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小王子》
《小王子》是獻給每一個人的書,說它是孩子最好的禮物,因為它富有童真、趣味、想像的色彩;說它屬於每一個大人,因為在成長曆程中,最初的我們皆被時間、社會所馴化。
很多人說為什麼越長大越孤單?這本《小王子》告訴你人生的答案。
一幅畫作也許是孩子對世界天真好奇的想像,比如一條蟒蛇吞掉一個大象,而大人們往往只能看到表象。父母在抹殺孩子天性的同時,要孩子多學學地理、歷史、數學、語文等科目。就這樣一個鮮活的、充滿想像力的孩子就在大人們無趣近乎功利地談論中結束了天馬行空的旅程。
引起大人們興趣的可以是談論橋牌,高爾夫,新聞或是領帶,一棟房子的審美程度居然是以價錢,這單一的數字衡量,而不是鮮花,陽光,或是建築本身。
大人們不約而同地遷就默認形成了一套客觀的標準體系來界定和衡量主觀的價值和意義。這位迫降的飛行員也是如此,只不過小王子的到來喚醒了他童年的記憶,畫一隻放在木箱子裡的綿羊是他們倆的共鳴。
一、孩子的世界
小王子知道需要每天剷除猴麵包樹的小苗,雖然反覆乏味,但另一個星球,因為偷懶,三棵大樹都快撐爆他的星球了。這是懶惰的後果,猴麵包樹的種子便是根植於我們心中沉睡著的惰性,倘若哪天它生根發芽我們還不警覺並採取行動的話,我們將會為懶惰的行為買單。
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孤獨的世界,傷心的時候也許會想要去看44遍日落。玫瑰的到來讓小王子有了第一個交流的對象。也許它是嬌羞高傲的,但小王子仍精心呵護它,滿足它的一切要求,關心著它的需要。
他們的交往不像大人那般等價交換,直到小王子意識到,這朵玫瑰雖然一直提出無理的請求,但在無聲的背後,是一直默默奉獻著花香與清新的空氣。
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總傾向於聽者的角度去接受這個世界,卻很少以感知者的角度去透視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常常抱怨,又偶爾驚喜,將自我迷失在此。
二、孩子的視角
小王子拜訪了六顆小行星上的大人們,有命令一切的國王,他對一切正常運作的事情歸納為自己的命令,自欺欺人地維持著他權欲的統治,但小王子並沒有與這種脆弱的權力對抗,而是藉機離去。
愛慕虛榮的人顯得一無是處,卻是以祈求的態度得到虛偽的讚揚,這種誇獎與驕傲值得放在心上嗎?
喝酒為了忘記羞愧,羞愧是因為喝酒,這種惡性循環中,本身就具有自我欺騙性,不以正確方式處理的話,將永遠淪陷於頹廢貪杯的羞愧輪迴。
做生意的人財迷心竅,做著無用功算計著天上屬於每一個人的星星,實際是自己缺乏了對世界的認知。
掌燈人或許不再為自己而工作,但在每分鐘一次日月輪迴的日子裡,這種冥頑不靈更加悲劇。
地理學家聽探險家的描述,卻不自己去實地考察,真偽以人品來計量。他書寫著地理圖冊上所謂的永恆,卻忽視了地理上孕育的自然生命。
顯然小王子對這些早已「進化」成大人的他們失去了好奇與留戀,這些的確非常無趣缺少意義,他們也的確不能給小王子帶來真正的啟迪與引導,小王子只會厭倦與憐憫他們。
三、智慧的啟迪
小王子看見了成百上千的玫瑰花,顯得有些失落,因為玫瑰欺騙了他。的確,狐狸象徵著智者,引導著小王子,這朵玫瑰的確是他的唯一。
因為你們彼此馴化,馴化便是對彼此有了更多羈絆,與狐狸毫不相干的金色的麥浪會讓它聯想到你金黃的頭髮,獨特的腳步會在令人窒息的聲音中產生溫暖與期待,也許分離會讓我們流淚,但是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有意義了,不是嗎?
小王子與蛇的交流更讓人屏氣流汗,一個天真的孩子,與我們所認識到的惡毒蛇打交道,這裡面產生了透過生命的哲學思考:這沉重的軀殼讓我難以抵達我的星球。失去了生命,徒留靈魂穿梭於想去的地方。
這是可喜的,也是可悲的,孩子唯一的弱點就是被利用與過於信任,但在成長之中,對世界認識得越深,好奇感就會越弱,悲觀意識就會逐漸疊加。
當某一天,時間的沉澱化為了束縛我們思考的枷鎖,當我們成為了小王子探訪過的國王或是酒鬼時,那時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不如,回到原點。
小王子是每個人童年的象徵,長大後的我們忘記了初心,在追求功利中常常讓自己身陷泥潭,最後筋疲力盡。這時候靜下來探索一下自己的內心,也許藏在深處的「小王子」會讓你重新思考人生。