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初中的時候,一直在聽一首「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的歌。
「都說這輩子最怕在某個年紀,突然聽懂一首歌: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是人生。」
那時候只是覺得旋律朗朗上口,歌詞中蘊含的深意未曾理解。直到走出校園踏進社會,才深刻了解裡面的悲傷。
在夜深人靜的某一刻,你有沒有那種孤獨感突然襲來,自己被緊緊包圍在其中的感覺?
凌晨2點打開通訊錄,朋友圈翻了半天,卻發現一個能陪自己聊天解悶的人都找不出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生活中沒有新的人進來,舊的人在慢慢淡忘,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變老……
一、為什麼我們越長大,感覺越沒什麼朋友了?
我們還在學校裡時,感覺朋友遍地都是。有些未曾見過的人,三兩句聊嗨了都覺得相見恨晚。
有人曾對我說過:「好好珍惜學生時代的朋友,等你踏入社會,就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了。」
那時候還覺得奇怪,交朋友有這麼麻煩嗎?
畢業後才發現,你每天會跟很多人擦肩而過,卻再也沒有時間跟精力跟他們發生交集。
小時候試錯成本低,成年人的試錯成本就高了:
小時候跟朋友打架,今天鬧彆扭,明天就和好了。
利益衝突不過是一個玩具或者是一根棒棒糖,就算絕交了,過幾天好的就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但是成年人的試錯成本就高了,起了衝突也不是打一架就能解決那麼容易。因此成年人的友情,不會隨隨便便開始。
成年人會先觀察,然後由淺入深的一點點增加了解之後,才會決定要不要跟他交心。
長大後,很難做到再對別人坦誠相待:
踏入社會後,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當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悄悄的就會變了一種性格。
慢慢地你就會明白:有時候傷害你的,往往是自以為很信任的人。
所以越長大,我們顧及的就越多,害怕的越多,就越難打開自己。
我們不再隨隨便便跟別人說心裡話,因為越長大我們越懂得人心難測,越來越難信任別人。
二、別讓自己越長大越孤單
很少有人會喜歡孤獨,畢竟人是群居動物,排除特例之外,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喜歡有人陪伴的。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絕大部分孤獨的人,不是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罷了。」
所以啊,跟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那才叫孤獨呢。
當你努力加班時,你的同事可能會對你冷嘲熱諷:「那麼拼命幹嘛,想讓老闆注意你啊?」
當你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精緻出門的時候,可能會被人調侃:「穿這麼漂亮,是想去勾引誰?」
正是因為跟這些三觀不一致的人在一起,我們才會整天感到那麼心累和孤獨。
記得有這樣的一句話: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貧富、學歷或者美醜,而是價值觀。」
所以生活中讓我們感到沮喪的,往往是在快樂的時候,卻找了錯的人分享。
你分享歡喜,他覺得你在炫耀;你傾訴悲傷,他覺得你矯情做作。
所以漸漸你就會明白,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