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上周,上海出臺史上最嚴的共享單車限制令,要求共享單車企業暫停新增投放車輛,並將監督各企業在特定區域對大量已投車輛進行自我清理,此舉受到不少上海市民的歡迎。一周後,面對89萬輛共享單車圍城的困擾,深圳也開始嚴控車輛規模,明確要求各企業即日起暫停在深圳城市公共空間新增車輛投放。
8月23日下午,深圳市交通委通報深圳共享單車規範管理整治行動工作安排。首當其衝的便是對共享單車投放說「不」,目前在深圳運營共享單車企業共10家,最新數據顯示,共投放89萬輛共享單車。摩拜單車第一時間回應,表示不再新增投放。
想必深圳市民仍清楚記得,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平均每天有約30萬人次進入深圳灣公園,大量市民騎共享自行車進入園區,遊玩之後隨意堆積停放,給園區內其他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和安全隱患。共享單車攻陷深圳灣公園,可忙壞了公園工作人員,全員出動維持秩序但效果不佳,不得不明確禁止共享單車入園。
另外,深圳市交通委要求各企業按照所投放區域投入車輛總數不低於5‰的比例,配備車輛維護、維修和調度人員,對於達不到要求的企業需縮減車輛投放規模;8月30日前,各企業對已投放所屬車輛唯一身份標籤、投放區域、車輛狀態完成全面清理排查等。
對於問題突出的用戶違規停放,深圳市交通委明確規定各企業必須在30分鐘內完成處置,處置不及時的進行收車處理。從城市出行角度看,我對上海、深圳重拳整治共享單車表示讚賞,考慮到兩大城市的地位和影響力,或將為其他深受共享單車困擾的城市提供借鑑和參考。
共享單車在上海、深圳泛濫的根源在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大玩家為了搶佔市場,一方面寄希望於提高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共享單車投放力度,導致城市共享單車數量暴增,處於過量的狀態,加上部分用戶違規停放,造成擠佔公共出入口、非機動車道等問題,嚴重影響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
為了緩解因共享單車過度投放造成的道路擁擠、損壞市容等情況,規範共享單車發展勢在必行。因此,上海、深圳強勢推進共享單車大清理也就見怪不怪,重點清理的區域可能包括交通樞紐、公交站點、小區、醫院和商務辦公區等地域範圍。
換個角度看,上海、深圳限制共享單車企業激進投放未嘗不是件好事。表面上看,各企業可能會損失部分用戶和訂單,但也帶來造車成本下降這一利好,摩拜、ofo們可以調配更多人力補齊運維的短板,並倒逼它們提高車輛運營效率,車輛少的情況下完成同等訂單才是王道,這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