全市高考服務保障交出答卷:武漢實現「5個零」——全市考點無體溫異常發熱考生、無備用隔離考場啟用、無突發事件、無考務偶發事故、無因漬水和交通問題誤考。2020年的武漢高考,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一次安全的高考。人民日報發布快評《這次高考,是武漢的又一次大考》,評論中這樣描述: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大考後,武漢,必將撥雲見日,迎接更強大的自己,更美好的明天。
十餘天后,武漢用高考標準保障中考。提前部署、備齊預案、各部門聯動,武漢做足準備,確保中考萬無一失。7月21日下午,武漢市7.2萬名初中畢業生順利完成中考。全市考點無體溫異常發熱考生、無隔離考場啟用、無突發事件、無考務偶發事件、無因漬水和交通問題誤考考生。武漢中考延續了高考的「5個零」,再次交出高分答卷。
全面復學複課成武漢戰疫「裡程碑」
校園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
9月1日,江岸區博雅小學門口,小學生們陸續入校。
5月,高三、初三學生順利復學,隨後,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學生也分批順利復學,9月1日,武漢139.9萬名中小學生和幼兒迎來秋季正常開學,120多萬名大學生也陸續返回校園。全面開學也成為武漢戰疫又一個標誌性事件,昭示著武漢疫情防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100多所大學、28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在一如既往防控常見傳染病的同時,更嚴密防控新冠肺炎。為確保新學期校園疫情防控安全,武漢市彙編《中小學(幼兒園)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南》。全市各中小學校門口全部安裝了紅外線測溫設備、消毒設備,學生們進入校門前自覺間隔排隊,測量體溫,無發熱等症狀方可入校。
為迎接開學,武漢各校制定了線下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線上教學三類教學預案,一旦出現風險等級變化或突發情況,能夠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序轉換、無縫對接。武漢組建了心理諮詢團隊,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和幫助,關注各類特殊學生,開展「一對一」指導,幫助他們從線上平穩「落地」。
緩解入學、入園難題
推進160所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
今年9月,武漢一初東校區投入使用。
今年9月,武漢市63所新改擴建中小學、公益普惠性幼兒園交付使用,增加供給學位2.96萬個,其中有45所新改擴建的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投入使用,新增入園學位11520個;18所新改擴建的中小學投入使用,新增入學學位18057個。
入學、入園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2020全年,武漢市共推進了80所中小學和80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新改擴建工程建設,新增了入學入園學位4萬餘個,緩解了入學、入園矛盾,回應了社會關切,解決了居民子女就近入學問題,為全市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達到80%以上的目標提供了支持。
為了進一步優化教育用地資源配置,構建武漢城鄉一體、公平普惠、均衡完善的中小學校教育用地空間布局體系,武漢市教育局在對《武漢市普通中小學布局規劃(2013-2020年)》進行修編的基礎上推進編制《武漢市中小學布局規劃(2020-2035年)》,為城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提前撥付補助、減免房屋租金
出臺政策「給力」幫扶民辦教育
民辦培訓機構已經恢復正常教學。
疫情給武漢民辦教育機構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4月,武漢市教育局聯合市直8部門印發了《武漢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措施》,拿出12條具體措施,減輕疫情給民辦教育帶來的影響,幫助民辦學校渡過難關。
這12條措施,從加大公共財政扶持、鼓勵減免房屋租金、強化金融貸款和稅費支持、減輕社保繳費壓力、引導做好穩崗就業、水電氣政策支持、其他業務支持七個方面拿出了12條具體措施。此外,政策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支持「給力」,不僅提前撥付財政補助資金,還按照每班4000元給予補貼,鼓勵各類物業服務主體減免住宅區配套幼兒園物業服務費。
政策出臺後,教育部門通過督辦落實、結對幫扶等措施,使政策落地效果明顯,實現了讓全市民辦教育機構「活下來、發展好」的目標。截至目前,教育部門審批管理的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未出現一起「跑路」事件。其中,民辦幼兒園在停學近9個月後順利開學,依舊是武漢學前教育的主力軍,培訓機構更是實現逆勢增長,疫情以來新審批超過220家。
「我把媽媽借給你」刷屏全網
武漢女孩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全國新時代好少年」陳琪方。
11月,由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五部門聯合授予的2020年度「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活動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武漢市第二十九中陳琪方同學作為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者,在現場講述自己的事跡,人民英雄張定宇為她頒獎。
疫情期間,陳琪方的母親、外公奮戰在抗疫一線,父親參與社區值守。她利用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把同學群變成了健康科普和心理疏導群。她寫下《哥們,挺住!我把媽媽和外公都借給你了》《給武漢的一封公開信》兩篇文章,其中一句話「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在網絡刷屏。上海愛樂樂團將她的文章改編成公益歌曲《她把媽媽借給你》,給逆行者以精神鼓勵。通過中央電視臺的數次採訪,她向全國人民介紹復甦中的武漢。
今年,武漢市湧現出一批像陳琪方這樣的有大愛、有擔當的學子。17歲高三學生黃玉婷確認感染新冠肺炎後,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還堅持學習,備戰高考;武漢市第一中學學生鬱奕翀將流行歌曲重新填詞錄製歌曲,為武漢加油打氣;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塗宇恆用15000個「武漢加油」畫出鍾南山院士速寫……武漢學子的舉動溫暖、鼓勵了無數人,也讓社會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民族和未來的希望。
開展專項整治為中小學生「減負」
杜絕「家長作業」納入教育工作績效目標
紅領巾國際學校把廣播體操和韻律操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快樂的陽光體育大課間中鍛鍊身體。
11月,武漢市教育局在全市開展杜絕「家長作業」進一步減輕中小學過重課業負擔專項整治行動,明確要求各校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不得要求家長代為評改作業」納入今年的教育工作績效目標管理,校長是學校「減負」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專項整治還要求武漢市各中小學應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規範中小學作息時間管理。
「減負」的同時,武漢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中共武漢市教育局委員會、武漢市教育局聯合組織啟動了「同上一堂思政課——戰疫青年說」,成立「戰疫青年說」宣講團為全市大中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戰疫故事。秋季新學期,武漢遴選了人工智慧教材,在部分中小學試點開設人工智慧課,為未來培養人工智慧人才。武漢市啟動中小學兼職勞動副校長試點工作,21名農業技術骨幹受聘成為學校兼職勞動副校長,參與學校勞動教育,教學生學習農林牧漁等知識。在今年開展的普法歌謠創編比賽中,中小學師生用法治歌謠、三字經、順口溜等形式,創編出了趣味十足又「乾貨滿滿」的作品。
主辦國際視頻研討會
武漢學習型城市建設受聯合國點讚
武漢居民正在學習漢繡。
2020年,武漢市教育局代表城市先後3次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成員城市在線平臺會議,3次應邀接受聯合國紐約總部(中文新聞頻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採訪。
武漢市作為中國片區代表之一,就全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社區教育發揮積極作用、做好居民心理健康防護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與全球各國學習型城市代表進行了交流互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協調組對武漢市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11月5日,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協調員城市,武漢市主辦了一場「公平與包容:網際網路+老年教育」國際視頻研討會。會上,武漢市各部門的專家與來自義大利等國的專家、學者在線交流經驗做法,分享網際網路視域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探索與努力。這場由武漢市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武漢市教育局主辦的視頻研討會上,武漢的學習型城市建設項目進展及階段性成果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總負責人的高度評價。
獲評2020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武漢教育讀書聯盟」為教職工「充電」
武漢青年教師分享讀書心得。
武漢市教育局持續打造「武漢教育讀書聯盟」品牌,凝聚精神力量,強化文化認同,提升教師素養,為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疫情期間,「武漢教育讀書聯盟」在「世界讀書日」前後,組織開展了「戰疫時刻 教育擔當——武漢教師線上讀書大會」,邀請廣大教師參與,創作了2000餘篇作品,通過詩歌、歌曲、廣播劇、抗疫心得、讀書感悟、好書推薦、繪畫書法等形式,生動反映了全市廣大教師下沉社區、走進方艙醫院、擔任志願者,勇敢逆行和全市廣大教師通過空中課堂實現「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生動實踐,扛起了教育人的責任和擔當。
目前,全市98%學校建成職工書屋。聯盟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共推出教師作品3500餘件,閱讀量超過300萬人次。「以書會友以文化人」的「夥伴書屋」、「互聯互通網上衝浪」的「數字書屋」、「教職工心靈港灣」的「濯心小屋」、「通借通還智能學習」的「香櫞書院」等職工書屋已成為各中小學的靚麗風景線,是教職工最暖心的「充電站」。(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